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doc
佛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规划文本规划图纸佛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委托方:政和县人民政府承担方:厦门市城邦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审定:刘长雄(院长)规划审核:陈宏伟(总工)电力电信审核:郑健艺(水电工程师)给水排水审核:白远裕(给排水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谢祥财(博士)编制人员:徐 枫 卢俊杰 范莉莉 纪联瑶 叶 烨 汪武庆苏华坚 张晓雪 董秋艳 王 冲 谢宇凡参编单位:佛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参编人员:洪少锋 刘惟文 刘家丽 陈章英 徐智行编制单位组织机构代码:85499308-5规划设计资格:甲级证书编号:A135007763-6/6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 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 规划目的1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1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1第四条 规划期限1第二章保护规划2第五条 资源分级保护2第六条 资源分类保护3第七条 建设控制管理4第八条 生态环境保护4第三章游赏规划5第九条 游客容量5第十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5第十一条 景区规划5第四章设施规划7第十二条 道路交通规划7第十三条 游览设施规划8第十四条 基础工程规划8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10第十五条 居民点调控类型10第十六条 居民点调控措施10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10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10第十八条 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10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11第十九条 近期实施重点11附表12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了加强佛子山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加强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风景区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周边区域社会等之间关系,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修编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佛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56km2,南起筹坑隘,北至七星溪北侧,东起百林村,西至外屯廊桥。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1746N,119°0214E;最北27°2301N,119°0600E;最东27°2146N,119°0701E;最西27°1951 N,118°5942E。本风景区核心景区总面积为17.1 km2,占本风景区总面积的30.54%。佛子岩景区核心区面积3.4 km2,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1839N,119°0120E;最北27°1930N,119°0144E;最东27°1904N,119°0308E;最西27°1811N,119°0120E。梅子坑景区核心区面积1.1km2,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1932N,119°0203E;最北27°2032N,119°0153E;最东27°2018N,119°0231E;最西27°2024N,119°0137E。稠岭景区核心区面积4.2 km2,核心区分为东西两块。稠岭西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1759N,119°0114E;最北27°1852N,119°0044E;最东27°1814N,119°0129E;最西27°1835N,119°0006E。稠岭东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1800N,119°0138E;最北27°1834N,119°0158E;最东27°1817N,119°0323E;最西27°1811N,119°0133E。七星峡谷景区核心区面积6.6km2,核心区分为南北两块。七星峡谷北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2109N,119°0426E;最北27°2219N,119°0430E;最东27°2207N,119°0449E;最西27°2133N,119°0339E。