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oc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论文题目: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指导教师: 2011 年 4 月 26 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浙江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企业的主要力量,对浙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要的作用。然而浙江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存在着新增企业多,衰亡企业也多、平均寿命低、成长能力弱等问题。如何使得浙江中小企业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模型,主要通过财务视角进行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从数据层面上得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浙江中小企业成长。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长 层次分析法 因素 指数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s been rapid. In Zhejiang province most enterprises a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now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in zhejiangs economy development.Although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 very fast,it has a lot of problem .Every year many new enterprise appeared,and also many enterprise died.Now ,how can make the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ealth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zhejiangs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ssage want to us AHP To Establish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growth exponential model. Obtains from the data stratification plane affects the primary factor which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grows,and then give useful suggestions.Keyword: SMEs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HP Factor Index目 录1.引言- 1 -2.国内外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 -2.1国内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 -2.2国外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3 -3.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现状- 3 -3.1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3 -3.2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5 -4.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和成长因素分析- 7 -4.1国内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 7 -4.2国外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 8 -4.2.1马歇尔的企业成长理论- 8 -4.2.2建立在经济规模基础上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8 -4.2.3.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9 -4.2.4.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 9 -4.3国内外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析- 10 -5.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 11 -5.1.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研究目的- 11 -5.2.浙江中小指数体系构建原则- 11 -5.3.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研究- 12 -5.3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构建方法- 14 -6.1.成长指数的各级指标- 16 -6.2.各级别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17 -6.3.各级成长指标的计算方式- 19 -7.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指数的实证研究- 20 -7.1.样本的选取及选取依据- 20 -7.2单一企业成长指数举例- 21 -7.3.所有样本企业的成长指数及其排名- 23 -8.在实证研究下对中小企业成长存在问题的研究及建议- 24 -8.1中小企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24 -8.2对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成长的建议- 26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1.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浙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中小企业大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所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小企业日趋成为浙江省企业的主干力量,以在规模以上企业类别中比重最大的工业企业为例,根据2010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40275家,其中小型企业36918家,中型企业3203家,大型企业154家,中小企业合计40121家,占总数的99.6%,其中小企业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91.6%。到了2009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9971家,其中小型企业55599家,中型企业4182家,大型企业190家,中小企业合计59781家,占总数的99.7%,小企业比重达到了92.7%.企业总数比2005年增加48.9%,其中中小企业增加49%,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所占比重不断扩大。从产值方面来看2005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3106.76亿元,其中小型企业产值19303.07亿元,占总产值的83.5%。2009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1035.29亿元,其中小型企业产值33686.65亿元,占总产值的82.1%,较2005年增长74.5%。可见浙江中小企业近几年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企业效益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处于蓬勃发展期。然而在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产业创新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前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成长面临严峻挑战,中小企业数量多,平均寿命短,核心竞争力不强是浙江中小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据统计浙江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三年。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未摆脱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缺乏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其实际成长状况不容乐观。为保持浙江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明确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诸多因素,并加以分析,得出可以使得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模型,从而进行定量结构分析,识别出当前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2.国内外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中小企业是中等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总称。中小企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小企业是指大型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既包括中小型法人企业、中小型非法人企业,也包括个体户。狭义的中小企业包括中小型法人企业、中小型非法人企业,不包括个体户。2.1国内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我国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经过了多次变化。