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物流业和重庆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doc
- 1 -内 容 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论介绍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着重对重庆市物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从重庆物流在我国的区域位置分析,对物流业在重庆城市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的介绍,以及其中的不足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对重庆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明确了重庆物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和社会经济意义。关键词:中国物流 现代物流业 区域物流 重庆物流 西部物流中心 目 录一、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及国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1 -(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 -(二)现代物流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2 -(三)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 -二、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 3 -(一)区域物流发展的普遍理论- 3 -(二)国内物流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4 -三、重庆区域物流业的发展优势和规划分析- 6 -(一)重庆优越的区域位置及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6 -(二)重庆的经济产业规模优势更好的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 6 -四、重庆区域物流发展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未来发展分析- 8 -(一)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8 -(二)为应对困难对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9 -(三)对重庆物流发展的未来规划分析- 10 -五、结论- 12 - 20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及国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现代物流业的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它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现代物流业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本文视现代物流系统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效能。 2.现代物流业的特征(1)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概念的出现。供应链把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物流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为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 (2)物流技术专业化 表现为现代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等等。运输、装卸、仓储等也普遍采用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 (4)物流服务社会化 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将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专业的物流企业由于具有技术优势,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即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5)物流活动国际化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因此,其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也超出国界,着眼于全球市场。普遍的做法是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配的分配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产品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存的物流网络,并且把这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广到新的地区市场。 (二)现代物流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业在发达国家的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相关物流政策已经很完善,下面就从典型的日本和美国的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1.日本:政府主导的物流系统日本属于全球物流管理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其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体现出较强的导向作用。日本政府主要通过规划优先、加大投入、出台政策三大手段加强对物流产业的引导。在完善道路设施、改善城市内河运输条件、缓解城市道路阻塞、发展货物联运等方面,日本政府出台了如放松政府管制、建立政府部门协调促进机构、提供政府援助等可行的鼓励政策。日本比较重视从系统的角度和整体管理出发实施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近年来,在日本围绕物流的品质管理,从全球成本控制的总体趋向看,日本已经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日本平均物流成本为6.0%,欧洲为9.1%,加拿大为9.5%,美国为10.0%,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日本在物流成本控制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绩效,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日本形成了全面的物流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而且还制度化的实施了物流成本监控和管理。在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中,其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东京为疏解市区的交通压力,由政府组织在城市外环路旁规划建设了4个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园区,形成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级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2.美国:整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第三方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交通运输业也极为发达,铁路总长约30多万公里,铁路网平均密度为100平方公里有4.5公里铁路。全国公路约600多万公里,已形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长度7万多公里,占世界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二,各大城市间有高速公路相通。航空运输业发达,定期航线28万多公里,遍布全国各地,600多个大中小城市都有飞机航班相通。全国建立起了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网,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均居世界首位。 美国是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长期实行运输业私有化的国家,她也有一套完整的运输市场管制机构体系。各管制机构的明确分工和相互制衡关系,保证了美国政府对运输市场主要是依靠法律,遵循法定的程序进行间接调控。 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强势地位和经济结构的领先优势奠定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诞生了联邦快递(FedEx )这样优秀的物流企业。(三)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物流业市场化发展时间很短,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就是30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30年我国物流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4.77%,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预计2009年-2010年的增速在15%以上,远远高于全球4%左右的增速,在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同过去相比,中国最近几年来物流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够掩盖当前中国运输和货运代理系统功能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与其国家经济地位相比远远没有到位的问题。