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学案无答案.docx
-
资源ID:4157732
资源大小:140.0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学案无答案.docx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要点导航】1、众多科学前辈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_建立了三大定律,_建立了“相对论”,_建立了“日心说”。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被选作_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不论该物体是_还是静止,但是只要选定了参照物,被选定的参照物就是假定_的。不能选择所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_。在没有特别声明参照物的时候,一般指_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一个_,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是否变化,若变化就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叫运动和静止的_。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_的。3、测量物体的长度(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m),常用单位有:_(km)、_(dm)、_(cm)、_(mm)、_(m)、_(nm)换算关系为:1km=_m,1m=_dm_cm=_mm=_m=_ nm.1km=103m; 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 nm=10-9m例:45m=_m 0.23dm_nm(注意单位换算的步骤)(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长度测量常用的工具是_。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看:看_、看_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放:刻度尺要_,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视线与尺面_,要注意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值和_。(3)误差:_之间的差异。误差是由于测量的人、工具、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只能减小误差,而不能消除。而错误是由于操作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等造成的,是可以完全_的。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_4、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s),常用单位有_(h)_(min)换算关系为:1h=_min,1min=_s。(2)测时间用钟表和停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_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通过_长短。(3)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比较_通过的路程。5、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单位(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2)速度的国际单位: _。常用单位:km/h换算:1m/s=_km/h(3)速度的公式: (变形公式:s= _;)6、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1)特点_不变,运动方向不变。(2)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中,_为定值,路程s与时间_成正比)。(3)st图像和 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v是一个定值,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第三章声的世界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要点导航】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2)声音传播需要_,_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中传播最快,在_中传播速度次之,在_中传播速度最慢。(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m/s。2.了解声音的特性:(1)响度是指声音的_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还跟与发声体_有关。(2)音调是指声音的_,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_有关。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3)音色是指声音的_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_。(4)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是_、_和_。3.乐音和噪声(1)乐音:有_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2)噪声:无_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_。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_减弱。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等。在_减弱。如: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来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在马路和住宅之间设立屏障或植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在_处减弱。如: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者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4、超声与次声(1)超声:频率_20000Hz的声音。(2)超声波的特点穿透力强。方向性好。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3)次声:频率低于_Hz的声音。(4)次声波特点:频率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有“预警”作用,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次声的产生于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都能产生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要点导航】1.光源:正在_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的传播(1)光在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_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最大,约为_m/s。(3)光线指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在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我们沿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_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称为光线。例:晚上,当你在路灯下行走时,请注意观察自己的影子长度变化,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3.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_、_、_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_;_角等于_。(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3)光的反射分为_反射和_反射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异同点:这两种反射都遵循_,在镜面反射中,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反射光只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所以,在这个区域内看到的光很亮;在漫反射中,由于反射光是发散的,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各个角度看到反射面都是亮的,但又不是很亮。因为_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4)光的反射作图一般步骤:第一,过入射点作出平面镜的法线;第二,找出入射角的大小;第三,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第四,根据光的传播方向,标上相应的箭头。反射现象:倒影、平镜成像、潜望镜、光污染、4、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像原理:光的_。(2)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3)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方法一:根据反射定律作图。(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会过像点)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一作垂线,二找等距离,三用虚线连接虚像)例:“捞不到水中的月,摘不到镜中的花”原因是?5、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2)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_与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_人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折射现象:筷子折断、池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光的色散、透镜成像例:“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例:在湖边看到湖水中的“鱼”和“云”,鱼是_形成的;云是_。例:6.光的色散现象(1)太阳光通过_可以分解成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_现象。(2)光的三基色为_、_、_;颜料的三原色为_、_、_。(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决定。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例:为什么电影幕布用粗糙的白布?7.了解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2)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_;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叫凸透镜的_;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叫凹透镜的_;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用“f”表示。(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请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8、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物距(u):物体到_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_。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实际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fv2fu=2f倒立实像v=2ffu2fv2fuf物和像同侧9、生活中的透镜眼睛与视力矫正。(1)眼睛的构造:眼睛由角膜、瞳孔、_、玻璃体、_视神经组成。(2)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在视网膜上成_、_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大脑处理,我们看见了物体。(3)近视、远视眼的成因:正常的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看在远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变薄,成像在视网膜的_方;远视眼在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变厚,成像在视网膜的_方。(均填“前”或“后”)(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近视眼用_镜矫正;远视眼用_镜矫正。10、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由于像与_在同侧,所以是利用物距_焦距,成_的虚像制成。照相机:由于像比_小,所以是利用物距_二倍焦距,成_的实像制成。投影仪:由于像比_大,所以是利用物距_一倍焦距而小于_焦距,成倒立,放大的_像制成。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要点导航】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_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位置等_。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_(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1t=_kg;1 kg=_g;1g=_mg2.质量的测量工具:在实验室里用_测物体的质量。生活中常用_、_等测物体的质量。3.天平的使用:(1)使用方法:天平应_放置;在测量前,把游码移到标尺上的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表示横梁平衡(指针向左偏螺母向_调);把被测物放在天平的_盘,在天平的另一个盘里按_的顺序加减_移动_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_游码左侧所对刻度值。(2)注意事项:关注天平的_和_;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4.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杯)的_和最小刻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杯),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_相平;若仰视,读数偏_,若俯视,读数偏_。二、密度1.概念: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_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_kg/ m3。1mL=1cm31L=1dm31L=1000mL1m3=103dm3=106cm3公式。变形公式:m=V,V_。2.密度的测定(1)固体密度测定的简要步骤: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m;在量筒中装人适量水,记下体积V1,再将物体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这时水面的刻度 V2;由_可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密度。(2)液体密度测定的简要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由_可计算出被测液体的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知识归纳复习【要点导航】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1)力是物体对_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还可以使物体速度的大小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受力物体_。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3)力的单位是_,简称牛,符号是_。(4)力的三要素:力的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必有_,_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3.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用一根_ 可以表示力的_、_和作用点。用图表示力是物理学中描述力的一种方法。4.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物体的弹性。(2)物体间由于互相推拉挤压等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_。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通常所说的支持力、压力、拉力等都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其实质都是_。(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物理实验中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的原理制成的。(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看_,二看分度值,三要校零,四是测量时弹簧与刻度盘不要有摩擦,所测力的方向要与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方向在_,五要注意读数。5.重力:(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_。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_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_,其中g=9.8N/kg,但同一物体的重力在不同的地点将发生变化,在地球的两极重力最大,在赤道上的重力最小。方向:_向下。利用这一特性制成的_可检查墙面是否竖直等。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对于有些物体,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作出A物体受重力的示意图。6.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_,叫做摩擦力。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是_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有运动的趋势而又没有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是_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3)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和_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问题中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4)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物体表面受到的_;增大接触面的_。减小摩擦的方法:用滚动代替_;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如加润滑油或利用气垫)。【常见实验】1、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原理: 器材:刻度尺 秒表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3、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注意:烛焰、光屏中心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4、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原理:二力平衡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注意:匀速拉使fF【仪器的使用及读数】1、刻度尺长度 读数:要估读2、量筒或量杯体积3、天平:测质量 读数:m物m砝+m游4、弹簧测力计:测力【常见单位的物理意义】1、1m/s表示:1秒钟物体行驶的路程是1m。2、a×103kg/m3 表示: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a×103kg3、g=9.8N/kg表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作图】(1)画重力、压力的示意图(2)作光的反射、折射光线、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