曾经按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生产能力的不同数量标准,对不同工业行业的企业规模进行划分。我国对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制定较晚。200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适用于统计上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此办法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企业规模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计年报每年划分一次。企业规模一经确认,月度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具体分类如表2.1所示表2.1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行业指标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人万元万元2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0-40000以下300以下3000以下4000以下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人万元万元3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0-40000以下600以下3000以下4000以下批发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2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100-200以下3000-30000以下100以下3000以下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500及以上150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0-15000以下100以下1000以下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3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3000-30000以下500以下3000以下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1000及以上30000及以上400-1000以下3000-30000以下400以下3000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销售额人万元800及以上15000及以上400-800以下3000-15000以下400以下3000以下数据来源: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2.2国外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国外对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不尽相同。美国把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年营业额1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加拿大把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年营业额2000万加元以下的企业;澳大利亚把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日本把制造、采矿、运输、建筑行业的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资本额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韩国把制造、采矿、运输行业的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资产额5亿韩元以下的企业。欧盟委员会在第C(2003) 1422号建议中提出的中小企业定义规定,中小企业雇员少于2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欧元(或者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不超过4300万欧元)。欧盟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三类,其划分标准分别为:微型企业:雇员少于1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200万欧元(或者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不超过200万欧元);小型企业:雇员等于或多于10人但少于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或者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中型企业:雇员等于或多于50人但少于2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欧元(或者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不超过4300万欧元)。【1】3.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现状3.1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小企业是整个浙江企业的主题,不仅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总量的99%以上,而且销售收入和利润也达到全省企业的70%.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已占全省GDP的70%以上,税收的60%以上,外贸出口的45%以上,就业人口的90%以上。其中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实力的指标,已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203席,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中浙江占18席,均居全国第一。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的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江省兴起了民众办企业,创业致富的热潮,民营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机制,规模经济效益也是渐具规模。至2004年底,全省各行业共有各类型企业单位数30.53万家,资产总量43204.07亿元,年营业收入38655.92亿元,可以说,这些单位的生产经营构成浙江国民经济的绝对主体。在这样一个绝对主体中,中小企业又占绝大多数。2004年底,浙江各行业拥有的中小型企业数量30.41万家,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其企业单位数占99.6%,资产总量占82.6%,营业收入占71.7%。各行业中,就企业单位数来说,除建筑业中小企业单位数占本行业全部单位数的比重为97%以外,其他行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在99%以上。【2】2006年全省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共455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9.6%,产值占84.4%,就业人数占90.8%,税收占85.6%。其中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06年比上年新增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96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4902家。【3】概括起来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06年新增大型企业仅13家,而中型企业496家,小型企业4902家,中小企业共新增5398家,是大型企业的415倍之多。新增中小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说明浙江的创业群体在不断扩大,创业热情不断上升。2.产业领域从传统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演进。从前浙江省中小企业所领域主要分布于纺织服装,零部件生产等传统轻工类产业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近几年来,通信设备、计算机组件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网上商城等新型服务业发展迅速,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网络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以基因改良作物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3.中小企业类型由模仿型传统产业向创新型产业模式发展。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模仿为主的创业导向,模仿型创业的优势在于起点低,投资少,这些创业者从低起点创业起步,源源不断地衍生出一批又一批中小企业。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模仿型创业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劣势彰显无疑,模仿型创业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中小企业逐步转向自主创新。近年来,一些新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直接走创新之路,诞生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型创业虽然不到创业总数的1%,但却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4.