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建议毕业论文.doc
第一章绪论一、风险投资的产生及发展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1946年J.H.whitey成立了第一个私人风险公司,其后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American Research&Dvelopment Crop)以便扶植和推进企业家的工作。到1995年,美国拥有600多家的风险投资公司,运营的资金金额435亿美元,到1996年底,在美国境内尚有风险投资支持的3000多家公司依然由个人持有。就整个行业而言,美国风险企业在创造工作机会,开发新产品和取得技术突破上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不仅如此,这些公司的成长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在世界的竞争力。在美国,风险企业中成功的例子有阿普尔公司,该公司1977年创业,1980年开始发行股票,几年后,风险资本家每一美元投资可获益240美元。这样的例子还有英特尔公司,该公司1968年成立,1972年全公司营业额为900万美元,1994年营业额达118亿美元。在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促进风险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些政策包括:大幅度地降低资本的利润税收,1978年资本投资收益的最高税收从49%降到28%,1981年进一步降到20%;美国各州和市政府纷纷通过各种立法,为高技术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放宽对风险资本公司进入股票市场的资格限制,等等。二、风险投资的意义放眼世界,发展风险投资就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动机我国高科技产业资金来源不畅通,现行政府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三大筹资渠道对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支撑力度显然不够。高科技企业在我国从诞生历经艰辛成长为工业规模企业,每个成长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缺乏问题,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进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成长,没有风险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有硅谷这样的影响世界科技经济进程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据美国“第一风险”投资信息公司 1999年1月发表的报告,美国共有248家新公司在风险资本支持下上市。并创造了筹资194亿美元的新纪录。近50年来,风险资本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公司上市前的启动投资主要来自风险资本。 (二)风险投资是制度创新的催化剂风险投资研究学者将风险投资对制度创新的催化功能概括为九个方面:市场筛选功能、产业培育功能、风险分散功能、政府导向功能、资金放大器功能、要素集成功能、激励创新功能、促进合作降低成本功能、更新人们创新观念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激励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风险投资敢于承担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高风险,这从制度上来讲有一种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制度效应。所以能有效的激励创新。风险投资通过投资高新技术,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能更有效地促进科学家、企业科研人员、企业家、资本家的有效合作。在我国,近几年风险投资越来越火,通过风险投资的注入,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例子日益增多,其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就是金蝶软件公司的案例。金蝶公司是1993年建立的财务软件公司,公司建立之初,在财务软件领域, 既有早已形成规模并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的“用友”、“万能”、“安易”等,还有许多其他公司在争夺者财务软件市场。1993年金蝶公司推出了V2.0和V3.0DOS版财务软件。在1995年底,金蝶率先开发出全新的WINDOWS产品。在此之后,金蝶公司在产品技术上远远领先于其他财务软件。尤为令世人关注的是,1998年5月6日,金蝶公司已接受IDG设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用于金蝶软件公司的科研开发和国际性市场开拓业务。这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接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金蝶利用吸引到的风险投资资金,优秀及不断充实的人才队伍,数字化管理思想和激情管理模式,成为了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业的领头羊。金蝶的例子说明了高新技术经济需要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会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发展的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将大大推动中国的经济步伐。第二章风险投资概述一、风险投资的内涵风险投资也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创业投资,关于风险投资基本定义的界定,目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美国全面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具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根据欧洲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或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则更为广泛,他们认为,只要以高科技知识为基础,生产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业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我国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中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本文认为:简单的来说,风险投资就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二、风险投资的特点(一)高风险,高收益性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与其投资对象相联系的。传统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成熟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信誉,因而风险很小。而风险投资的对象则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实性即风险性。这种风险由于来源于技术风险和市场接纳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的串联组合,因此就表现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高风险性。与高风险相联系的是高收益,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投资家们对于所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并非视而不见,而是因为风险背后蕴含的巨额利润即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动因。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机制之所以经受很长时间考验,并没有因为高风险而衰败没落,反而愈显蓬勃发展之势,关键是其利润所带来的补偿甚至超额机制。(二)风险投资大多投向高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是以高风险为代价来追求高收益的,传统产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还是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由于其技术、工艺的成熟性和产品、市场的相对稳定,其风险相对较小,是常规资本、大量集聚的领域,因而收益也就相对稳定和平均。而高技术产业,由于其风险大,产品附加值高,因而收益也高,应合了风险投资的特点,因而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三)风险资本的低流动性风险资本一般是在风险企业创立之初时就投入,直至公司股票上市之后。因而投资期较长,通常为4-8年。美国157家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的调查资料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平均用30个月实现收支平衡,用75个月恢复原始股本价值。另外在风险资本最后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非常困难,这也使得风险投资的流动性较低。