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doc

    • 资源ID:4166653       资源大小:337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doc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与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最近十几年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与成熟证券市场(如美国、日本等)和新兴证券市场(如香港、韩国)等相比都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其特殊性如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收益操纵行为等,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待规范,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正是依托我国目前尚不规范的证券市场开展实证研究。通过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的相关程度研究,运用分析考察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状况,通过对盈余操纵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希望发现鉴别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法和预警指标。关键字:收益质量;盈余管理;经营现金流;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COM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the early 1990s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en-plus years. I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At the same time, it possesses some particularities compared with her developed ones(like American and Japan) and the developing ones(like Hongkong and Korea), including the serious manipulation behavior of accounting income. The above shows that the behavior of participants needs to be stipulated and the market need to be consummated and developed because it is yet in the primary phase.My thes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ock market, is an empirical research. It review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earning of listed companie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et Earning in accounting and Cash flow Data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Unveils the existence manipulating accounting earning through empirical methods. What discussed is to probe in to the approach of finding the manipulation behavior of accounting earning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sh flow.Key word: Quality of earnings; Earnings management;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Empirical study目 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3.1 国外的有关研究21.3.2 国内的有关研究31.4 研究目的41.4.1 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41.4.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41.5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42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概述62.1 收益与收益质量62.1.1 收益62.1.2 收益质量62.1.3 收益质量特征体系62.2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82.2.1 公司治理结构82.2.2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92.2.3 经济环境的多变性92.2.4 关联方交易92.2.5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因素103 收益质量分析113.1 关注会计政策113.2 分析收益的构成113.3 分析收益的现金流转情况123.4 行业和环境分析143.4.1 行业分析143.4.2 环境分析144 实证研究154.1 实证方法154.1.1 相关系数分析154.1.2 对比分析154.2 样本选择164.2.1 研究样本164.2.2 样本选取说明164.3 实证分析期间174.4 样本数据来源174.5 实证研究174.5.1 相关系数分析174.5.2 收益质量状况研究184.5.2.1 直观分析184.5.2.2 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195 研究结论235.1 实证结果分析235.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评价指标新体系235.2.1 对比指标235.2.2 预警指标245.3 有关建议245.4 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构想255.4.1 本文的局限性255.4.2 进一步研究的构想26参考文献27附表28致谢311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日益成为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作为会计信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每支股票的表现几乎都与上市公司的收益相联系。然而,投资者在做出和公司相关的决策中,对收益的重视只反映在公司收益的大小上,而不能看到数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东西。同时,现行实务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进行确认的,由于会计计价原则的局限性,以及在会计报告收益确认和计算过程中涉及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因而会导致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出现偏差。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往往只注重对收益数量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收益质量的分析,使投资者常常被报表上的辉煌业绩所迷惑,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且在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现实中,中国的证券市场连续经历了郑百文、银广厦等股市神话的破灭,加上国外的安然事件、世界电信的丑闻等,不得不使利益相关者们对上市公司报告中看似优良的业绩产生疑问,对他们原来做出决策的依据重新思考和认识。于是,关于收益质量的研究逐渐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1.2研究意义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商业主体,它提供的是产品或劳务。类似的,如果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它提供的就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系统的输出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质”和“量”两个属性,二者作为衡量产品的标准缺一不可。我国证券市场正在会计信息失真和诚信危机中进行艰巨的改革,对收益质量的研究无疑会对这项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意义上看,现行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并报告收益数量,而回避了收益质量问题,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涉及到现行会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和今后改革的方向。本选题针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的研究都有所裨益,同时拓展了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深度。从现实意义看,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助于上市公司抑制会计欺诈和错误表述、关注自身持久盈利能力,有助于降低报表使用人依赖报表收益数据而带来的投资风险。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收益质量一词起源于上个世纪 30年代,兴起于60年代,主要应用于有价证券的分析中。当时每个大证券机构至少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致力于收益质量的监控,许多公共的评估机构在对公司报告的收益进行评价时,也经常使用收益质量这一概念。如今,上市公司报表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更促使人们加大了对收益质量研究的力度。收益是一定时期全部收人超过全部费用和损失后的金额,现行实务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进行确认的。由于会计计价原则的局限性,以及在会计报告收益确认和计算过程中涉及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因而会导致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出现偏差。收益质量一般是指会计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也就是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经营业绩的可靠程度。高质量收益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企业经济现实的评价较为客观。低质量收益可能夸大了企业真实的经济价值,对企业状况进行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1.3.1 国外的有关研究作为财务分析的收益质量法的最著名的倡导者之一的桑顿·L.