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思路专题讨论材料 .doc

    • 资源ID:4153263       资源大小:1,02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思路专题讨论材料 .doc

    中国移动2010年总经理研讨会参考材料 (内部材料,注意保密)网络发展思路专题讨论背景材料计划部2010年7月 北京第一部分 网络一、GSM网络(一)GSM网络能力1、GSM基站数中国移动GSM基站数从2000年约5万个增长到2010年5月约50万个。2、GSM载频数中国移动GSM载频数从2000年约40万个增长到2010年5月约543万个。(二)GSM网络综合利用率截至2010年5月,全集团在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GSM网络综合利用率已达到76%(数据业务量折算为等效ERL),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三)GSM网络投资中国移动GSM网络近九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500亿元。历年投资完成情况如下图所示。(四)GSM网络综合造价中国移动GSM网络单载频综合造价(含配套投资)从2001年约27万元下降到2009年约6.4万元。其中随着主设备采购成本的逐年下降,配套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9年配套投资比重已超过60%。二、TD网络(一)TD网络能力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完成后,网络覆盖238个城市,TD基站数达到10.8万个,无线载扇达到83万个。2010年扩容工程和九城市网络领先试点工程完成后,将实现“三年规划、两年完成”目标,TD网络基站规模累计达到约21.9万个,无线载扇168万个。TD无线网络实现对地级市、县级市主城区的连续覆盖、发达县城热点的覆盖。 (二)TD网络利用率截至2010年5月,全网238个城市的TD网络综合利用率为11.6%(码资源利用率)。其中,北京、山东、广西、广东TD网络综合利用率超过15%。三、WLAN网络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WLAN已完成建设热点数1.77万个,主要覆盖高校、交通枢纽、写字楼、四星级以上宾馆、营业厅等区域;已经完成高校覆盖1790所,其中,8000人以上高校1100所,8000人以下高校690所。WLAN网络设备以瘦AP架构为主,约占85%;2009年底AP达到30万个,2010年计划新建AP为26万个。目前在总部建有中央WLAN认证系统,负责全国WLAN公众用户和部分省高校用户的认证,另有17个具备条件的省已建或在建分省认证系统负责省内高校用户认证。第二部分 业务一、GSM网络业务量中国移动GSM网络忙时话务量从2004年约291万ERL增长到2010年5月超过2055万ERL(含数据业务等效的837万ERL)。数据业务对资源占用呈明显上升趋势,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占全网达41%,导致热点地区2G网络在覆盖、容量、干扰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河北、湖北忙时数据话务量已超过语音话务量。二、2010年GSM网络忙时语音话务量增长情况2010年5月,全网忙时语音话务量为1218万ERL,同比增长19%。三、2010年数据业务流量增长情况2010年5月,数据业务流量同比增长达到138%,1-5月累计数据流量达348亿MB,同比增幅为149%。四、TD网络承载业务量情况(一)TD网络承载计费时长2010年1-5月,TD网络承载计费时长达到29.2亿分钟,占全网计费时长的比例只有0.21%左右。从G3客户自身来看,1-5月G3客户计费时长承载在TD网络的比例只有15%左右,85%仍承载在GSM网络上。(二)TD网络承载数据流量2010年1-5月,TD网络承载数据流量达到105亿MB,占全网数据流量的30%左右。其中,北京、天津、山东、西藏TD网络承载数据流量占全网的比例超过了50%。从G3客户自身来看,1-5月G3客户数据流量承载在TD网络承载的比例已达到89%左右。从 TD网络承载数据流量结构上来看,G3数据卡和上网本占大多数,G3数据卡占到92%,上网本占4%;手机和无线座机客户流量占比较偏低,手机客户占2%,无线座机占2%。(三)VLR登记TD用户数截至2010年5月, 全网VLR登记TD用户数为218万。五、数据业务占用网络资源情况(一)GSM网络数据等效话务量发展情况GSM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网已达到约41%。(二)数据业务占用网络资源情况部分数据业务对资源占比较高,例如QQ、P2P下载、视频类业务等,第三方业务消耗了大量的网络资源,自有业务资源占比很低,管道化趋势开始显现。根据四川公司调查数据,2G数据业务流量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应用,占总流量的92.5%,公司自有增值业务仅占总流量的7.5%。从占用网络资源情况看,飞信、移动梦网、彩信等自有业务占用网络资源仅为2.26%,而仅QQ聊天就占用数据无线网资源达到约80%。六、WLAN业务发展情况据统计,2010年5月底,全国WLAN注册用户数209.5万,当月活跃用户数约41万,全国平均活跃用户比例在10%-20%。其中江苏活跃用户最多,约16.9万,占全国的41%。七、业务发展预测中国移动计费时长未来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增长率趋缓。中国移动数据流量未来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到2015年末将增长10倍以上。第三部分 技术和产业一、全球3G发展情况TD-SCDMA产业化进程与WCDMA、CDMA2000相比,商用网络、终端种类、用户规模和承载能力差距依然较大,3G全球市场FDD占据绝对优势。