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管理毕业论文.doc
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银行信用卡有两个基本的功能:(1)银行信用卡是便利的交易支付工具;(2)银行信用卡具有个人消费信贷即透支功能。本文从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着手,系统的论述了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包括安全性方面,银行业相互竞争,征信系统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方面引起的风险,之后针对这些不同方面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建议,该怎样控制和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把握好发卡关以及完善内部机制和个人征信系统等。希望能有效的解决风险问题。关键词:银行信用卡 信用卡风险 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目 次摘要I目次II一银行信用卡的发展,现状及巨大风险1(一)绪言1(二)银行信用卡的发展1二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2(一)从安全性方面来分析2(二)从银行业之间竞争,无度的发卡这方面来分析3(三)从授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来分析4(四)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来分析4(五)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来分析4(六)从银行信用卡使用中的金融风险来分析5(七)从技术防范落后来分析5(八)从特约商户的违规操作来分析5三银行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5(一)加强银行信用卡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保护5(二)完善,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加强征信体系建设6(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6(四)建立科学的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6(五)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7(六)严把发卡关7(七)强化特约商户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加强商户的业务培训7(八)加强对网络和终端设备的管理7(九)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7四.总结8一银行信用卡的发展,现状及它的巨大风险(一)绪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信用卡对我们越来越重要。我们知道银行信用卡使用起来很方便,快捷也很灵活,我们出门在也不需要带很多现金,也不用担心身上所带的大量现金被偷,由于这些,银行信用卡开始备受青睐。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风险,造成了许多的经济损失,对此就要更加关注银行信用卡的风险以及控制管理。(二)银行信用卡的发展银行信用卡是一种由银行或专门机构签发,证明持卡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服务场所消费或在各地的金融机构取现,办理结算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持卡人在约定的商店或服务业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不必支付现金,只需将卡片交商店在签购单上打印卡号,填写金额,然后请持卡人签字,商店就可送银行办理收款。最早的银行信用卡业务不是出现在商业银行,而是出现在零售百货商店。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美国的一些商店开始办理信用购物,向信誉较好的客户提供分期或延期付款的优惠服务,并且逐步采用付款卡的实现方式。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新技术在银行的普遍应用,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人发行银行信用卡领域,此后银行信用卡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银行信用卡结算具有方便性、通用性以及可以进行善意的透支,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银行信用卡最初的形式是磁条卡,在1970年法国的一位新闻工作者Roland Moreno首先将程序化的集成电路芯片放人卡片中并申请全球性专利,这就是具有智能功能的IC卡。1984年,法国金融中心首先将智能卡运用于金融系统。1991年法国普及金融IC卡,之后,美国、日本及西欧许多国家相继开始使用IC卡,并将其功能拓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首先同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外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从此银行信用卡进入了中国。(1)我国目前银行信用卡现状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信用卡一珠江卡。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始快速发展。至2007年全国已有130多家发卡银行,特约商户达30.6万户,POS机布放量达45万台,ATM机布放量达6.8万台,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受理网点,服务机构以及全国统一的跨行业务网络。而截至到2009年,全国累计发行银行信用卡达1.86亿张,银行信用卡发卡数量从2008年2009年一年的时间增加了6000多万张,目前,我国银行卡包括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银行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种,具备透支功能。我国银行卡的起步是从代理国外银行信用卡开始的,准贷记卡是我国银行在总结代理境外银行信用卡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发行准贷记卡产品所积累的经验,把银行卡应用于储蓄领域,由此产生了电子储蓄存折-借记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借记卡的异地联网,大大促进了借记卡的交易量,使得借记卡在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作用日益突出。(2)银行信用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银行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银行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银行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银行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银行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卡量和授信总额进一步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截至2009年末,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13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应偿信贷总额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应偿信贷总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居民户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的38.5%,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由于商业银行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其盈利空间不断压缩,银行信用卡透支贷款质量下降,风险隐患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6.96亿元,同比增长127.9%;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个百分点,银行信用卡违约率增加,坏账风险加大。