七星峡谷南核心区四至经纬度为:最南27°2202N,119°0549E;最北27°2159N,119°0604E;最东27°2157N,119°0636E;最西27°1722N,118°2202E。黄岭景区核心区面积1.8km2,核心区四至经纬度:最南27°1949N,119°0354E;最北27°2047N,119°0358E;最东27°2024N,119°0413E;最西27°1938N,119°0334E。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以典型火山岩地貌为景观核心,以奇峰怪石、峡谷瀑布、森林生态等自然景观为特色,可开展名山观光游览、避暑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探源、生态科研考察、民俗文化采风等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风景区风景资源丰富,是以火山地貌遗迹、火山重力地貌为核心的地质景观为主要资源特色,火山穹窿、火山岩峰丛、火山岩石峰、石柱、火山岩石墙、陡崖、火山岩差异性风化孔洞等火山地貌遗迹类型及叠石洞穴、石门等火山重力地貌最为典型,保存完整。也是破火山口及火山通道地貌的典型代表,火山原生裂隙系统虽受后期破坏,但仍保留基架构造,代表着该火山岩带衰亡阶段的火山喷发过程,是研究生代火山岩石学、岩相学、火山构造学的宝地。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古火山的典型性对于中国东南大陆以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生代古火山运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衰亡阶段火山喷溢过程的宝贵遗迹;典型的火山碎屑岩系列,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的杰出代表。另外天象景观,国家、级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等珍稀植物等生态环境优美而著称的自然景源,还有特色鲜明的山村建筑、宗教寺庙和民俗风情、梯田等人文景源也具有一定的资源特色。通过初步调查、筛选,纳入评价景源共有112处。(见附表一)第四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规划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 资源分级保护划分为一级、二级、三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属风景区核心景区范围,面积17.1 km2。佛子岩景区核心区北至大垱村,西至笔架山,东至天生岩,南沿省道302,区域内包括狮峰、笔架山及老鹰岩的大面积区域;梅子坑景区核心区位于梅子坑景区中部,包括梅子坑一级、二级、三级瀑布及周边的大面积区域;稠岭景区西侧核心区,位于稠岭景区西侧,西至仙人墙,南至九进洋,北沿省道302线,东至稠岭茶园;稠岭景区东侧核心区,位于稠岭景区东侧,西至稠岭茶园,北至稠岭瀑布,东、南至稠岭峰;七星峡谷景区南侧核心区,西至墓林下,向东南、向西南、向东北沿山脊线;七星峡谷景区北侧核心区,北沿七星溪,包涵古代矿洞遗址及黄龙溪、百步溪峡谷;黄岭景区核心区北至黄岭峡谷,西至黄岭后古民居,南至百林村,东至北楼村的大面积区域。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文化价值和科考价值,严格保护区内火山岩地形地貌、珍稀动植物、人文历史等典型景观。狮峰庵等寺庙场所复建或新建应当严格审查论证并履行审批程序,保护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禁建设与风景保护和游赏观光无关的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逐步迁出。严格控制外来机动交通进入保护区;区内居民点应逐步迁出。本区可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适当安排游赏设施项目,分区限制机动车辆及旅游设施配置。严格控制外来机动交通进入保护区;区内居民点应逐步疏解。2、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即一级保护区外围的景观恢复范围,面积为28.1 km2。风景名胜区内二级保护区包括西南片区及东北片区。西南片区西至下步洋,北至梅子坑峡谷,南至稠岭茶园东至殿池,除佛子岩、梅子坑、稠岭核心景区部分;东北片区西至昌岐洋水库,南至黄龙溪,东至里楼,北至黄坑石笋,除七星峡谷、黄岭核心区部分。该区域具有较多的修复、培育功能和特点,体现了风景区资源的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的双重特点,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区域。制定和完善佛子山岩石、土壤、洞穴等资源清单,制订相应的专项保护规划,提高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塘库、溪流、山涧清淤整治,提高池潭溪涧的蓄水能力,加强佛子山特色植被类型斑块的调研,编制植被保护培育专项规划。严格控制区内设施规模和建设风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控制机动车辆对景区的影响。3、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除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范围划为三级保护区,面积10.8 km2。