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析.doc

    • 资源ID:4155618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析.doc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析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2005年我国相关数据,针对地区间保险业发达程度对我国保险业进行层次划分,进而选取了能够分别代表各层次的六省市为样本,通过分析其保险市场发展的差异性,探析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差异状况。本文横纵向比较了地区间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差异,深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成因分析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费收入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差异性 自1980年至今,我国保险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商业保险分散风险、保障安全方面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005年,全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927.3亿元,同比增长14%,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更加明显, 2005年北京市保费收入为497.7亿元,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7.4%和3293元,同期贵州省保费收入40.5亿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2.1%和103.2元。保险业发展的差异性已经引起了保险界普遍重视和反思。本文根据保险业发展的差异层次,选取六省市为样本分析我国保险业地区差异状况及其成因。 我国现阶段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状况及样本选择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梯度较大,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区分。第一层次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天津、福建等,保险业发展各项指标优势明显;第二层次包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湖北、河南、重庆、宁夏、安徽等,保险业发展各项指标居中;第三层包括海南、贵州、青海、西藏、广西等,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选取北京、江苏、河北、湖北、贵州、青海六省市组成样本,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结构层次状况进行代表性分析。 我国六省市保险业发展差异状况 (一)六省市保险业现状比较分析 2005年北京、江苏、河北、湖北、贵州、青海保费收入之比为63.32:55.64:27.65:18.38:5.15:1;保险深度之比为:5.08:1.65:1.74:1.54:1.43:1;保险密度之比为:22.76:4.04:2.53:1.66:0.71:1。河北与湖北的人口之和是北京的8.7倍,而两个省的保费收入之和不到北京的3/4;贵州和青海的人数总和超过湖北省,而其保费收入总和不到湖北省的1/2,不同层次的保险市场保险业发展水平差距大。 从险种状况来看,2005年六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之比为18.93:26.30:15.06:10.21:4.05:1;保险深度之比为:1.51:0.78:0.81:0.86:1.13:1;保险密度之比为6.69:1.91:1.19:0.92:0.56:1。同期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之比为:100.16:79.93:38.07:25.15:6.05:1;六省市人身险保险深度之比为:8:2.38:2.05:2.11:1.70:1,保险密度之比为:35.38:5.81:3.02:2.27:0.84:1。由此可见,样本各险种之间的差异性与各省市保险市场发展差异性相同,第一层次在保险业总体实力以及各险种发展上均居于领先地位,而第三层次均居落后地位。但是就不同险种比较而言,人身险的发展差异性比财产险更加明显,两极分化状况更加严重。 (二)六省市保险业发展状况纵向比较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开始实施,我国保险市场行为逐渐规范,市场逐步进入有法可依、有序竞争的阶段。本文选择1997-2005年六省市九年间的数据,分析保险行业发展地区差异的趋势。 从1980年我国恢复商业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发展不足30年。从六省市九年间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保险行业市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并不是最近出现的新趋势,我国保险市场层次性一直存在,而且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地区间差异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 我国保险业市场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导致保险市场层次分割的主因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大背景。我国保险业地区层次划分结构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地位完全相符。从本文选取的六省市来看,北京、江苏是我国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其保险业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贵州和青海两省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不足北京市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不足江苏省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8,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其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也比较落后。 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了本地居民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北京、江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四省市,河北和湖北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略高于贵州和青海省。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02005年间差距显著扩大,同期保险行业各项指标也呈现出了差距扩大的发展态势。 (二)保险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是险种间差异的重要成因 从保险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历来看,人身保险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财产保险,并且在保费收入数量上远远超过财产保险是保险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普遍规律。我国的保险市场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7年开始,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第一次超过财产险保费收入。但是从地区来看,北京、江苏等第一层次的保险市场在1996年以前其地区人身险保费收入就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并最终拉动了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超出财产险。湖北和河北1998年才最终实现了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突破。而贵州和青海到2000年才实现了人身险保费超过财产险。 由于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虽然六省市保险行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率先进入人身险快速发展期的北京和江苏市场在保持财产险方面的优势之外,拉大了人身险各项指标地区间的距离。这就导致了地区间人身保险发展差异性比财产保险更加明显。 (三)择优选择是保险业地区差异形成不可忽视的条件 从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以来,各大外资保险公司相继在中国成立分支机构,其丰富的经验、灵活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观念是推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从外资企业选择的业务区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是所有外资保险公司的首选。外资企业择优选择的结果增大了地区间保险业已经存在的发展差异性。 