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章节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章节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易形成-1价离子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2.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结构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氧化物R2O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t与比化合最容易根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规律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A.全部正确B.C.D.3.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HCl比H2S稳定HClO氧化性比H2SO4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B.C.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第A族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二周期元素随族序数的递增,其最高化合价也递增5.已知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A族B.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族C.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A族D.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0族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有8个主族,8个副族B.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C.短周期元素是指120号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7.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单质的氧化性增强单质的颜色加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单质的沸点升高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B.C.D.8.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氯、溴、碘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9.如图所示为第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 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金属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阳离子的氧化性D.原子半径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BB)D.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2.99%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12.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2周期VA族B.第2周期VIA族C.第3周期VIA族D.第3周期VA族13.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位于: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A族; A族; 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 B. C. 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强弱顺序:LiOH>NaOH>KOH>RbOHB.金属性强弱顺序:Rb>K>Na>LiC.和酸反应时Fe失2个电子,Na失1个电子,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15.下图分别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X为35的是( )A.B. C. D. 二、填空题16.碱金属与卤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K_(填“>”“<”或下同)Na;密度:K_Na。(2)溴单质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可证明非金属性:Br_(填“>”“<”或“=”)1,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F2和Na2O2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欲得到等量的氧气,则所需F2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17.卤族元素的单质能与H2反应,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F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Cl2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Br2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I2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同一条件下,生成的HI会分解(1)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_族。(2)依据上表,可以推测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填字母)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减弱D.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3)I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BrCl和FeCl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铯的原子序数为_。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试液显_色,因为_(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填“弱”或“强”)。19.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第_族。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它是还原剂A.B.C.D.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A.LiB.NaC.KD.Cs20.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三、实验题21.某同学为了探究S、Cl、Br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2)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时,先关闭止水夹a,再打开止水夹b,则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方向连接仪器接口的顺序为_HGF。.探究S、Cl、B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将中连接好的装置接口M与如图所示装置接口N相连进行实验,实验时,关闭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得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溶液X实验现象实验结论NaBr的苯溶液溶液分层,上层显橙色Na2S溶液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3)中的实验结论是_。(4)中的实验现象是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5)上述实验_(填“能”或“不能”)比较出S与Br的非金属性强弱。若能,则说明其原因:_(若不能,则此空不填);若不能,则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若能,则此空不填)。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A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则半径逐渐增大,错误;B项,VII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易形成-1价离子,正确;C项VIIA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酸性,正确;D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正确。2.答案:B解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呈增大趋势,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错误;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除F是2个外,其余都是8个,错误;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Li生成氧化物R2O,而Na则生成的是Na2O2,不完全相同,错误;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t与H2化合最不容易,错误;根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减的规律,错误;碱金属中的Li的密度比煤油小,要保存在液体石蜡中,其余的密度比煤油大,应保存在煤油中,错误;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使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正确;根据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可知,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正确。3.答案:A解析: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而不是氧化性强弱,故不能说明,能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最外层电子数I>O,但非金属性I<O,不能说明;A正确。4.答案:B解析:A项,应该限定为同周期的第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错误;B项,第A族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其沸点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也是最高的(因其分子间存在氢键),正确;C项,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O、F除外),错误;D项,第二周期中的氧元素和氟元素均无最高正化合价,错误。5.答案:C解析: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A族。6.答案:B解析:周期表中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族,共16个族,A项错误;一至七周期元素的种类为2、8、8、18、8、32、32,则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B项正确;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短周期元素是指118号元素,C项错误;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副族元素不一定,D项错误。7.答案:C解析: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错误;卤素单质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分别为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逐渐加深,故正确;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错误;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从上到下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升高,故正确;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故正确。8.答案:D解析:氯、溴、碘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9.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呈增大趋势,其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三项正确;随碱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项与图示关系不符。10.答案:B解析: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其他短周期主族元索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A项错误;由周期表的结构可以知道,主族和零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则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除零族外),B项正确;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A、A、BB、B、B、AA、0,而不是BB,C项错误;第8、9、10三列为第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钠,其元素符号为Na,原子序数为11,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选C。12.答案:D解析: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15号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应位于第3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该元素位于第VA族,D项正确。13.答案:C解析:本题可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与83号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为86号元素氡,且83号元素的原子序数比氡元素的小3,故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横行第15纵行,即第六周期第VA族,C项正确。14.答案:B解析:因为金属性Li<Na<K<Rb,所以碱性LiOH<NaOH<KOH<RbOH,Rb比K更易与水反应,B对,A、D错;反应时失电子数目多不一定金属性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Na在Fe的前面,所以Na的金属性强于Fe,C错。15.答案:D解析:依据“稀有气体定位法”先写出各周期中稀有气体原子序数:2、10、18、36、54、86;其次即可确定元素X(35号)应为D中位置。16.答案:(1)<<(2)>Br2+2I-=I2+2Br-(3)1:1;2:1解析:(1)单质钾与钠相比,溶、沸点是K<Na;密度也是K<Na。(2)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钾和单质碘,可证明非金属性是Br>I,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I2+2Br-。(3)F2和Na2O2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F2+2H2O=4HF+O2、2Na2O2+2H2O=4NaOH+O2,因此欲得到等量的氧气所需F2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单质氟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17.答案:(1)A(2)BD(3)H2+I22HI(4)3BrCl+6FeCl2=5FeCl3+FeBr3解析:(1)卤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主族序数=7,所以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A族。(2)A.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但是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故错误;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单质和氢气化合越来越难,得到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正确。(3)I2与H2反应生成碘化氢是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I22HI。(4)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根据氯气和FeCl2之间反应生成FeCl3的原理,推断BrCl和FeCl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rCl+6FeCl2=5FeCl3+FeBr3。18.答案:1.6; 1; 55; 2.无; 蓝; 2Cs+2H2O 2CsOH+H23.强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铯原子核外电子分六层排布,分别是2、8、8、18、18、1,原子序数是55,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铯与钠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2Cs+2H2O 2CsOH+H2;氢氧化铯是强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19.答案:1.五; IA; 2.D; 3.AB解析:(1)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可推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Rb应位于第五周期IA族。(2)由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不正确;又因Na、Rb 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知,Rb的金属性比Na强,故正确,(3)由反应可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零价,水作氧化剂,而RbH中的氢元素 的化合价升高,由-1价变为零价,RbH作还原剂,H核外有 两个电子,所以D项正确。20.答案:1.Na、Al、Cl, F、Cl、Br2.Na, F; 3.NaOH解析:1.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序数相等,所以A、B、C(即分别为Na、Cl、Al)同周期。主族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A、D、E(即分别为Na、K、Li)同主族。2.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但K不是短周期元素,故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Na。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21.答案:(1)分液漏斗(2)ECDAB(3)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4)溶液变浑浊;1:2(5)不能;将实验产生的溴的苯溶液滴入Na2S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解析:(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浓盐酸的速度和用量。(2)因浓盐酸易挥发,故氯气中会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故应先吸收HCl(用饱和食盐水),再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用浓硫酸),以上两个装置均应“长进短出”,然后收集氯气和吸收氯气。(3)实验现象说明氯气能置换出溴:Cl2+2Br-=2Cl-+Br2,故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4)根据实验结论“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氯气能够置换出硫:Cl2+S2-=2Cl-+S,故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淡黄色的沉淀)。(5)相关实验不能确定S与Br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需补充溴置换硫的相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