该区域具有促进风景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提高本风景区资源价值的作用,严禁开山采石,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游览设施和居民点建设必须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等法定的审批程序,可安排同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和项目,严格控制建设范围、规模和建筑风貌,并周边自然和文化景观风貌相协调。第六条 资源分类保护1、森林、植被保护具体保护风景区内176科,958属,1103种物种资源。保护古树名木资源,主要包括南方红豆杉、银杏、柳杉、油杉、江南油杉、穗花杉、三尖杉、杉木、竹柏、香樟、楠木、钩栗、南酸枣等珍稀保护植物。尤其重视保护我国特有种政和杏。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在政和杏、青岗栎和乌岗栎等珍稀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小区,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建立禁止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不修筑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它设施进入。(2)建立一套完整的风景区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的档案,对景区内所有珍稀植物以及古树名木全部实行挂牌保护,实地拍摄照片,记录树木的高度、胸径、冠幅、生长情况等,实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生长环境,并做好经常性的养护管理。(3)保护天然林,对风景区内稠岭竹海及佛子岩景区、黄龙溪、百步溪两岸等地的以天然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次生天然林必须严禁采伐,加以保护。禁止擅自采折、采挖花草、树木、药材等植物,对于建设造成的林木砍伐应进行植被恢复。(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及景区内居民的保护意识,依法护林,强化林地和林木的保护。(5)风景区内应建设有效的森林防火工程,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6)风景区内应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2、野生动物保护景区内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保留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设置野生动物保护职能机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动。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风景区内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法律意识。(2)风景区内应保留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野生动物较集中的地区,应避免进行设施建设,避免人类的行为干扰了野生动物栖息、居住和繁衍。(3)为保护风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旺季必须控制游人容量。(4)可在风景区管理部门设置野生动物保护职能机构,专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工作。(5)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动。3、自然水体保护加强封山育林,提高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域的涵水能力。禁止风景区内污水直排,水体禁止挖沙、淘金等破坏性生产的开展。保护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栖息水域和回游、繁殖、产卵通道。严格控制水上游乐活动的内容与规模。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加强封山育林,提高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域的涵水能力。(2)对风景区内的农田、园地及林地应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3)禁止风景区内旅游接待设施、居民点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风景区内水体禁止挖沙、淘金等破坏性生产的开展。(4)保护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栖息水域和回游、繁殖、产卵通道,控制鱼虾捕捞的季节、地点和数量及捕捞方式,严禁电鱼、炸鱼、药鱼等野蛮破坏生态资源的活动。(5)严格控制水上游乐活动的内容与规模,减少机动船只的数量,鼓励发展无污染的水上交通工具。(6)逐步搬迁水系周边的民居,适当恢复自然岸线景观。