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doc

    • 资源ID:4138163       资源大小:118.5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doc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QB-G-003-2010 The Engineering DesignSpecification for CMCC 版本号:1.0.0 2 011-6-24发布 2011-6-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QB-G-003-2010目 录前 言 .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24 .系统架构 . 44.1 概念 . 44.2 系统组成 . 54.3 接口 . 54.4 承载业务 . 55 接入方式 . 66 系统设计 . 76.1 PON系统设计 . 76.2 PTN、MSTP/SDH系统设计 . 126.3 WLAN系统设计 . 127 网管系统 . 147.1 网管功能要求 . 147.2 网管系统设计 . 148 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 158.1 设备配置要求 . 158.2 安装要求 . 169 接入光缆设计 . 209.1 光缆网结构 . 209.2 光缆引入方式 . 219.3 主干光缆设计 . 229.4 配线光缆设计 . 249.5 入户线缆设计 . 259.6 缆线敷设及成端 . 269.7 配线设施设置原则 . 299.8 配线设施安装要求 . 3010 接入管道设计 . 3010.1 管道路由 . 3010.2 管道容量 . 3110.3 管材选型 . 3110.4 管材弯曲与波长 . 3210.5 管道埋设 . 3210.6 人(手)孔设置 . 3311 系统技术要求 . 3411.1 网络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 3411.2 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 3612 环境与接地要求 . 5012.1 环境要求 . 5012.2 接地要求 . 51IQB-G-003-201013141516 编制历史 . 51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 51 附录B(PON系统保护方式) . 52 条文说明 . 53IIQB-G-003-2010前 言本标准是为了贯彻中国移动“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的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大力加快建设面向全业务的基础网络设施而制定的。本标准包括综合接入网络系统架构、接入方式、系统设计、网管系统、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接入光缆设计、接入管道设计、系统技术要求、环境与接地要求等。本标准是接入网PON部分设计、验收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12标准编号 QB-G-003-2010 QB-G-001-2011 标准名称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标准需与中国移动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187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鹭 丁为民 马向辰 高军诗 白立荣 李昶 杜诗研 蒋克天 胡勇 杨珩 李红 袁海松 方永昌 朱晨光 徐嫩霞 IIIQB-G-003-2010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除基站接入网络之外的其他各种业务的接入网络的工程设计。本标准规定了综合接入网络系统设计、接入管道/光缆线路设计、设备技术要求等,供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及设计单位使用。本标准适用于综合接入网的新建工程和扩建工程,包含了采用PON、PTN、MSTP/SDH、WLAN等技术的接入网络,重点对基于EPON/GPON技术的PON接入网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和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信息产业部7 YD/T 1531-2006GB 50373-2006YD 5148-2007YD/T 1949-2009YD/T 1995-2009YD 5095-2010YD 5102-2010YD/T 5186-2010 8 9 10 11 12 13 14 的无源光网络(EPON)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信息产业部 建设部 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信息产业部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工业和信息化部 网络(GPON)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吉比特的无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光网络(GPON)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工工业和信息化部 程设计规范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 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1QB-G-003-20101516171819 YD/T 5206-2011 YD/T 5207-2011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 (待发布) (待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息产业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计通201064号 中国移动城域网建设方案场景模型 信部无2002353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号 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QB-B-009-2010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PTN设备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CADSLAGAPATMBERBRASBTVCATVCESCNDDNDSLAM Accessing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ccess Gateway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Accessing Point接入点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Bit Error Ratio比特差错率,误码率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oadcast Television广播电视 