奥格洛弗(Thomton L O'Glove ),发表了一份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收益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其收益质量主要论及收益的持久程度。但是,对于收益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证券分析师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收益质量的概念,用各自的方法评价公司的收益质量。关于收益质量的文章和分析报告很多,华尔街每周都出版收益质量的刊物,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专著。随后,更多学者对收益质量进行了更加广泛的研究。Daley (1986)研究了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信息含量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盈余有很高的相关性;其次,现金流量指标不可能给投资者提供会计盈余以外的信息。Ball and Brown (1968)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1家公司从 1946年到1965年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的有关资料进行经验研究,他们发现盈余变动与股价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与特定企业最直接的信息使用者一般地说关心的是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它能否创造更多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几乎不受企业经理人员主观歪曲的影响,同时其大小还反映了企业现实支付能力以及盈利质量状况,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可以提高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显示,按照财务报告披露的利润所分配的收益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缺乏联系,而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股价与其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股价变动与每股收益的相关度为0.01,而与资本现金回报率的相关度则为0.77,因此,欧美国家的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所报告的现金流量,而非盈利情况,这一趋势在日本也已经出现,有人甚至提出“现金流量至尊”的理念。正因为如此许多跨国公司己经将其经营重心转向那些带来的现金流量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组合。1.3.2 国内的有关研究我国由于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有关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直到今天有关我国证券市场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经验研究、尤其是对现金流量在证券市场上反应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有关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更是处于起始状态。(1)收益质量的定义和评价周浪波、杨琼认为收益质量集中反映在对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安全性、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可靠性和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真实性表现在收益的计量符合会计准则和接近经济学的真实收益;收益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综合杠杆系数波动大小;收益的稳定性主要是从时间上考查企业收益的波动大小;收益的可靠性是指收益的现金含量;收益的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收益中的经营收益比重大小。陈玉珍认为,收益质量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获取收益来源的可靠性,二是盈利的饱满程度。根据定义,她设计了两方面的评价指标:采用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采用的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销售现金比率差异、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现金回报率芳异、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现金回报率差异、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获利能力不强,收现能力不高。黄中生、褚友祥认为,会计收益的质量属性应该包括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和收益的稳定增长性,根据这三个质量属性他们选取的指标有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净利润现金比率、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调整后营业利润的比例、收入现金比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扣除非正常损益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他们的研究虽然提出了度量收益质量的多个指标,但没有进行实证数据的验证。俞华等认为,收益质量的定义可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在信息层面上,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表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收益数据能由会计报表使用者放心使用和直接使用的程度;在经济层面上,收益质量是指收益水品和收益能力的高低。这里的“合格产品”,理论上指会计报表被认为真实、公允、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实际生活中是指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并取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会计报表。杨功敏认为,收益质量是会计报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报告收益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如果报告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不好。总结起来,学术界公认收益质量的最主要两个部分:即利润的持续性和利润的可靠性。这两个观点其实就是利润的持续观和利润的现金含量观。它们各自以不同的视角考查收益质量,形式上相互独立,但是本质上具有互补性。(2)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王晓枫在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一文中认为收益质量受宏观等经营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经营因素 (收益的波动性、经营收益的持续性)、财务状况的因素、税收优惠政策、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因素、审计质量因素这六大因素影响。李东、李健在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衡量指标研究中提出是公司治理结构、会计政策的可选性、经济环境的多变性、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四个方面对企业收益质量产生了影响。张晓燕在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认为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利润操纵,会计准则不够完善,企业环境变化这三个方面对收益质量产生了影响。从现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税收优惠政策、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因素对收益质量存在影响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 综上,有关收益质量的定义以及分析方法,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虽然有较流行的主流观点,但学术界看法尚未统一,对该理论的研究尚在发展当中。1.4 研究目的1.4.1 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与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陆续颁布的有关监管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应该说,不论从外部监管运行环境,还是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层面都对其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与一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降低了上市公司收益操纵的积极性和空间,本文即是从现金流量角度考察上市公司一年间会计收益质量状况,检验上市公司的利润是否有现金保障,揭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可信任程度。1.4.2 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因为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时采用了一系列应计、分配和摊销的方法,难免带来人为主观因素,如果能够构建注入相对客观的现金流量信息在内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体系,一定能够更为全面的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于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分析来说,虽然有些指标是广大投资者十分熟悉的,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但它们并不能最准确的传达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水平的真实程度,有时甚至是误导,通过本实证研究,得出一套有关评价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状况的方法,以得出辨别企业盈余操纵与利润下滑的预警指标。