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doc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姓名:杜晓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数量经济学导教师:金浩20081201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The company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of modem business, whil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apital marke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becomes a hot topic. The proper, just, and reasonabl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companies's financial performances can make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authorities know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ir companies and what ranks and positions they are in the same industry, which can supervise and stimulate these managers in these companies and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investors.But there are a lot of deficiences in the former researeh.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article hope that it can evaluat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view. Firstly,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ignifican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econdly, it analyze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On this basis, it select financial indexs from solvency, operating capacity,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capacity, and innovatively incorporate VaR index and cash flow index to create a new analyzing model. In the parts of empirical studies, this article use the financial datas from 29 listed companie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s the evaluation target, and use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bout sample compan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 the author find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influence the financial ability of these companies.Then, this article use Logit model to make a deeper step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Lastly,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summing up, this article make som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KEY WORDS: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VaR(value at risk),GARCH model, factor analysis,Logit model原创性声明本人郑ffi声明:所成交的学位论文,姓本人在导师指导-K,进行研究:丨:作所取得的成 见。除文中已经注明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和集 体,均己在本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印另、关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工业大学类于收集、保存、使HJ学位论文的规定。同_意如下各项卩彳界: 桉照学校耍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屯子版本:学校贫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并采HJ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0录检索以及提 供本学位抢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存权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屯子版;在不以®利为S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界 川于宁术活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HJ本授权说明)曰期:丨么? 日期: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基本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在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中,股份公司以其具有的诸 多优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成为主导力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产权分离,公司通 过众多的投资者(股东)募集大量的资金,再以委托-代理方式交由专业人士管理,从事大规模的生产和 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侵犯没有经营权的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就借助 事后评价的方式考核经营者是否合格。而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最典型的代表,并且上市公司又是公开面 向公众募集股份的企业,涉及到的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较多。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状况成为与其有利益关系的有关各方所关注的重点。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晴 雨表”。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做出的评价结果,大股东可以据此决定对经营者奖惩,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 小股民亦可借此决定投资与否。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国内竞 争国际化、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加剧使许多企业己经意识到,要 想在当今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市场,把握住市场动态,以调整企业的管理决策,实现企业 绩效的持续性改善。纵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迄今,已有千余家公司在沪深上市,证券市场在我 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可以说我国证券市场是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十 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上市公司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成为了竞争舞台的主角。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质量己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乃至成为国民 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投资者、政府管理部门、证券分析人士以及国内外共同关心的重 要问题。所以为了实现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国内证券市场的研究与监管。 而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研究与监管的基础与对象,研究与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上市公司做出科学 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绩效评 价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能正确地综合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优劣,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保护 自身利益,对于经营者防范公司财务危机,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监控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都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增强上市公司之间的可比性,让上市公司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业、本地 区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也迫切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科 学的评价。正是顺应目前这一现状,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力求设计出一套简洁、公正科学 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及发掘有效的评价方法,使其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股东准确、直观地了解企业的 财务状况,有助于引导广大中、小股民进行选股,从而使股市理性有序发展,进而促使上市公司规范经 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1-2研究意义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将会显著上升,但是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体制并没有伴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而迅速健全。在这种背景下,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上市公司造假、欺骗投资者 的情况。制定统一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成为我国证券 管理机构、上市公司经营者以及投资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同时也具有重要得现实意义。1.有利于投资者的有效投资建立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理性投资。首先,投资者作为上市 公司的出资人,天生具有经营者选择权、收益分配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而投资者权利的有效实施离不 开企业绩效评价信息的支持,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或者转让资本,也需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绩效来决定, 所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客观公正的财务绩效评价是投资者行使出资人职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 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全面状况,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使得那些企图通过制造虚 假信息、操纵股价,牟取高额利润的机构失去市场。