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康定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doc

    • 资源ID:4151572       资源大小:4.49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康定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doc

    目 录0前言10.1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10.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10.3勘查依据及参照规范10.4以往工作程度20.5勘查工作评述2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31.1地理位置与交通31.2气象条件31.3水文条件3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32.1地形地貌32.2地层岩性42.3地质构造与地震42.4水文地质52.5人类工程活动63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特征73.1不稳定斜坡的基本形态及边界特征73.2不稳定斜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83.3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93.3.1填方区土体变形特征93.3.2坡体其它方向或部位未见明显变形迹象123.4不稳定斜坡危害对象134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134.1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134.2不稳定斜坡破坏模式分析134.2.1不稳定斜坡破坏模式134.2.2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宏观判断144.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及取值144.4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144.4.1计算工况144.4.2整体稳定性计算154.4.3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175不稳定斜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195.1发展变化趋势195.2危害性预测196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不稳定斜坡防治方案建议196.1既有防治工程评述196.2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206.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206.4防治方案建议216.5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217环境影响评价217.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17.2交通影响217.3综合评价和结论218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218.1社会效益218.2经济效益218.3环境效益219结论及建议22附图:不稳定斜坡勘查图件附件:不稳定斜坡照片0前言0.1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0.1.1任务来源受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邀请,我单位参加了四川省2013年第一批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项目中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勘查项目的投标。经投标比选,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的勘查、可研及初步设计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要求我院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于2013年5月3日22日进行现场详勘,按照任务的要求,根据相关的规范及技术要求编制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并上报省厅审查。 0.1.2目的任务(1)勘查目的查明森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稳定性和危害等,为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2)主要任务查清斜坡体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查明该不稳定斜坡的范围、地形地貌特征、规模、形态、地质背景、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斜坡岩土体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参数;查明岩体结构类型、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分析该斜坡的形成条件及机制,评价其变形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斜坡体进行分析和计算,评价其稳定性及危害性,并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工程防治方案建议,为初步设计提供其他的必要的地质条件。