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的研究.doc
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何娟 指导教师:杨斌【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显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表现 原因 对策目录绪论(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文献综述)第一章 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概念、特点、作用、因素等)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一节 现状(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第二节 影响(对自身、对社会经济)第三节 原因第三章 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路径选择第一节 企业融资方式(理论书籍)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分析(研究文献)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自己的看法、总结)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主观中小企业自身解决办法 第二节 客观外部辅助解决方法(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绪论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以灵活快速的决策机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应用新技术和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停工停产,有的倒闭关门,有的申请破产保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是融资难,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流动资金一级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靠自有资金投资来完成初始成本积累的,及内原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对外投资和偿还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发展型过渡时,内源融资很难再满足企业投资的需求,这时对外部资金的需求也就愈加迫切。但由于政策、观念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1.2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实现有效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培养企业家、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一直重视大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关于“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项,选择“资金不足”的企业近70%,关于“流动资金贷款”方面,43.8%的企业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中,总是被资金供应与需求的矛盾不断的困扰着,中小企业对资金总是产生着不断的需求,而资金的供应量对中小企业来说,又常处于“饥渴”状态,从而使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活动构成了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理财活动。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单个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劳动资本和创业资本都相对匮乏。企业想要发展,资本的严重不足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成长和壮大。第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其融资的财务风险、资金成本和难易程度各不一样,所以,在中小企业融资时,通过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通过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求得最优组合,使企业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融资的综合成本较低,融资效率较高。第三,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若融资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小企业就可获得持续发展和长期生存的动力和能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也会越来越大。第四,有助于形成全新的融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融资,企业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资金的运用情况出发,以企业未来的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资金的供应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组织,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然而,新世纪的经济信息化、多维化和日趋全球化,在以计算机网络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仅仅把融资看成是资金的融通,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全方位、大视角,从深层次上重新把握融资的内涵中小企业的融资应当是广义上的资本融通,而不仅仅只是资金的融通,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融通。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背景原因第一节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规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九)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从通知看出,中小企业的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和资金储备少,企业的信用度低,偿债能力弱。1.1.1偿债能力弱1.1.2融资规模较小1.1.3财务规范性差中小企业结构股权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有少数个人或利益团体控制,且分离程度不高。小型企业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股东,即使在拥有几十个自然人投资的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也通常集中于少数大股东手上,小型 企业的经理一般在投资者中产生,或由股东相互协商后从某一股东单位选派。并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小型企业通常缺乏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不相容职务常常未作适当的分工,控制程序和手续不系统。另一方面,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集中,股东或经理可能凌驾于制度之上,会导致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遵循,大多数小型企业都不设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差错进行防范和自纠能力较差。因此,小型企业在财务会计活动中发生错误、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1.1.4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如: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效率与公平机制,资本扩张机制。特别是资本扩张机制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大量集聚资本,发挥跳跃式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作用和过程。企业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中小企业本身资本规模小,缺乏资本扩张机制,导致在资金管理,规模扩张方面非常不成熟。因此,融资难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1.1.5抵御风险能力弱第二节 政府、社会等外部因素1.2.1大型金融机构一般缺乏相关的金融服务方案 1.2.2银行风险控制手续复杂国有上市商业银行需要按照监管要求建立起COSO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ERM),每年在充分评估该体系有效性的基础上,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一并向资本市场披露。COSO委员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中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考虑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全面风险管理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影响并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从企业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用于识别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影响的事件,并在企业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各类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银行复杂严谨的风控手续,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各种不健全,不成熟的管理机制,财务现状,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十分困难。1.2.3融资收益低第二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第一节 现状阐述中小企业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收回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公司内部员工购买股份(或者集资)等。外部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具体融资方式还包括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发行基金、典当财产等方式。2.1.1 内部融资为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式 内部融资是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具体包括三种形式:资本金、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部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于外部融资,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与此有关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剩余控制权。但是,内部融资能力及其增长,要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制约。