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从民间集资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浙江中小企业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上市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可以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和管理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3.2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极为迅速,每年新增的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极大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短,每年虽然新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但同时倒闭破产的中小企业数量也是相当庞大。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科技部和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年12月,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62337家,全年的总收入为98642亿元,占到GDP总量的38.3,实现工业增加值20959亿元。其中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1436家;拥有经授权并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数量为77787项,实现全年技术性收入5217亿元。【3】然而在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宏观环境方面存在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滞后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外部环境问题,加之于中小企业本身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等内部因素,阻碍了中小型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陷入了“长不大、活不长”的困境。资料显示,民营科技企业从成立后的5年内死亡率超过90,10年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了99,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岁。【4】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虽然重要,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忽略了中小企业的成长,虽然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领域还是新增数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在个体成长上存在巨大的挑战。平均寿命不到3年,意味着一个企业成长刚进入起步阶段便不幸夭折,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导致中小企业成长危机的主要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品老化档次较低。浙江中小企业虽然在近几年想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迈进,然而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仍停留在单一化,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中。产品几年来一成不变,技术含量少,缺乏创新,使其生产成本难以下降,价格无法提高。同时由于产品没有特点,替代率高,很容易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被淘汰。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也导致了其消费档次低,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低档次产品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少,这使得这些中小企业难以成长。2.市场的稳定性较低。中小企业的产品市场很不稳定,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某一个时期较为流行的,然而一段时间过后这一产品不在流行,市场需求量立即萎缩,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由于产品市场是公开竞争市场,产品之间差异化又低,使得同一地区大量不同企业的同种产品在同一市场进行竞争,使单个企业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3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还没有建立或完善起来,企业的一般筹资来源主要是民间筹资包括借高利贷,银行贷款以及政府扶持。由于2010年以来央行不断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使得银行贷款紧缩,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加之政府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使得中小企业成长举步维艰。4.员工文化水平偏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无论是企业家本人还是企业的员工目前的文化水平仍然偏低。企业家大多学历仅有高中文化,缺乏高等教育使其经营管理理念受到限制,无法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使企业难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员工的文化程度限制了其掌握的技术,这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的根本原因。5.区域差异和政府政策的不平衡。浙江中小企业以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闻名全国,但是在产业经济的背后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单一却是一个大问题。以湖州为例,织里童装畅销全国,然而在织里几乎全部的中小企业都在生产童装,区域产业经济单一,对风险抵抗能力差,一旦有强大竞争者进入,那么企业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同时政府的政策对企业成长影响巨大,政府扶持的产业成长迅速,而没有扶持迟的很难获得发展,政府政策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浙江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平衡性。 浙江中小企业当前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下,员工素质不高,融资渠道单以等使企业抗内部风险的能力减弱。政府政策,市场环境,产品档次低等减弱了企业的外部抗风险能力。因此在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研究中必须关注各项指数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4.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和成长因素分析4.1国内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乃醒5研究员等在论及中小企业成长概念时谈到,对于企业成长,实际上也就包括的中小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成长是指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广义的企业成长不仅指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包括企业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则还应当包括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企业寿命的延长。我国学者陈佳贵6等认为,企业的成长是指企业“量变”和“质变”的动态过程。因此企业的成长既表现为企业生产线、经营单位、职工人数、产品种类、品种、数量、销售收入、地区分布等“量”的扩张,也表现为先进工艺的采用、产品质量的提高、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改进和完善、职工技术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高等“质”的方面的提高。此外在中小企业成长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内的丛佩华7提出了企业成长能力的财务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由6个指标组成:净资产收益增长率、主营利润比例、主营收入与主营利润增长同步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留成保留率、资本周转加速率。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组成的联合课题组8的研究表明:成长性可以通过五大类十项指标组成综合指标体系。冒乔玲9提出了由基础层、核心层、外围层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框架。陈晓红、彭佳、吴小瑾10提出了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突变级数模型,之后又分别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对沪深股市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回归模型检验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11。李柏洲、孙立梅” 12基于B调和系数法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慕静、韩文秀、李全生1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实证分析。4.2国外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起步早,成功突出,已经涌现出许多有借鉴意义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Storey14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他将决定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总结为3种:管理者素质、中小企业的内在素质和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范围。