(四)风险投资明显的周期性在创始阶段,企业往往出现亏损,随着开发成功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此时竞争者不多,产品能以高价格出售,因而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当新产品进入成熟期,生产者逐渐增多,超额利润消失,风险投资者此时要清理资产,撤出资金去从事其他新项目风险投资。三、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按照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控股股东的性质将风险投资机构划分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外资控股四大类。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机构,资本的投入以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立的几个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在规模上无疑是国内的领头者,规模在几个亿到数十个亿不等。政府背景下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最终导致了政府的巨额亏损。我国目前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背景下,这种制度上的制约更为突出。外商进入风险投资的形式一般是直接进入中国进行投资、合办风险投资机构、创办投资管理公司等几种方式。国外的风险资本通常是以合办中外合资投资公司或管理公司的方式。这样做能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四、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有风险投资基金运作、专家理财、民间运作、选择托管机构这四种运作方式。(一)风险投资基金运作风险投资基金在法律结构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风险投资公司则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该基金的投资运作,并获得相应报酬。在美国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政府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二)专家理财风险投资的特征是专家理财。包括科技专家、金融专家、管理专家。企业的项目和科技人员仅是风险投资管理者的一部分。对科技企业注入风险资本,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重要的是同时注入管理、注入市场营销的理念。只有项目、资金、管理都备齐了,一个成果才可能产业化、商品化,风险投资的资本也才可能升值。所谓风险投资不是不计风险,恰恰是要尽一切手段将风险降到最低点。(三)民间运作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发展阶段,民间运作就是风险公司要率先选定资金管理公司和管理人。以资金作为“能源”带动一批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个风险投资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风险资本。(四)选择托管机构从我国风险投资的实践看,可以选择若干资金管理公司或托管银行,负责对创业投资资金及其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并最终实现风险投资资本的套现。选择托管银行或资金管理公司,可以加速项目的挑选,更重要的是可以将风险资本做大。另外,按照多元投资的趋势,项目一旦获得风险投资资金,会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带动社会资本加入。从这个层面上说,选择托管机构,获得风险投资资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带动的社会资本也就越多。第三章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的现状一、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从内部分析: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势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巨大的国民总储蓄,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从外部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成为国际资本看好的主要市场。中国经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也很看好。相反地,也是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多种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这就为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此阶段的优势,扬长补短、更好地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二)我国的政治稳定首先来说,政治环境是否稳定,关系着风险投资是否能成功。纵观历史,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政治局面稳定。其次,我国也正在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政府鼓励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从1997年起,国务院已经开始了各种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相比其他国家,我国人民币市场一直很稳定,人民币不升值也不贬值。这些都为我国风险投资增加了优势。(三)我国的市场资金富余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拥有的闲散资金增多。除了居民住房投资、个人股票投资外,个人投资市场极为狭窄。这就使我国的市场资金有了富余。风险投资发展有了更大的资金来源。第二,大量的国际资本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更加庞大并富有竞争。庞大的资本加入,会更加激发创业者的激情,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地充实这个市场。对于风险投资来讲,市场大了,发展的机会自然会更大。竞争的加强,又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成熟,逐渐形成一个优秀的投资群落,进而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四)我国的人才储备雄厚 一方面,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有大批办学实力强的高校,人才储备雄厚。中国现有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敏捷、勇于创新。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扩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这些人才为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提供了“新鲜血液”。二、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不足之处(一)发展阶段滞后且不平衡 纵观国际风险投资的现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滞后。美国风险投资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无论是运行机制还是周边环境的发展都已很成熟。风险投资在美国已呈繁荣发展之势,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一枝独秀,成为其他国家发展风险投资效仿的榜样。 相比之下,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空前发展,但在其他地区还远远不够,地区差距很大,发展还很不平衡;横向对比,我国的风险资本规模仍然偏小,投资实力弱、投资效率低、风险投资人才紧缺、相关法律制度及市场环境不完善,仍处于缓慢发展的初创阶段。(二)资金来源渠道窄,社会化程度低风险投资企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风险资本来源构成的合理性,即资金构成的多元化。在风险投资业较成熟的国家里,风险投资公司能够多渠道筹集资金,风险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企业资金等都是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中,养老金,企业资金始终占据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养老金几乎占据美国风险投资资金的大半份额,而且有越来越大之势。英国与美国情况有相似之处,养老金在风险投资资本中占据最高的比例,其次是银行、保险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实现了资金来源的社会化,不同的投资主体在风险投资中都占有不小的份额。我国风险资本来源结构已出现与风险投资发达国家趋同现象,不同的投资主体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还停留在形式上。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含有个人资本的其他资本只是占据非常小的比例,风险资本来源结构单一,资本来源社会化的程度依然很低。(三)投资机构数量少且投资规模小尽管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很快,投资的结构也在不断得到优化,但是从国际上比较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数量少、投资规模小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实。