调查工程治理区的水电、原材料供应、施工道路、作业场地、工程占地拆迁等施工条件。编制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两套治理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治理方案。在推荐治理工程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治理工程初步设计。0.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森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位于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境内。根据现场调查访问,该不稳定斜坡地表开裂变形处在进一步发展并趋向恶化的局面,在外因诱发下,尤其是在暴雨、长期降雨或地震等的影响下,极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变形,将直接威胁到斜坡后侧森警驻地5栋楼房,300余官兵、前缘散居农户3户、康定中心校职工宿舍等,因此,对该不稳定斜坡开展勘察设计治理十分必要。0.3勘查依据及参照规范康定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编制依据:(1)四川省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森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中标通知书;(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4)钻探技术规范(DZ/00791);(5)地质勘查坑探规范(DZ014194);(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10)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1-2001);(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年第394号;(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1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1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16)工程测量规范(GB BV50026-93);(17)国家水准测量规范;(18)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9)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20)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0号文。0.4以往工作程度工作区前人地质工作研究资料较丰富,包括区内地质、矿产、水文地质、气象、水文、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地方志、水利、交通、城镇规划资料等方面的资料。详见表0-1。表0-1 本区前人地质工作主要研究成果表类别名 称比例尺完成单位及时间研 究 内 容水文地质康定宝兴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三九部队,1980年查明区内地下水的分布、赋存条件、水量、水质及运动特征。概略计算区域地下资源以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初步意见概略评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稳定性。石棉贡嘎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昌都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100万地矿部九一五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区域地质宝兴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四川省地质局二区测队1976年基本查明康定县区地层系统,主要侵入岩范围,主要构造形迹、性质及展布方向。新龙幅、禾泥幅、康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78年1984年九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四川省地质局航调队1977年环境地质川藏公路(成都拉萨)沿线地质灾害工程地质调报告1:50万成都水文队,1987年查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并提出整治工程措施。前人所做的地质工作以区域性基础地质研究为主,全面地反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时代与层序、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地下水类型及其补给、迳流和排泄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其成果资料可以参考利用。为该不稳定斜坡的勘查治理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基础,但本次收集的资料由于当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范围的局限性,大量的原始资料还是要通过本次野外现场勘查工作取得。0.5勘查工作评述项目组接到中标通知后,于2013年5月2日组织人员和设备出队,开始进行详细勘查工作,2013年5月22日完成野外勘查工作,基本完成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坑槽探工程、钻探工程验等。