1.5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本文以国内外有关收益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对收益质量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抽取的样本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并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新体系。最后就有关结论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努力使收益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更合理,更切合实际。同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2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概述2.1收益与收益质量2.1.1收益收益的概念在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般来说,收益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真实收益”,这是经济学家对收益内涵的论述。他们均力图计量企业的实际收益,为财富分配提供依据,如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国富论中提出的“财富的增加”,Irving Fisher提出的收益是补偿资本之后的一种增量等都是真实收益的典型代表。二是“观念收益”,这是会计学家对收益内涵的理解。他们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过交易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计价原则的局限性和会计收益计算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会导致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发生偏离,因此,会计收益又被称为“观念收益”。三是“全面收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全面收益的定义是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该定义不仅涵盖了会计收益,而且还包含了其他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理论和经济收益理论相互融合的结果。收益概念虽然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基于现实的考虑和需要,目前作为会计信息加以披露的仍然是会计收益。2.1.2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一词起源于上个世纪 30年代,兴起于60年代,主要应用于有价证券的分析中。当时每个大证券机构至少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致力于收益质量的监控,许多公共的评估机构在对公司报告的收益进行评价时,也经常使用收益质量这一概念。作为财务分析的收益质量法的最著名的倡导者之一的桑顿·L.奥格洛弗(Thomton L O'Glove ),发表了一份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收益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但是,对于收益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证券分析师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收益质量的概念。已有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第一,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被信息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这里的“合格产品”是指会计报表被认定为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第二,收益质量是指企业的报告收益反映实际经营业绩的真实程度。第三,企业的收益质量是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和真假虚实而言的,也即是企业的报告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距离。第四,收益质量是指在谨慎、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在某一时期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第五,收益量是指收益信息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即历史收益数据预测未来业绩(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2.1.3 收益质量特征体系收益质量应包括真实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安全性和变动性五个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指收益必须是在遵循中立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前提下完整、适当并谨慎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这里的完整性具有广泛的涵义,不仅要求报告收益应充分而全面地反映收益的来源及构成,不随意捏造或舍弃经济业务及其会计处理,还要求企业的报告收益除了反映现行会计上的净收益外,还应该反映各个期间的其他非业主交易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适当谨慎性是指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既不能采用乐观甚至冒进的策略,以倾向于报告尽可能多的账面利润,也不能采用过于谨慎的策略,以便假借稳健之名行故意压低账面收益之实,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扭亏为盈打下基础。量是指会计收益应尽可能地与经济学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若想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对目前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进,引入全面收益理论。(2)持续性持续性主要反映的是历史会计收益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是否能够在未来得以延续。基于这一认识,国外的证券分析师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时通常会把会计收益分为永久性收益和暂时性收益。永久性收益预期将持续到公司未来会计度。暂时性收益仅涉及当前会计年度,不能延续到未来会计年度。它主要是由偶然性收益、一次性收益和会计变更引起的收益构成的。永久性收益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与企业收益的预测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而暂时性收益没有持续性,对企业未来收益无预测价值。可以预见,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收益中所包含的暂时性收益成分越高,会计收益的持续性也就越差,相应会计收益内在信息质量就越低。(3)现金保障性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盈利的公司为扩充设备,需要资金亏损的公司为了营运周转,更需要资金。资金不足,导致周转不灵,就有可能倒闭。会计盈余高并不意味着不会陷入财务困境,因为会计盈余并不等于现金流量,它们之间通常存在差异。会计收益的确认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数额是以收付实现制进行确认的,在收付实现制下,是现金化的收入和利润,因而可信度更高。如果会计收益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净流入,高的会计收益也仅仅是“账面富贵”,蕴含较大的风险,同时,由于会计的财富分配效应,这种“账面财富”不仅不能提升企业价值,相反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只有那些能迅速实现的收益,也就是直接转化为现金的收益才是货真价实的利润。因为无论是偿还银行借款,还是上缴政府税款,要的是现金而不是账面上的收益。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根据现金流量来源,现金流量可以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状况通常与企业或者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比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一般表现为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而经营活动通常没有现金净流入或者收支相抵,因此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质量必须结合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考察公司的现金流量质量,不仅要评价营业收入的收现能力,还需要考虑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以成熟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例1)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一般意味着经营过程的现金流转存在问题,经营中“入不敷出”。2)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则意味着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收支平衡”,从短期看,可以维持但从长期看,则不可维持。3)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这与情形 2)只有量的差别,但没有质的差别。4)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则说明企业能在现金流转上维持“简单再生产”。5)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后还有剩余,这意味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会对企业投资发展作出贡献。(4)安全性收益的稳定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表象特征,收益稳定性越差,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材料价格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能力等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内在动因,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稳定性。风险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之一,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必须充分关注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大小。(5)变动性变动性是收益内在信息质量的一个逆向衡量指标。