同样从发达国家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历史来分析,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是相当高的。在美国,每年所遭受的银行信用卡诈骗,坏账等损失约占贷款额的5%,西欧国家为6%。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信用卡风险,减少发卡银行的损失,促进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银行信用卡作为先进的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和消费信贷工具,它具有无担保循环信贷的特性,以及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融小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属于高风险的业务。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较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初始阶段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大部分银行在银行信用卡市场开发初始阶段,虽然经验不足,都采用非常严格的风险管理政策,目标客户以高端客户群为主,盈利并不是主要目标,各大银行都试探性发展,尽全力控制风险。但随着业务不断扩展,银行信用卡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客户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客户质量参差不齐,信用风险随之迅速上升。例如韩国从1999年到2001年经历了一个非常辉煌的发展时期,但由于其采取了专业化、高负债的发卡机构经营模式,对于这个模式,非银行机构设立的专业化银行信用卡公司是发卡机构主体。而这种模式,发卡主体较为分散,相关管理机构不易监管。所以导致了后来2003年的“银行信用卡危机”。同样香港在2002年爆发银行信用卡危机;台湾在2004年爆发银行信用卡危机。对于我国来说,银行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也有许多。(一)从安全性方面来分析(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银行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机构的资金安全危害也很大。首先它是以套取发卡机构的资金为目的,过度消费,而自身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实力完全不符。更加没有意愿想要偿还透支的款项;其次是超出透支限额,银行信用卡章程对持卡人的透支限度及申请授权都有明确规定,有些持卡人故意逃避授权,从而达到超出透支限额来损害发卡机构的利益;最后是银行信用卡备用金账户出现透支后不按时弥补而继续透支,在不同的特约商户,网点反复恶意透支,直到发卡机构发现才罢手。而恶意透支使发卡银行的透支追索工作陷人困境,甚至形成呆帐、坏帐。(2)欺诈犯罪。随着银行信用卡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银行信用卡进行诈骗。他们伪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欺骗发卡银行,取得信任后,用卡进行诈骗,由此造成银行的资金损失。1伪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持卡人资料后,伪造出银行信用卡,将窃取来的持卡人信息复制到伪冒卡中,再进行盗刷。境外高风险商户用卡、使用被做了手脚的自助终端、网上交易、电子商务都给伪卡诈骗提供了平台。伪卡的任何交易额,都被列人到真正持卡人的账单上,使真正持卡人受到损失。国际上的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件中,伪卡诈骗占60%之多。这是一种高科技犯罪。大多由境内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2.利用偷窃,他人遗失,骗取或其他方式获得银行信用卡,再模仿持卡人签章,伪造持卡人身份证,冒充持卡人大量消费或取现,作案后潜逃隐藏。3.发卡机构内部或内外部勾结作案。(二)从银行业之间竞争,无度的发卡这方面来分析银行间盲目追求发卡量,忽视质的保证,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目前在我国银行信用卡市场上,各发卡行为了争夺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脱离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单纯地追求发卡数量的增长而忽视发卡质量,忽视了风险隐患。各发卡行的银行信用卡办理程序越来越简化,在正常情况下,申请人申请办卡时,需要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副本、居住证明文件与收入证明文件,而目前不少发卡行只需要申请人填写表格并附加一章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了,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现象,营销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卡奖励和更好的业绩,往往默许或建议一些没有达到金卡信用度的客户采取提供不实或虚假的工资证明等手段来提高信用额度。为了更好的争抢市场份额,各发卡银行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银行把银行信用卡外观设计得很美观,很新颖同时也采用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办理银行信用卡,而一些消费者在办理银行信用卡时,正是由于喜欢相应的礼品和漂亮的外观,加上办理一张银行信用卡自身也没有任何损失就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而不是以自己真正有需要而办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但有各家银行的银行信用卡,而且在同一家银行都拥有许多张银行信用卡,而实际自己使用的仅为一到两张。其他的基本是睡眠卡、不动卡,甚至未激活,而这些大量的睡眠卡、不动卡,造成了大量营销费用、人力资源和系统资源的浪费。而且一旦保管不善,卡和卡里的资料丢失,被窃取后还可能被恶意透支。这又更加加大了银行信用卡的风险。除此而外各家银行均把目光盯住了各大院校,新生的入学是银行发卡的一块血拼的战场,在发卡的过程中,银行不惜成本,不考虑后果,只要是学生,就能够发卡。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固定收入,稳定的经济来源,每月的收入大多是由父母给的,自身也没有还款能力。于是,透支欠款经常发生。没有有效的保障,没有对学生信用的约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信用卡的风险。据最新统计,工商银行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银行信用卡发卡量,3905万张,市场份额达到了27.4%。排名第二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也达到了2726万张,市场份额为19.2%,以发卡量计算,二者的市场份额占到了近47。