人材的择优选择也是导致保险业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北京、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这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有利于规范保险供给方的行为,这是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其二,较好的教育使得人们具备风险较好意识和较强的保险购买能力,从而形成质量较好的保险需求方。 择优选择的结果导致集聚效应,使得保险资源更加向北京、上海、江苏等第一层次的保险市场聚拢,从而激化地区间的差异性。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地区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保险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发展差异性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地区保险发展差距不断加大,这一特征在人身险上表现的更加明显;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是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相对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等原因,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将会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持续存在。 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地区间差异化发展是世界各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保险业发展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差距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现象,但是过大的差距则不利于保险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不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和缓解地区差异过大的问题。 (一)继续推行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缓解地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形成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的二元性甚至多元性直接导致了保险业发展的多元性,因此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市场差异过大的问题,就必须从解决我国东西部经济二元性结构状况着手。 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行“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在保持东南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期间国家通过政策、资金、人材等各方面的倾斜加大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投入,积极扶植和引导中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2000年至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幅保持在8%以上,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日趋平衡,各地区保险市场容量差异日渐缩小,各地区保险行业发展差异性的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 (二)根据地区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的发展各地保险业 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商品同构性状况十分严重,各地区保险市场所销售的保险产品雷同。我国保险公司的险种开发通常是由总公司集中开发,而后全面铺开销售。出于对经济目标的考虑,保险公司的险种开发和保险商品价格厘定往往只着眼于保险需求旺盛、购买能力较强的经济发达地区,极少考虑其他地区。这就使得我国保险市场商品供给和需求不符的情况十分普遍。发展较为落后的保险市场上实际保险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同时现有的险种供给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国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各大保险公司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险种研究和开发机制,应该合理险种开发工作安排,将险种开发从较少人参与的单一部门的“专门”开发模式转化为自下而上众多人参与其中的系统的“专业化”开发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保险公司参与到险种开发的工作当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风险状况、需求结构,设计出符合各地区保险需求特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险种,通过推进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来完善保险商品定价机制,从而解决由于供需矛盾对欠发达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抑制。 (三)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相对落后地区保险行业的后发优势 发挥后发优势是后进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赶超先进的重要途径。保险行业也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发挥后发优势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先发展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更高效率的促进本地区保险业发展。 后发展地区要能够获得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就必须打破保险业地区条块分割,加强保险业发展的地区交流,建立效率化的地区间信息交流平台。后发展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区别的学习先发展地区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先进的营销手段、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优秀的企业营运管理、市场化的险种开发和定价策略等,能够有效降低各种成本,提高后发展地区保险行业的整体效益。 (四)加快保险行业改革,促进保险业协调发展 保险行业改革是促进保险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助动力。基于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保险行业改革应该结合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促进各地区保险行业全面和协调的发展。通过保险行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切实实现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导向的作用;通过保险行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提升保险供给方把握市场和灵活经营的能力,增强保险公司的发展能力;通过保险行业改革,增强保险需求方的风险和保险意识,激发其保险购买欲望;通过完善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险业运行的宏微观环境,使得整个行业在科学的框架下持续发展。 (五)实施适当的政策扶植,以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保险业发展 应给予相对落后地区的保险行业以适当的政策倾斜,以鼓励和扶植其继续发展。如美国为了保护市场竞争,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实力弱小的小规模的保险企业的措施,给予其较高的税收政策优惠等。我国应借鉴其的做法,对相对弱小的保险市场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政策扶植应综合考虑和衡量短期的政策效果和长期政策效果,以培植后发展地区的保险业自我发展能力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定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创新型行业 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保险研究,2006(1) 2.魏华林,李开斌.中国保险产业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栾存存.中国保险业增长研究.经济研究,2004(1) 4.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年鉴出版部,19972004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析.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