近期未搬迁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4、地质遗迹保护严格保护景区地质遗迹的自然景观,严禁对地形地物人为改变或破坏,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结合地质公园建设共同保护。除必要的安全,卫生及旅游设施外,不得任意修建建筑物。佛子岩地质景观景核心区内不得开拓机动车路,只设步游道。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严格保护风景区地质遗迹的自然景观,严禁对地形地物人为改变或破坏。保护自然景观,严禁开山采石、开荒、建坟。(2)需将客流量控制在景区的环境容量之内,在一些易受游客接触而破坏的地质遗迹附近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3)除必要的安全,卫生及旅游设施(解说牌、公益提示牌等)外,不得任意修建建筑物,有碍景观视觉审美的已有建筑物应拆除,必要的旅游设施,具体量与风格应与自然协调一致。(4)严格控制风景区内的机动车道路建设,如有需要,尽可能设置步游道。(5)对景区内居民实施外迁,短期内迁不了的应控制其规模,调整其风格与环境相协调,景区内居民点实施调控,严格控制其发展。5、文物古迹保护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进行保护。对保护范围内的居民点进行疏解,并根据历史风貌和文物性质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整治。对文物古迹的任何改动都要报风景名胜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文物保护的法定程序报请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明确宗教活动场所复建、新建审批程序,不得以宗教活动名义破坏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依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外围控制地带,建立标识。(2)对文物建筑的任何改动都要依法定程序报请风景区管理部门与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改动、复建文物建筑。(3)史迹遗址、文物建筑的修复、修缮和日常维护必须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对于修复、修缮必须要有详细的规划设计,除经科学、严谨的规划和论证外,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程序报批,在文物专家指导下进行。(4)落实消防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文物建筑要配备灭火设备,严格控制电器设备的使用,严禁乱拉电线,防止线路老化、损伤。在非指定宗教活动场所禁止明火,禁止鸣放鞭炮。重要文物建筑应安装避雷设备,电力通讯必须入地。(5)对于从事宗教活动的寺庙场所应严格加强管理,不得以宗教活动名义破坏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教育增强宗教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6)加强明代采矿遗址、旺楼陶罐古墓群等文物古迹保护,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禁止攀岩、刻字、开凿岩体、造林、擅自采石取土等可能影响文物古迹安全及其环境的建设活动,对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应依法惩处。(7)针对人为破坏因素,应采用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如隔离、限制近观等手段,对游客参观线路和人流量进行限制,防止一切人为因素对景区文物古迹造成破坏。(8)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把文物古迹的保护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处理好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文物古迹管护岗位责任制,确保文物古迹安全。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政和四平戏、 高山茶道、政和工夫茶、白毫银针。与风景区的总体保护及旅游开发紧密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统一,选择适宜的体验欣赏、展示措施。恢复、整治传统的民俗村落,突出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具体保护措施包括:(1)与风景区的总体保护及旅游开发紧密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统一,选择适宜的体验欣赏、展示措施。(2)构建完善的解说、展示系统,全面展示风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恢复、整治传统的民俗村落,突出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4)构建传统手工制作展示场所和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平台,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5)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和传承,有文字记录的应做好整理、拓印等保护工作,口耳相传的如歌谣、祭词、号子等应结合文化部门进行相关的收录、整理,使其成为文字或声像资料永久保存。