2013年5月23日,项目组收队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至2013年6月14日,顺利完成了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提交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审查。根据滑坡勘查工程规范中的规定,本次完成的主要勘查工作量详见表0-2。表0-2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序号项 目单位投标工作量勘查完成工作量完成比例(%)调整说明1地形测量控制测量GPS测量(E级点)点111002导线图根点点10101003地形测绘1:500地形测绘km20.070.11157据实计算4定点测量勘查工程定测组日221005断面测量断面测量 (1:200)km/条0.320.3210061:500水工环地质综合测绘km20.070.11157据实计算7钻孔m/孔63/6109/6173据实计算8取样和试验取样岩样组661009土样组6610010取水样件2210011室内试验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分析组22100本次勘查采用了资料收集、工程测量、综合工程地质测绘、钻孔及采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灾害体进行勘查工作,查明了不稳定斜坡的组成、性质、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获取了有关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和物理力学参数,满足了本次勘查评价、可研和初步设计要求。主要勘查方法及质量评述如下:1.测量工作是本次勘查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本次测量工作的精度,地形图测量采用GPS以比例1:500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本次地形测量采用现场指定基准点进行施测,配合计算机专业软件数字成图。并采用1:200精度进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地形图精度和工程测量及成果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 BV50026-93)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满足本次勘查需要。 2.工程地质钻探为本次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钻探查明不稳定斜坡的结构、土层分布情况、物质组成,查明了各层分界线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特征,并为室内岩土试验采取岩土体样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查明了各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提供了设计参数。3.采取岩土、水样,测试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腐蚀性,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力学参数。对土样测试其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剪切试验;对岩样测试其软化系数、单轴抗压强度、抗剪试验;对水样进行简分析,常规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场地内地表、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及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性。上述工作依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各环节加强资料的质量检查和自检,各项资料和成果报告按照相应的检查验收意见和评审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工作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地理位置与交通勘查区位于甘孜州康定县炉城镇道子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731,北纬30°0122,紧邻康定县城,路况条件较好,交通便捷(见图1-1)。项目区图1-1 勘查区交通位置1.2气象条件气象:工作区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具高原气候特征,气候干燥,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常年无夏、冰雪期长。县城附近年平均气温7.1,1月平均气温2.5,月平均最高气温15.7,月平均最低温度14.7。年降水量803.4mm,多集中在6月到9月,占全年的6085,多暴雨和连绵雨,最大日降雨量达96.1mm,最长连绵雨长达58天,雨量达427.5mm。康定县各月平均降雨量柱状图详见图1-2。图1-2 各月平均降雨量柱状图1.3水文条件折多河自南向北流经不稳定斜坡前部,折多河又名康定河,发源于折多山东麓,降雨和融冰雪水汇集向东南经康定县城后汇入大渡河,坡降巨大,水流湍急,丰水期为6、7、8、9四个月,前人在5、6月份测得冰雪融化水水量2030L/skm2,因此枯期冰融水成主要补给水源。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1地形地貌勘查区位于高原区,属于高山地貌。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河流切割强烈,地面起伏大,地势以高山峡谷为主,山脉多呈南北和北东走向。森警驻地不稳定斜坡位于康定老县城南侧一台地前缘,斜坡体横向宽约127m,纵向长约22m,坡顶高程2642m,坡脚高程2635m,高差约7m,总方量约19558m3。不稳定斜坡后缘、两侧及前缘坡脚均未见基岩出露,地形坡度较陡,大部分为一近直立的挡墙,总体坡度在8090°,坡向120°。不稳定斜坡区后缘为森警驻地场地宽缓平台,平台上有多处建筑物,平台北侧为侧缘山体缓斜坡地带,临康定中学;区内植被稀疏,多为灌木,可见少量乔木。