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8.4%,而欧美发达国家仅占8.99%。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约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40%至50%。所以我国物流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不仅能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也能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3月我国政府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未来两年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要下降。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二、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一)区域物流发展的普遍理论区域物流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包括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即供应点与需求点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物流称为区域物流。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或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它们都处于同一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之中,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经济、政治、自然、军事等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我国幅员辽阔,经济产业结构复杂以及各全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的不同,我国各区域物流也有不同的规模层次,发展也很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区域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个区域的政府和企业都注重发展当地的物流业,都在规划建设区域物流园区,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二)国内物流区域发展状况分析1我国区域物流分布 由于我国经济区域分布的特殊性,在经济发达实力强劲的地区,其物流发展水平就高,现阶段我国区域物流发展遵循了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根据我国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物流区域分布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域,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这种分布打破了地方行政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极大的促进物流区域发展。2国内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情况分析(1)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域,华北地区的物流企业以成立或成长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为主,一般都自建物流体系并独立承担流通运营业务,物流成本高,服务质量低。在京津冀地区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中,货运占16.1%,仓储占5.2%,其他服务仅1.7%,整体水平明显偏低。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华北地区不仅有北京天津这样有经济中心,还包括了河北,山西和内蒙部分地区,这里工农业发达,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物流业发达,呈现区域大物流的特征。各省均重视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在物流网络、运输系统、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物流的发展。(2)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东北是我国的粮仓,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农产品集中,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对物流有很大的需求,以时效性区域运送为主,发展建设8个物流配送中心,提升国际空港、陆路口岸、物流园区的流通集散和辐射功能;正在建立沈阳,长春与大连港、绥芬河等口岸的直通联接,加大与俄、日、韩、朝、蒙等周边国家物流服务业务,发挥长春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结点作用,并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系统。(3)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近年来,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00多家,有22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100强。但目前山东省物流业还存在运作模式粗放,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衔接配套能力差,对多式联运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物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服务价格大幅下跌,物流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征对这些情况山东省也采取了措施,山东投资2026亿元,重点建设633个物流项目,青岛胶州将进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济南盖家沟物流园区将进行物流设施改造升级、冷链物流平台建设,济南茶叶市场的仓储设施将进行改造提升。占据区位优势,山东半岛的物流发展必将更上台阶。(4)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重视具有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功能的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整体物流服务平台。无论是信息化程度还是市场化规模都明显超越其他区域。如上海投建浦东空港物流中心。同时推进外贸物流效率提升与不断降低成本的需要,使得对外物流组织与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太仓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三是通过政策刺激,突破物流业发展瓶颈,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新设物流企业总部给予财政补助,对已注册的物流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增资的,新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购建或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补助等。东部地区的发展以物流服务提升到较国内其他地区更高的地位而推进,市场前景广阔。(5)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北上是长三角经济中心,南下是珠三角城市带,比邻台湾,天然港口分布广而且有实力。福建省物流业从90年代末开始起步,总体规模较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较为迅速。可以说,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物流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据统计,走在福建省物流发展最前端的厦门市目前持有国际货运代理资格的企业(“一级货代”)有500多家。受金融危机影响,09年一季度全国港口各项主要指标同比继续下滑,泉州港却实现逆势上扬,完成货物吞吐量1723.86万吨,比增5.25%。在港口贸易整体面临困境的时候,外贸货物吞吐量却呈现大幅上扬趋势,这充分表明了两岸三通带给整个东南沿海带来的物流契机。(6)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则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继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按照国际物流业占地方GDP20的规律,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物流业缺口达几千亿元之巨,为此华南地区正大力提升物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精准化的水平,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体系,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广东政府鼓励的系列活动将有力推动城市物流向珠三角区域乃至华南地区现代物流业基地迈进。(7)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中部地区的发展特点是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联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促进企业信息沟通为目的进行系统的组网建设,助推物流产业整合发展。