美国:当前的美国风险投资占全球风险投资的70%,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000多家,风险投资总额达1000亿美元,每年约有10000个高科技项目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英国:英国是欧洲风险投资的发源地。英格兰银行成立的“工商金融公司”(ICFC)是欧洲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计划和企业扩大计划等一系列鼓励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英国的风险投资迅速地发展起来。据英国风险投资协会的网站的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英国每年约有100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年度规模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风险机构数量少。不仅投资机构少,而且资本金累计规模小,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薄弱,支持大型科技项目都难,因而只能支持一些“短平快”、投资少、风险低的项目,不能利用项目组合、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从而不能真正体现出风险投资的意义,不能让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飞速发展。图3-1 19942006年中国历年风险机构总量(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且限制了风险投资对象对于风险投资家而言,必须有足够多的具有潜在市场前景的项目和不断涌现的大量新高科技企业可供其选择,才能够通过专业化的筛选和有效的投资组合设计,分散投资风险,获取高额收益。大量的可转化科研成果和新兴高科技企业的高出生率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就科研水平而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拥有较高的高技术攻关能力的国家。但由于受几十年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旧科研体制影响,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科学研究与生产、市场脱节使研究开发的成果很多没有广阔的市场。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各项关系尚未理顺,一项科研成果到转化为商品需经过层层报批,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其结果往往是“时过境迁”。原来先进的技术成果早已成了“昨日黄花”。据国家科委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7万多项专利技术、3万多项省部级以上技术成果,但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因此,不形成一个有效的技术产业化机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难以发展起来。(五)缺乏退出机制,不能实现预期收益 风险投资运作的最重要的一环式风险资本的退出,即风险投资公司收回投资。具体来说就是当所投资的企业开始步入成熟稳定阶段时,通过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协议转让等方式将其所拥有的已经升值了的权益资本变现,以实现丰厚的回报。国外风险退出机制完善,通常将风险企业上市或出售,主要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出售给大企业,个别情况下也可出售给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业者可通过在最初就确定期权的方式买回风险企业的股票。同时国际上的二板市场也很发达,如美国的NASDAQ,英国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Tech market技术版,欧洲EASDAQ等,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了比较畅通的退出渠道。在我国,实施风险投资最大的困难就是“变现难”,即退出困难。我国现有的主板市场尚有待发展完善,而2004年 5月在深圳设立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与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现有的退出情况看,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比例比较小,有相当大比例的风险投资被固化在风险项目上,不能蜕资。根据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报告了解到,我国上市、被其他企业购并和企业内部回购等三种撤出方式之间的比例大致为 4:10:5。上市和被其他企业购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国外。上市偏低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被其他企业购并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国外的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资源配置功能,国外企业间的购并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股权置换方式”或者“以股权置换为主、现金投入为辅”的方式进行。而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融资,而并非资源配置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企业间的购并以现金收购方式为主,结果是,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购并的难度和风险,更使得中国创业投资难以借助企业购并的方式进行资本变现。(六)有关企业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滞后我国还没有与风险投资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式风险投资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同时,也缺乏指导风险投资规范运作的政策与办法,也使风险投资主体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权益也难以得到合法保护。且一些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我国的公司法使在90年代初颁布实施的,由于局限,该法律主要针对的是生产型公司,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这样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适用。如:风险投资家为防范风险,往往采取“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进行投资,但目前我国尚无相关的法律适用,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风险投资家为确保企业的快速发展,并稳定队伍、吸引人才,通常采用“管理股”或“股份期权”等方式,对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给予鼓励。虽然经过了无休止的争论,人们已经认识到对于企业来讲,“管理股”、“期权”十分重要,但没有可操作的法规,致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此外,在税收上,国家虽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七)缺少复合型的风险投资人才在我国,由于受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造成风险投资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都很欠缺,懂技术的往往不懂管理和金融,而懂管理和金融的又往往不懂技术,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项目的后期跟踪跟不上,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相竞争。而风险投资使跨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既懂技术理论,又懂创新管理;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运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的灵魂,这正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第四章促进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建议从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国际大环境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自1956年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以来,已发展成为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它已成功地孵化出IBM、微软、英特尔和雅虎等跨国企业。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乃至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000年以来是我国风险投资加速大发展的阶段,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2000年起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以色列之后的第三大创业国的风险投资国。