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问题毕业论文.doc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试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问题姓名 学号010413101392专业 会计指导教师 2014年6月19日摘要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在发达国家兴起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金融投资产业风险投资业。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在学习和借鉴过程起步、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起步是以国有资本为主,随着发展的深化,我过的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出现了资本多元化的格局。同时,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于风险投资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这些风险投资机构运作的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不同。本文主要通过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进步,来分析我国投资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关键词:风险投资 经济发展状况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Abstract 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is VC for short, is a common with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in our country, in fact, translate it into venture capital is more appropriate. The generalized risk investment refers to all have high risk,Gao QIan in the investment income; the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risk investment of high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merica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venture capital is invested by occupation financiers to an equity capital in the emerging and rapidly developing, with great potential of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n. Venture investment, or venture capital, the rise has decades of histo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now becom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industry - risk investment industry. But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learning from the process start, development, has 20 years of time. China's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is starting to state-owned capital,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isk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I had already appeared a diversified capit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gnitive level around for risk investment, determines the operation of the risk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mode of differen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in China, progres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vestment industry,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China's venture capital,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Risk invest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目录用三号宋体加粗,其下空一行目录引言 键入页码一、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一)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1.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2.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二)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1.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2.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二、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一)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1.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2.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三、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一)单击此处键入题目 键入页码 1.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2.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二)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1.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 2.单击此处键入题目键入页码参考文献键入页码致谢键入页码注意:目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格式选用“正式”,每次打印前,更新整个目录。目录两个字为三号宋体加粗,其它用小四号宋体不加粗,1.25倍行间距,分散对齐。二级标题要求后退一格,三级标题与右括号上下对齐(缩进4格即空4格)。引 言风险投资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硅谷,是指一种有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行为。一般来说,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具有突出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是寻找新的科技转化突破口、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手段。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和运作方式,在培育风险企业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场无法替代 的作用。本文通过从风险投资的概念、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应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问题的建议、及未来的展望入手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客观的分析了风险投资在中国的现状,并提出建议及改进方法。一、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之路(一)历史大事记 1984年11月,国家科委的几个年轻干部向中央有关部门呈报对成立科学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可行性研究的建议的报告,该报告力陈现行管理体制的严重弊病在于科技研究的开发成果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报告建议,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克服现行科研经费管理的弊端,为科技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以支持”。这是中国首次提出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开发,为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和有利的保证。 1986年,国家科委在科学技术白皮书(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后改称科技部) 决定公开发布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第1号)。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部门的名义出版的科学技术白皮书,公布党和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制定的政策)中首次提到了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战略方针。 1989年6月,经国务院、外经贸部批准,由香港招商局集团、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发起成立“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国家高技术计划(863、火炬等)成果的产业化投资,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创业投资公司。 1991年以后,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国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之进行了研究和规划,主要是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务院相关部委,会同有关专家,进行了研究。 1991年国务院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有关部门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创办风险投资公司。”