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doc

    • 资源ID:4155741       资源大小:152.5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doc

    主持人易纲:1周小川:1陈元:5胡学好 实行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与效益性的统一:7DavidDollar10RayBrooks11MinTang13宋逢明16嘉宾提问:16黄记祖:19主持人唐旭:22苏中:22ShinichiNishimiya24ParkKiSoon26农发行-刘梅生28工行-詹向阳:32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2006年04月28日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今天上午9时,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举办。:人民网将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全程图文直播,欢迎各位网友关注。:各位网友,研讨会马上开始。主持人易纲: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始。我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易纲。首先我非常荣幸地代表中国金融学会向出席本次讨论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主持人易纲:出席我们这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先生,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先生,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先生,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先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刘梅生先生,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一副行长苏中先生。主持人易纲:还有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嘉宾,有世界银行中国局的局长David Dollar先生、有国际货币组织驻中国首席代表RayBrooks先生,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嘉宾,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我国学术机构的专家,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有关人员,商业银行的代表,和各省金融学会的代表。主持人易纲:首先我非常荣幸地请第一位主讲嘉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先生做主旨讲演。大家欢迎。周小川:谢谢易纲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早上好。我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欢迎参加本次会议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开发银行和有关部门的嘉宾。我也代表中国金融协会对大家代表欢迎,同时欢迎国内各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问题,这次研讨会也是在政策性银行发展改革的一个关键时刻举行,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的国务院领导从去年开始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就把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方向作为去年的政策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布置给了金融界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周小川:今年,在政府的工作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在这个时候能召开这样的会议是非常重要的,我预祝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周小川:下面,我也代表我个人就这个题目发表几点意见,抛砖引玉,相信我们的研讨会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成果。我可能说的话都是一些比较老的话,我想首先还是要回顾一下所谓政策性银行产生的历史。周小川:大家都清楚,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50条建议,其中在金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政策性银行,而建立政策性银行,一方面是为我国经济服务,为我国经济改革转轨服务,同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确实能够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确实转向商业性银行。周小川:当然这个转轨实际上也是要花很长时间的,过去的四大专业银行常年来很多贷款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半商业性、半政策性,我们今天终于看到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就是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使我们中国在区分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进程方面也得到了加快,我们从中吸收了很多教训,我们自己也体会到,那时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比较高,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商业银行逐渐走向成功的道路。周小川:应该说,我们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把业务区分开来,分别来满足国民经济和政府的需要,在这点上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开发性银行不仅对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对我们整个金融界的改革功能的区分和清晰化也是作出了重大贡献。周小川:从银行家的行为上来看,我们也确实在这么多年中观察到了很多历史的经验教训,如果一家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是混合的,可能对银行的各层负责人是最舒服的事情,因为事情办的好可以是商业性的,赚了钱机构也都有份,事情办的不好推给政府,说是政策性的。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觉得很有意思,政府在改革转轨过程中出现了财政相当薄弱的局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10%上下,或者是10%稍微多一点,政府有很多事情想办但都办不到,所以政府也希望如果对商业银行有一点指挥权,这样似乎对国民经济办一些事情会是很方便。周小川:但实际的结果是,可能最高领导说花一万块钱办某件事情,到了行长就可以用类似的旗号花十万块钱,到了分行行长就可能花100万,到了支行行长可能就花1000万,最后加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最后说起来都是最高领导指导下的政策性贷款。实际上可以说,在亚洲金融风波期间所体会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产生了那么大比例的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要剥离,剥离过程中要区分责任。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区分开的,有些确实是商业性的责任,但中间有相当大一部分说不清楚,就是半政策性、半商业性,有的是五成对五成,有的是九成商业性、一成是政策性。但是,责任也不好追究。周小川:我们认为,从观察银行业务的行为来讲,我们为这件事情吃了很大的亏,对这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周小川:下面我再讲一下中国实现市场经济的步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巨大的决心之下,同时也离不开整个国际经济的环境,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都给中国出了很多主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速度还是很快的,尽管比较起来都说前苏联、东欧是休克疗法,它们干的快,实际从最后进程来看,我们一点不比它们慢,甚至有些方面比它们做得还快。