其次,随着各类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增多,投资者 和潜在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发行主体的信息,以优化自己的投资结构、降低风险以获取可靠收益,通过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投资者可以全面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状况,从而避免了投资者作为市场中的 弱势群体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付出的盲目投资,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客观评价,得到相对公正的信息, 帮助投资者在投资时谨慎从事、规避风险。2. 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通过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对经营者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判,为科学选拔和任免经 营者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经营管理层的优胜劣汰,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提高我国上 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评价的结果也为建立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制度提供可靠依据,使企业经营 者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机制与经营绩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防止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逆向选择” 和寻求补偿现象的发生。3. 可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层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首先,开展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不仅可以使企业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全面反映企业自身经 营管理绩效的成长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自身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通过对比,能正确引导企业 经营行为,寻找问题和差距产生的原因,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其次, 通过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可以使企业对自身的财务效益状况进行科学监控和客观评判。由于评价体 系涉及企业的众多方面,包括了公司获利能力、管理水平、资本运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的 内容评价,可以全面系统地剖析影响企业目前经营和发展的诸方面因素,较能全方位地判断公司的真实 状况。公司要获得良好的评价结果,则必须全面发展,因此,通过评价可以促使公司克服短期行为,注 重将公司的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最后,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不断 提高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要完全依赖市场生存,必然要越来越重视其外部形 象,提高其国内外信誉度。对上市公司实施财务绩效评价,并提供和发布评价结果,将公司的情况提交 有关方面参考或公布于众,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对公司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使公司更加 注重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4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并非几个指标的排名,而是一项由评价制度安排、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评价 指标体系设计等多方面构成的系统工程。通过建立系统的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国家监管机关可以真实掌 握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时做到有据可查。同时,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也是投资 者蹄选上市公司的依据,评价的结果会引导投资者的资金投向,强化投资意识、淡化投机意识,从而排 斥和打压操纵市场的行为,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趋于理性。5.有利于促进政府监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决策需要建立在对经济形式的正确把握上,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是社会经济最活 跃的基本单元,如果没有来自企业的基础信息,就会影响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企业绩效评价为政府宏观 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来源和观、公正、公平的决策参考。首先,运用绩效评价的结果,通过企业之间 的对比分析,政府可以制定国民经济的调整方案,激励先进,淘汰落后,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整合和分析,也是政府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重大投资决策等宏观惜施的重 要参考。其次,绩效评价是以投入产出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引导企业把目光聚焦于使投 入产出最大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就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了最大效益。所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成 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的研究现状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可以溯源于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企业的绩效评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 和发展而建立、建全、不断完善的。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 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行业组织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 用。与此同时,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对于提高西方国家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效果也日趋明显。 189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对工具、材料、机器、操作方法等进行 了标准化,提出了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对于降 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同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 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2。1903年成立的杜邦公司设计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从评价企业业 绩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出发,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对企业 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3。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 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 系。他们认为,通过财务指标与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全面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评价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深入而相互联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进行财务决策。 并且该体系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揭示指标变动的原 因和趋势,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业绩评价的需要。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论著中提出了沃尔 比重法,即在评价企业信用能力指数时要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4。他选择了流动比率、自有资 本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七个财务指标,分别给定不同的权重,并确定每项指标的得分, 然后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引导企业向行业先进看齐。沃尔评分法的提出,开创了企业综合财务评价的 先河,是利用财务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绩效的里程碑。虽然沃尔的财务比率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但他 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方法为公司绩效评价的发展引入新的思路5。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法,虽然都局限于财务领域,只是一种重视内部经营管理、忽视外部 市场的纯财务分析考核体系,但它们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成熟,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市场竞 争日趋激烈。迫于竞争的压力,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内部对经营绩效评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 需求直接推动了管理咨询专家对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热情。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T_&Ross) 提出了评价企业部门绩效的思想,并设计采用访谈方式了解部门绩效。美国管理咨询大师詹姆斯麦金 西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应对企业进行定期的经营管理状况评价,并在评价方法中首先研究企业的 外部环境,然后评价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在此基础上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状况与业务 活动6。1950年美国杰克逊马丁德尔(Jackson Martin dell)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指标 体系7,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 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马丁德尔的评价方法采用 访谈的形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将本公司的评价分数与该公司的历史业绩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以 判断公司的管理绩效。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nker)在通过实证研究后提出公 司绩效评价八项指标8,并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9。80年代后,西方理论界和有关行业组织对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更加深入。