Community Antenna TV有线电视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电路仿真业务 Customer Network用户网络 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EMSEPONFTTB/CFTTCabFTTHFTTOGPONHGUIMA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Fiber to the Building / Curb光纤到大楼/分线盒 Fiber to the Cabinet光纤到交接箱 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用户 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 Inverse Multiplexing over ATM反向复用,通过集成多T1、E1来传递ATM数据流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2QB-G-003-2010IPTVLANLCTMDUMODFMOSMSTPMPLS-TPMTUNMINMSNNIOAMODFODNOLTONTONUPDHPONPOTSPSQMPTNQoSRFSBUSDHSFUSNISNMPSPDSRSTMTDM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网络电视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Local Craft Terminal本地维护终端 Multi-Dwelling Unit多住户单元 Mai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总配线架 Mean Opinion Score平均意见评分 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输平台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面 Multi-Tenant Unit多商户单元 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网络管理接口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网络网络接口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配线架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 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光网络终端 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传统电话业务 Perceptual Speech Quality Measurement感知通话质量测试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Radio Frequency射频 Single Bu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 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urge Protection Device浪涌保护器 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s同步传送模块 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3QB-G-003-2010TEUNIVLANVoIPVRRPWLAN 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 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IP电话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4 .系统架构4.1 概念4.1.1 综合接入指除基站接入以外的其他所有业务的接入。综合接入网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融合各种有线、无线接入技术,能够提供各种分组型业务和电路型业务接入的能力。4.1.2 综合接入网全程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或者以光纤作为主干传输媒质、以电缆线或者无线作为用户末端传输媒质。4.1.3 综合接入网由中国移动提供的安装在端局(可能是基站)的设备和用户端设备以及光缆构成。综合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3个接口定界,即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网管接口(NMI),如图4.1.3所示。 图4.1.3 综合接入网的定界4.1.4 综合接入网位于城域网最接近用户的一侧,主要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综合接入网在城域网中的位置如图4.1.4所示。4QB-G-003-2010基站集团客户家庭客户 图4.1.4 综合接入网在城域网中的位置4.1.5 综合接入采用的技术主要有PON、PTN、MSTP/SDH、WLAN等。4.1.6 综合接入的传输媒介可以采用光纤、对绞电缆、同轴电缆、无线等。4.2 系统组成4.2.1 综合接入系统由设备和线路两部分组成。4.2.1.1 设备包括PON、PTN、MSTP/SDH、WLAN等。4.2.1.2 线路包括光缆、电缆、管道和杆路、配线设施等。4.2.2 综合接入系统应能根据用户分布和所需业务类型情况,支持不同的拓扑结构,如环型、树形、星型、链型或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结构等,并提供对业务的保护倒换能力(可选)。4.3 接口4.3.1 综合接入网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网管接口(NMI)。4.3.2 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终端设备(TE)或用户网络(CN)与综合接入网之间的接口。所支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以太网接口、E1接口、POTS接口、WLAN无线接口、xDSL接口、CATV RF等。4.3.3 业务节点接口(SNI)是综合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所支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以太网接口、STM-N接口、E1接口等。4.3.4 网管接口是综合接入网与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应支持SNMP协议。4.4 承载业务4.4.1 综合接入应具备以下业务的接入能力:分组型业务(如VoIP业务、宽带Internet5QB-G-003-2010接入业务、以太网业务等)和电路型业务(如DDN业务)。应具备话音、数据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传送的能力。4.4.2 业务接入能力与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的对应情况如表4.4.2所示。