不稳定斜坡前缘为通村公路,公路外侧为自南向北流向的折多河(图2-1)。图2-1 森警驻地不稳定斜坡全貌2.2地层岩性不稳定斜坡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崩坡积层(Q4col+dl)、冲洪积层(Q4al+pl)。现从新至老阐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主要以黄褐色的粉质粘土夹块碎石为主,干燥,块碎石成份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块碎石粒径一般1030cm,多呈次棱状,含量约占总量的4050%,厚度一般13m,主要分布于不稳定斜坡体局部填方处及森警中队营地平台上。(2)第四系冰水堆积层(Qp)主要以黄褐色的块碎石土为主,干燥,块碎石成份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块碎石粒经一般520cm,最大块碎石粒经可达100cm,多呈次棱状,含量约占总量的3540%;土层厚度一般2550m,主要分布于整个斜坡地带。(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以灰色的砂卵砾石为主,块碎石成份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块碎石粒经一般2040cm,最大块碎石粒经可达400cm,多呈此圆状及圆状,主要分布于不稳定斜坡外侧折多河岸边。勘查区内基岩为燕山晚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53),勘查区内地表覆盖层厚度较大,未见基岩出露。2.3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工作区地质构造处于巨型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接合部位,构造复杂,根据各构造体系构造形式的空间展布特征,勘查区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可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见图2-2)。勘查区图2-2 区域构造纲要图1)褶皱鸡心梁子背斜,位于工作区的东北侧约20km,背斜轴向约呈3500方向展布,近南北向,背斜轴线图内长约38 km,核部为三叠系杂谷脑组,两翼为侏倭组。二郎山向斜,位于工作区的东北侧约28km,向斜轴向约呈100方向展布,近南北向,向斜轴线图内长约25 km,核部为三叠系杂谷脑组,两翼为侏倭组。(2)断层折多塘断层:分布于工作区西南约12km,断层走向145°,沿走向延伸约60km,断裂面一般倾向北东,倾角一般45°60°,断裂带特征明显,破碎带的构造岩为断裂角砾岩、糜棱岩及铁质结核和挤压透镜体。鲜水河断层:分布于工作区西侧约3km,断层走向330°,沿走向延伸约115km,属活动断层,规模巨大,断裂带走向近南北,断裂面一般倾向东,倾角一般70°76°,断裂呈舒缓波状,断裂带特征明显,破碎带的构造岩为断裂角砾岩、糜棱岩及铁质结核和挤压透镜体。两盘岩层可见牵引现象,断裂带宽约50余米,沿此断裂带共发育4条羽状断层小断层,最差25km,最短约8km。(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本区在喜山期以后新构造运动强烈,其总的特点是,地壳处于阶段性上升 ,河流的深切和侧蚀作用加剧,使高原面遭到破坏,东、西部河谷切割,多呈“V”字型,中部为宽坦的“U”字型。此外,勘查区周边约12km范围内,地热活动强烈,也是新构造运动的表现之一,是四川省的重要高热地区之一,温泉成群、成带出露。勘查区处于鲜水河、龙门山及安宁河地震带交汇部位。其中鲜水河地震带是四川的一条主要地震带,三条地震带在康定县城附近交汇呈一个“Y”字形(图2-3)。勘查区图2-3 工作区附近地震带分布图勘查区附近地震活动频繁,据历史记载,自1700年以后,沿鲜水河断裂带,发生5级地震以上有43次,其中最大的地震是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烈度达度,震源深度17km;1923年3月24日炉霍、道孚之间发生7.25级地震;1955年4月14日在康定折多塘发生7.5级地震,烈度为度,康定县城房屋倒塌90%左右,其中全倒达50%,倒塌房屋600余间,500余间被破坏。同时在折多河一带,诱发崩塌、 滑坡30余处;1786年6月1日泸定定磨西发生7.5级地震;2001年2月13、14日雅江地震,雅江、康定、九龙、理塘四县7100余户,35000余人受灾,27000多间房屋不同受损,造成经济损失逾2亿元,并诱发地质灾害39处。其中康定县1278户,6000余人受灾,康定县产生地质灾害10余处。最近一次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对县域内房屋、道路及各类设施损坏严重。据2001年2月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局部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勘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峰值加速度为0.40g。2.4水文地质不稳定斜坡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区内地下水一般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途径为脉状裂隙及孔隙、孔洞,地下水径流方向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一般径流途径较短,排泄于折多河。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沟谷斜坡下部、斜坡凹部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及冲洪积地层中,以潜水为主,水位埋深变化大,含水层具有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的特点,一般受地形条件及本身土体结构的控制,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赋水条件差,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渗透性较强,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在不同的地段表现为互补关系。