如果以我国经济总量为衡量标准,从长远看,我国国内的风险投资可以运作的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我国应该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并改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一、实现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风险投资的初创阶段和开拓阶段,特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紧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是不现实的。因此,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积极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一)加强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使其从经济的体外循环进入体内循环: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鼓励其大量吸收民间资本。二是将私募基金合法化。三是成立民营银行的试点,允许一些地方建立私人投资的商业银行,并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控制民营银行的风险。四是将农村地区互助性质的金融组织引入正常的发展渠道,而不是一味地去禁止。(二)发挥金融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不能用于直接投资。应当说,这一限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规避风险、稳定经济秩序、保证资金供应的作用,但同时也堵死了金融机构投资于风险企业之路,造成了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我们要考虑到一般金融机构投资经验不足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实际,分步进行,特别要确定好投入资金所占基金的比例,注意初期比例不易过高。二、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除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产、学、研的联系外,应大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新技术改革潮流推动下创造的新产物。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给予他们宽论的政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减少政策性进人壁垒,降低注册资金最低标准,促进新型企业的发展,是解决风险投资缺乏投入对象的重要出路。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有效的风险退出机制退出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退出渠道越便利越健全,风险投资发展越快。相反,退出渠道越不健全,风险投资发展就越慢。这也是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就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风险投资完成其生命周期的关键一步。因此,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必须做好这最关键的一步棋。借鉴纳斯达克模式,完善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所谓纳斯达克,即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形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由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对象是世界范围的大型企业和经过小型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后者的对象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扩容中小企业板 目前,中小企业板与风险投资之间互动所存在的阻力仍然来自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由于上市时间的限制,导致不少风险投资公司将手上的优良资源送出海外。而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发展状况良好,如果对其进行扩容,中小板将成为风险投资 退出的一个较好渠道。同时,由于中小板容量与主板市场相比小得多,扩容对整个股市的冲击不会太大,不会引起股市大幅度震荡;而且中小板管理比较规范,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退出。 (二)健全创业板 目前,我国刚建立的创业板市场是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创业板的建立为风险投资建立了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融资平台。但就我国的现状,创业板市场各项机制仍需在发展中完善。目前最根本最需要完善的是直接退市制度。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创业板公司较主板市场设置了更加多元化的退市标准,规定创业板公司终止上市后,可直接退市。同时也需要启动快速退市程序。退市制度的完善能同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创业板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更有利于高新企业风险资本的退出。四、加快建设风险投资支援体系(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迈出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尽快修订出台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退出各渠道有法可依。逐步形成以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刑法等为主轴,配套细致,可操作的创业板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构建完备而富有层次的资本市场法律保障体系,既适应资本市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需要,又为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体系。 (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应进一步做好合伙企业法 、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间的协调工作,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精细的考虑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改变税收的优惠重成果轻过程的导向,使之更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建立风险投资的国家信贷担保机制 在国外,政府担保被称作是风险投资的“放大器”。许多国家都通过设立担保机构、建立信贷担保体制,对进行风险投资的银行提供一定比例债务担保,从而引导了数倍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银行投向风险企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担保基金,为银行向高科技产业风险贷款提供一定比例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五、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整个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离不开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通过高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风险投资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国际间人才与学术交流,引进掌握世界前沿科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组织科研机构人员专门研究“高精尖”技术,以确保技术资源的丰裕,为发展风险投资奠定牢固的技术基础。第五章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前景展望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初具规模,风险投资公司在国民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约10%15%的科技成果得以成功转化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据资料分析表明,我国每年2万多项的省、部级以上高技术成果中,能够真正实现转化的尚不足15%。已经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自筹的占56%,国家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仅占到2.3%。这说明,中国的风险投资还远没有担负起它应担负的责任。换言之,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下,我国企业风险投资发展将会更有潜力,发展速度也将越来越快。首先,在全球风险投资低迷的现在,中国却是目前世界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如IDG集团在美国、欧洲、中国的投资中,回报率分别为45%、35%和55%。