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G104京福线京台高速至雨淋店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资源ID:4178654       资源大小:2.57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104京福线京台高速至雨淋店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G104京福线京台高速至雨淋店段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德州市公路管理局评价单位:烟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二O一三年四月目录一、建设项目概况3(一)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3(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6(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6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5(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5(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20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0(一)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20(二)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25(三)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2(四)对涉及法定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单独介绍对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36(五)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36(六)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43(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46(八)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48(九)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49(十)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50四、公众参与51(一)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51(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52(三)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55(四)从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等方面对公众参与进行总结57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7六、联系方式58建设单位、环评机构的联系人和详细联系方式(含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58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拟建项目起点位于京台高速东侧,接德州市北外环路终点,路线从枣林齐村北穿过,沿滨德高速公路南侧向东延伸,经李小吴村东北后跨越减河,在阎王张村和西尹庄村之间穿过,路线折向东,与滨德高速连接线相交后,下穿京沪高铁,跨越羊角沟,从西周村穿过,路线于李尧村东北折向南,在王陈庄村西经过,与S314相交,路线一直向南延伸,跨越老马颊河后,与东方红路相交,从将军寨村穿过,跨马颊河岔河后与陵县北环相交,从中南控股公司厂区内穿过后,与陵州路相交,终点接G104线陵县西环,路线全长24.455Km。项目背景: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路网的不断完善,德州市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其承接南北兼起东西交通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然而,目前德州交通路网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公路穿过城区,缺乏绕城的快速过境通道,过境车辆与城市交通混行,交通组织混乱等。特别是G104线城区过境段,下穿京沪铁路后进入市区,自西向东先后横穿老城区、天衢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造成过境车辆与城市交通混行,路段通行能力低下,给市区交通也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对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形成极大的干扰,因此亟需对G104线城区过境段进行改线,以解决现存的问题。此项目的实施,将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分流,有效提高路网的运输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区交通安全,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1、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路线全长24.455Km。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4.5米,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拟建项目起点位于京台高速东侧,接德州市北外环路终点,路线从枣林齐村北穿过,沿滨德高速公路南侧向东延伸,经李小吴村东北后跨越减河,在阎王张村和西尹庄村之间穿过,路线折向东,与滨德高速连接线相交后,下穿京沪高铁,跨越羊角沟,从西周村穿过,路线于李尧村东北折向南,在王陈庄村西经过,与S314相交,路线一直向南延伸,跨越老马颊河后,与东方红路相交,从将军寨村穿过,跨马颊河岔河后与陵县北环相交,从中南控股公司厂区内穿过后,与陵州路相交,终点接G104线陵县西环。 建设规模:推荐方案路线全长24.455公里。全线土石方906.780千立方米;路基排水及防护15.287千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491.070千平方米;全线大桥700米/3座,中桥413米/8座,小桥25米/1座,涵洞49道;平面交叉47处;拆迁建筑物33742平方米;新增永久占地103.3429公顷。拟建项目主线利用土地总规模117.0387公顷,其中临时占地12.36 公顷,永久占地104.6789公顷。永久占地扣除旧路占地1.3360公顷,新增永久占地103.3429公顷,新增永久占地为耕地、林地、宅基地及部分未利用土地等。拟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组成情况详见表1-1及表1-2。