本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枯季河流等地表水体直接控制地下水的补给。具有地下径流较短、甚至就近补给排泄、水位受季节(丰水期、枯水期)地表水体水量影响变化幅度较大等动态特征。此类地下水是影响松散土体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区内浅层地下水,尤其是在松散堆积中的地下水,对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起到不利的影响。本次勘查在不稳定斜坡处取水样2件,对水质类型和侵蚀性CO2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12-3:表2-1 水质分析结果表试验编号: S130517来样编号:康定森警斜坡水样1采样日期:/到样日期:2013.5.16分析日期:2013.5.17-2013.5.21采样地点: /水 的 物 理 性 质水 温/气 温/颜 色无透明度透明pH 值7.96嗅 味无分析项目每 升 水 中 含 量(mg/L)C(BZ土)(mmol/L)C(1/ZBZ土)(mmol/L)阴离子Cl4.23 0.12 0.12 SO42-47.72 0.50 1.00 CO32-9.99 0.17 0.34 HCO3243.69 3.99 3.99 合计305.63 4.78 5.45 阳离子K+ Na+8.05 0.35 0.35 Ca51.94 1.30 2.60 Mg30.44 1.25 2.50 合计90.43 2.90 5.45 阴阳离子合计396.06表2-2 侵蚀性CO2分析结果表分析项目(CaCO3)(mg/L)分析项目(mg/L)总 硬 度255.11游离CO2无暂时硬度216.51侵蚀CO2无永久硬度38.60总 碱 度216.51负 硬 度无注:该水为硫酸盐碳酸氢盐镁钙水由水质分析结果可知,勘查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硫酸盐碳酸氢盐镁钙水,无侵蚀性CO2。根据岩土工程勘查规范关于水质腐蚀性评价的相关要求,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区内水质腐蚀性评价将野外所取地下水样水质检测成果资料与规范标准对比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水质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具体评价结果见表2-3:表2-3 水质腐蚀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指 标评价最低标准(弱)含量评价结果mg/l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SO42-<50047.72无Mg2+<200030.44无NH4-<5000无OH-<350000无总矿化度<20000274.02无HCO3->1.03.99无(mmol/L)侵蚀性CO2<15<3.00无PH值<6.57.94无Cl-<5004.23无PH值<6.57.94弱Cl-+ SO42-<50051.95由表中数据可知,区内地下水各种腐蚀性物质的含量均小于评价标准,水质较好,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工程构筑物设计时仅需进行一般防腐,无需进行专门防腐设计。2.5人类工程活动勘查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森警总队修建营房、道路等,挖填方较大,破坏了原有斜坡的坡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较为严重。总体来讲,该不稳定斜坡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影响程度为中等。3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特征3.1不稳定斜坡的基本形态及边界特征森林武警驻地前缘斜坡位于折多河左岸,斜坡整体地形上缓下陡,上部为森林武警中队于20022003年基地建设挖、填方形成的平台,下部为公路开挖或房屋修建形成的较陡地形,不稳定斜坡全景见图3-13-2:图3-1 森林武警驻地前缘斜坡全景1图3-2 森林武警驻地前缘斜坡全景2斜坡后缘边界位于电信花园小区与森警驻地的交界处,地形上为一高度4m左右的陡坎,为2002年基地建设开挖形成,开挖时已修建挡墙支护,现挡墙完整无损。南侧(折多河上游)边界位于森警中队正门斜下方、地形陡缓交界处,北侧边界为森警驻地外侧地形陡缓交界处,前缘为房屋修建或公路开挖形成的陡坡坡脚,根据地形变化、变形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不稳定斜坡平面范围,见图3-3:图3-2 森林武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平面范围不稳定斜坡体横向宽约105155m,纵向长约79-90m,坡顶高程2643m,坡脚高程2623m,高差约20m,其中森警驻地前缘填方高度在37m之间。坡体上部为森警中队驻地,为挖方、填方形成的平台,坡体临空方向为9093°,地形坡度较大,平均坡度在5060°,剖面上呈折线型,局部地段近于直立(图3-33-4),不稳定斜坡剖面见图3-53-7:图3-3 不稳定斜坡中下部陡坎图3-4 不稳定斜坡坡体下部较陡地形图3-5 不稳定斜坡坡体1-1剖面地形特征图3-6 不稳定斜坡坡体2-2剖面地形特征图3-7 不稳定斜坡坡体3-3剖面地形特征3.2不稳定斜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岩芯揭露,不稳定斜坡坡体组成物质分层特征不明显,坡体中、上部除部分人工填土外,均为含块石、碎石土,块碎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碎石含量在50%以上,粒径一般510cm,最大粒径可达3050cm,多呈棱角或次棱角状,有一定胶结,浅表部土体呈稍密状态,分布厚度较大,坡体中上部厚度均在25m以上。