快就带来了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剩下的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业务现在还剩多少,如何界定,如何去做。周小川:我们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是否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新的转型。应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取得的成绩大家可以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可以看的很清楚,现在是越来越依靠经济手段的调控,而不再是行政的、计划指令的方式。也包括我们人民银行,昨天我们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对贷款基准利率做了微调,微观经济方面的发展更加明显,就是说我们出现了大量的微观方面的改革,而且国家逐渐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十几年中,确定了公司主要是要以股份制形式的公司为主要模式。国内出现了一千多家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更大型、骨干的企业同时也是国际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因此,不论是在财务纪律上,在会计标准上,在公司治理准则上都在不断向国际靠拢。同时,也在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有所发展。周小川:各种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发展最快的还是商品市场;其次是服务市场;现在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也很快,资本市场发展也很快。这些发展意味着什么呢?过去所谓一个政策性业务,很重要的东西是在价格扭曲的条件下对价差有补贴。因为价格不对,所以要补贴,要改那个价格,可能当时经济承受不了,所以改不了,对某些产品需要补贴,某些群体需要补贴,某些行业需要补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不断进展,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成的情况下,我们这方面的需求就越来越少了。真正的需要给予非常明确的、有份量的补贴的领域越来越缩小。周小川:另外一个相应的情况就是财政情况的不断改善。政策性银行干得有些事情,我们通过国际比较知道,其实财政也可以干,或者如果财政实力实在不够,也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干,但不应该由商业性机构来干,有一部分这样的工作。这个工作确实是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关系的,在我们财政占GDP比重太低的时候,确实有些事情想干,又没有钱,这时候我们借助了政策性银行来做。周小川:财政在1994年进行税改以后,开始逐渐慢慢走出低谷,出现了每年财政收入可以增长大概一千亿左右的良好局面,到最近几年,出现了有一些喜出望外的情况,财政收入一年能增收5千亿左右。当然,我们不应该满足,我们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中国的财政收入,加上一些特殊基金,相比之下仍旧是相对薄弱的,所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好。周小川:因此,从一个社会来讲,总是会有一些社会事务,一些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按照经济利益就能办好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列举出来也有很多。比如说像教育、医疗、贫困学生的贷款、在国际关系中对重债穷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相互关系,等等方面的需求也还是有的。周小川:但我们必须看到,在量上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量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拿我们的进出口银行来看,进出口银行过去在出口机电产品的时候需要给予补贴,为什么呢?第一,出口机电产品的原材料贵,生产环节中过去实行产品税,重复征税,所以机电产品的税很高。那时候竞争力也不行,科技水平也低,所以机电产品出口需要补贴;第二,成套设备的出口也需要补贴,成套设备因为我们能力也比较弱,质量也可能不太高,对外出口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愿意买中国成套设备的国家购买力也相对比较弱一些,所以成套设备也需要补贴。第三,很多劳务工程,包括在外面建筑的公路、铁路等等这些工程需要补贴。当然,还有一部分穷国,因为对方穷的缘故所以需要给予补贴。周小川:我们现在从进出口银行介绍这方面的情况来看,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说我们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已经很强了,已经没有必要再补贴了。成套设备出口能力也很强了,我们出口的电厂、水泥厂等等这些成套设备用不着补贴了。稍微有点问题的是造船,这个行业周期性太强,曾经过去几年船价非常低,那时候定的合同很吃亏,所以可能还希望有一点补贴。周小川:最近,就是一个好的周期,整个船业市场非常好,造船定的价格也很好,所以也用不着补贴。绝大多数劳务输出也用不着有什么补贴,因此既然商务上能够做得好,那可能运用商业性原则反而是更好,会把事情做的更好,更有效益。剩下的有一部分有补贴的,当然也可能是针对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劳务的,本质上并不是因为竞争力不够,而实际上是对于某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重债穷国的外交性的,或者说是友好国家关系之间的支援。这种支援可以明确界定为它就是干这种事的,而不是因为产品竞争能力方面所需要的政策性支持。周小川:我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由于市场经济进展的程度,中国外向型经济进展的程度,我们慢慢变得跟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成立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所主要承担的目标和任务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比较重大的,是比较有实质性的。周小川:因此,政策性银行现在需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面临着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的,需要加强财务约束,需要避免在财务上有一些脚踩两只船的现象。另外,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也在提出政策性银行已经大量在竞争性领域,你干的活儿实在上和很多商业银行处于竞争关系。我个人看,处于竞争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表明我们正好是市场经济发展,发展到那个阶段了,过去的政策性现在既然变得不需要补贴了,自然它也就变成商业性业务了。所以,变型的问题是新的发展、新的挑战和转型的问题。周小川:可能有些商业银行会说极端的话,既然是这样的话,有一些政策性银行干脆关闭到或者合并就行了,但我觉得这不是处理问题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时间中培养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在有些方面有很好的特长,但是既然大家有这么多议论,需要把诸如定位、发展、政策界限等等这样的问题逐渐搞清楚。应该说,政策性银行在随着改革转轨的进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不断发掘做各种新型业务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很多业务确实做得很好。周小川:今天早晨拿到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论纲,很厚的一本书,我准备回去好好看一看、好好学习。这说明大家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中间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既然是探索性工作,既然是新的局面、新的环境,而且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也难免我们所做的事情会有褒有贬,有人会说你做的好,有人说做的不好,有人不该做,有人说瞎胡闹,什么样的说法都有,这也是不奇怪的。周小川:我感觉,除了在国内我们仍旧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以外,一个新的领域就是中国经济更加融入国际经济,就是全球化,中国也用了一个词叫做“走出去”。中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和国际经济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离不开国际经济,国际经济现在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局面。