表1-1 拟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适用路段单位K0+000K24+455地形类别-平原区公路等级-一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80路基宽度米24.5行车道宽度米2-2×3.75停车视距米11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250一般最小半径米4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2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70一般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米4500凹形米3000一般最小竖曲线长度米90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米120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桥梁宽度米(0.5+11+0.5)×2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表1-2 拟建公路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及分项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线Km24.4552路基工程路基土方1000m3906.780自然方防护排水工程1000m315.287 3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1000m2491.0704桥涵工程大桥米/座700/3中桥米/座413/8小桥米/座25/1涵洞道495安全设施公里24.4556交叉工程互通立交处/平面交叉处477拆迁建筑物m2337428管理养护设施处/9征用土地公顷104.6789 (其中新增103.3429)永久占地2、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工期共24个月,拟于2013年4月开工,2015年4月竣工通车。3、投资估算:拟建项目推荐方案投资估算总金额为66592.1934万元,其中建安费42367.2326万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63.6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35.7043万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0.0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8690.8185万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28.07%;预备费为5498.4380万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8.26%;平均每公里造价2723.050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为841.2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6%。项目总投资估算见表1-3。表1-3 投资估算汇总表 长度(公里)建安费(万元)每公里建安费 (万元/公里)环保工程(万元)总估算 (万元) 公里指标(万元)24.45542367.23261732.4569841.2266592.19342723.0502本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66592.19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为841.22万元。本项目法人为德州市公路管理局,依法组建项目办,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山东省财政厅文件关于明确国省道专项资金开支范围的通知(鲁财建2011159号)规定,拟建项目的路面、大中桥等部分资金由省财政拨款,路基、小桥涵、征地拆迁等部分由地方政府投资。4、资金筹措:本项目法人为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依法组建项目办,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除申请省级财政投资外,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筹措。(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各备选方案概况综合考虑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在路网中的位置和道路功能,明确了本项目路线的起终点位置、总体走向,及与相关道路的交叉方式。项目组对区域内各种可能的路线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定性比较,选择有价值的路线方案,然后对其进行更细致的比较,如拆迁、占地、跨河角度、路线指标和长度等,并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的意见,确定路线方案,对重要路段不同路线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本阶段共布设K、A两个方案,其中K线为贯通方案,A方案为路线穿越高铁新区段比较方案。各路线方案示意图详见图1-1所示,其具体走向分述如下:K线方案(K0+000K25+459):(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K线方案起点位于京台高速东侧,接德州市北外环路终点,路线从枣林齐村北穿过,沿滨德高速公路南侧向东延伸,经李小吴村东北后跨越减河,在阎王张村和西尹庄村之间穿过,路线折向东,与滨德高速连接线相交后,下穿京沪高铁,跨越羊角沟,从西周村穿过,路线于李尧村东北折向南,在王陈庄村西经过,与S314相交,路线一直向南延伸,跨越老马颊河后,与东方红路相交,从将军寨村穿过,跨马颊河岔河后与陵县北环相交,从中南控股公司厂区内穿过后,与陵州路相交,终点接G104线陵县西环,路线全长24.455公里。主要控制点有路线起点、枣林齐村、减河、京沪高铁、李尧村、S314线、马颊河、将军寨、马颊河岔河、G104线陵县西环。(2)主要技术标准及规模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全部新建,设计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为24.5m。单幅桥梁宽度为12米,桥面净宽11米。单幅桥宽12m=0.5m防撞护栏+11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K方案路线全长24.455公里,全线土石方906.780千立方米;路基排水及防护15.287千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491.070千平方米;全线大桥700米/3座,中桥413米/8座,小桥25米/1座,涵洞49道;平面交叉47处;拆迁建筑物33742平方米;新增永久占地1550.14亩。A线方案(AK0+000AK3+270):(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A线方案是K线方案在高铁新区段的局部比较路段,该方案自K8+164.276处与K线方案分离,路线沿高铁新区内规划经十二路线位向南前行,在冯家寨西与S314线相交,路线一直向东南延伸,在马赞庄和孙庄之间穿过,穿越地屋刘后至沙庄北,路线转向东南,跨越马颊河后,在小王家南通过,路线在董家阁北(AK20+700)接回现有G104线,然后沿老路前行,至陵县西环与K线方案重合,路线长度14.520Km。