TD-SCDMAWCDMACDMA2000发展进程2001年完成标准;2008年试商用;2008年HSDPA试商用1999年完成标准;2001年开始商用;2005年HSDPA商用;2007年HSUPA商用;2009年HSPA+商用2000年完成标准;2000年在韩国规模商用;2002年EV-DO R.0商用;2006年EV-DO R.A商用网络规模中国移动一家WCDMA 316家;HSPA 307家;HSPA+ 52家1X 298家;EV-DO R.0 114家;EV-DO R.A 95家;EV-DO R.B 2家终端种类约370款,其中手机138款,数据卡71款,上网笔记本59款,无线座机63款超过2000款;HSDPA终端超过1500款;HSUPA终端超过300款超过2300款;EV-DO R.0 超过550款;EV-DO R.A 超过230款用户规模使用3G终端的G3客户数为932万户。全球WCDMA用户数量已超过5.7亿,其中HSDPA用户超过2.8亿全球CDMA2000用户数量已超过5.3亿,其中EV-DO用户超过1.5亿承载能力HSDPA单载波峰值速率1.6MbpsHSDPA单载波峰值速率7.2MbpsEVDO RevA 单载波峰值下行速率3.1Mbps,上行1.8Mbps二、LTE进展情况(一)技术标准发展情况:R8及R9主体标准已冻结LTE TDD/FDD基础版本Release 8的主体标准已于2009年3月同步冻结,终端一致性测试规范于2009年底同步冻结,主要技术包括:单流BF、OFDMA/SC-FDMA、MIMO、上下行64QAM等;LTE TDD/FDD增强版本Release 9的主体标准已于2010年3月冻结,主要技术包括:支持多流BF、Home eNB增强、SON、eMBMS等;面向IMT-Advanced的LTE TDD/FDD Advanced Release10计划于2011年3月完成,主要技术包括:增强的上下行MIMO,支持最高下行8流/上行4流传输、多点协作传输、载波聚合、无线中继等。(二)产业发展状况: LTE FDD已商用,TD-LTE已具备基于数据卡的端到端预商用产品能力1、LTE FDD网络设备及终端:已商用LTE FDD的网络设备和LTE FDD单模数据卡已于2009年底实现商用, LTE FDD/3G/2G多模数据卡于2010年6月底面市, LTE FDD手机将于2011年底推出。2、TD-LTE网络设备:已具备预商用产品能力开发进度情况:大部分厂商已于2010年Q2推出2.3GHz 两通道基站,并将于2010年Q3-Q4推出2.6GHz 八通道产品。下一发展阶段:TD-LTE设备集成度及功耗设计与3G最新产品相当,但其产品全面性能是否满足商用要求有待进一步验证,后续需加紧大容量性能测试,并启动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3、TD-LTE终端芯片:已出现预商用产品TD-LTE终端芯片产业略滞后于网络设备。2010年4月已经出现单模预商用产品/样机,2010年底将出现LTE TDD/FDD共芯片商用产品,2011年中,预计将有14家厂商提供商用产品。开发进展情况:芯片产业链构成广泛,包括:传统FDD芯片厂商、TD-SCDMA芯片厂商、WiMAX芯片厂商及国内新兴芯片厂商。部分厂家已经推出TD-LTE预商用芯片及数据卡。下一发展阶段:TD-LTE芯片产品的峰值速率、长保时间、功耗、接入成功率等性能正在逐渐优化中,预计今年年底能达到预商用水平。(三)全球运营商商用情况:全球产业进入LTE快速发展期,31个国家的64个运营商承诺在2012年以前部署LTE,Top50的运营商中有60%的运营商确定在2012年前部署LTE1、LTE FDD商用情况:LTE FDD应用加速全球第一张商用LTE(LTE FDD)网络已于2009年底在瑞典由TeliaSonera公司推出。Verizon和NTT DoCoMo已宣布计划于2010年底推出LTE FDD的商用服务。目前已经签订商用设备采购合同的公司有欧美亚太的20余家运营商。2、TD-LTE商用前景:国际运营商高度关注,将于2011年实现商用TD-LTE赢得国际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在全球多个地区的LTE频谱拍卖中,国际运营商纷纷高价买入TDD频谱。以2010年6月完成的德国、印度频谱拍卖为例,Vodafone、T-Mobile、Bharti、高通等国际运营商/大公司纷纷买入TDD频谱。目前已有十余家运营商加入TD-LTE阵营,核心WiMAX运营商也开始转向TD-LTE。软银已确定2011年TD-LTE商用部署计划,沃达丰、远传、SKT等重要国际运营商也已于2009年或2010年计划开展TD-LTE试验网,更多TDD潜在运营商已与中国移动建立TD-LTE相关合作。(四)TDD/FDD融合发展情况:LTE TDD/FDD实现了标准、产品、产业链的深度融合LTE TDD/FDD融合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融合、产品融合、产业链融合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融合,TD-LTE与LTE FDD具备了规模协同化发展的能力,大大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和成本,共享全球市场规模,方便全球漫游;此外,通过融合,更多中国技术进入到国际主流标准中,产业利益更加均衡,降低了知识产权风险。1、技术标准融合:标准高度相似TD-LTE与LTE FDD在标准上高度融合,最大程度保证了相似性:物理层以上技术标准以及系统设计完全相同;而物理层中与双工方式(FDD/TDD)相关的技术和过程有所不同。LTE FDD/TDD终端认证在GCF同一框架中开展。2、产品融合:可实现LTE TDD/FDD共基带硬件平台及共基带芯片系统设备融合: TD-LTE和LTE FDD基带处理单元可共硬件平台,软件大部分可复用;射频处理单元仅可以实现部分模块的共平台,无法实现完全共平台。各主流厂商基站均支持无线网络设备中的TDD/FDD基带单元共硬件平台。终端以及芯片融合: TD-LTE和LTE FDD可采用共终端基带芯片、通过软件自适应地工作在TD-LTE或LTE FDD模式上;射频以及前端器件方面无法共用。FDD/TDD共基带芯片以及支持LTE/3G/2G的多模商用基带芯片将于2010年底推出。3、产业链融合:构建国际化端到端健壮产业链LTE FDD/TDD成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共同的演进方向,得到了系统设备和终端芯片制造商的广泛支持。传统FDD主流通信厂商、WiMAX厂商、TD-SCDMA厂商和PHS厂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LTE的产业化,从而使LTE构建起国际化端到端健壮产业链。