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两种方式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根据广东民营企业融资调查问卷以及温州的实证研究,截2004 年末,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份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80 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2.1.2 外部融资困难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为缓解就业压力。另外,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的。然而,中小企业享有的银行贷款资源不到15,而且,这些资金基本上是短期的,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中小企业比较难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据统计,只有2-3左右的中小企业才能拿到两年以上固定资产贷款。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2.1.3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2.1.4 民间资本充足,但民间融资有待规范对于大中型商业金融机构而言,如果企业规模小,资信记录不是很好,担保比较欠缺,财务报表又不是很健全,银行是不愿意放贷的。 民间融资有其自身的好处,它们对辖区内的企业比较熟悉和了解,这就意味着信息对称,风险比较小。但对于大型的商业银行,它们就需要花力气了解,这样就会增加成本。 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有多种渠道,这主要由企业自身的资质来决定。企业资信状况好,生产经营正常,有良好资产作为担保或质押,主要会通过银行融资;上面这些考核指标有明显不足的企业,获得贷款主要通过地方金融机构;连地方金融机构考核的标准都不能达到的企业,就只能从民间融资。所以 多层次融资平台的形成,有其自身的道理。在很多时候,谈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指从银行获得贷款难。对于 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普遍通过民间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在浙江温州,这个模式已经比较发达。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时,如果得不到银行的支持,也会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 中小金融机构上市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宁波银行为例,它上市以后,服务的中小企业对象增加了500万户。如果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上市,服务中小企业的面就会更广。 第三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危害) 第一节 对中小企业本身的影响 3.1.1 企业日常经营易遭受资金困境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寻求企业的最大化赢利,而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又在于它的资金流量是否正常。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关键,因为目前我国银行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支持相对较弱,企业一旦发生周转不灵,就较难获得及时支持。 3.1.2 企业规模扩大受到限制现在,随着WTO的不断深入,在这个狼的时代,中小型企业遭到内忧外患的夹击,企业更是举步维艰。现在是信息时代,快鱼吃慢鱼,商场如战场,假如一而再,再而三地贻误时机,别说投资有回报,也许连投资的本钱也收不回来,到时后悔就晚矣。中小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往往最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靠银行贷款,二是民间融资。由于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银行很少支持这些企业;民间融资的费用较高,引进资金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投资人既想赚钱,但把钱投到这种企业又不放心,因而这些投资商想尽一切办法,参与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他们参与管理的形式很多,有的是投资人亲自上阵,有的是雇自己的亲属充当他们的耳目等等,使得企业内部的结构,变成了多头领导。这直接导致企业步伐不统一,使管理难以协调,同时问题一旦出现,不能果断决策,最终贻误战机。 3.1.3 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低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国内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增大,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品库存的增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尽管国家经济政策在10月份以来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政策的细化实施与调校需要较长时间。市场自身调整,金融机构惜贷,市场流动性将继续紧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仅仅依靠国家经济政策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外忧内患,特别是欠缺融资,导致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举步维艰。3.1.4 企业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竞争力从低向高有第一级产业(农业)、第二级产业(工业)、第三级产业(服务业)和第四级产业(智能产业),农业靠劳动力和资源赚钱,工业靠机械设备的加工赚钱,服务业靠服务赚钱,智能产业靠脑筋赚钱。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想获得劳动力,资源,设备,人才,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形成竞争力的重要前提。缺乏资金,也就缺乏相应的渠道和手段来获得提高竞争力的各种要素。融资难,导致了中小企业成长和形成竞争力的困难。 第二节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2.1 经济发展创新性下降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总数的99%,是社会的主要构成细胞。中小企业的创立者,管理者无疑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更加贴近市场。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大量中小企业者的想法,创意难以得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资金困难导致的中小企业难以成长,这些无法实现或夭折的创新,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损失。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创新性下降。 3.2.2 社会失业率上升 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必带动企业周边地区和人群的就业。中小企业目前为止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乡镇企业等处于城乡的小企业,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一旦中小企业在资金欠缺,困难重重的时候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及时帮助,只能关门歇业。即使勉强支撑,也势必缩小生产规模,进行人员裁减,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小企业员工的失业。 3.2.3 社会经济活力下降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完全崭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刺激下,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十足。进入二十一世 ,特别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制约了社会经济活力的进一步提升。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在融资难,金融危机等发展环境限制下,无法完全发挥出企业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创新动力十足等优势,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为市场经济的活跃做出自己的贡献。3.2.4 产业垄断的形成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产业垄断,特别是通信,交通,资源等产业。中小企业只得其他领域寻求生存。但是诸如房地产等领域,大企业的垄断和绝对优势依然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融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垄断企业越做越大,自己属于从属地位。垄断的形成,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保证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但是也制约的整个社会更长远的发展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中小企业的机制障碍1、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首先,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的抵押率一般为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一30%,专用设备为10%。其次,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这通常又被认为是社会稳定所难以承受的,使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因此,从东部到西部,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最后,抵押担保费用高及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如果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成本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资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2、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多,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从2001年的资料看:我国私有企业为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户均13.39人;注册资本金2001年底达到18,212亿元,户均8,971元。另外,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包括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总体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私有中小企业比国有企业落后,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是用城市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是十分落后的。3、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社会观念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主自身素质的因素,不重视人才。