民俗文化的传承等应结合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扩大宣传和教育。7、人文景观保护对稠岭梯田、茶园等人文景观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第七条 建设控制管理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设施建设类型、活动内容提出具体控制管理要求。(见附表二、三)第八条 生态环境保护1、大气保护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必须达到GB3095-201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三级保护区大气环境质量达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保护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地面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水质标准。通过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措施,保持和改善水资源环境,并保证各级保护区的水质达到和保持类地面水水质标准的规划目标。3、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景区各级保护区允许的噪声级应低于GB3096-2008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昼间:45 db,夜间:35db。4、生物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区位条件和游览需求,确定集中建设开发的景区建设区域,建设完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维护景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一级保护区内加强地貌景观的本体保护,不得对地形、地貌环境景观造成破坏。二级保护区禁止砍伐林木、开山采石,进入本区的机动交通应严格管制,不得对景区产生干扰,区内村庄居民点应控制发展,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三级保护区内加强绿化及环境建设,对区内的采石、砍伐林木、开山取土应严格加以控制。设施建设要严格审批,避免建设性破坏。第三章游赏规划第九条 游客容量本风景区游人容量由景区游赏线路法测得,瞬时游人容量10789人次,日游人容量15059人次,年游人容量421.66万人次。风景区日极限游人容量为18823人次。第十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1、特色景观与展示主题(1)地质地貌景观展示主题本风景区为火山岩典型地质地貌,其中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像形山景、数量繁多、形态逼真、步移景异。展示主题多样,主要以象形山石(佛子岩、三乳岩、夫妻岩、观音岩、盼夫岩、雄狮岩、天柱岩等)、岩洞(鹰嘴洞、牛鼻洞、将军洞、山羊洞、水帘洞、磐石洞等)、峡谷(卧狮谷、七星溪峡谷、黄龙溪峡谷、百步溪峡谷等)为主题。(2)植物景观展示主题本风景区中植被覆盖率高,海拔变化大、小气候显著,植物群落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野生珍贵品种。故而其展示主题可为物候季相景观(春季以山樱花、七彩杜鹃、政和杏、四照花等观花植物为主;秋季以红枫、锥栗、乌桕等秋色叶为主)、古树名木(古元村中古油杉、稠岭村树王、黄岭村南方红豆杉和柳杉王、百林村的奇松等)、珍稀物种(红豆杉、华东黄杉、枫香、千年青冈栎树王、野生政和杏等)为主题。(3)天象景观展示主题本风景区位于福建省闽北地区,景区内平均海拔达千米,山峰林立,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景区中有日出、晚霞、云海、冰雪等天象景观,以云海(稠岭峰云海、佛子岩云海、狮峰云海、仙顶岗云海等)、观日(稠岭日出、落日)和冰雪(雾凇、冰雪)为主题。(4)水体景观展示主题政和东部山区雨量充沛,地形复杂。风景区内瀑、溪、涧、潭、湖、俱全,尤以瀑布和溪流为一绝,另还有昌岐洋水库等。故以溪流(七星溪、黄龙溪、百步溪)、瀑布(梅子坑瀑布、磐石瀑布、稠岭瀑布、黄岭瀑布)、塘库(昌岐洋水库)为主题。(5)人文景观展示主题本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源也十分丰富,包括风景建筑、宗教寺庙和民俗风情等多个类型,为政和千年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迹,其主要以建筑(外屯木拱廊桥,望川亭、狮峰庵、二品庙等)、胜迹(明代矿洞遗址、胡路隘、旺楼古墓葬、革命遗址等)、风物(四平戏、提线傀儡、高山新娘茶、高山配茶、姑娘“哭嫁”等)、宗教(药师佛)及其他(稠岭梯田、茶园、千人泉)人文景观为主题。2展示场所及方式编制解说系统专项规划,系统构建完善的解说教育设施,展示特色景观,突出核心解说主题,支撑游赏展示、环境教育、科普宣传、文化传承。游客中心、服务点、各出入口、各景区入口、寺庙等文化设施场地作为集中解说展示场所。景区入口、重要景观景点和游步道两侧设立的图文并茂的解说牌、指示牌和警示牌,作为重要解说设施。