表4.4.2 业务接入能力与所对应的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4.4.3 按照用户类型进行分类,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的承载业务还可分为集团客户(互联网专线、虚拟专网等)业务和家庭用户(宽带上网、语音等)业务。其中集团客户业务又分为集团客户高等级业务和集团客户低等级业务。5 接入方式5.0.1 工程设计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城市建设和通信发展规划,以及业务网的发展情况选用适当的接入方式。5.0.2 综合接入网应以PON为主,也可根据网络实际情况灵活采用PTN、MSTP/SDH、LAN、WLAN等多种接入技术。5.0.3 WLAN通常部署在PTN、MSTP/SDH、PON等有线接入网的末端,提供灵活的宽带接入。 5.0.4 集团客户高等级业务接入场景应选择采用以下接入方案:1 优选方案:通过PTN直接接入城域传送网PTN接入层或汇聚层。2 可选方案一:通过MSTP/SDH直接接入城域传送网MSTP/SDH接入层或汇聚层。3 可选方案二:通过以太交换机/协转(含光纤收发器)接入城域传送网PTN接入层。 4 可选方案三:通过以太交换机/协转(含光纤收发器)接入城域传送网MSTP/SDH接入层。5 内网接入方式:集团客户高等级业务的内网可以由客户自行建设,也可由运营商建设。在两种模式下,末端接入点设备(PTN、MSTP/SDH、以太交换机/协转/光纤收发器等)对各类业务的接入方式如下:1)语音:通过内网SIP GW+TDM-PBX、IP PBX、SIP AG、SIP Phone直接接入。2)宽带上网:通过内网路由器/以太交换机/WLAN AP防火墙接入。6QB-G-003-20103)VPN和传输专线:通过集团客户低等级业务接入场景应选择采用以下接入方案:1 优选方案:FTTO或FTTB+LAN,PON采用SBU或MTU型ONU。2 可选方案一:FTTB+LAN,PTN+以太交换机+IP-PBX/IAD/SIP-GW/小型AG(可选)。 3 可选方案二:FTTB+xDSL,PON(MTU)+xDSL_Modem。4 可选方案三:FTTB+xDSL,PTN+IP-DSLAM+AG(可选)+xDSL_Modem。5.0.6 家庭客户接入场景应选择采用以下接入方案:1 优选方案:FTTB+LAN,PON采用MDU型ONU。2 可选方案一:FTTB+LAN,PTN+以太交换机+小型IAD(可选)。3 可选方案二:FTTH,PON采用SFU/HGU型ONU。4 可选方案三:FTTB+xDSL,PON(MDU)+xDSL_Modem。5 可选方案四:FTTB+xDSL,PTN/+IP-DSLAM+AG(可选)+xDSL_Modem。5.0.7 WLAN接入场景应选择采用以下接入方案:1 方案一:PON+AP2 方案二:PON+交换机+AP3 方案三:PTN+以太交换机+AP4 方案四:PTN+以太交换机级联/协转(含光纤收发器)+AP6 系统设计6.1 PON系统设计6.1.1 PON系统由OLT、ODN、ONT/ONU三部分组成,如图6.1.1所示。OLTONT/ONU图6.1.1 PON系统组成图6.1.2 PON系统的组网应符合下列原则:6.1.2.1 宽带接入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1)城市用户下行带宽接入能力平均不低于10M bps;2)农村用户下行带宽接入能力平均不低于2M bps;3)商业楼宇用户接入能力不宜低于100M bps。7QB-G-003-20106.1.2.2 应具备话音、数据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传送的能力。6.1.2.3 以太网/IP类业务上联组网应符合以下原则。1)以太网/IP类业务宜采用直接上联IP城域网的BRAS/SR、经IP城域骨干网络进入各业务网;当OLT设备汇聚用户较少、上联链路最大流量小于1Gbps,可通过汇聚交换机上联BRAS/SR。2)不同以太网/IP类业务上联可共物理链路(基于VLAN隔离),上联至共同的BRAS/SR;也可基于物理链路隔离,分别上联至不同的BRAS/SR。6.1.2.4 TDM类业务宜采用n×E1或STM-1电路由OLT设备直接上联相关业务网络。6.1.2.5 PON系统可通过第三波(标称波长1550nm)承载CATV业务。6.1.2.6 OLT设备业务网络侧接口应根据提供业务的需求配置,可配置E1、STM-1、FE/GE/10GE、CATV输入接口(1550nm)等接口。6.1.3 PON系统的容量测算应符合以下要求。6.1.3.1 PON系统的带宽分配应符合下列原则。1)结合经营策略和业务性质,为不同客户群、不同业务分配相应的带宽;2)带宽分配应考虑“三网融合”、“共建共享”等因素的承载需求;3)保证宽综合接入系统单个PON树可容纳的用户数测算应符合如下要求。1) BTV业务组播复制点在ONU时,按公式6.1.3-1测算。单个PON树可用带宽å(i制式BTV频道带宽´i制式BTV频道数)i=1m用户数£ (式6.1.3-1)(业务j所需带宽´业务j忙时并发比´业务j渗透率)åj=1n式中:i=1是对各种标清、高清制式BTV业务的求和; åmåj=1n是对不包含BTV业务的其他业务项求和。注BTV频道带宽及业务j所需带宽均需考虑冗余。2) BTV业务组播复制点在OLT或BRAS/SR时,按公式6.1.3-2测算。用户数£单个PON树可用带宽mi=1 (式6.1.3-2) (业务i所需带宽´业务i忙时并发比´业务i渗透率)å式中:åi=1m是对所有业务求和。8QB-G-003-2010注业务i所需带宽需考虑冗余以保证业务安全运行。6.1.3.3 系统设计时可根据初期业务模型考虑单个PON树可容纳的用户数,但同时需考虑业务扩展时PON系统的扩展和演进能力。6.1.3.4 单个ONU设备可容纳的用户数应根据单个PON树接入的ONU数量和各个ONU的用户分布情况确定。6.1.4 PON的上联带宽的测算应符合下列要求。6.1.4.1 当OLT侧不同以太网/IP类业务共物理链路(基于VLAN隔离)上联时,上联带宽测算应符合如下要求。1) 组播复制点在OLT或ONU时,OLT上联带宽按公式6.1.4-1测算。OLT上联带宽å(i制式BTV频道带宽´i制式BTV频道数)i=1m+å(业务j所需带宽´业务j用户数´业务j忙时并发比)j=1n(式6.1.4-1) 式中:åi=1m是对各种标清、高清制式BTV业务的求和;是对不包含BTV业务的其他以太网/IP类业务项求和。 åj=1n2) 组播复制点在BRAS/SR时,OLT上联带宽按公式6.1.4-2测算。(式6.1.4-2) OLT上联带宽(业务i所需带宽´业务i用户数´业务i忙时并发比)åi=1m式中:i=1是对所有以太网/IP类业务项求和。6.1.4.2 当OLT侧不同以太网/IP类业务上联基于物理链路隔离时,应分别计算不同业务的上联带宽。6.1.4.3 OLT侧TDM业务上联带宽按公式6.1.4-3测算。TDM类业务上联带宽åNi´E1´k (式6.1.4-3)i=1nåm式中:Ni指第i个TDM业务用户的E1业务数量;n指OLT设备所连接的TDM业务用户总数量;k指E1的封装效率。6.1.4.4 OLT上联端口数量按式6.1.4-4计算。OLT上联端口数³OLT上联带宽 (式6.1.4-4)上联端口可用带宽´上联链路带宽冗余系数式中,上联链路带宽冗余系数根据实际业务模型取值(1)。6.1.4.5 OLT侧CATV业务采用独立端口(1550nm光口)上联CATV网络设备,具体端口配置应符合CATV业务网络需求。6.1.5 PON系统传输距离的测算应符合下列原则。6.1.5.1 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最坏值计算法,分别计算OLT的PON口至ONT/ONU之9QB-G-003-2010间上行和下行的允许传输距离,取两者中较小值为PON口至ONT/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6.1.5.2 对采用第三波(标称波长1550nm)承载CATV业务的接入系统,应考虑CATV传输系统SR点之间允许最大通道插入损耗对最大传输距离的影响。6.1.5.3 PON系统的传输距离(OLT至ONT/ONU的传输距离)可按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