一般认为,收益越稳定,收益的内在信息质量就越高,但这是基于相关的报告环境未发生变化或公司管理层没有进行盈余管理而言的。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Arthur Levi曾说过,由于公司管理层预计到信息使用者乐意看到稳定增长的收益,他们会引入一些暂时性收益,从而使得总的收益看起来是稳定的,目的是减少收益时间序列的变动性,增强预测性,但是这样做其实并未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所以,暂时性收益的变动性越大,说明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企业的内在信息质量就越低。2.2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2.2.1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一般从收益产生的真实性方面影响着收益质量,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经营者受雇于所有者,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收益报表,直接对报表收益的质量负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经营者在信息与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具有道德风险,产生了诸如代理问题和搭便车等问题。经营者有可能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降低收益质量。公司治理就是为了减少类似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抑制经营者降低收益质量的动机。反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会使经营者对盈余操纵乐此不疲,无视收益质量的低下,损害所有者的利益。2.2.2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各国会计制度都赋予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利,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我国的会计制度也赋予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在选择了一定的会计政策后,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时,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也会导致不同的收益评价:偏好风险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乐观的会计政策,即低估损失,高估收益,而外部环境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乐观会计政策下的收益评估蕴涵着很大风险,收益质量是不高的;而风险厌恶型管理者则倾向于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即坚持保守的会计估计,这样计算的收益比较稳健,而且具有较高的质量。2.2.3 经济环境的多变性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企业经济结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资本结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上市公司所选定会计政策的内容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企业面临着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经营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资金流比较顺畅,会计收益比较容易转化为现金流,较高的会计收益代表较好的预期,企业持续发展有了保障,因此,收益质量较高。相反,如果经营环境较差,企业制定销售政策时会放松对客户的信用审核,赊销额度和期限也会加大,此时确认的销售收入的可收回性令人质疑,账面上的会计收益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金流,企业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另外,为了保住自身的市场份额,企业也会投入大额的营销费用,各种费用的增加无疑会影响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质量。因此,在经营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要大打折扣。2.2.4 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目前己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段之一。借助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以以劣质资产换取非上市母公司的优质资产,或者把其非上市的母公司的优质资产廉价售给上市公司。这些不正常的交易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直接增加交易双方的利润。由于关联方间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特殊关系,双方在确定交易价格时有很大的弹性,许多交易价格会偏离公平的市场定价,由此带来的利润并不符合企业的真实业绩水平。其次,关联方交易形成的收益具有不稳定、不可持续性特点。关联方往往通过出售固定资产、股权转让或无形资产转让等非经营性收益来操纵企业利润,这些交易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不稳定的,由此带来的收益也是无法持续的。即便是常见的关联方交易,如购买和销售商品、接收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利润属于经营收益,但其形成依赖于关联方而不是非关联方,一旦关联方有利因素消失,企业也可能会陷入困境。2.2.5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业务、新规定,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会计业务的处理都依赖于会计的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和理解能力,不同阅历知识背景的会计人员所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同的,这将产生会计处理的不确定性,给会计收益质量带来潜在的影响。同时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抵御诱惑的能力、会计处理的独立性和公司高管的道德素质也会间接影响收益的质量。另外上市公司的年报都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后才能向公众披露。广大公众不能直接了解到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意见进行投资决策。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得出的结论,是投资人决策的基础。如果审计报告为非标意见,或者其中含有异常的措辞,就表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在报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报表收益质量令人怀疑。如果审计报告公布日期比预定的晚,或审计师发生变化,则暗示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当局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也有可能影响到收益质量。另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对公司报表进行公允的评价,丧失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会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审计报告,投资者有必要对此保持关注。3 收益质量分析3.1 关注会计政策由于会计准则规范本身的局限性,会计政策在客观上存在着可选择空间。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会计人员应选择能更加如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但事实上,管理当局特定的目的、新经济现象的出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职业道德都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同一笔交易或业务,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从而会影响当期甚至以后好几期的收益。会计政策选择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在对收益质量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收益质量高的公司所采用会计政策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特点,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或者是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通过阅读企业的报表注释、报表附注、重大公告、临时公告以及审计报告,可以了解到企业所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有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看,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手段的调节,也称为盈余管理,它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手段的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的,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和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是形成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趋于预定的目标,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和才能得到认可。另一类是非法手段的调节,也称为利润操纵,其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己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利,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者。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种常见的由于会计政策造成收益质量下降的现象:第一,改变信用期间或收入确认条件;提前确认收入变更存货的计价方式;第二,在通货膨胀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高估存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实证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