河南、安徽两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模式,承东启西,为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8)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西部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如新疆物流协会与中国电信新疆分公司签署关于促进新疆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战略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省级响应国家物流振兴规划行动,新疆物流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二是推进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物流整体发展能力。如宁夏建设空港和陆港物流园区,用物流作翅膀,主打清真产业牌,将宁夏的特色产品运输到世界各地。新疆边境贸易物流也持续升温,发展潜力巨大。(9)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 重庆和成都是我国西部区域的经济交通枢纽,在成渝经济区内城市布局密集,产业结构多层次,因地处我国内陆西部,现代物流业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 西南区域也在积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服务与组织条件。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控制建筑面积2500亩,散堆货物年处理能力1000万吨,要构筑一个辐射西部、连接国际国内的物流快速网路;重庆正建设一个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高物流效率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重庆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也是第一个采取“水港加空港”的保税港区,成为西部实施引进来的大通道和走出去的桥头堡。三、重庆区域物流业的发展优势和规划分析(一)重庆优越的区域位置及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1.重庆位于我国西部中心,有着区域物流发展的地理优势 重庆地处中国资源集中的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以长江为纽带和中国中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全球市场相连接,同时重庆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也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稳健的增长势态,决定了重庆物流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质。在即将规划出台的成渝经济特区中,重庆凭借着城市规模和经济产业规模等自身的实力,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成为特区的枢纽带动城市。重庆物流业发展还不完善,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重庆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加快了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吸引着众多国际优秀的企业和投资,包括顶级的物流企业。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未来的重庆得天独厚。2.重庆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庆区域物流发展 重庆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众多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重庆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7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2010年前,将形成外环高速连接川、黔、湘、鄂、陕的省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000公里;重庆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9条铁路将重庆连入中国铁路网,从重庆的物流园区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网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集装箱运输更能直达香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130多条国内外航线,到2010年,江北国际机场的客流量将达到1200万人次;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峡工程完工,重庆深水港将建成7个码头、18个船台,万吨级轮船可在重庆和上海之间实现直航。 重庆直辖以来,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物流量大增,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对过去传统的仓储运输业提出了挑战,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目前该市出现了一些商业连锁公司,如“桐君阁”、“重庆百货”、“千叶眼镜”等,作为现代物流显著标志之一的物流配送中心也相继出现,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运而生。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度高,进出口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求“巨大”物流渠道,所以重庆物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二)重庆的经济产业规模优势更好的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1.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 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外贸进出口总量保持大幅度增长,每年GDP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九五”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0亿美元,比“八五”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2.85亿美元,增长32.45。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6.5亿美元,增长36.4,其中出口超过9亿美元,增长82.7,创历史最好水平。重庆的机电产业如微型车、摩托车以及医药日用品行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由“八五”末的18.55,提高到现在的49.5;高技术产品现在已占出口总额的12.5;摩托车出口由“八五”末的1514万美元,提高到现在的3.07亿美元;增长了30倍。为保证大宗商品销售畅通,必将对物流专门化提出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声吹响和我国加入WTO,开放程度的加大,以批量进货大量销售为特点的大型商场、超市的兴起,连锁经营的引入,城市化趋势日趋发展,全市零售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1997年为507.93亿元,1998年为553.69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3。1999年为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7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2000年为634 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2,这意味着商品向三千万人口大量移动,从而对物流提出了大量多品种进货的要求,原来“细小”的物流渠道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建立“巨大”的物流渠道。 2.重庆物流在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当前的发展节点布局。 为促进物流资源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传统物流向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转变,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发挥重庆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重庆当前布局了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 (1)万州物流基地。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重庆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重庆辐射川东、鄂西、陕南和黔北等地区的主要结点。万州物流基地依托1500万吨深水港,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318国道,达万、万宜铁路和五桥机场为主体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以集装箱、散杂货中转为主的万州港区物流中心和万州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重点发展商贸、工业和农业中转及配送物流,进一步提升万州对渝东、川东、鄂西、陕南和黔北等周边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大力构建三峡库区区域性物流基地。 (2)涪陵物流基地。