主要控制点有冯家寨、马赞庄、地屋刘、沙庄、马颊河、小王家、董家阁、G104线陵县西环。(2)主要技术标准及规模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为24.5m。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级,桥梁均按上、下行独立设桥。单幅桥梁宽度为12米,桥面净宽11米。单幅桥宽12=0.5m防撞护栏+11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A线方案路线全长14.520公里。全线计价土石方518.639千立方米;路基排水及防护3.268千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255.100千平方米;全线新建大桥166米/1座,中桥234米/5座,小桥25米/1座,涵洞26道;平面交叉28处;全线新增永久占地874.02亩。图1-1 路线方案图2、路线比选K线方案大致沿高铁新区与陵县界布设,完全绕避高铁新区;A线方案则沿高铁新区现有规划城建区东缘向南,接回现有G104线。从建设规模、工程造价进行对比 A线方案路线总长14.520Km,对应K线方案路段长度16.291Km,A线方案建设里程比K线方案短1.771Km。两方案的路线比较图见图1,工程规模,见表1-4。表1-4 主要工程数量比较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K线方案对应路段A线方案1起讫桩号K8+164K24+455AK8+164AK22+6842路线长度公里16.29114.5203新建段长度公里16.29112.5364路基土方千立方米683.176518.6395路基排水与防护千立方米7.9423.2686特殊路基处理米15644121117路面工程千平方米329.530255.1008大桥米/座332/2166/19中桥米/座290/6234/510小桥米/座25/125/111涵洞道312612平面交叉处322813拆迁建筑物平方米325673612714新增土地亩1022.21874.0215投资估算金额万元37473.737029866.731016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2300.27242382.4769从上表可以看出,A线方案由于建设里程短,工程规模较小,新增占地及拆迁量均较K线方案小,工程造价较低。从技术指标对比A线方案和K线方案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5:表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A线方案K线方案公路等级-一级一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8080路基宽度米24.524.5行车道宽度米2-2×3.752-2×3.75停车视距米110110平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米180011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150150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米2300040000凹形米2500040000最小竖曲线长度米183210最大纵坡%0.860.43最小坡长米400450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公路-级桥梁宽度米(0.5+11+0.5)×2(0.5+11+0.5)×2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1/100从表5可以看出,A线方案和K线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差不大,均可满足一级公路的技术要求。 路线走向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K线方案大致沿高铁新区外缘布设,距现有规划区约4公里,为将来高铁新区的发展留下的足够的空间,避免改线路段两侧再次城镇化;而且路线走向顺直,不会对高铁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造成干扰。A线方案紧贴高铁新区规划区东侧,利用规划的经十二路线位,向南接现有G104线,由于路线距离规划城区过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改路段将逐渐演变成为市区道路,大量城市交通的涌入,将严重影响过境车辆的通行,同时,根据最新调整中的高铁新区规划,A线方案将已经进入规划区范围,对城市的规划发展也会造成干扰。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并征求地方政府及规划部门的意见,分析认为,K线方案虽然投资稍多,但是该方案距离高铁新区的距离适当,为城市发展的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且符合地方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要求,因此本项目推荐K方案。推荐路线环境方面利弊施工期开挖扬尘对该路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将是微弱的,也将不会对该路段居民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拟建公路填筑路段在设计路基填高普遍小于3.0m、路堤和路床进行分层压实、路基表面定期喷水和敏感点一侧设置防护挡板的情况下,路基施工将不会对沿线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公路路面铺设过程中的沥青烟气将不会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拟建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将是微弱的。拟建公路沿线小桥施工规模较小,施工过程中的扬尘防护采用与路基施工相同的措施,并与路基建设同步,不会对沿线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拟建公路砂石运输以现有村镇、村村间道路为依托,砂石运输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将是微弱的。在采取罐装、加盖篷布、地表应压实、定期喷水、设置简易厂房和设定选址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临时施工营地不会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运营期:拟建公路沿线评价点各年份NO2小时预测浓度均不超标;不会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施工期:拟建公路沿线跨河桥梁施工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围堰加设临时挡板等措施,对跨越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将是微弱的。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少,设置旱厕,与当地农户协商,及时进行清理并用作农肥。