三、物联网发展情况物联网对于电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物联网是信息通信发展必然方向,由人与人的通信扩展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通信业务范围;另一方面,物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对国家和企业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联网的核心概念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物联网未来的产品形态将有两大发展趋势。第一种趋势是以全面感知为方向的传感网应用,称之为狭义的物联网应用,是“非必须接入通信网”的应用;第二种趋势是以智能处理为方向的泛在网应用,称之为广义的物联网应用,其特点是必须接入通信网络,信息处理量大,对网络的要求高,这也是通信运营商发展的方向。从网络架构上,物联网包括了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等三个主要层面,如下图所示。多年来,中国移动在物联网方面积极探索和发展,截至到2009年底中国移动“M2M”终端数已达到3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预计在未来5年内,物联网仍将有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预计新增物联网用户数将超过1亿。根据业务对网络的影响特点,物联网业务可分为视频流媒体类、无线数据类和短信类业务。未来物联网终端的发展将主要是机器(Machine)用户,对中国移动发展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数据带宽的需求、核心网容量、业务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中国移动物联网网络发展将采用分阶段的发展策略。近期为信息汇聚阶段,重点关注于将分布于多区域的、利用多种感知技术手段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汇聚,对网络的需求在于容量方面,在网络资源配置中需要考虑物联网业务的需求;中期为协同感知阶段,重点关注于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缝融合技术,对网络的需求在于功能方面,需要实现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的融合;远期为泛在聚合阶段,重点关注于新价值信息的产生。四、云计算云计算为未来IT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模式,它不仅是企业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的重要手段,更为企业技术、业务和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一)中国移动引入云计算的目的云计算是一种利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IP网络连接以提供各种计算和存储服务的IT技术,它将信息计算和内容存储由独享变为共享,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强等主要特征。近10年来,中国移动在IT支撑系统、数据和信息业务平台建设上投入了近千亿的资金,对内、对外提供着丰富的应用,同时传统的“烟囱”式IT系统建设模式也造成了系统利用率低、建设扩容成本高、系统规模扩展性有限、提供IT应用需求快速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移动将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建设基于虚拟化、集中管理、自动调度和分布式计算的下一代IT系统;同时也要依托云计算技术,尽可能改造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二)中国移动云计算总体发展策略1、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推进云计算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于虚拟化、自动管理、分布式计算等云计算关键技术和低成本、高通用性的软硬件架构,构建中国移动下一代IT基础设施;2、积极推动各IT系统整合,构建IT支撑系统云、业务系统云和公众服务云,对内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对外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服务;3、积极打造中国移动自己的云平台,推动中国移动海量数据处理、分布式计算、云存储等领域进行自主研发运营的实践,提升应对IT系统需求和挑战的快速响应能力。五、终端发展情况(一)2G终端在库2G终端共195款机型,其中超低端产品10款,800元以下92款,800-1500元46款,1500元以上47款。(二)G3手机在库手机138款,其中合格产品89款,良好产品6款,优秀产品43款。其中1000元以下37款(其中优秀级9款),10002000元42款,20003000元30款,3000元以上29款。(三)无线座机在库无线座机63款,其中良好产品8款,合格产品55款。其中,500元以下11款,500600元10款,600700元22款,7001000元11款,1000元以上9款。(四)G3数据卡在库数据卡71款,其中良好级产品46款,合格级产品25款。600以下9款,6001000元34款,10001500元28款。(五)WLAN终端TD产品库中目前支持WLAN功能的终端有13款。同时,市面上存在大量2G终端支持WLAN功能。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移动网络发展思路专题讨论材料 .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