全国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而央行公布的2009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再度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5亿元,与第二季度相比增加16.52亿元,增长28.6%,同比增长126.5%;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4%,比第二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比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三)从授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来分析。客户在各家银行获得的总体授信额度往往超出应给的合理水平。目前,各行对金卡发卡量、交易额一般有任务要求,导致了部分金融机构迫于任务压力,给客户核定了高于其保障能力的授信额度。只要客户办卡时无不良记录,只要客户需要,给客户的授信额度多能达到本行对该类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由于同一客户往往在多家银行均有办卡,多家银行的同时授信使客户获得了远远高于其保障能力的授信额度,成倍放大了客户叠加的可透支额,加剧了银行资金风险。由于银行信用卡采用信用保障,无任何抵押,纯粹靠客户的信用,对透支还款的保证能力较弱。一旦个人经济收入变化、客户超出还款能力大量透支,无力偿还透支本金和高额透支利息,将给银行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四)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信息不共享来分析我国于2006年一月正式启动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在这一系统可以查询到个人的信用记录。个人征信系统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银行贷款、银行信用卡、担保等信用状况,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没有将每位客户的信息全方面的纳入,银行无法获得申请人的全面详细的资料,使得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由于银行并不知道每个客户的详细资信情况,所以商业银行只能根据评估的社会平均信用状况来确定发卡条件。而发卡后无法随时掌握持卡人的经济收入情况的变化,无法监控持卡人的用卡情况是否真实合法,从而带来风险隐患。在个人收入的不透明、个税机制的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很难对办卡人的净资产、个人收入的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明确判断。这种无法准确掌握个人信用信息的状况,也直接导致了现实消费信贷过程中的各种恶意欺诈行为的发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对银行信用卡申办人、担保人的资信调查一般都是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进行,每家银行对申领人所做的调查都只适用于本行,不能与另一家银行共享。这样就导致了各商业银行因对同一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而造成重复劳动及信息资源浪费,且各银行单独的资信调查也具有局限性和不完全性,无法更全面、系统地评估客户信息,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信用卡的透支功能,短时期内到发卡机构开卡,持卡连续跨行、跨地区透支作案的可乘之机。还有目前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存放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授信时,也只是查阅该客户的历史借款,还款记录,看是否存在逾期还款记录以及是否贷款过多,超出客户自身的还款能力。这只能杜绝已有违约记录或贷款过多的恶意贷款,对新发生的贷款和没有逾期记录的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五)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来分析目前,中国银行卡业务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是1999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但对于现在该办法存在许多不足和滞后。这部政策法规对目前银行卡产业出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的监管主体在银行卡业务监管方面的职能划分、业务准入条件和日常监管内容,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商户及持卡人等银行卡业务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业务的界定,消费者信息的合法获取、占有、加工、披露、交易和使用,消费者对个人信用记录的知情权和更改请求权,消费者获得公平授信待遇的权利,银行信用卡债权的转让,债务追收的代理管理权等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各银行开展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基本依据各种银行信用卡章程和与特约商户签订受卡协议书而言,均系发卡机构拟定的原则性条款,其弹性较大,且多以定性和强制性、倾向性条款为主,缺少一套完善的判别标准来衡量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行为的正确性,即银行信用卡产业要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对上述关系和问题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协调处理相关主体的权益的保护等方面。例如,现行管理办法规定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不能超过5万元,但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5万元的上限不能满足许多客户的需求,而许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私下对贵宾客户提供10万、50万元的信用额度。但由于银行信用卡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加大了银行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机率。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银行信用卡业务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管理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相关的法律体系,例如,在美国现行法律中,有多达16部法律法规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规定。尽管近几年我国逐渐发布了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但仍无法满足现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致使一些业务行为缺乏监管依据,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六)从银行信用卡使用中的金融风险来分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或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利率水平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量的多少,达到影响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的目标。由于银行信用卡的使用,使其中的现金量大为减少,同时电子货币的使用使交易处理速度加快,而且无法准确测定,这样导致货币供应量(M=PQ/v,其中:P为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Q为商品和劳务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M为货币供应量。)