在研究了公司成长性与企业负债之间的关系后,Myers&Tumbull15提出成长性与负债比率间应呈反向关系。Slevin和Covin16建立了一种模型来说明时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成果。4.2.1马歇尔的企业成长理论马歇尔是最早探讨企业成长的经济学家,在他的经济学原理第十三章中,马歇尔将成长中的企业比作了森林中的树,“我们可以从森林中新生的树木从老树的浓荫中用力向上挣扎的情况得到教训,许多新生的树木中途夭折了,只有少数得以生存;这些少数生存的树木一年比一年壮大,它们的高度每有增加,就可多得一些阳光和空气,终能耸然高出邻近的树木之上,似乎它们会永远这样生长下去,随着它们这样生长,似乎永远壮大下去。但是,它们却不是这样,一株树比另一株树能维持活力较久和较为茂盛。但是迟早对它们是有影响的,较高的树木比它的竞争者,虽然得到较多的阳光和空气,但它也逐渐失去生命力,相继让位于物质力量虽较小,而青春的活力却较强的其他树木。17他将决定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归结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所谓外部经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企业成长的足够的市场空间,所谓内部经济则是企业良好的管理所带来的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效益。企业由于良好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而得以快速成长。4.2.2建立在经济规模基础上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建立在经济规模基础上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就在于寻求最优规模。作为主流经济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只是一个黑盒子没有结构,没有制度。对规模经济的定义也只建立在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上,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当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规模即为最佳规模。因此,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在某一条件(如较大的工厂规模) 下运营时,企业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为了实现较低的生产成本,企业不仅需要保持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必须达到足够大的产出水平,从而使扩大规模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所以,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它就有扩大企业规模的内在动力,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成长。在科斯的企业理论中,规模经济的定义有单一得技术生产过程扩展到企业原理采购、生产、管理和交易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但同时也带来的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两相比较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大小。科斯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面临如下情况时将趋于增长:第一组织成本越少,随着组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的越慢。第二企业家犯错的可能性越低,随着组织交易的增多,企业的损失越少。第三企业规模越大,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越低,价格下降越大4.2.3.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根据对企业成长过程的考察,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中小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会面临许多转型问题,许多企业在求生存期就由于各种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而夭折,企业只有在克服了这些问题以后方能健康成长。同时,中小企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处理更大、更复杂问题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 IchakAdizes ,1989) 认为企业年轻时,充满了灵活性,但可控性却不一定很强;企业老化时,可控性增加了,但其灵活性却有所减弱。这一情形就像婴幼儿和老年人之间存在的差别一样。18在企业成长的不同周期内,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尤其是生存期和成熟期的成长因素相差很大,在求生存期,外部环境的对影响极其强烈,而在成熟期,企业趋于稳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成长影响越来越小,内部环境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就中小企业成长而言,度过求生存期进入高速发展期尤为重要,研究的重点也应放在求生存期。4.2.4.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出要归功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教授普拉哈拉德( Prahalad ,1990) 。在他看来,核心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从对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等方面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就在于他们具有核心竞争能力。识别企业核心能力有四个关键方面:一是该能力是否具有价值性;二是该能力是否独特且具有不可模仿性;三是该能力是否具有延展性;四是该能力是否具有路径依赖性(Prahalad & Hamel ,1990)。19核心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具有战略指导性而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成长能力。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教授多士(Yves Doz ,1994) 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认为,“能力培育”、“能力扩散”、“能力整合”、“能力发挥”和“能力更新”是企业能力管理的五个关键过程。“一个成功的面向企业能力的战略,必须对这五个关键过程进行成效卓著的规划和管理”( YveDoz ,1995)。20可以说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者素质以及企业的职工素质,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之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4.3国内外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析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理论提出时间来看,从亚当.斯密出的国富论算起,至今已达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关于企业成长或中小企业成长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零星成果问世。相比较而言国外对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从不同层次,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理论成果的借鉴意义重大。二是,从研究方法来看,早起国外的某些学者借鉴了生物学上的进化论思想解释了中小企业的存在和成长过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的学者研究的方面更多,运用了类比。归纳、演绎及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问题分析更深入,更直观更全面,这也是本问应当使用的研究方式。三是,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学者们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从外部,内部同时进行,看到了外部环境,成长周期,核心竞争力,管理者素质等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对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浙江实际,对诸多成长因素进行分析。四是,从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内容体系上来看,国外中小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存在差异性,虽然多数外国学者的企业成长理论都涉及到了中小企业,但并不是专门针对一个中小企业群体,因此在浙江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中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5.1.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研究目的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浙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造市场经济主体同时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浙江的中小企业是吸收浙江劳动力最多的群体,极大地缓解了浙江的就业压力,同时还拉动了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求变动进行调整,有利于优化浙江产业的经济结构。