过去,我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参加过国家六五后期计划,本来1980年就应该作出六五计划,但当时没有做出来,过了两三年了说“六五计划”还没做出来,就说做一个“六五后期计划”,陈元同志当时是在综合司,当时我们都在做那个工作,那时候我觉得经济的思想是比较清楚的,就是希望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我们缺什么补什么,哪块东西进口多就想办法自己攻关,包括反向工程,要补上。最后争取做到尽量的都不花外汇,有什么东西我们自己都可以做。周小川:当然,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科技水平差得比较远,实际上最后也没有做到那样,但当时的计划思想确实是这样的。另外,也有一个看法,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十几亿的大国,我们中国有什么东西自己生产,生产完市场大,我也不会过剩,我们不会像小国,小国有一个专长,去生产它,可是刚生产没几天,生产的产品就超过了本国市场的容量,就必须出口,小国就必须跟国际经济联系。中国是个十几亿人的大国,有那么大的市场,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我们发展的这几项工业都不会过剩的,很快没几年就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我们现在生产的东西,我们要不面向国际市场,不融入国际经济,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一数起来70%、80%的产品全是出口的,只有20%、30%是供国内市场的,这个行业要点起来会有很多的。因此,生产的行业必然是专业化,而且同时要体现国际经济的比较优势。周小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在进出口方面融入国际的经济,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动、收购兼并、资源的互相补充等等方面都大量的需要开发性金融在中间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我想很多同志都有很多实例,也有很多实际的感受。这也表明,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我们国家经济的国际化,都给我们带来政策性银行下一步发展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再研究我们自己的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蓝图,需要的政策体制框架,监管等等方面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特长是什么,我们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将来和商业银行的关系是什么,和国际性的开发性机构的关系是什么。另外,我们如何参考其他国家类似的经验。因此,肯定有一个非常大的与时俱进的要求。周小川:我们面临很多新的任务的时候,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一定要做好的。这里大家在有的方面做的好一些,有的方面还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和新的任务,作为一个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充实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在定位方向方面在没有研究清楚的时候,这些问题也往往不容易研究清楚。因此很可能是一种内部改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功能定位、监管的加强等等各方面的非常综合、混合的课题,它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我主要想从历史演变的过程,和演变的方向上的需要给大家做一个抛砖引玉,希望我们今天的研讨会能够在这方面取得好的成果,对国务院所要求的政策性银行的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能够作出明确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的蓝图。谢谢大家。易纲:感谢周小川先生的精彩讲演。下面请第二位主旨讲演,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先生。陈元:尊敬的会议主席先生、尊敬的周小川行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中国金融学会举办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这对借鉴各国的发展经验、推动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开发银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陈元:现在我介绍一下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谈谈对发展方向的看法,供大家考虑。陈元: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针对当时的资金短缺,主要任务是确保国家重点项目资金需要,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及其配套工程发放贷款,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同中国其他国有银行一样,受当时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影响,缺乏对金融制度和其运行规则的深刻理解,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体制框架是以财政融资的观念和方式为主导,具体的运作是:项目由政府部门指定,发债由行政摊派,当时由人民银行来负责向商业银行摊派。贷款由商业银行委代,只是单一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忽视风险控制,基本上是一个出纳式的银行。这种把金融资源当财政性资源来分配和管理的做法,势必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治理结构缺损,金融和经济发展相脱节等问题。到1997年底,开发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40%,这个阶段基本是传统的政策性金融阶段。陈元: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我们从国家法定金融机构的角色起步,努力探索发展途径。这当中,最根本一点就是把国际先进的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经济、发展中体制、发展中市场。一切都是在起步当中,与西方国家历经上百年形成的发达市场经济不同,中国不仅仅是市场失灵问题,而在相当程度上更主要是市场的空白、缺损和落后。具体表现在,经济实体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治理能力不够,会计标准、支付、信用、业绩考核和执法等金融基础设施、基础制度落后,金融与经济发展相脱节,融资链时续时断,一些领域长期得不到融资的有效支持,市场不能聚合,社会的各种能力和积极因素,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种国情和运行环境中,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市场建设弥补市场的空白,缺损、落后和失灵,才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对市场本身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建设。陈元:因此,在1998年以来的实践中,开发银行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确立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的办行思路,以更好的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我们摒弃了传统财政融资的观念和方法,按照金融运行的规则办银行,也不照搬商业金融简单的筹资和放款的模式,而是立足市场落后的国情,以市场化融资为载体和手段。融入市场建设的要求和方法,用融资推进政府、市场、企业等要素的整合,以系统化、社会化的方法解决市场空白、确实、落后和失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下几点:陈元:第一,以建设市场的方法打通融资瓶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瓶颈制约,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实质是市场落后、信用缺损和融资瓶颈等深层次弊端在发展中的反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市场体系自发演进的路径和方式。