据统计,全国大企业每百名职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有2.96人,许多甚至根本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同时,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处于市场上的弱势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一般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4、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上的落后,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自中小企业的不在少数。致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品很难认同,导致其产品很难畅销,甚至可能大量库存,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其有限的流动资金也被占用,无法扩大再生产,使其经营勉强维持。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己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而在我国,信用不足己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使得众多投资者望中小企业而却步,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资信较好的大企业及国债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其资金的安全性,只能设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加难以满足。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 1、金融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主角中、工、农、建四行还背有相当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他众多中小商业银行无不以争抢和保持大客户为开拓重点,金融改革不到位,人为因素还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欠款难还,毫无疑问,对于本来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份额造成挤出效应,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均比较薄弱,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缺乏内在积极性。2、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银行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大企业的标准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3、银行内在经济利益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因此盈利为其主要目标。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扩大负债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资产规模,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生息性资产比重;同时,在满足贷款和投资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负债结构,降低筹资资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中小企业尽管借款数额小,期限短,但在银行的每笔业务流程完全相同,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手续完全一样。这说明,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而收益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4、缺乏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竟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次发生,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局面。(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1、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2、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首先,尚未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其余的场外交易基本上属于非法交易,形成了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的独有景观。这一结构单一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突出表现在:一是难以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二是难以提高资本市场的集中度;三是不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渠道筹集资金。其次,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不够。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这些规定显然将很多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挡在资本市场门外。多层次上市标准是海外成熟市场的共同经验。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其并未降低上市门槛,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再次,中小企业难以利用债券融资方式。至于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大规模进行的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日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一些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渠道融资,民间融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样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时常发生经济纠纷。民间融资问题的解决己不能简单地靠行政手段,必须积极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才能使该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4、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个人、企业、机构等投资潜力未被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资金规模有限,同时也使市场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其次,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美国风险投资约有80%的资金主要集中于风险企业的成长阶段和创建阶段,其余20%投在种子期及成熟阶段。而我国90%的资金投向成熟企业,真正应起作用的创业阶段的投入却极为有限,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水平均较低。第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存在缺陷。顺畅的出口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不是经营企业,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后相机退出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之所在。从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来看,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尚未完善,有的退出渠道尚未形成,有的虽己形成们但运作却不规范,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在风险投资力一而没有相关独立的法规,风险投资只能按公司法来管理,公司法而未能对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使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必要的法律保证。第三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危害)第一节 对中小企业本身的影响 3.1.1 企业日常经营易遭受资金困境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寻求企业的最大化赢利,而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又在于它的资金流量是否正常。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关键,因为目前我国银行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支持相对较弱,企业一旦发生周转不灵,就较难获得及时支持。 3.1.2 企业规模扩大受到限制现在,随着WTO的不断深入,在这个狼的时代,中小型企业遭到内忧外患的夹击,企业更是举步维艰。现在是信息时代,快鱼吃慢鱼,商场如战场,假如一而再,再而三地贻误时机,别说投资有回报,也许连投资的本钱也收不回来,到时后悔就晚矣。中小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往往最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靠银行贷款,二是民间融资。由于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银行很少支持这些企业;民间融资的费用较高,引进资金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投资人既想赚钱,但把钱投到这种企业又不放心,因而这些投资商想尽一切办法,参与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他们参与管理的形式很多,有的是投资人亲自上阵,有的是雇自己的亲属充当他们的耳目等等,使得企业内部的结构,变成了多头领导。这直接导致企业步伐不统一,使管理难以协调,同时问题一旦出现,不能果断决策,最终贻误战机。 3.1.3 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低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国内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增大,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品库存的增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尽管国家经济政策在10月份以来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政策的细化实施与调校需要较长时间。市场自身调整,金融机构惜贷,市场流动性将继续紧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仅仅依靠国家经济政策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外忧内患,特别是欠缺融资,导致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举步维艰。3.1.5 企业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竞争力从低向高有第一级产业(农业)、第二级产业(工业)、第三级产业(服务业)和第四级产业(智能产业),农业靠劳动力和资源赚钱,工业靠机械设备的加工赚钱,服务业靠服务赚钱,智能产业靠脑筋赚钱。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想获得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