第十一条 景区规划本规划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原则,依据风景区资源景观特色、价值以及地域空间连续性等进行合理分区。将本风景区划分为五个景区:佛子岩景区、稠岭景区、梅子坑景区、七星峡谷景区和黄岭景区。1佛子岩景区奇峰怪石穿云天,药师佛寺隐古林属于风景区内的主景区,规划面积12.78 km2。以火山岩地质地貌、峰丛、破火山口等奇峰怪石等为主要观赏景观,结合流水瀑布和古木奇树、云海天象等自然景观和古建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共同构建佛子岩景区景观特色。主要景点有:仙顶岗、狮峰、笔架山、母狮峰、小狮峰、佛子岩、夫妻岩、天柱岩、天生岩、石人头像、断崖壁、鸳鸯剑、狮峰庵、陶葬墓等。通过人行栈道、索道、游步道等有机串联景观点,形成自然、天象、山景观光、药师佛崇拜朝圣等。严格保护火山碎屑岩地貌景观和火山机构地貌景观等火山岩地貌地质遗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佛子岩主景区形象。严格保护外屯古廊桥和陶葬墓,进一步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景区内红豆杉、华东黄杉、野生猕猴桃、野生杜鹃、青刚栎等名贵树种,加强周边森林植被抚育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修复狮峰庵,整治其周边环境。修复项目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历史文脉古韵。并强化药师佛文化,突出名山文化。修葺大档居名点建筑,形成可满足住宿的休憩点,方便满足观日出等天象景观游客需求。在现有游步道等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安全环卫及标识系统。游步道的修建结合地形,严禁破坏自然山体环境,利用栈桥、石磴等因地制宜串联主要景点,局部设置小型观景台、休憩平台等,形成佛子岩景区重要步行游线。并将省道S302外屯至礼岩头段纳入为景区内部专用车道,开辟半源至天生岩二级车行道,开辟外屯至狮峰观光索道。于外屯乡设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风景区主入口,结合半源旅游村形成景区东侧出入口,安排布置停车场、旅游商店、管理房、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并完善景区标示标牌系统。依托大档、磐石、大弯居名点形成旅游服务点,设置小型商铺、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处理等功能,结合休息场地设置标识标牌等,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景区游人需求。严格控制佛子岩景区内下步洋村、石庙、佛子岩村、大岭尾、塝山等居民点的人口和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村庄景观环境的改造及整治,对景区核心保护区域有较大影响的居民点大档、黄华坑、大岩皮等进行搬迁控制。2梅子坑景区百米飞瀑梅子坑,璎珞芬芳花溪谷规划总面积5.38 km2。以火山岩断崖、梅子坑三级瀑布为主要观赏景观,结合峭壁、生物群落和峡谷溪涧为景观特色。主要有:梅子坑瀑布、竹林谷、二品庙、大档古墓等。通过林相改造,新增沿溪浪漫梅花谷、沿溪栈道和垂直观光电梯等,形成观瀑、赏梅体验。保护梅子坑峡谷两侧山体森林植被景观,特别是峡谷地带溪流;保护梅子坑百米瀑布火山岩崖壁及其周围环境景观的完整性。规划结合古元旅游村,借助古元村外围峡谷地带的狭长型用地,合理安排大巴车停靠站、厕所、餐饮及次入口,并依托古元旅游村适当安排住宿床位。梅子坑瀑布下游处要重点烘托景区山水环境氛围,加强山体及周边绿化,形成风景林,考虑沿河涧山谷地规划“浪漫梅花谷”。修缮二品庙,保持其原有的风格特色,改建为观景休息点。在瀑布头处建设小型拦蓄水设施,保证瀑布流量。依托瀑布头、二品庙形成旅游服务点,设置小型商铺、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处理等功能,结合休息场地设置标识标牌等,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景区游人需求。根据现状道路交通,修建古元至梅子坑三级瀑布的二级车行道(3.5m宽),另外,以不影响梅子坑瀑布景源风貌和景点观赏风貌为原则,在离梅子坑瀑布至少50m以外处,布置120m垂直观光电梯,以满足游人登山及游览需求。3稠岭景区梯田茶山田园美,云海雪峰杏花香 规划总面积7.8 km2。以人文景观稠岭梯田及茶园为主要观赏景观,结合稠岭古村落、古树名木、野生政和杏和盐茶古道等为景观特色。主要景点有:稠岭云海、稠岭冰雪、稠岭峰、稠岭坑、磐石、磐石瀑布、稠坑隘、稠岭茶园、礼帽岩、野生政和杏等。通过修建美丽乡村,整合梯田、茶园景观,修建观景台等,形成遥看佛子岩、天象景观欣赏观光、民俗生态体验等。严格保护景区内森林植被景观和古树名木等景观的生态完整性。尤其对野生政和杏生长区域,进行专类保护。保持稠岭梯田景观特色,营造稠岭茶园和梯田风光。利用地形,在稠岭头增设观景台等设施,形成观云海、梯田、茶园的场所。修缮、恢复“盐茶古道”,突显历史文化底蕴,形成特色观光游线。依托稠岭头居名点形成旅游服务点,设置小型商铺、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处理等功能,结合休息场地设置标识标牌等,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景区游人需求。