我们只有把政府、机构、金融和企业等各种要素资源结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着力建设一个健康、高效的市场和融资体系,才能实现赶超和健康发展的目的。陈元:第二,把政府组织协调和适合开行融资推动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建设市场的巨大力量。在经济体制转轨中,政府具有调控、管理、规范、提供制度框架和组织推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开发银行具有开发性的融资和方法,既不同于预算式财政融资,也不同于逐利的商业贷款。从路径依赖角度看,发挥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文化传统的效率优势,以政府协调为载体,维护市场秩序、建立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环境,发挥开发性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制度规则建设的作用,就能够推进经济发展和加速市场建设,增强风险控制的整体能力。陈元:如中国辽宁省棚户区的改造,这种项目在当前各级政府较弱的财力状况下都难以承担,又不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但运用开发性的方法就能够加以实现。首先,开行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达成共识,确定合作基本框架;由政府搭建市场化融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开行先期启动贷款,使项目得以开展,并逐渐形成成效和前景;最后政府加以支持,带动了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使财政与金融实现有机配合、良性互动、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这对于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陈元:1998年以来,我们沿着“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路径,与地方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构造市场化的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推进信用建设、制度规则建设、市场建设,解决投融资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缺损等问题,促进市场主体的成熟,最终将健康的企业推向市场,接受市场检验。这种路径提高了融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成效显著。开行支持的项目遍布中国各个省市和地区,涉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陈元:第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主动贯彻国家战略和政府意图。一是通过发债和管理资金等方式,引导商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使开发银行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二是通过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市场接口和多元化方式,促进商业银行储蓄资金的转化,加快开发银行优质资产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扩散。三是通过资金平台寻找市场化的资金来源,以市场的资金覆盖市场的项目,以更大数量的资金覆盖国家更大规模的发展。陈元:第四,实行公众参与、公众监督,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控制风险。我们请普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波士顿咨询公司做咨询,聘请国际知名人士做顾问,用最严格、最挑剔的眼光和国际标准来检查工作,主动“照镜子”,找差距,实行民主办行,使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确立科学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把防范风险的机制从单个项目延伸到规划的源头。把逐个项目的共性和特性问题,都在规编制实施的不同阶段逐步完善。变过去完善单个项目的贷款条件为现在成系统的构造出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种项目。我们以零不良资产为目标,构造市场化的平台,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控制风险,做到业务延伸到哪里,系统合力对风险就控制到哪里,确保资产质量的优良。陈元:第五,坚持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的统一。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行不单纯强调国家信用而放弃市场业绩,也不片面追求市场业绩而变成商业性金融;而是用国家信用提升市场业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用市场业绩巩固国家信用,提升公众信心,更好的实现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陈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中国最好的银行,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开发性金融发展路子,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成为以融资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截至2006年一季度,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25185亿元,折合3140亿美元,表内不良贷款率0.82%,连续四年稳定在2%以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的覆盖率为288%,ROA资产回报率为0.76%,ROE为12.38%。陈元: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开发银行已进入为国家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主动发挥重要作用的新阶段。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结合开行的实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政府法定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先锋、先导的作用,以融资推进市场建设,再继续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国家继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三农”等瓶颈领域发展和地区协调发展。大力拓展国际合作和金融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我们也希望各方面能帮助总结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按照国际的通行惯例和做法,给予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增信、政府增信、市场增信,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这些都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条件。陈元:女士们、先生们,开发银行的实践仍在不断探索中,我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和朋友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开发银行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我坚信,在社会各方面的继续关心、支持、合作下,我们的开发性金融实践必将不断深入、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陈元: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易纲:感谢陈元行长。下面我们有请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先生做讲演。大家欢迎。胡学好 实行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与效益性的统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实行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与效益性的统一。