图3-8 不稳定斜坡坡体中部坡体物质组成图3-9 不稳定斜坡坡体中部坡体物质组成坡脚部位组成物质仍为崩坡积碎石土,碎石成分以花岗岩、白云岩为主,碎石成分约占60%,粒径一般25cm,因靠近折多河,受流水作用,碎石稍有磨圆,呈次棱角状,见图3-10:钻孔勘探结果显示,坡体中未揭露可以构成滑面的弱面或弱带。图3-10 不稳定斜坡坡体下部坡体物质组成3.3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3.3.1填方区土体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明显变形迹象主要发生坡体的上部平台,询问当地村民及部队官兵得知,自2003年基地建设填方边坡形成后,局部靠近临空处地表即有裂缝形成,2009以后,变形有缓慢发展的趋势。现场调查资料表明,斜坡上部森警驻地平台共发育拉裂缝18条,多分布于靠近填方边坡外缘,展布方向多与临空方向正交。 现场对各拉裂缝进行了详细测量,各拉裂缝分布特征见图3-113-28:图3-11 坡体上部L01裂缝图3-12 坡体上部L02裂缝图3-13 坡体上部L03裂缝图3-14 坡体上部L04裂缝图3-15 坡体上部L05裂缝图3-16 坡体上部L06裂缝图3-17 坡体上部L07裂缝图3-18 坡体上部L08裂缝图3-19 坡体上部L09裂缝图3-20 坡体上部L10裂缝图3-21 坡体上部L11裂缝图3-22 坡体上部L12裂缝图3-23 坡体上部L13裂缝图3-24 坡体上部L14裂缝图3-25 坡体上部L15裂缝图3-26 坡体上部L16裂缝图3-27 坡体上部L17裂缝图3-28 坡体上部L18裂缝各拉裂缝主要特征调查结果见表3-1:表3-1 不稳定斜坡拉裂缝特征调查结果表编号性质部位主要特征L01张拉挡墙顶部平台外侧L01裂缝走向为7°,延伸长度约13.3米,张开0.52cm,走向与坡向小角度相交。 L02张拉挡墙顶部洗车台处L02裂缝走向为50°,延伸长度约4.8米,张开0.40.9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 L03张拉挡墙顶部洗车台北侧L03裂缝走向为143°,延伸长度2.44米,宽度1.53cm。 L04张拉靠近挡墙顶部走向为65°,延伸长度6.3米,宽度0.41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 L05张拉挡墙顶部洗车台处走向为6°,延伸长度3.35米,宽度23.9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L06张拉挡墙顶部洗车台处走向为6°,延伸长度0.91米,宽度0.30.8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L07张拉挡墙拐角处走向为11°,延伸长度1.1米,宽度1.93.1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L08张拉中部坡体外侧走向为14°,延伸长度4.58米,宽度11.5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L09张拉中部坡体外侧走向为75°,延伸长度2.75米,宽度0.50.8cm。走向与坡向近正交。L10张拉中部至北侧坡体外侧走向为20°,延伸长度39.65米,宽度1.12.6cm。走向与坡向近平行。L11张拉北侧角落L11为变形区规模较大的拉裂缝之一,呈弧形,平均走向为335°,延伸长度18.3米,宽度24.3cm。为填方段角落处三向临空,土体沉陷形成。L12张拉北侧墙角处走向为329°,延伸长度3.61米,宽度0.20.6cmL13张拉北侧墙角处走向为40°,延伸长度0.43米,宽度0.91.5cmL14张拉北侧墙角处走向为51°,延伸长度2.75米,宽度0.30.8cmL15张拉北侧走向为284°,延伸长度4.65米,宽度0.30.7cm,为填方土体向北侧临空方向不均匀沉降产生。L16张拉北侧走向为285°,延伸长度5.31米,宽度0.10.4cm,为填方土体向北侧临空方向不均匀沉降产生。L17张拉中部坡体外侧走向为5°,延伸长度13.5米,宽度0.5cm,与边坡走向近平行。L18张拉中部坡体外侧走向近SN向,延伸长度24.6米,宽度0.81.4cm,与边坡走向仅平行,距离临空面18.2m,为距离临空面最远的拉裂缝。根据调查结果,坡体上部发育的拉裂缝,大多与坡向垂直,这一特征,指示着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是向临空方向产生。而L15、L16两天拉裂缝,走向与边坡整体的临空方向近于垂直,与北侧临空方向的坡向小角度相交,经现场判断,为填方土体向北侧临空方向沉降产生。填方区前部挡墙,局部出现了鼓胀开裂,开裂的宽度最大可达4cm,一般在12cm之间,见图3-293-30:图3-29 填方边坡前部挡墙鼓胀变形图3-30 填方边坡前部挡墙鼓胀变形由此可见,不稳定斜坡目前蠕变变形在持续发展,在不利工况条件下,有发生失稳破坏的可能,对斜坡上部森警驻地官兵及前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不稳定斜坡开展勘查、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3.3.2坡体其它方向或部位未见明显变形迹象除填方边坡外,坡体仅在北侧和前缘有临空,南侧地段无临空条件,现场调查表明,北侧及前部坡体未见变形迹象,在两个方向上斜坡稳定性较好。因坡体中碎石土呈稍密状态,因此坡体中下部多处地段为近直立的陡坡,但未见滑移、垮塌等破坏现象,陡坡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见图3-31:图3-31 坡体下部保持直立的土坡,无任何变形迹象坡体中下部修建的纵向生活污水排水沟未见变形拉裂破坏,见图3-32:图3-32 坡体中下部修建的纵向排水沟未见变形迹象综上,结合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坡体中下部地形较为齐整,坡体上未见明显变形、破坏迹象,斜坡体现了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北侧坡体斜坡最大高度7m左右,一般在2m以下,地形坡度平均在35°以下,其下均为范围较大的平缓台地,该侧斜坡未见任何变形迹象,斜坡未产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见图3-33:图3-33 北侧坡体未见变形迹象图3-34 北侧房屋、围墙无变形斜坡后部修建的公路、挡墙、房屋、围墙等均未见任何变形迹象,见图3-353-36:图3-35 坡体后部公路未见变形迹象图3-36 坡体后部围墙、房屋等均未见变形迹象综上所述,不稳定斜坡的变形仅集中在填方区前缘,其拉裂缝主要分布在距离临空面水平距离18.2m的范围,其它部位或其它方向未见变形破坏迹象。