设置临时洗漱间,废水集中收集,并全部用于地表抑尘喷洒等措施,不会对其附近河流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在雨季产生的路面径流量较河流径流总量相比很小,不直接排入跨越河流中,公路路面径流将不会对沿线水体水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各类相对应的措施,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地表径流对桥梁过水断面的需求,以不影响汇水区域内径流畅通和水文现状为基本原则,拟建公路桥梁工程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都不会对跨越河流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拟建公路占地仅为现有土地面积的极少部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微弱的。拟建公路占地对沿线耕地、果园、林地面积及其经济产值都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均是十分微弱的,它既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现状格局,也不会改变当地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和地位。施工期对拟建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运营期在各项生物和工程防护措施完成并发挥作用后,拟建公路沿线水土流失状况可得到较大的改善。对运营期噪声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使沿线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从环境的角度而言,拟建公路线路方案K是可行的。拟建公路经过了多方案比选和调整,在路网布局、功能和作用、通行服务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路线方案K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运营期拟建公路路线方案K建设对沿线大气环境质量和跨越河流环境质量的影响微弱,施工期在采取了相应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减缓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运营期噪声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使沿线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从环境保护、经济技术、相关规划等方面综合比较,拟建公路路线方案K建设是合理的。3、产业政策及相关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 鼓励类中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的第13款“城际快速系统开发与建设”,属于鼓励发展类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交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德州市城区周围南北向主要交通通道为京台高速公路和G104、G105共线段,京台高速位于德州市区以东,主要承担长途过境交通。G104、G105共线段位于市区西北部,路线由北园桥下穿京沪铁路进入城区后,G104线与G105线分离,向东穿过德州市区。G104、G105共线段,交通量大,而两线分离后,G104线穿城而过,由于城市交通的干扰,造成路段通行能力低下,成为限制整体路网运输效率的瓶颈。对G104线穿城段进行改线,在城市外围形成新的过境快速通道,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减少城区交通对过境交通的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升路段服务水平,以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要求,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同时,本项目与德州北外环、德州南连接线(S84线)、S353线以及G105线改建段将城市外围道路联网贯通,形成完善、快捷、畅通的公路绕城快速通道。图1-2 德州市交通运输规划图图1-3 德州城市规划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德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德州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为82万人,中期(2020年)为102万人,远期(2030年)为128万人。未来德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一区、一轴、两带”的空间结构。“一区”: “一区”即以德州中心城区为发展中心,以陵县、宁津、武城和平原四个城市为副中心,构建成的德州都市发展核心区;“一轴”:依托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原京福)高速形成的与京津、济南等城市对接的区域发展轴;“两带”:依托德滨、德商高速联接线形成的以德州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东、西两条经济带。德州主城区与河北相邻,西部、北部均已发展到冀鲁省界,完全没有了发展空间,未来德州城市方向将向东、向南逐步拓展。根据相关规划,近期重点是德州主城区与陵县县城对接,德州中心城区以向东跨越发展为主,形成组团式城市结构,陵县中心城发展重点西移,实现与德州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与中心城区对接;未来将实现与宁津、陵县、平原、武城的全面对接,形成德州主城区与宁津、陵县、平原、武城“一主四副”的扇形总体格局。从未来德州城市发展趋势和总体框架看,在德州主城区的东侧形成新的交通主干道,对促进德州市“一主四副”都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符合德州城市总体规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拟建公路所在的德州经济开发区及陵县均属于鲁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生态区,该区地貌上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降水少,蒸发强,是全省大陆性最强的地区,土壤为潮土和盐化潮土,自然植被以灌丛和草甸为主。土地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的粮棉基地,是保持山东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的重要后备资源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一是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二是土壤盐渍化与沙化严重;三是超采深层地下水造成漏斗区不断扩大,引起部分区域的地面沉降;四是水污染严重。生态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利用生物、土壤、工程等措施治理和改造盐渍土和沙化土壤;加大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建设,营造生态防护林、名优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发展节水农业,发挥粮、棉优势。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脆弱或者功能退化。