这标志着风险投资在我国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2 年国务院批准建立52个国家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依托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 1993年,由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以促进科技进步为主要目标,以人民币经济担保为主业的全国性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开展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工业性试验、区域性试验的担保业务,兼营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的投资、融资业务,并为这些项目开展评审、咨询业务。这一举措,无疑对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风险投资领域中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94年,著名的国际风险投资集团华登国际投资集团(WIIG)又在中国创立了华登(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暨华登中国基金,先后对中国国内的一系列知名企业,如四通利方、科龙电器、友讯科技、无锡小天鹅等进行了投资。 1995年,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严重缺乏的状况,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的白皮书明确指出:“要逐步探索建立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关于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规定,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化融资体系,主要利用社会资金(股票、债券、保险金等)和政府匹配部分资金。 1996年5月15日,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该法第21条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我国的风险投资加以规定,该法第24条规定国家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者风险基金(其资金来源由国家、地方、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用于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1997年7月,广东省成立首家创业基金广东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风险投资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在1998年之后。在此之前,风险资金的投入仍是沿袭传统政府拨款式的投资机制,只是将财政“拨款”改为“投资”,从严格意义上说,与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还有一定差距。 1998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由国家科委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的总体方案,进行试点。 1999年3月,朱总理对科技部报告和证监会意见批示:要明确科技创业投资主要支持小型企业。请科技部继续研究,并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批示:请朱丽兰同志牵头找有关部门的领导开个会再将报告稿研究一下,共同会签报国务院领导审批。 2000年对风险投资行业而言,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一年。经历了三个变化:迎合国际互 联网潮流,追捧互联网投资;互联网投资退火,风险投资悄然转向;创业板呼声渐高,追随创业板投资。 2001年1月1日,北京市实施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条例第三章“促进与保障”的第一节中专门对风险投资(即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关村园区内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和回收方式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规定。 2002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运用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然而,政策扶持的前提是必须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准确的法律界定,制定办法(2005年)是建立创业投资扶持机制的法律基础。 2003年,有关部门就发布了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3月1日实施。通过这些规定,中国政府似乎在向市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人可以申请在中国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然而,除了少数的先行者之外,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对于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可行性仍然存有疑虑。 2004年5月,中小板正式推出:门槛太高、不能全流通。 2005年1月,经国务院特许批准成立的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运行。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人民币,海通证券占67%的股权,比利时富通基金占33%的股权,这是国内券商控股的售价产业投资基金。 2005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3月1日实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按照办法备案的,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并可享受政策扶持(引导基金扶持、税收优惠、完善退出体系)。 2006年1月1日,证券行业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后(基调由“改革”变为“创新”),新证券法实施,对证券公司开展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规定,为证券公司开展相关业务预留了空间。 2007年1月初,证监会完成了对券商上报的关于直接股权投资操作方案的论证工作,中金、中信、中银三家中字头券商正式获得首批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资格。(被限定于PE,以Pre-IPO为主的券商,与开展前期投资的风险投资形成衔接) 国务院2008年10月18日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8年11月,首个国家层面的政府创业引导基金也正式启动。(二)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成就 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0 世纪80 年代。1985 年5 月,中央领导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请示。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一批海外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开始涌入中国,为中国风险投资业注入新的资金,带来了西方全新的管理与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国内的一些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也纷纷开设风险投资部,中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探索性发展阶段。1998 年的“政协1 号提案”后,社会各界开始对风险投资这一陌生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掀起了一股发展风险投资的热潮。 在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科技贷款的主渠道基础上,科技界与金融界还不断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形式,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非银行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事业的开创,特别是科技贷款的发展,改变了科技投入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模式,推动了科技投入新格局的形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投资、国内金融机构、国外的风险基金几方面。 上世纪末,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与以往扎堆投资互联网行业不同,目前新一轮VC投资潮热衷传统项目,教育培训、餐饮连锁、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都是投资热点。传统行业一旦形成连锁品牌,很容易形成整体效应,而且像餐饮连锁、连锁酒店等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成长性很好且回报非常稳定,受到风投青睐势在必然。中国的风险投资普遍开始偏向成熟期企业,成熟期企业的大量来临为风投的投资后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舞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 虽然中国产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国投资的回报却是世界级。此外,风险投资应当同宏观经济走向保持一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将使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至2025年的9.2亿人。而城镇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将增长至95。城镇居民消费品市场、医疗设备、环境、能源等,将成为风险投资日后关注的重点。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中国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三)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最早萌发于80年代初,当时全球正处在一场新技术革命时代。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硅谷”以及风险投资对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已经映入国人的眼帘;恰在这时,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这样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就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和保证。但由于缺少相应的体制支持和机制环境,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非常缓慢。 