胡学好:应该说从1994年,我们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就基本上产生了,经过12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面临着改革的问题,我想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中应该比较关键和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就是政策性银行如何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又要实现良好的市场业绩,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比较核心的问题。因此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胡学好:政策性金融机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同时政府的金融机构要实现持续发展,还要讲究市场业绩,就是要实现政策性与效益性的统一。这种情况下,实现政策性与效益性统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合理确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解决与商业银行竞争的问题;第二,在体现国家政策意图的前提下,如何来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的问题。胡学好:我先说第一个问题。政策性金融我个人的看法可以把它理解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市场化手段,特别是运用经营手段,通过对特定的领域、行业、地区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来体现政府的意图,贯彻国家的政策。胡学好:政策性应该是我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这个特征,政策性银行就不可能产生。另外,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体现政府意图的前提下来充实业务活动,并完善金融机制按市场原则进行金融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策性是前提,市场化是基础。说的对不对,今天是研讨会谈个人的看法。胡学好:与商业银行竞争的问题。因为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市场的缺陷在金融占主体的市场环境中,也就是商业金融的缺陷。因此,我个人觉得不与商业银行竞争应该是政策性金融的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意味着,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存在一个业务进入、退出的问题,当然一个领域市场已经成熟了,我们原来的业务就要退出,重新进入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出现有限的、适当业务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把握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基本原则。同时,我也想说明一下,政策性金融是否形成了与商业性金融竞争,不能说商业性银行进入了这个领域,政策性银行就不能进入。因为单一行业和领域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逐步从商业银行不发展到发展,到商业银行也要跟入,这时候不能说商业银行进入了,政策性银行就不能进入了,就不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了。而是应该根据宏观经济和这个领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确定这个领域仍然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还要适合这个特点,从力度上进行区别对待。胡学好:当商业性金融进入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时,那么政策性金融就要退出,这样才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功能。胡学好:第二个问题,在贯彻政府政策意图的情况下,怎么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政策性金融的市场化原则主要由金融所决定,就是说你是金融机构就应该按照金融原则和市场原则办事情。但是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市场业绩,因为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国外很多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业绩也是不错的,大多数还是盈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要体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样才能实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良性循环,起到支持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是宏观的、总体的,市场业绩或者是市场化运作是微观的、具体的,从总体上来看,政策性银行遇到政策性、与盈利性发生矛盾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选择政策性,而不是盈利性,否则政策性金融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了。胡学好:当然,理论是这么说,但实际当中比较难做到的还是通过市场化原则的运用,怎么把银行办成一个真正的银行,办成一个好银行,办成一个减少对政府财政依赖的银行,这样的工作做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很多的努力,就是说怎么样运用市场化方式来创造良好的业绩,这也是一个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胡学好:开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市场业绩也还是不错的,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来说存在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来说,政府政策性银行要体现国家的政策,你的投向、领域,可能扶持的领域是弱势领域,支持的地区有可能是不发达地区。但是,你同时又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实现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市场业绩。这可以说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可回避的一个矛盾,也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必须应对的挑战。胡学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要将政府的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在项目的选择、评审、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程序、制度和标准,按市场原则办事,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行业和地区范围内择优选择项目,对那些建设条件不具备或者发展前景不大,或者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即使符合政策性原则也不予以考虑。这样的话,我们才能保证政策性银行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业绩。胡学好:政策性金融解决市场缺陷问题一般来说是跟市场的选择不一致,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只要是市场做不了,或者是市场不愿做的事情都由政策性金融机构来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行业的选择一般是从行业领域或者是地区的总体情况来看,市场不做的或者商业银行不做的你来做,但针对具体项目的选择来说是不一样的,项目的选择我觉得跟商业银行没有区别,标准应该是一样的,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只是选择的有些标准可能有些不同。比如说商业性金融选择项目的时候更多考虑经济效益,而政策性金融选择的项目还要考虑社会效益。比如说商业性机构关注项目的现实效益和近期效益,而政策性金融的选择项目关注它的潜在效益和长远效益。商业性金融主要从经济方面评估项目,政策性金融要从更多的方面评估项目,包括市场建设问题。胡学好:尽管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在选择项目时某些标准不一样,但基本的标准是一样的,就是择优录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性金融不愿做的项目政策性金融也不做,因为条件不具备。国外实践也证明了,一些运作良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具备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且善于充分运用市场法则和机制。