加强对这类区域的生态恢复和整治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是生态省建设的长期任务。沙化、盐渍化生态脆弱和退化区域,主要是鲁西北平原黄河故道和黄泛区。这一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或盐渍化。应通过合理控制地下水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平原防风林网等措施,遏制和改善沙化、盐渍化土地。鲁西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域。应采取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林业,限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等主要措施,缩小漏斗区面积。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基本上呈农业生态特征。评价区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如图1-4。2、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和陵县境内,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地区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地区毗邻;西南与聊城地区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41平方公里。路线所经区域为鲁西南-鲁西北平原,由黄河泛滥冲积而成,是华北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土地平坦,河流纵横,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沉积,自西南向东北微倾,比降1/60001/10000。地表形成一系列高差不大的高地和河间洼地,彼此重迭,纵横交错。在地形的总势上,地势平坦,起伏高差较小,为较典型的山前平原和冲积平原地貌。德州地形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西高东低之势,高差最大为11米。德州地貌有高、坡、洼三种类型,分四个区域:一是老马颊河西漫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4.2%;二是老马颊河北缓平坡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9.9%;三是市境东部冲积扇形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4.7%;四是市境中部背河漕状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1.2%。四个区域中,高、坡、洼地相间而平行分布,境内共有浅平洼地34个,小者千亩左右,大者万亩以上,分布散乱,形状不一,加上一些故河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微地貌结构。图1-4 评价区所在区域遥感影像3、自然环境现状德州市处于华北地区的中部,以齐河广饶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其南为鲁西台背斜,北为辽冀台向斜。鲁西台背斜内有淄博茌平坳陷区,辽冀台向斜内有埕宁隆起、临清坳陷及济阳坳陷区等。路线所经地区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以下降为主,长期接受堆积,覆盖有深厚的新生界地层。拟建项目路线所经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主要发育新生界,第四系广布全区,下部多为砂质粘土层和未胶结的砂砾层,上部为粘性大的不渗水的砂质黄土,其中砾石较少,近地表沉积多为河滩淤积和冲积层,发育于黄河岸边,为黄河(古济水)的古河床淤积,厚度约为80-135米;鲁西地层分区地层出露较全,太古界和古生界发育良好,以泰山群花岗片麻岩、注入片麻岩为主,片麻构造显著。地层内主要为锈黄色、黄土类土,岩性一般以粘质砂土为主。其次是砂质粘土夹粉砂、细砂透镜体。其显著特征是锈染特别发育,含分散钙、结构较上复地层密实。常见虫孔构造及植物残体。于60-70米左右均有淤泥层,淤泥厚度10米多,砂层一般为粉细砂、细砂层。在山东省工程地质分区上,本区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较稳定工程地质区。在黄泛冲积平原,第四系冲积物主要为砂土、亚砂土、粉砂,许多地区有淤泥类夹层,土体以多层为主。粘性土的力学性质较好,适于一般建筑设计要求。德州土壤分潮土和盐土两大土类。潮土土类分布全市,占可利用面积的93.12%,潜水埋深一般一至三米,土壤耕层质地较好,淋溶作用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盐土土类面积占总面积的6.3%。此类土主要成分是氯化物和硫酸盐类,潜水埋深1.5至2.5米,水中含可溶性盐类,被称为“老碱地”,主要分布于陵县西部区域糜镇、郑家寨等镇亦有零星分布,长期撂荒,近年有少部分被开垦利用,产量很低。路线所经区域均为潮土,力学性质较好,适于一般建筑设计要求。本区域属于鲁北平原水文地质区,沉积有巨厚的第四系地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发育,地下水赋存于空隙间,砂层厚度大,为多层组合结构,分布广。古河道带砂层厚,富水性强;古河道间带砂层薄,以砂质粘土、粘质砂土为主,富水性弱。由于第四系发育,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缓慢。地下水运动方向多与地势坡向一致。区域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很大,一般在地面以下25米之间,按矿化度可分为淡水、弱矿化水、中矿化水、强矿化水。本区域大部地区为弱矿化水。由于河流不断改道,古河道带及其间带沉积物在空间上层迭交错分布,呈多种结构,在垂直河流方向上的剖面上,含水岩组为淡水咸水淡水的三层水质结构区,均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微承压水及深承压水,砂层呈透镜体状断续分布。陵县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沙及细沙,相对隔水层为亚粘土和粘土。岩性呈水平条状分布,延伸方向与黄河一致。地下水呈垂直方向运动,属渗入蒸发型。拟建项目沿线河流、沟渠密布,在排涝、灌溉、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经过多年的人工整治,大多已设堤防,其防洪能力(频率)多比桥梁设计洪水频率低,在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流过水能力,桥梁应以不压缩河床断面为宜。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结合水利部门的治理规划,采取综合措施。路线在设置跨河构造物时,在不偏离路线总体布局走向前提下,宜在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河宽相对较窄的河段选择桥位。在各种输水或农田灌溉渠道,均应设置桥涵,以保持输水渠道和农田灌溉设施的原有格局。区域内与路线相关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水系。该区河流受人工影响较大,河道经由沟渠相通,河网密度为0.14公里/平方公里。