对风险投资进行考察、调研和尝试的浪潮,来自于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和1996年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科技风险投资的再次强调。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此后的两年中,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大量涌现。据有关资料,全国22个省市已创办的各类科技信托公司、科技创业投资和科技信用社就达80多家,具备了35亿元的投资能力。同时各地方政府对设立风险投资均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风险投资在我国出现了“星星之火”的良好势头。 1998年,随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1998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贯彻实施,使全国上下对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必将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美国把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经济由贸易型战略转变为技术型战略;欧盟把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作为科学政策的主旋律。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2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5万多项,但转化成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我国要在21世纪成为经济强国,也必须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并加速高科技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推进器”,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中国风险投资业现在所存在问题(一) 风险投资机构规模偏小 风险投资公司(企业)的“能量级别”低(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弱),达不到产业规模,因而难以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上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资本(1998年美国有3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基金规模平均达9000万美元),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块头”实力限制,无法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地滚动发展。风险资本不足是风险投资事业不能尽快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规模在总体上尽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规模偏小,不利于其进行投资风险控制。投资机构所能进行的投资项目数目较小,不仅很难进行分散组合投资和控制投资风险,也难以对有关投资项目进行后续投资和再融资。另外,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过小,也使其无力对极具发展潜力的较大投资项目开展投资活动,从而造成投资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甚至投资项目选择受可支配资金缺乏的严重制约。 (二)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弱我国的风险投资只有20多年发展历史,总规模已超过 500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也已达 600多家,说明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说来,我国对风险投资的资金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对政府提供资金依赖程度还很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非常低;绝大部分高科技型的创业企业仍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支持。规模偏小我国目前单个风险机构的资金规模与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鉴于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总规模和单个机构的资本额。 (三)融资渠道不通畅 国内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国内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内资兵散粮少,游击战术。国内风投太过依赖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风投领域存在很多制度障碍和法律制约。目前融资渠道狭窄,投资资本单一,风投的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在风险投资机构没有真正市场化的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极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演变成政府行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风险投资资本的构成呈多元化分布。机构资本和产业资本是目前美国风险投资资本的两大来源,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为是市场投资行为我国风险投资资本的构成形式单一,风险投资行为政府行为浓厚。这对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这种投资模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与此同时,这种投资模式不仅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也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和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再者。 资本市场是关系到风险投资入口和出口的重要支撑环境。而目前我国对各类企业和机构通过资本市场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控制非常严格,以各种基金形式存在的机构投资者一般也不愿意向风险投资机构注资,这都直接制约着风险投资获得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创业板缺少能长期持股的基金投资人。市盈率过高,企业开始急着赶上创业板的IPO快车,融资后忙地大规模扩张。要知道,IPO不是提款机。三、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探索 (一)关于政府环境的探索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美、日等国政府及欧盟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均制定了优惠政策。例如50年代,美国国会修改国内收入法规,允许对企业投入达25000美元的投资者从其普遍所得中冲销由此项投资带来的任何资本损失,减轻其税负。1978年美国再次将长期资本利得从49%降至28%,1980年又降至20%,形成了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中国在“入世”之前应加紧考虑并制定一系列风险投资法规,按照有关法律向风险投资企业或基金注资,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另外在二板市场建立之前,政府应鼓励并扶持风险企业到境外上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才有助于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成熟。大陆经济环境未达到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干预行为会对投资运作产生不确定影响,陆资创投理解政策以及政策趋势敏感度会更高。另外,风险投资因对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有促进作用,各级政府支持力度都在加大,从有限合伙企业立法、税收政策调整到直接资金支持都有体现,相对外资而言,陆资风投更易获得政府支持。调查显示,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政府部门推荐”和“朋友介绍”已经成为中外资机构最重要渠道。(二) 关于法律环境的探索 中国正计划对公司法基金法进行修订,公司法 的一些条款不利于风险投资的规范和发展,如该法规定可设立的公司种类只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就否定了风险投资机构采用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合法性,而这种形式被风险投资运作的实践经验证明为最有效率的组织方式。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上市企业的股本规模、 成立年限、 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规定都非常严格。如果按照现行公司法的要求,小型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无法满足上市条件,从而就堵塞了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条退出途径。另外,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制,这对于需要进行分阶段投资来及时止损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又失去了另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对投资对象企业的制约机制。 适时修改和补充合伙企业法 。在美国,有 80%以上的风险投资机构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在英国、以色列、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机构也主要采用有限合伙形式。而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多数为有限公司,少数为股份公司。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与有限合伙形式相冲突。于 1997年 8月开始实施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只为普通合伙制企业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没有考虑有限合伙这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而加入对PE的监管内容(包括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对基金机构的监管)是必要的。立法的目的应该是:真正在中国规规矩矩做PE的人应该得到保护,而破坏市场环境的人应得到惩罚。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规范了资金募集及代理的行为,虽不足够,但已令人欣慰。 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是吸引和保护风险投资者不可缺少的武器。