并且对公司经营绩效的 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美国管理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发 布了 “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了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 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8项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同时,克莱夫伊曼纽尔博士 和戴维奥特利博士根据权变理论,提出了 17项指标构成“权变业绩计量体系”。这是一个定量分析与 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评价体系,首次将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纳入业绩评价的范围,从而使评价结果能 够反映企业的生命力,是一种更加综合的评价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咨询师和财务会计专家在继续关注企业的资本回 报率的同时,兴起了一股现金流量热潮。其主要理由是利润目标的实现要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单纯考察 资本回报水平,容易被公司管理层的“利润操纵”所蒙骗,而现金流量是相对实在的指标。但随着时代 的发展,取而代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虽然也重视财务指标,而且财务指标是判断企业是否有效 率的基础信息,但人们越来越重视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非财务信息,以期全面地立足市场来评价经营者 的绩效。90年代以来,西方公司绩效评价领域出现了新的创新。1991年,美国一咨询公司Stem Stewart在 剩余收益概念基础上提出了 EVA1° (Economic Value-Added,即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 本成本之间的差额11。更具体地说,EVA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 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 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是零,说明企业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一概念的 基础是利润,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弥补了资本成本时,才可以说该企业是盈利的。因此EVA指标更 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20世纪末,知识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 战略由重点管理有形资产来创造价值转向重点管理无形资产来创造价值,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较少 涉及无形资产的评价问题,1993年,美国罗伯特 S 卡普兰和大卫 P 诺顿发明的“平衡计分测评 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13。该方法用财务指标反映企业己采取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同时通过对 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及组织的创新等进行测评,以弥补财务指标衡量的不足。该方法具体从四个方面 来考察企业:顾客满意度、企业优势,创新学习能力、财务效益_。“平衡计分法”第一次将创新学习 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而促使经营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来审查自己的绩效,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目 标的确立15。近百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问题不断研究探索,不仅引领了全 球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深入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与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成 熟。并且企业的绩效评价融入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其评价方法和相 应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已经日臻完善。伴随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绩效评价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 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公司的绩效评价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己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关注研究 对象,基于不同的主体,研究角度己经多元化。通过媒体和证券中介公司,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 民,亦迫切希望能准确了解各上市公司的绩效状况,借以比较确定各自的投资决策。1-2-2国内的研究现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始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侧重于 对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工业企业产值、企业规模和产品产量等总量指标。改 革开放后,曾推行以利润承包为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发展为利润完成情况和上交利税情况。 总体说来就是7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根据实物量指标进行企业业绩考核评价,80年代开始以价值量指标 进行评价,进入90年代则利用资产贡献率进行评价,这一渐变过程是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相伴相适的。1993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16,评价指标体 系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企业财务通 贝IJ的实施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政府及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评价指标,这十项指标分别 是: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 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分别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贡献三个方面评价企业。这 套体系在方法上要求企业年终按照财务决算执行结果,运用10项指标自行评价。1999年6月,为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金的监督与管理,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 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18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这标志着公司 绩效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2002年3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认真总结评价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重新颁布了公司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修订后的“操作细则”在评价方法的合 理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使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善。另外,在国有企业考核方法的不断变革中,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理论界、管理咨询机构和证 券公司也积极研究探索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问题,并开展评价排序。虽然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内容与 方法的研究并不十分成熟,但己经表明,公司绩效评价问题正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以下为各机构部门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享有较高声誉的评价机构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自1996 年以来,该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开披 露的有关资料,通过对上市公司当年的盈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三方面6个指标19分别进行考 核,然后按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确定各指标在综合评价时的权重。各公司的最后得分是在各单项指标考 核评分的基础上,乘以每项指标的权数,最后相加得到总评。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 “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其评价方案采用了主营 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市值4个指标。其绩效评价体系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其评价 指标全部采用总量指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经营实力,所以其本质上并不属于经营业绩评价范畴。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两所著名大学也开始与业界携手推出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排名。2001年5 月由中国证券报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中国1100多家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 能力及综合绩效进行了排序,推出单项指标排名和综合排名_。这是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 体系,它属于多维评价体系,既克服了单维评价体系所导致的盲目追求某项指标增加而牺牲公司长远利 益的缺点,又克服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该体系是目 前国内较为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同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与国内著名财经网站“证券之星”共同合作,开发了 “若山一证星风 向标”的上市公司综合财务质量测评系统21。该测评系统参考国际通用的沃尔评分系统以及国内有关 业绩指标评价体系文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色将财务指标划分为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偿债 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与成长能力指标五大类,构成上市公司财务测评系统的指标体系,对 我国上市公司按行业及综合情况分别给出了评价排名。同时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刘令、毛定祥(1997) 22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综合评价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新思路。何文章、张凤武(1998) 23在使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时, 采用年度财务报表汇编的八项指标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总结出三个因子,但其使用的八项指标对财务 状况的描述不够全面,最后归结出的三个因子代表性也不够强。唐文彬、韩之俊(2000) 24借助于信 息工程学中的“熵”概念,利用熵的大小度量各财务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较为客观地揭示出 各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出了基于熵值法的财务综合评价实例,并与主观赋权法进行了简要 的对比分析。朱顺泉、徐国祥(2002) 25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设置了上市公司 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并应用构建的 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了有效的、合理的评价。