涪陵地处三峡库区和重庆市中部,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是重庆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重庆辐射乌江流域的主要结点。依托以长江、乌江水运,渝涪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和319国道,渝利、南涪铁路和渝怀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涪陵港区物流中心和以化肥和化工原料集散为主的白涛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为工业、商业和农业等优势产业服务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发挥涪陵对渝东南地区及乌江流域的物流聚集辐射作用。 (3)长寿物流基地。长寿地处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腹心,毗邻主城,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卫星城市之一,是重庆辐射垫江、三峡库区的主通道。依托以长江水运,渝长、长涪、长梁高速公路和319国道,渝怀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长寿物流中心和西南化工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为长寿化工基地和都市城郊农业基地服务的特色物流体系。 (4)大渡口九龙坡物流基地。大渡口九龙坡地区地处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重庆重要工业区和交通枢纽。依托以长江水运,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川黔、襄渝、渝怀和兰渝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和仓储设施,加快建设大渡口茄子溪港口综合物流中心、重庆金属材料仓储物流中心、重庆铁路西站物流中心、重庆危化品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冶金、汽车摩托车、化危品、冷冻食品、中药材和农产品等行业仓储加工型物流体系,加大对九龙港区、华岩、滩子口、伏牛溪、茄子溪等地的仓储设施改造提升力度。 (5)江津物流基地。江津地处渝、川、黔三省结合部,辐射川南和黔北等地区,是重庆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依托以长江水运,成渝、渝泸高速公路(待建),成渝、川黔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以仓储配送为主的江津港区物流中心和双福物流中心,以建材和矿产资源中转为主的珞璜建材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等工业和特色农业服务的物流体系,提升集散能力,进一步发挥江津对川南和黔北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作用。 (6)永川物流基地。永川地处渝西经济走廊,是重庆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依托长江水运、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仓储物流,建设永川工业园区物流中心、永川港区物流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发挥永川对渝西、川南、黔西北等地的辐射作用。 (7)合川物流基地。合川地处渝西经济走廊,位于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交汇处,是重庆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嘉陵江流域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辐射川东北地区。依托武合、遂渝高速公路、212国道、兰渝铁路和襄渝铁路二线,重点发展为纺织、医药、机电等工业和粮食、生猪等农副产品服务的物流体系,积极建设以仓储配送为主的区域性物流基地,进一步发挥合川对川东北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作用。 (8)黔江秀山物流基地。黔江、秀山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结合部,是重庆辐射黔东北、鄂西、湘西地区的主要结点。依托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326国道和渝怀铁路,加快建设黔江正阳物流中心和秀山物流中心。重点为矿产品、烟草和建材等行业及边界贸易提供物流服务,提升对渝东南和黔东北、鄂西、湘西地区的物流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渝东南区域性物流基地。 四、重庆区域物流发展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未来发展分析(一)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面临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挑战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重生产,轻物流”和“重商流,轻物流”的惯性思想根深蒂固,其现代物流的观念非常淡薄。对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动力,“降价风”和“卖断风”的出现,把“配送中心”当作批发站管理,各种名不符实的“连锁店”的出现等现象,都说明没有把企业物流发展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来看待,也没有将物流发展提高到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来看待,也说明其认识水平存在差距。 2.面临体制转化的挑战 物流的一体化、专业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它的实现必然涉及跨组织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从分散化物流到社会化物流是重庆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引进专业物流系统服务后,必然导致接受服务的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适量裁员。因此来自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将成为共同化专业化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3.面临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挑战 经营物流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发展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 4.面临人才匮乏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过去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的附属品,全社会物流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高级物流人才奇缺。 5.面临效益与市场竞争的挑战 从长远看,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将使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在短时期内不一定能迅速体现。一方面,企业要废弃一些不需要的设备设施,同时要增加一些适应物流一体化的条件,从而要增加一些投入。另一方面,第三物流企业在大物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其服务价格不会很低,服务也不一定很完善,加之用户对物流接受困难;如何使第三方物流实行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同时又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受到欢迎,也是一个难题。 (二)为应对困难对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议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建设一些大型物流园区,形成几个辐射西北、西南、长江沿岸、北方、东南的大物流体系。 (1)在重庆北部高速公路和机场结合处建立一个物流园区。 (2)在重庆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结合处建立一个物流园区。 (3)在重庆南岸渝黔高速公路和几个长江大桥结合处建立一个物流园区。 (4)在重庆渝长高速公路和长江沿岸结合处建立一个物流园区。2.要借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国际先进物流供应链技术加以转移,提高重庆物流企业的科技含量。由于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建立的起点较高,需要大量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积极直接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其中也包括引进港澳台的大型物流企业。3.跨行业联合及开辟各种运输、购销渠道有较大困难,重庆应充分改造原有的储运企业、邮政企业等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原有设备、场地和运输、购销渠道优势,大力推进以综合物流代理人的第三方物流运行模式,进行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完善其功能,提高其流通效率,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共享物流规模效益。4.对物流企业和连锁企业,在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方面给以优惠和扶持,并将其纳入了重庆市国民经济计划。要加强合作,大力推进物流科学化、合理化。要去掉只考虑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物流部门的局部利益,追求各自效益的所谓“局部最佳状态”的狭隘目标,而必须使各部门追求整个供应链上的系统的“整体最佳状态”的共同目标,研究制定物流战略,提高物流效率,制定物流效率评价方案和评价机制。 5.