3.4不稳定斜坡危害对象斜坡顶部为森林警察中队驻地,5栋楼房,常驻300余官兵、前缘散居农户3户13人、康定中心校职工宿舍等,见图3-37:图3-37 不稳定斜坡威胁对象4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4.1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不稳定斜坡成因与其地形、物质组成、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现根据现场调查所获得的认识,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单阐述: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1)森警中队营区修建于折多河左岸斜坡上,受地形限制,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挖方和填方,其中,营地后部主要为挖方区域,而营地靠近坡外一侧,则主要为填方区域,形成的陡坎最大高度7m左右,填方形成的近直立土坡,是不稳定斜坡形成和存在的基础;(2)在后期营地投入使用后,较大厚度的填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向临空侧产生沉降或变形,是坡外侧拉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3)水的影响:水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沉降裂缝的产生,在地表排水不利的情况,降雨沿裂缝入渗,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使得裂缝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营地内靠近坡外侧为一洗车间,经常会有水流的入渗,而现场调查表明,营地的地表排水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凸显了水对斜坡的作用;(4)填方边坡修建的挡墙,部分地段排水孔的布置较少,导致地表渗入的水难以被排出,形成渗流力,增加了挡墙的负荷,最终导致了挡墙的鼓胀破坏;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不稳定斜坡的形成。4.2不稳定斜坡破坏模式分析4.2.1不稳定斜坡破坏模式根据现场调查、勘探的成果,森警驻地前缘不稳定斜坡中不存在连续的可形成滑带的弱面,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主要有三种:(1)因部分地段坡度较陡,表部土体失稳,形成坍滑破坏;(2)斜坡所在地段基岩埋深大,坡体中上部崩坡积碎石土厚度多在30m以上,至坡脚处覆盖层厚度也在10m以上,沿基覆界面破坏的可能性小,但存在自坡脚处整体剪出破坏的可能;(3)填方边坡前缘挡土墙局部失效,在地表水入渗的作用下发生进一步破坏。上述三种破坏模式,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坡度较陡地段均保持较好稳定性,未见坍塌现象,因此第一种模式基本上可以排除,而第三种模式是不稳定斜坡破坏的主要模式。稳定性计算和评价中需针对第二、三种模式分别开展。4.2.2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宏观判断根据前面章节对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迹象的调查结果,不稳定斜坡体上的变形迹象主要出现在坡体上部填方区域的前缘,拉裂缝的形态以及地面的坡度表明,大部分的拉裂缝是由于填方土体后期的沉降形成,而填方边坡前缘的挡墙局部发生鼓胀,则表明森警驻地前缘填方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同时,现场调查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中前部坡体、南、北两侧边界、后缘等部位的地表或地面建、构筑物均未见任何变形迹象,由此可判断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发生整体破坏的可能性小,而森警驻地前缘填方边坡在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4.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及取值本次勘查对不稳定斜坡体内主要土层进行了取样及室内测试。采取干钻取芯,并及时密封,贴好标签,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并运至于室内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14-2:表4-1 崩坡积碎石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土名指 标统计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x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碎石土含水率W(%)613.6 10.411.1 0.916 0.035 天然密度o(g/cm3)62.24 2.032.08 0.017 0.009 比重GS62.73 2.72 2.72 0.004 0.001 饱和度Sr(%)650 4346 1.658 0.017 孔隙率N(%)643 38 40 0.900 0.022 孔隙比eo60.750 0.620 0.6530.025 0.037 天然快剪内摩擦角(°)633.5 28.9 31.4 0.801 0.028 0.974 30.58 内聚力c(kPa)61

    注意事项

    本文(康定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