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4162260       资源大小:4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oc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及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金融理财等word文档 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融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之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大银行纷纷将贸易融资发展为重要优先业务。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问题引言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在民生推出贸易融资三大新品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中的借款人,除了商品销售收入可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实质的资产,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贸易融资保理商提供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手续方便,简单易行,基本上解决了出口商信用销售和在途占用的短期资金问题。 中国自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比较现代商业银行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比我国历史悠久,再加上早年西方列强依靠对外经济贸易扩张发家,其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国际上连年获得贸易融资最佳银行的汇丰银行早年在香港设立,就是为了给中国殖民统治的英国公司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相对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相对来说还涉足不深。西方国家的贸易融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当时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为了争夺贸易霸权而相互袭击和抢劫其他国家的商船,这使得企业难以承担贸易中的财务风险。约在1825年开始,英国出现了一批承兑商号,专门承担出口贸易中的财务风险,以承兑票据方式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这是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融资形式。此后,西方国家主要经历了自由资本主要时期突破本国市场对外扩张、垄断资本主义的海外市场竞争、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世纪6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和全球一体化的几个阶段。西方商业银行在近200年的经济起伏中积累了控制风险的经验,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了一套多样化、功能齐全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体系,在与政府机构合作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银行自成立以来经历了由公有制向股份制、政策性向商业性的转变改革过程。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商业化运营的时间较短,经营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更短,仅20年左右。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银行商业化改革后才出现了真正的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成立的最初经营领域有严格的划分,与外汇相关的业务由中国银行独家垄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经营领域被打破,以及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陆续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才在其他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尽管各家商业银行最终得以在公平的市场上竞争,但是实力最强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承担着国家各种政策性放贷任务。直到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才得以放下政策性任务的包袱。在内部体制机制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必须面对原公有制遗留下来的体制模式和管理思维,市场化的改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从上述中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对于西方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对象局限在本国、服务范围小、涉外业务需要借助国外的合作伙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步迟、发展时间短、国际化程度不高。首先从中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商业银行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了400多年,并且早年在进行跨国经营。而我国商业银行真正从事商业化经营只有近20年,而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影响,并且主要面对国内市场。由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者经营理念、员工业务素质等方面和西方商业银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借助于上个世纪资本主义推行的对外扩张政策,许多经营较好的西方商业银行已将业务扩大到海外,较早的进行跨国经营,因此国际化程度较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发展起步迟和发展的时间短。此外,公有制的体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还是存在的,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还是需要一段磨合的时间。国际化不高是导致业务对象、业务范围、运作方法和服务对象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原因。2、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和结构的比较商业银行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和主要业务结构反映了两方面的情况。首先是产品种类的多寡说明了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的范围。其次主要是办理的业务结构反映了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虽然中外商业银行在所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基本一致,但是各种业务的办理频率却有差别。在西方国家创新出来的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国外商业银行已经营多年,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办理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是比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中国推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相对于其他日新月异的银行业务如零售银行业务等,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创新速度很慢,新产品少有推出,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融资产品仍然集中于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信用证业务,在以汇款方式结算的领域产品创新幅度不大。据统计,欧美企业贸易额的80%采用非信用证的方式交易,信用证使用比例已经降至10.20&,亚太地区信用证的使用比例也在逐年下降,而中国企业信用证的使用比率高达80.9%。我国商业银行仍然以信用证结算为主,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主要依据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在FCI(全名为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即国际保理联合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进联合组织。各国保理商通过申请加入该组织并成为会员。会员间相互合作开展保理业务并共享信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际保理理业务都由FCI会员完成。)会员范围内,中国国际保理业务量占进出口总额的比率只有0.15%,相对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较低,而从1980年-2002年年世界各银行所办理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种类的占比率状况可以看出,基于信用证结算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使用比例仍处于下降的趋势。而数据亦显示,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达到了17697万亿美元,而包括国际贸易融资在内的票据融资为17333.36亿元,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7.27%,占进出口贸易额之比微乎其微。由此可以看到,有相当数量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是市场上现有融资产品及服务所不能覆盖的。从中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和结构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果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办理较少,主要办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没能跟上业务的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除了需要具备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有形设备条件外,还需要员工的业务素质、银行内的各种规程等无形的内部管理条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设备的要求不高,能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都具备。但是,如果内部管理没有跟上业务的创新,即使具备所有的设备条件也无法开展业务。随着国际商业生产的扩大,产品供给丰裕,买方在讨价还价中占了有力地位,卖方只能通过低价和提供优惠的付款条件来竞争。