对于浙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研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科学的反应浙江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在评价其成长能力的过程中通过财务上面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对企业在资源有效配置,经营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进进行成长指数研究,了解企业在最近一年中的成长情况。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进行指数研究,得到他们的相关成长指数,从而了解整个浙江中小企业的成长情况。从各项指标中分析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浙江中小企业健康成长。5.2.浙江中小指数体系构建原则1.全面性原则中小企业的成长是多种因素方方面面作用的结果,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指标十分复杂,不仅有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成长性的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影响因素。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涵盖决定和影响企业成长的所以重要因素。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当然,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纳入成长指数体系之中,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由于一些要素的难以测算性使得数据失真。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将影响企业成长的各方面都考虑到,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已有条件选取评价内容中主要因素作为考查指标。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数体系的规模应当适度。必须避免指标选取时的重复和多余,一旦确定了评价指标,其取值和计算都是成长性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反映相同信息的指标重复测量不仅加大了工作量,也成为指标体系的累赘。规模适度原则要求在同样评价成长性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指标体系规模,以达到指标横向以及纵向数量的最小化。同时,应当以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类选取。同时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也很重要。评价指标其数值应当能够通过企业报表和相关记录获得,对于定量指标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的记录和相关计算得以确定,对于定性指标其量化标准应当科学可行,不仅符合行业内的通用作法,也能够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离开了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指标再怎么精确合理也只是空谈,因此,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是指标选取和建立评价体系的关键之一。3.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选指标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评价指标首先应当满足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一条件,如果是无关指标,无论多详尽的指标体系也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成长能力。指标体系选择的重点应当是能够反映企业财务效率的因素,而不再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因素;同时相关性原则还要求所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等若干级别构成,一级指标中下属的指标可能会出现与其他一级指标下属指标包含相同的信息这种情况,不同评价内容所包含的指标其信息很可能存在重叠问题,需要在指标选取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指标信息识别,对含有同样信息但是出现在不同的一级指标框架内的指标进行剔除,避免信息的重复统计。4.重要性原则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泛,但指标的选取却不能无限制的扩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对评价内容的主要方面重点考查,对次要方面则可以不做考虑或者略作考虑。同时对于数据的准确性而言在评价单一企业成长指数时由于其外部环境因素的评判数据并不精确,难以如实反映单一企业的成长性,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时候应当侧重于财务层面上的中小企业研究。以求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5.3.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研究在我国研究中小企业成长指数的学者很多,也提出过许多中小企业成长指数评价体系,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池仁勇教授在中小企业成长指数评价及其实证研究一文中在构建中小企业成长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当前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在企业当前发展能力方面,文章从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和企业规模4个方面来对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发展状况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3个指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选择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营能力;选择企业资产总额和企业员工总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在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方面,主要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实力和行业成长性。选取科技人员的比例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另外还选择了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和企业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企业拥有品牌的数量和品牌地位来衡量企业的品牌实力;选取BBN行业绩效排行榜上的行业成长能力数据作为行业成长性评价指标。在构建中小企业指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将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指标体系组织成多层次的评价目标结构,并按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重要指标放在前面次要指标放在后面。构建主次分明,结构明确的指数评价体系。2 钭志斌在中小企业板块成立,中小企业不断上市的背景下,通过财务的视角构建了中小企业成长指标体系。通过财务视角构建指标体系的理由是无论论何种因素产生影响,最终将以财务数据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因此通过财务视角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小企业成长的实际情况。根据戚长性评价体系及研究需要钭志斌构造两类变量:一是反映中小企业威长水平的变量包括:净资产增长率C1、销售收入增长率C2、总资产增长率C3、营业利润比率C4、主营利润与营业收入增长比率C5、资本保值增值率C6。它们分别反映企业收益增长、市场扩张能力规模扩张、主业收益稳定性威本控制水平、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的能力。二是对中小企业成长水平产生影响的变量包括:总盎产报酬率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对数。分别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资车结构、企业规模对企业成长的影响。3 张玉明,刘德胜在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评价一文中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题,将政策法律环境、产业演化与行业发展、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网络、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家素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融资能力、产品与市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企业成长性这14项作为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其中,数企业家素质指数、技术创新指数、人力资源指数、融资能力指数、产品与市场指数、治理结构指数和企业文化指数属于内生成长机制评价指;政策法律环境指数、产业演化与行业发展指数、企业集群指数、区域创新网络指数、金融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指数属于外生成长机制评价指数。将这些指数再进行细分,构造中小企业成长指标体系。4 宋来,常亚青在中小企业成长性及其决定变量的研究一文中在企业价值增长决定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部分组成的中小企业成长指数评价模型。外生变量分为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市场风险三个方面。市场环境:产品是企业总收益的来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和业务范围的持续扩大,将促进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