而且,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国家制定风险投资政策,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次,中国每年几万项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后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拥有这些科研成果的新兴企业通过风险投资的培育,能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近几年积聚了一定的人才和运作经验,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中也不乏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为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初步的人才和组织保障。而且,人们的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和收益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资本市场开始出现包括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证券公司在内的战略投资者群体,这些法人机构有较强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获取高收益的投资欲望。条件允许时,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将更为广阔。再次,加入WTO后,伴随着银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对外开放,大量中外合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将出现,外资股权比例最高可达49%,大量外资将通过中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已在中国经营了10年风险投资的IDG集团,决定在今后7年内向中国投放10亿美元的风险资金。中国于2002年底颁布的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化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过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这极大地刺激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窥视。外资的进入,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还有丰富、成熟的管理经验,这是我国风险市场目前所欠缺的。依靠这些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理智的风险投资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中国的投资风险会大大下降,整个风险投资市场机制和体制将日臻完善。而且,外资大规模介入风险资本市场,将对中国目前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风险投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冲击,部分不能适应新格局者将被市场淘汰,也将引导中国风险投资业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继硅谷之后,对全球风险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无论从加快国家高科技产业化进程来说,还是从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来看,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在各方的努力下,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参考文献1 盛立军.风险投资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 齐欣,屈红.企业风险投资与境外上市案例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3 吴照云,王新文,陈燕.我国风险投资的模式选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4 李永固.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隆武华.以创业板建设为中心,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J.中国风险投资,20026 王力.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7 涂春晖.创业板市场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8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9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200910 薛文理,曾刚.我国创业环境下政府创新基金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作用J.科技与经济,200711 舒俊.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市场交易制度对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所,200412 蔡庆丰,李超.风险投资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13 齐志敏.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4 CASS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Global Integration: Empirical studies M.London: Macmillan, 199215 CARSTEN BIENZ.A pecking order of venture capital exits-What determines the optimal exit channel for venture capital backed firms?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2004,working paper. 附录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Venture Capital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investors fund early stage, more risk oriented business endeavors. A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arrangement will typically entail relinquishing some level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Offsetting the high risk the investor takes is the promise of high return on the investment. The investment is usually in the form of stock or an instrument which can be converted into stock at some future date. As the business matures,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may take place, or the business merged or sold, or other sources of capital found. Any of these would occur with the intention of buying out the venture capitalists. Venture capitalists typically expect a 20-50% annual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 at the time they are brought out. Venture capitalists typically invest in high growth compani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generate revenues of $20MM in any one company, but typical investments range from between $500,000 and $5MM. Management experience is a major consideration in evaluating financing prospects.History of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With few exceptions, private equit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as the domain of wealthy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he Vanderbilts, Whitneys, Rockefellers and Warburgs were notable investors in private compan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entury. In 1938, Laurance S. Rockefeller helped finance the creation of both Eastern Air Lines and Douglas Aircraft and the Rockefeller family had vast holdings in a variety of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