由于承担的资金和风险不断增大,卖方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具有应收账款买断性质的国际保理和无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成为卖方躲避风险和融通资金的最佳选择。但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取得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卖方的风险。因此,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规避等内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用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上是从西方商业银行借鉴而来的“舶来品”。国外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提供。我国出口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同样面临着资金和风险不断增大的问题,对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强烈。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提供了新兴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服务,但是能够审批通过的很少,办理较多的仍然是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条件还未跟上新兴业务的发展。3、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比较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国际贸易融资也不例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前期涉及国际结算业务,并且对后期的融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面临国际结算中的国家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等。再加上商业银行内部操作还存在操作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要很高的风险管理水平。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于他们来说属于一般性银行业务,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西方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纳入统一授信管理。通过风险测定、风险锁定、风险转移和风险化解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初期没有将其纳入完善的授信风险管理之中,在加上商业化经营的时间不长,风险管理薄弱,曾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融资垫款现象。之后,我国商业银行才建立起内部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并将国际贸易融资全部纳入风险管理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大多采用静态数据(财务数据)和账面价值分析法,分析的重点主要针对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许多我国商业银行按流动资金贷款的标准进行审批,要求抵押质押品,以以策安全。在对内的操作风险方面,我国许多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建立单证中心,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全行所有的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集中于单证中心处理。但是,目前已将单证中心投入实际运作的银行还不多,单据处理是由接单的分支行负责。此外,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可以让国内所以商业银行信息互通共享的网络,查询政府机构拥有的企业信息也相当不容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陆续使用客户为中心、集中账务、统一审批、统一核算的新一代综合大系统。但是由于普遍对信息分析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重视不够,无法实现客户分析、差异化服务以及分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上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果是:相对于西方商业,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薄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监控范围小,信息取得的渠道少。首先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所监控的范围小,能控制的风险范围有限。从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比较可以看出,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方面考虑的因素较多。国外商业银行在给企业授信时不仅考虑企业的各种状况,而且还对自身的各种操作进行了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监控的范围较窄,主要在财务分析上,因此能控股的风险范围也很小,导致总体上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造成风险监控不全的原因 主要来自对风险认识的不全面和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取得国际贸易融资授信的门槛提高。其次,国内商业银行间,以及商业银行与政府机构间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获取充分信息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间进行信息共享是利人利己的事情。此外,政府机构从支持经济发展的角度也要将所掌握的工商企业信息提供给商业银行用于风险控制。但是,目前尚未有一套很好的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与政府机构间信息流通渠道,导致商业银行收集信息的难度大、成本高,一定程度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的比较 业务流程的设计要求符合本行的内控要求,同时又要兼顾服务客户的质量和效率。优秀的业务流程是高效、灵活、安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保证。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设计体现了其组织结构的特点,西方商业银行采取了严格的审贷分分离原则,即贷款的审批权一般由各级信贷管理员、审查员或者信贷总监独自行使,而业务系统的负责人几乎没有审批权。西方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决策机制可以大致分为委员会制和个人负责制两类。委员会制的特点是集思广益,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缺点是耗时费力、效率较低、不易分清个人责任;个人负责制度正好相反。美国大型跨国银行一般采用个人负责制,而小银行多采用委员制。这种审贷分离原则没有制约业务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三点:一,贷款审批采用个人负责制,不需要层层审批,速度快;二、基层风险管理的机构和岗位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从客户提出申请时起就有机会了解情况,及早介入,随时跟进,审批效率高;三、高级业务主管拥有小额贷款审批权,可以应付客户的紧急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量国际贸易融资垫款后对业务操作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最主要的调整是将国际贸易融资纳入了统一授信管理体制,以防止多头审批授信,及企业总的授信额度超过其正常的还款能力。在全面风险管理下,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部门设置状况,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组织架构下主要涉及三个部门: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结算业务部门。这三个部门的运作基本处于“流水作业”式,三个部门处于不同的业务阶段并各司其职。三个部门属于分工协作关系,风险管理部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及部门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整体授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公司业务部是银行的营销部门,也是银行的授信预审的执行部门;国际结算部是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部门,按照授权范围审核办理结算授信,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银行的业务操作规程办理银行手续。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采用“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程序。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以独立尽职调查、民主的风险评审和严格的问责审批三项内容为主的审批决策机制。例如,关于议付,在UCP500中规定,只有买单才叫议付,仅审核单据而未付对价并不构成议付,而我国的各外汇指定银行对内并没有向出口商付出对价,对外却在寄单通知书或往来函电中声称自己是议付行议付了单据,并要求开证行偿付。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国际惯例,它反映出传统的外汇银行在权利与责任、收益与风险关系上的不相匹配。由此,各家商业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基本相同。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业务繁琐,审批过程不灵活,效率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层级较多,层级安排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逐级审批的“金字塔式”的业务审查结构相对于西方商业银行“扁平化”的结构缺乏时效性和灵活性。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审批的层级较西方商业银行多,虽然西方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层级少,但是同样涉及诸多部门和众多相关职能人员。其原因就在于采用审贷委员会的方式代替了各个部门和职能人员的逐级审批,从而有效地缩短了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各层审批要遵循一定中顺序,一层完成后再到上一层,而西方商业银行可以做到多个部门同时进行操作。西方商业银行基层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同时跟踪业务的发展不但缩短了审批的时间,而且两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增强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效果,提高了审批效率;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授信时不论金额大小基本上都得经过风险管理部的审批的流程,而西方商业银行赋予业务主管小金额的授信权限,可以灵活应对某些特殊情况。