刘伟、莫蓉(2003) 26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 析技术,对上市公司众多财务指标提供的信息进行提炼,归结了四个公共因子;与从前的研究相比,该 文还通过各公司的综合得分对被评价企业进行了排序,并使用聚类分析将各公司进行了分类。但同样的, 该文所提出的四个公共因子的代表性也不是很强。李君妍、王力宾(2006) 27使用因子分析法,将20 个财务比率指标归结为五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这五个指标相互独立,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该 文还在五个因子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比率,组成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最佳财务比率组合。从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发展来看,由于我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带有明 显的政府色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深沪两大证券市场的完善,我国企业的绩 效评价也快速与国际接轨。目前,对于上市公司绩效的综合评价成为业界与学术界探讨和实证的热门课 题。§1-3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目前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分析基本都是从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中选择若干指标进行分析,而没有充 分估计到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信息。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借鉴现有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经验的基础 上,引入与公司有关的市场风险指标VaR2829与现金流量指标,设计出一套新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 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据此构建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选取指标 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1-3-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定性分析,明晰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及评价指标定义,并分析比较目前常用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定量分析上,通过GARCH模型计算了市场风险指标VaR,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 Logit回归模型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本研究在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影响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 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实证研究的相关手段与方法,针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收 集相关数据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3-2研究内容框架本文由五大部分组成,主要采取了理论研究到实证分析的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第一章“绪论”。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即阐述了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 的现实意义;其次,进行文献综述,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 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第二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部分在借鉴国内外财务绩效评级体系的基础 上,遵循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分别从偿债能力、经营效率、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选取指 标,同时引入度量公司市场风险的指标VaR与现金流量指标共同构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其中 还介绍了 VaR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引入实例阐述VaR的计算过程。第三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这一部分介绍了样本数据预处理方面的方法以 及目前常用的一些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利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 分析。第四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首先,对于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样本数据的选取, 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其次,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最后,运 用Logit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优劣进行识别研究。第五章“结论与几点建议”。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在对本文研究内容与成果总结的基 础上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路,同时指出研究中尚需改进不足。图1.1论文研究路线Fig 1.1 The research structure of the thesis-3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构建新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在借鉴了原有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度量上市公 司市场风险指标VaR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从而得出了更符合实际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2.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状况进行评价,找出各主因 子,确定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Logit回归模型,并以综合因子得分为 模型的因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优劣进行判断,与因子分析结果互为补 充。从而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新思路。第二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绩效评价概念界定2-1-1绩效的定义对于绩效(Performance)的定义,理论界尚无定论,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点,所得到的结 果必然存在差异。概括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所谓的绩效,也称效绩、业绩、 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二是认为所谓的绩效,应是业绩和效率的统 称,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层含义。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均认为绩效包涵行为结果在内,而第 二种观点则认为除行为结果外,绩效还应包括行为过程。从各文献资料看,绩效评价无一不是从人们行 为活动的各个过程设置、选取评价指标,从而对行为结果做出合适的评价。由此看,绩效的定义以第二 种较为适宜。绩效,可以分为“绩”和“效”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对象的活动,二是活动过程当中的效率。 绩效强调的是投入(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与产出(包括经济的和社会的)的关系。投入产出比越高, 效率就越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组织运行的最终目的必 须是要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组织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就是围绕如何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展开的。 最终是要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最大化,即绩效的最大化。2-1-2评价的定义所谓评价(Evaluation),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指标和标准,采用特定的方法,对 人和物(事情和事件)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认识过程。评价过程应包括:确定评价目的和评价的参照系统、 获取评价信息、形成价值判断三个主要环节。2-1-3企业绩效评价的定义企业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的评定,是对形成企业 绩效的所有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方位的评价3",更具体地说,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特定目的, 选择特定指标,设置特定标准,并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的综 合判断。财务绩效评价,则是指应用财务的指标体系对绩效进行科学适宜的评价。其内涵涉及到财务指标的 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运用何种评价方法等。财务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限定在财务的范畴,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但是同时又与非财务的各指标区别开来,有利于清晰绩效评价的层次。§2-2目前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述进行财务绩效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这是评价的基础。指标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于分析 对象常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指标选取太多会可能会出现重复信息,产生干扰,而选取太少则可能缺乏代 表性,会产生片面性。指标体系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联系评 价方法和评价目的的桥梁。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得出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的角度不同,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亦会不尽相同。目前业界较为流行的绩 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几种:沃尔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证券之星与复旦大学金融 期货研究所共同开发:“证星一若山风向标上市公司财务评测系统”以及清华大学与中国证券报 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排序体系。2-2-1沃尔评价指标体系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之一是亚历山大沃尔。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 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评价企业 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 7种财务指标,分别给出其相应权重,如表2.1所示。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表2.1 沃尔评分法 Tabl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