严格控制景区内稠岭村、稠岭顶的居民人口及建设用地,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与改造,保持良好的田园风光,并依托稠岭村梯田、茶园建设稠岭美丽乡村,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开展民俗生态旅游项目。4七星峡谷景区两山夹水幽谷深,七星溪湖水上游 规划总面积18.85 km2。以七星溪、黄龙溪、百步溪等溪流及峡谷、古代采矿遗址等为景观特色。主要景点有:黄龙溪、百步溪、七星溪、昌岐洋水库等水体景观和峡谷景观、古代采矿遗址等。通过进一步挖掘生物景观、奇峰怪石资源,结合溪流峡谷进行溯溪探源游线,结合采矿遗址形成探古游线,并依托昌岐洋水库的建设,完善水上活动等。保护现有黄龙溪峡谷、百步溪峡谷及溪流景观,加强溪流两侧用地的绿化,形成风景林,并有效保护景区内原生林,保持具有自然野趣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挖掘该景区的动植物资源和山石景源,补充现有景源的单一不足。结合昌歧洋水库的建设,可在确保水工程安全运行及效益发挥的前提下,适当开展水上旅游项目,设置码头、亲水平台等休闲游憩场所,并于昌岐洋水库处设置景区次入口。合理开发采矿遗址釆空区、天井、矿洞等景观,体验感受古人开釆金银矿基地。对景区内原有乡道、村道等进行整合及修建,形成景区内部路网。依托昌岐洋水库管理处形成旅游服务点,设置小型商铺、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处理等功能,结合休息场地设置标识标牌等,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景区游人需求。严格控制黄龙溪、墓林下、百步溪、九房等居民点居民人口和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与改造,保持良好的田园风光,可结合村庄开展农家乐等活动。5黄岭景区民宿古屋黄岭后,青陶墓葬旺楼里规划总面积11.19 km2。以火山机构地貌景观、古民居景观和历史遗迹为景观特色。主要有:黄坑石笋、黄岭峡谷、黄岭瀑布、鬼洞岩、天洞岩、仙女岩、天墙、旺楼陶罐古墓、里楼庙等。通过游线串联各景观点,修缮黄岭后古民居,形成特色民宿体验,结合旺楼古墓葬形成历史寻古体验等。突出仙女岩、鬼洞岩、黄坑石笋等火山机构景观,保护火山岩地形地貌,加强周边山林植被的养护,构建风景林。保护黄岭峡谷地形地貌、溪涧、瀑布等景观的完整性,严格保护峡谷两侧山林植被和生态环境。修复里楼庙古建筑,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古韵;新建观瀑亭、休息亭等游赏设施。保护旺楼陶罐古墓葬等历史文化遗存,科学保护,合理开发。修缮整治黄岭后古民居,完善本景区游览路线,结合村镇建设,开展民俗生态旅游项目。依托黄岭后居名点形成旅游服务点,设置小型商铺、厕所、咨询服务、安全应急处理等功能,结合休息场地设置标识标牌等,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景区游人需求。严格控制北楼、旺楼、百林等居民点居民人口和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与改造,保持良好的田园风光,突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二条 道路交通规划1、对外道路交通规划建立完善的陆空交通对接,利用宁武高速、松建高速、京台高速公路、衢宁铁路、福州长乐机场、武夷山机场、省道S204、S302、S202线、以及改道后的省道S302线等,并结合外屯乡昌岐洋水库乡道、外屯乡莲池洋古元道路,与景区形成多口对接。2、出入口建立完善五大出入口及三个内部景区出入口。主入口包括西出入口(外屯)、南出入口(礼岩头)、西北出入口(古元)、北出入口(昌岐洋)、东南出入口(半源),内部景区出入口包括佛子岩村出入口、稠岭村出入口、大弯出入口。3、内部车行交通规划一级车行路网:外屯至稠岭头一级车行路:利用原有S302省道外屯至稠岭头段,路线为外屯乡下步洋佛子岩村大弯稠岭头,全长约12km,水泥路面,路基宽7.5米,道路宽度为6.5m。并将省道S302此区段变更为景区内部专用道性质。昌岐洋至里楼一级车行路:利用原有乡道昌岐洋至九房段、乡道九房至下坪村段,以及里楼村道,路线为昌岐洋九房下坪里楼,全长约8.9km,水泥路面,路基宽7.5米,道路宽度为6.5m。昌岐洋至溪头一级车行路:利用原有乡道昌岐洋至溪头村段,以及黄龙溪至溪头村道、溪头至大档村道,线路为昌岐洋黄龙溪溪头,全长约10.7km,水泥路面,路基宽7.5米,道路宽度为6.5m。百步溪至里楼一级车行路:利用原有乡道,线路为百步溪下坪里楼,全长约7km,水泥路面,路基宽7.5米,道路宽度为6.5m。九房至黄坑一级车行路:利用原有乡道九房至黄坑村段,线路为九房张厝坪花会坂招岭外坂林黄坑,全长约2.4km,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6.5m。二级车行路网:古元至梅子坑三级瀑布二级车行路:利用并整治古元村至梅子坑三级瀑布的现有机耕道路,线路为古元梅子坑梅花谷梅子坑三级瀑布,全长约2.1km,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3.5m。梅子坑至墓林下二级车行路:利用并整治梅子坑至墓林下的现有机耕道路,线路为梅子坑梅花谷大丘寨墓林下,全长约2.4km,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3.5m。半源至天生岩二级车行路:利用并整治半源村至天生岩的现有机耕道,成为半源村与佛子岩景区内天生岩的内部连通车行道,总长度约3.4km,水泥路面,路宽3.5m。道路选线充分利用原有机耕道及乡村公路进行改、扩建。黄龙溪至梅子坑村二级车行路:利用黄龙溪至梅子坑村现有机耕道,线路为黄龙溪墓林下梅子坑村,总长度约4.6km,水泥路面,规划路宽3.5m,道路选线充分利用原有机耕道及乡村公路进行改、扩建,局部新建。