客户在从事短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对银行审批的时间要求得短,在出现特殊状况下又要求银行具有一定的灵活处理能力。授信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成为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之一。5、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比较西方商业银行一直走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前沿。从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滋生的土壤方面看,西方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世界经济的几次大起大落。国际贸易的商人们面对同时充满机会和风险的世界市场,在融资和躲避风险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创新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推出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后通过吸纳性创新丰富了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虽然业务数量不多,但是还是开始了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新型业务。根据我国现有的退税政策,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退税信用贷款业务。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上与保险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通过转移风险和控制物流的方式提供无抵押融资服务。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根据贸易的各种需求,推出了结构性融资。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现出的汇率、利率风险,衍生出了具有汇率、利率避险功能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银行跨出了国门,大多数只是在香港等地区设立办事处,基本上所有的分支机构都设在跨国境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外汇金融方面,我国资本项目还实行自由兑换,人民币不属于自由兑换货币。由于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内部制度的执行不够灵活。通常以“除了规定允许的可以做外,未允许的都不可以做”的原则来制定规章制度。因此,对未知领域和制度框架外的探索较少。从上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的结果是: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中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内外环境造成的创新约束较多且不易摆脱。首先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根本原因。进行业务创新要求至少做到两点,其一是能够发现、跟踪、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二是有能力在陌生环境下识别、规避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在这两方面能力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其次,摆脱外部约束的能力弱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客观原因。在同样的外部约束下,国外商业银行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具有更广大的伸展空间。这是因为发达的国外商业银行基本上以跨国公司的面对全球提供服务,拥有丰富的外界资源来为当地提供服务,拥有庞大的分支行网络是发展新业务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全部设在国内,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商业银行较少,已设的国外分支机构数量也不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外部约束时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业务创新被限制在现有的约束框架内进行。总体地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国际化不高;新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种类、结构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薄弱;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能力薄弱,内外环境造成的创新约束较多且不易摆脱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代理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实行贸易融资业务科学化审批制度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流程,按照贸易融资业务的规律形成科学的流程促进业务发展。银行应对于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应该将贸易融资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区分责权利,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从体制上为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 3、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群体也随之壮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不一、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进出口企业客户群。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打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方式,逐步壮大贸易融资客户群体。如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基础上,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出口票据保险项下融资,采取银行与中国信保签订保险单的形式,进一步扩大融资范围,不仅仅限于贸易项下的进出口业务。针对企业进口业务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进口商的货权为质押,与大型的物流公司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仓单质押的方式,促进企业取得便利的融资,并可广泛用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进口贸易中。总之,商业银行要始终走在市场前端,研究企业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完善的贸易融资产品,为更多的客户打通贸易融资的畅通渠道。 4、利用期货市场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丰富业务内涵结构性贸易融资是指购买商或者销售商以其未来或者已持有的商品权利为抵(质)押,向银行申请短期融资的业务。根据不同的贸易格局,银行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融资需求,通过一系列结构化设计来掌握货权、监控资金为其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个性化的组合贸易融资服务。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5、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6、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挑选高素质人才,避免任人为亲,淘汰掉不合格人选。重视在职培训,使员工能够了解到最新贸易融资动态。同时要重视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等现象。 8、针对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问题加强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研究。对于银行来说,法律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抗力”,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银行不能从中控制。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现在的社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在机遇的背后如金融危机等不明朗因素总是不断地在滋生, 时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且逐渐侵入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应及时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的地位与作用,正确地发挥其创新能力、重要影响力才能在国际金融中站得住脚并为国际金融发挥其无限的重要调节能量!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花费了时间和心血,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老师都给予了我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参考文献1王才举:浅论国际贸易融资D.东北财经大学, 2005;2孙 磊: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3李薇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4文 燕: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赛学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金融, 2007;6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3;7孙海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D.安徽大学,2007;8王经平: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五大障碍.中国外汇管理 2001;9钟胜利: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探讨J. 武汉金融,2006年09期;10程军: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发展变化J. 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1期;1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