不仅现代化物流企业必须要有与物流配送、物流服务密切配合的信息系统,而且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也必须实现电子商务即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实现物流社会化的重大瓶颈问题,要大力提倡管理人才和信息人才的密切配合,在信息化过程中进行企业业务重组,通过信息化加快实现企业的工业化、自动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6.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企业需要有关对物流体系的设计、管理、服务的人才;需要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有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人。要大力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另一方面重庆大专院校应设立这方面的专业,培养物流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三)对重庆物流发展的未来规划分析1.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依托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包括重庆寸滩物流园区,重庆铁路物流园区,重庆空港物流园区,完善各园区物流功能,有效利用现有场地,拓展堆场和货运站,完善园区口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园区集疏运及口岸服务能力。加强园区间协作,加快建设三大园区快速通道,形成各个园区之间有机连接和功能互动,实现各物流园区之间货物快速运转。(1)重庆寸滩物流园区 重庆寸滩物流园区以寸滩为核心,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包括寸滩4平方公里、回兴2平方公里、石坪2平方公里和出口加工区1平方公里。园区毗邻重庆市出口加工区、港城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与渝涪、渝黔、机场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等构成的水陆综合运输国际网络相连接。 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长江流域的集装箱水陆多式联运中心,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散杂货水陆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以及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寸滩二期工程、寸滩一类水运口岸及配套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港区的集装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建立分拨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以区域物流、水路口岸物流为主,城市物流为辅的枢纽性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70万TEU以上。 (2)重庆铁路物流园区 重庆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毗邻西永微电子工业园、井口工业园区,与成渝、襄渝、渝怀、渝黔、兰渝铁路,外环、成渝、渝长高速公路,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梨树湾、西永、回龙坝、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构成的陆路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 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集装箱陆路多式联运中心,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服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团结村铁路二类口岸建设,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建立分拨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构建以区域物流、口岸物流为主,城市仓储配送物流为辅的枢纽性物流园区,园区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达到1100万吨以上。 (3)重庆空港物流园区 重庆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毗邻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与319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和重庆市二环高速、寸滩港区、龙头寺火车站、唐家沱火车站、人和货运站等构成的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地区、连接国内国际主要城市的物流枢纽,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珠宝首饰、时装及海鲜、水果等高附加值商品提供航空运输、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十一五”期间,围绕机场航道、航空货运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立货物分拨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开展国际货运代理,力争开辟国际、国内货运包机。积极开展航空货运中转服务,拓展重庆市对周边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打造全球48小时物流网络,建设以区域物流、口岸物流为主的枢纽性空港物流园区,园区货邮年吞吐量达到50万吨以上。2.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需要,配合三大园区、八大基地建设,紧密围绕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结合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需求点,鼓励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管理,建设若干的工业原材料、产成品及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 (1)汽车摩托车物流中心。根据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建设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宗旨的汽车摩托车物流中心。中心具有整车和零部件运输、仓储、信息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积极发展汽摩原材料和零部件水路运输、汽车整车滚装运输。 (2)化工物流中心。根据重庆市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在长寿、涪陵、万州、大渡口等地,建设以化学品存储、配送、运输集散为主要功能的物流中心。加强化危品物资管理和物流服务,建设改造化危品铁路运输专用线、化危品专用码头。 (3)冶金物流中心。根据重庆市冶金行业布局,针对冶金行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的特点,在大渡口、九龙坡西彭、南川等地建设集原材料采购、深加工、仓储、成品销售、配送等于一体的专业化冶金物流中心。 (4)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中心。围绕北部新区高新园、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西永微电子园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合理规划物流中心布局,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集信息、仓储、运输、配送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高效、快捷、安全的物流服务。 (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物流中心。根据循环经济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废弃产品及其包装进行回收、检测、分类、重用、再制造和再生循环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开发,逐步建设专业回收物流中心、废弃物流中心和再制造物流中心。 (6)城市商贸流通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建立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地区的商贸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以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加强商业连锁配送物流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物流配送为纽带,整合提升商贸物流资源,鼓励和支持商业性企业逐步分离物流业务,实现物流配送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重点建设“城区2小时”快速物流配送网络和城市社区配送体系,积极建设“全市8小时”配送网络,为日用工业品、建材装饰品、金属材料、家具家居、石材钢材、饲料兽药、五金等一批批发市场群、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边贸市场服务。 (7)农村综合物流配送中心。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大力发展以区县(自治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网络,建设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畅通农业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