溪头村至大档二级车行路:利用溪头村至大档现有机耕道,线路为溪头村大档,总长度约1.4km,水泥路面,规划路宽3.5m,道路选线充分利用原有机耕道及乡村公路进行改、扩建。省道S302至稠岭村:利用原有省道S302与稠岭村相接村道,对其进行提升,线路为省道S302稠岭村,全长1.2 km,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3.5m。4、内部人行交通规划一级游步道大弯服务点至磐石服务点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并增设栈道等,路线为大弯服务点鸳鸯剑五指峰夫妻岩悬柱岩笔架山狮峰狮峰庵磐石服务点。总长度为7.8km。大弯村至天生岩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大弯蟾蜍石天生岩。总长度为0.3km。梅子坑三级瀑布至狮峰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梅子坑三级瀑布梅子坑二级瀑布梅子坑一级瀑布二品庙梅子坑村大档服务点狮峰。总长度为3.3km。黄龙溪至黄华坑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黄龙溪云顶梨坑黄华坑。总长度为3.9km。雄狮新村至里楼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雄狮新村里楼。总长度为1.1km。里楼至旺楼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里楼旺楼天洞岩一里楼。总长度为3.8km。稠岭服务点至磐石服务点一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稠岭服务点稠岭梯田磐石服务点。总长度为1.4km。二级游步道狮峰庵至卧狮谷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线路为狮峰庵千人泉卧狮谷。总长度为1.44km。下步洋至大档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下步洋大档。总长度为3.9km。夫妻岩至佛子岩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夫妻岩佛子岩。总长度为0.35km。夫妻岩至大岩皮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夫妻岩佛子岩。总长度为0.68km。大弯服务点至大档服务点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大弯服务点古廊桥黄华坑老鹰岩大档服务点。总长度为3.55km。老鹰岩至仙岗顶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老鹰岩悬柱岩三乳峰。总长度为2.8km。溪头村至仙岗顶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溪头村观猴点仙顶岗。总长度为1.82km。梅子坑三级瀑布至梅子坑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步道,局部新建,路线为梅子坑三级瀑布墓林下梅子坑。总长度为1.5km。溪头村至黄龙溪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路线为溪头村油杉林梨坑殿池黄龙溪。总长度为9.2km。云顶至百步溪二级游步道:利用原有登山道及步道,局部新建,路线为云顶油杉林梨坑殿池黄龙溪。总长度为5.1km。百步溪至仙人桌二级游步道:结合实际地形新建,路线为百步溪仙人桌。总长度2.63km。仙人桌至天洞岩二级游步道:结合实际地形新建,路线为仙人桌黄岭峡谷黄岭瀑布七仙女下凡天洞岩。总长度2.72km。仙人桌至昌岐洋水库二级游步道:结合实际地形新建,路线为仙人桌昌岐洋水库。总长度2.44km。稠岭坑至磐石服务点二级游步道:结合实际地形新建,路线为稠岭坑大岭尾野生政和杏保护区磐石瀑布磐石服务点。总长度2.91km。5、特色游步道梯田、茶园游道:利用稠岭村梯田田耕路及茶园园路,将生态、文化、历史、教育、农业景观等要素融入到公共空间,打造互动性高、独具人文特色的景观道,融入梯田赏花、“七彩梯田”等特色景观,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发展泥鳅、田螺等梯田生态养殖业,展示农耕文化。形成特色农业景观观赏游线。全长约2.3km。盐茶古道:稠岭景区的“茶盐古道”古道是风景区历史上已经形成的游览线路,是穿越景区的古代闽东北、浙西南、赣东南等地区茶叶陆海联运、海产品贩运内陆的遗址古道,有特殊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本风景区内原有古道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存在,规划对还可寻迹的部分古道予以保留与修复,以传承名山古韵。古道修复时应尽量利用原有线路,并做到修旧如旧。同时,根据游赏需要,增设相关设施,完善标示等设施。全长约5.2km。本项纳入远期规划。七星湖水路:昌岐洋水库的建设,将作为水上活动开展的主要区域,规划依托水库库面,形成特色水上游览线路5.8km。6、交通设施规划外屯至狮峰庵索道:选线外屯服务区狮峰庵,线路水平长度约3000米,线路高差约546米,采取单线脉动循环固定抱索器八人吊厢组式运营,单程运行时间约22分钟。索道建设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垂直观光电梯:梅子坑景区垂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