胡学好:下面我谈谈实现效益的政策性和金融性统一,我提几个建议。胡学好:第一个建议,要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所具有的法人地位。同时,使他们面向市场,以政府市场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拓展业务。变更经营方式,引用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另外说明一点,引入管理机制和市场经营理念,不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本身的事情,同时也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事情,因为政策性机构要取得良好业绩既有自身的努力,也希望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企业和政府互动的过程。胡学好:第二个建议,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外部考核机制。跟商业性金融机构不同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外部补偿的问题,就是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会补偿,在严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金融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风险的承担者就应该是国家财政,而不是出资人或者是市场化的救助机构。一般来说,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说,它的市场对它的约束力肯定不如商业性金融机构,我们通过建立外部考核机制来进行激励和约束政策性银行来进一步改善金融管理。胡学好:我觉得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外部考核机制是对他们的管理,从经济方面进行管理和约束的重要方法和唯一途径。建立约束考核机制,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分帐经营,这是建立考核机制的基础,按照政策性竞购机构的两大不同业务,分为两类,一是政府交办的业务;另外一类是市场化的业务,或者是银行自营的业务。同时,在机构内部设立两大帐户,一个是国家帐户,一个是银行帐户,来分别核算、分别考核,这样责任就比较清楚了。胡学好:国家对于银行的补偿只对国家业务或者是国家帐户内的亏损进行补偿,对银行自营业务的经营状况不负责任。这样一种改革就可以为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外部考核机制提供一种基础,也破解了过去政策性银行考核比较难办的难题,责任上基本上也大体分清楚了,这样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考核也就有了可能性了。胡学好:第三个建议,建立政策性银行稳定的资本金制度。政策性银行不受巴赛尔条约的约束,但从国外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比商业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从我们国家情况来看,12年来商业银行负债规模增加很多,平均增加了2倍多,而资本充足率没有增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本充足率应该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标志,也是支持银行市场规模扩张的前提,应该说建立稳定的资本金制度既可以降低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可以满足政策性银行信用评级的需要,增强公众对政策性银行的信心。这是涉及到政策性银行实行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胡学好: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易纲:感谢胡学好先生,我们这一节有三位主讲嘉宾,做了非常精彩的讲演,周小川先生回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并且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化和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并且分析了政策性银行改革和转型的必要性。陈元行长从开发银行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宝贵经验阐述了开发性金融,特别是我国开发性金融在这些年来的摸索和经验。胡学好先生就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做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政策性是前提、市场化是基础的深刻分析,并且对政策性银行未来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易纲:我们在此向这三位主讲嘉宾再次表示感谢,第一节的会议就到这儿。谢谢大家。:(会议中间休息)易纲:现在开始讨论会的第二节。第二节有三位讲演嘉宾,首先有请世界银行中国首席代表、中国和蒙古局局长DavidDollar先生做讲演。大家欢迎。DavidDollar:感谢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就政策性银行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的政策银行未来的走向是怎么样的。首先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应该看一下先回顾一下过去,这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DavidDollar: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我们过去政策银行在全世界的经验和历史。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个观点是促进经济的增长,有必要使政府在一些战略性的产业中提供政府支持,这些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这样一个观点使他们的私有银行国有化,并且建立了很多的政策性银行,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很多的政策性银行。这种保证为关键的行业和产业提供政策的支持,同时可以保证这些国家食物的自给自足,给非洲的一些国家提供食物的自给自足的保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银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这样一个观点的实施,在那个时候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建立很多政策性的银行,这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DavidDollar:之后我们有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观点.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以及它们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克服所谓的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体中,私人银行可能很难为整个的经济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居民、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城镇区域、乡村区域整个区域提供他们的服务,对私人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这样的话对于一些政策性银行为这些关键性行业,提供资金的支持,市场失灵在今天也是存在的,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金融行业并不是很强健,他们的金融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政策性银行为他们提供政策性的服务。DavidDollar:这样的话,政策性银行今天被证明仍然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里,这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的政策性银行,他们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其实在这些表现背后是有一些原因的,政府并没有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作出很好的表现,所以导致这些政策银行的表现也不是很好。审视一下全世界的银行,我们发现政策性银行只是公共服务

    注意事项

    本文(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