本区域河流地处平原,河床比降较小,河床宽浅,水流速度低,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弱,汛期水位高,常有漫溢,河道因抗洪需要,多筑有堤坝。河流多年平均水温为13.514.0。月平均水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27.028.2;月平均水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51.7。一般每年12月16日至翌年1月1日河水封冻,2月1621日解冻开河。多年平均封冻天数为60天左右,最大冰厚0.200.30米左右。4、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拟建公路沿线各监测点SO2小时浓度为0.0220.067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4.413.4,不超标;各监测点SO2日均浓度为0.0350.055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23.336.7,不超标。拟建公路沿线各监测点NO2小时浓度为0.0170.063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7.126.3,不超标;各监测点NO2日均浓度为0.0280.042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23.335.0,不超标。拟建公路沿线各监测点TSP日均浓度为0.1860.303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62.0101,7天中有1天超标,超标率为14.3%,最大超标倍数为0.01倍。拟建公路沿线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为0.1000.158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66.7105,7天中有1天超标,超标率为14.7%,最大超标倍数为0.05倍。拟建公路沿线各监测点CO小时浓度为0.31.2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312,不超标。本次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SO2 、NO2 、CO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由于风吹地面扬尘,导致评价区TSP 、PM10日均浓度均存在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马颊河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要求;马颊河岔河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要求;减河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区域地下水各测点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84倍、3.88倍、5.28倍,地下水水质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主要是由当地地质条件造成的。(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拟建公路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2-1。表2-1拟建公路评价范围的确定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声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内,施工期适当扩大至施工营地等临时施工场地周围的声环境敏感点。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以及跨越减河、马颊河、马颊河岔河的大桥桥位上游200m、下游1000m以内区域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内生态环境路线中心线两侧各300米以内,公路沿线动土范围(包括临时用地等)。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德州经济开发区、陵县。风险评价重要河流、重要区域等。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施工期(1)大气环境根据现状监测资料,除TSP 、PM10日均浓度出现超标外,其它因子NO2、SO2 、CO小时平均、日均浓度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土石方开挖、路基浇筑、路面施工、桥涵施工、材料运输、取土场、施工营地等造成扬尘,通过类比分析,在年平均风速3.0m/s下,其下风向影响范围在200米之内。在采取定期喷水、运输加盖篷布等措施后,其影响范围在50米之内;沥青搅拌站产生的沥青烟,影响范围为拌合站下风向300米处,拟建公路施工生产区料场、拌合场、沥青制备共2处,一处位于G104土桥收费站西侧,土桥村村北400米处,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占地面积约10.5 hm2,搅拌站300米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另一处设在陵县交通局材料供应处,该料场建于2003年,位于省道353北侧,孙堤口村西侧1500米处,占地面积8.0hm2,该料场周围1500米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沥青熬炼采用设有除尘设备的封闭式厂拌工艺,采用无热源式高温容器运输至铺浇工地,避免下风向正对着敏感点。沥青制备产生的沥青烟等污染物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2)地表水现状监测表明拟建公路沿线马颊河、马颊河岔河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限值要求;减河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限值要求。跨河桥梁的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期或平水期进行桥梁水下部分施工;桥墩施工点设置围堰,加设临时挡板,避免泥浆进入水体;禁止含有害物质的建材、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在河流附近以免被雨水冲入水体;挖掘的泥土及时清运,不得弃于河滩、河道;施工营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尽量租用已有房屋,同时也应远离河流,营地内设旱厕,生活污水基本形不成地表径流。施工生产污水主要通过设沉淀池、过滤池集中收集后处理。施工期设置雨水导流系统,根据桥面日最大径流量减河大桥为1766.4m3/d,桥梁两侧沉淀池容积必须保证在2000m3,需设置4个沉淀池,每个容积为500 m3,导流管直径在6cm以上。马颊河大桥和马颊河岔河大桥日最大径流量均为796.8m3/d,桥梁两侧沉淀池容积必须保证在1000m3,均需设置2个沉淀池,每个容积为500 m3,导流管直径在4cm以上。以保证在最大降雨条件下,桥面雨水不直接排入河道。通过导流系统将桥面径流引入沉淀池,避免施工期雨水直排河道。工程施工单位和陵县水务局签订马颊河公路桥施工协议书,在河道施工前,施工单位预付保证金,待施工完毕并按要求恢复好河道原貌后,经陵县水务

    注意事项

    本文(G104京福线京台高速至雨淋店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