据深圳市科技局领导介绍,深圳之所以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老大,是与它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分不开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风险投资的重要性有别于其他产业,这是由风险投资“研发费用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将直接威胁到风险投资的生命线。当前不仅需要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有效地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既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也保护风险投资人的利益。 (三)关于资本市场环境的探索 外资风投对经济热点的敏感和前瞻,除了宽广的国际金融视野,还因为多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风投专业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或许吸收消化国外的经验成果后,未必能转化成大陆风投产业的良药,但却是必须的过程,须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中国要想拥有全球一流的风投基金,必须拥有全球一流的风投人才;而要想拥有这样的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放市场,引入外资基金(包括外资基金人才)的积极参与和良性竞争。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民币风投,另一方面要加速开放海外的风投,两条腿走路,相互促进,这是中国风投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外资基金看好的大量高速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上市时,受制于并购条例(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限制的状况应该改变,监管的精神是正确的,但不能把路堵死。 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壮大风险投资业的“块头”。我国现有的风险资本“能量级别”过低,无法承担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任,因此挖掘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已刻不容缓。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实现了风险资本来源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公开上市、定向募集、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我国目前在政府出资占大头、唱主角的情况下,应有意识地着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鼓励部分工商企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基金等参股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允许条件成熟的风险投资公司上市,并以法律手段保障其合法权益。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6万亿元,个人资产达百万元以上的人数已超过百万。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国家给予更灵活的政策,这部分沉淀资金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四)关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探索 目前美国的风投规模占GDP的比例为1.4%,亚洲是0.4%,而中国是0.2%,因此相对来讲,亚洲的行业竞争较少,价格优势明显,资本规模也相对较大。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市场,风险投资在国内是一个年轻的朝阳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中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发达国家很多领域已进入成熟的产业链环节,企业上升空间变小;而国内很多领域才刚刚起步,市场份额庞大,参与竞争、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甚多,许多有丰富经验的海外风投来参与中国市场;近年来,外资创投机构的投资更集中在成长(扩张)期和成熟(过渡)期的项目,从投资金额来看,2007年投资比例为93.2%,而内资为73.2%。可以看出,外资对“种子期”项目态度更谨慎,更缺乏把握,而内资则相反,原因主要因为内资风投的技术优势、地缘优势令它们对产业特质和市场分析更容易做出前景分析,因此更愿意进行“天使投资”,项目可选择范围更广。大陆风投产业的优势之一在于产业链完整,但由于大陆经济统计数据存在一些瑕疵,不足以为外资投资机构提供投资决策判断依据,因此外国风投在进入大陆市场时可选择范围必然受限。所以,从整体上看,在大陆投资的外国风险投资机构,都是一般性公司,而真正是国际上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并未进入。显然,这与国际巨头不熟悉大陆的资本市场和文化环境不无关系。据调查,硅谷90%的风投没有来到中国大陆。这或许是验证了美国人的一句俗语:“风险投资不投超过30英里以外的东西。”中国大陆地大物博,现时已有不少陆资风投机构发挥了本土优势,在区域或产业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绩。四、 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投资机构是当务之急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结构是一个复杂与有机联系并存的庞大系统系统, 从一定意义上讲,投资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因此,投资结构的优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增投资方向的不合理,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业和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过猛,是增量投资结构优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增量投资结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虽然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它不仅保障了民生,而且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平稳发展,也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住房供应体系可能会分为三个基本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或者叫三个制度,第一个制度就是廉租房制度,这个是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里面要租廉租房的还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低收入,另一个是住房困难,以实际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都有一个指标,对这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实行廉租房制度。 第二个住房供应体系叫做公共租赁住房。这一部分供应对象是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还是住房困难,但是它这收入比住廉租房的低收入者可能收入会高一点,叫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第三个就是商品房制度,就是通过市场对中等收入,或者是高收入的家庭,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购买商品房。 (2)支持三农建设。 加强三农建设,政府需要增大在三农方面的投资,建设农村的民生工程,比较典型的叫水电气路房的建设,水就是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电就是农村电网改造,路就是农村的公路,气就是农村的沼气,房就是农村的危房改造,这个水电气路房,在安居工程中,因为它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的人口也非常多,所以这个投资也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亮点。 (3)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它的基础有两大,一个是重大的技术突破,还有一个就是重大的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首先,可以抢占新一轮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其次,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迎合时代的潮流;第三,它可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等。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能源、交通和城市的基础设施。 (5)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加大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建设,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资本市场。 (6)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另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节能减排,这方面面临的形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等行业的投资,响应时代的潮流。 (7)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 这个是政府投资的领域,它包括公共服务、教育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4%,现在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达到了4%,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卫生配合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二)抓住机遇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金融危机往往加速新的科技革命,面对经济增长,各国认识到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纷纷就清洁能源、环境生态、生命、科学等行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立足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比如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供给战略转型,主力发展风能、再生能源等发展。欧洲清洁能源、环境生态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