无法确定,银行信用卡交易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这就使国内总需求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七)从技术防范落后来分析在技术协作中,协作方可能获取ATM机具、传输加密技术,导致加密技术泄漏,私营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变动频繁,经营具有不稳定性,给银行卡业务稳定发展留下隐患。磁卡银行卡具有易于涂改和仿制的固有弊端,当前广泛使用的打卡机、磁条读写器等都可进行磁条读写修改,同时发卡行内部网络在受理银行卡业务时,便成为开放式网络,接受攻击的渠道较多,发卡行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不严格,部分口令设置过于简单;防火墙及人侵检测系统配备不完善,给都给银行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八)从特约商户的违规操作来分析。(1)是由于特约商户在受理银行信用卡时,由于操作不当会给有关当事人带来的风险。(2)是由于特约商户内部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与不法分子勾结作案,通过受理黑卡或假签购单进行诈骗,套取银行资金。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三.银行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一) 加强银行信用卡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保护。随着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类银行信用卡纠纷与日俱增,银行信用卡权利、义务和责任需要加以明确界定,银行信用卡违规、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出现了银行信用卡套现、恶意透支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与银行信用卡相关的现行法规主要包括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民法和刑法中比较间接的少量相关条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个别事项出台的一些司法解释。1999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是目前银行信用卡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卡业务自身的发展变化使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暴露了许多的弊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联公司和特约商户等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等未做明确的规定,给监管带来不便,也在市场上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隐患。之后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通过规范管理,促进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改善和加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但还需要更加明确规定银行信用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快银行信用卡运行规则的立法,进一步规范银行信用卡业务,加快打击银行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对银行信用卡犯罪者予以应有的处罚。现行刑法中只是对于使用伪造的银行信用卡等四种情况进行处罚,但是根据近几年来银行信用卡犯罪的新特点,还应该把骗领银行信用卡、非法盗取他人银行信用卡信息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的范畴,进一步净化银行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为银行信用卡消费创造一个有法可依的强有力的外部法律环境。切实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银行信用卡业务,加快出台银行卡管理条例,将分散于刑法修正案、商业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支付结算办法以及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加以整合,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形成有利于银行卡风险管理和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保护银行和客户等各方合法利益。(二)完善,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是指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个人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以及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的一种金融体制。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它用于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健康规范发展。个人征信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部门也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和中央银行一起统筹规划,个人征信信息大部分源于银行,银行可以在其内部以银行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共同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实现跨行业、跨系统的风险信息共享,通过客户的信用数据库随时查询客户信用档案,将建立的数据库与央行的征信系统相结合,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将使商业银行更加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而政府可以借助行政手段保证征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银行信用卡风险约束机制,发卡机构在业务操作中对开户,制卡,发卡,授权,挂失,止付,重要凭证及止付信息传递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根据银行信用卡自身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类银行信用卡的信用审查、开户、授权等操作,从制度上明确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各类报表分析,运用科技手段及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各类报表分析,运用科技手段及时对异常征兆和交易进行跟踪、监测,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加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内部审计,通过对业务的操作程序、运用成本、经济效率、技术安全保障等进行全面审计,及时了解业务发展动态;加强风险监管。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四)建立科学的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信用卡的风险渗透在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从卡的申请,授权,止付,清算,透支追索到整个银行信用卡网络的建立等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风险。我们要制定适宜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信用卡作为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高风险新兴业务,其业务环节涉及资产、负债和中间等多个业务领域。一笔交易往往需要通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持卡人以及银联或国际银行信用卡组织等。交易场所和过程大部分是在银行以外的特约商户完成。而且对交易的时效性要求特别高。所以要加强对特约商户及营业网点的管理。在落实一般风险预防措施的同时,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监控和检查。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时,要充分考虑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环节较多和分散性。对银行信用卡风险资产的管理也要适应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和有利于业务的发展,使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能够在满足预期的资产质量要求和利润指标的前提下,实现银行信用卡业务操作的高效率。银行信用卡风险资产的管理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应坚持透支金额和透支时间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透支行为的性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判断其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风险损失产生后应当及时运用风险转移策略等。(五)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防范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应该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培养员工的制度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对持卡人进行详细的资信资料,对申请者建立个人征信资料,严格按照每个人的信用等级授予信用额度;对于那些需要高额度的客户,应该采取担保措施,使其在发生透支风险或者其他意外时,银行能够收回资金,降低风险;同时规范流程操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六)严把发卡关。对银行信用卡的发卡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申请人申请办卡时,必须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副本、居住证明文件与收入证明文件,在办理时要是本人亲自来办理、而且亲见身份证件原件、亲自签名,并做好对申请人的身份核查工作,要对银行信用卡的申请人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尤其对经济情况、信誉程度、偿还能力、道德品质等反面作详尽的调查与评估,对一些收入不是很稳定行业的客户更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还款能力不符合条件的以及无法确定偿还能力的坚决不予发卡;坚决杜绝降低申请人准入条件,向一些未达到申办标准的人员进行营销。特别是不能在出现发卡银行仅凭身份证就能申请银行信用卡的现象,应该设立专职审批岗位,保证信用审批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行经济担保。在法律规定的单位内确立规范有效的担保关系,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具体、更有力的法律保障。(七)强化特约商户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加强商户的业务培训。特约商户的拓展要坚持以质量和诚信为本,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完善对特约商户和POS机具的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监控和巡查机制,防止POS机具被商户移机、挪用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商户有关人员的培训,不定期对特约商户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受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业务人员熟练掌握银行信用卡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严格按规定受理银行信用卡,有效降低或避免风险。(八)加强对网络和终端设备的管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其他自助终端设备的使用迅速发展,发生风险的概率也相应增加,银行就需要根据这些设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例如,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偷窥客户密码,再拾取客户遗弃的签购单等制作假卡盗取客户资金的情况,发卡银行应增加CVV/CVC码校验,防范此类风险的发生。(九)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持卡人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收到银行信用卡后,应及时在卡片背后签名;避免将银行信用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化,刷卡交易时,应尽量不要让卡片离开视线范围;一旦卡片丢失,应在第一时间挂失,规避失窃风险;收到可疑短信,及时与银行信用卡客户服务中心联系确认,不要直接与短信发送人联系,以免上当受骗;网上交易应选择信用良好的商户,不轻易在可疑网站注册卡片信息,以防网站恶意扣款。谨慎保管个人证件以及个人资料,妥善保管刷卡交易签购单,不随便丢弃,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全面降低银行信用卡风险,实现银行信用卡的快速、良好发展。四总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银行信用卡逐步成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结算和信用借贷的重要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因此,我们只有在确保银行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合理规避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才能够使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更大的提高,也才能真正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参考文献】1王继磊,银行信用卡的风险与防范,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1).2袁笑冬银行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J中国银行信用卡2006,(06):43463叶莹论我国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6,(04):39404唐天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17.5刘宏,银行信用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6崔建红,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华北金融,2005年第9期7周宏亮.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