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713.单片机控制的LED点阵显示系统.doc

    • 资源ID:4135686       资源大小:1.70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13.单片机控制的LED点阵显示系统.doc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单片机控制的LED点阵显示系统基于主控电路设计部分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08年5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室内的大型LED显示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该系统采用高性能32位ARM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并由其实现LED显示屏刷新及动态显示效果的控制。系统通过RS-232串口和主控芯片进行数据通信,LED显示屏的行、列驱动信号分别由ARM处理器的GPIO口输出。工作原理是:系统与上位机的通信由LPC2148的UART0口与RS232接口电路完成,上位机仅需将要显示的数据发送到ARM芯片,再由芯片来输出所要显示的字模数据。显示屏采用1/16动态逐次行扫描方式,先将GPIO口中的字节数据依此串行移入对应的16组74HC573列驱动电路并锁存。随后启动行驱动电路的选通信号,完成一行的LED显示。依次类推,逐次的显示LED屏的各行,完成一帧的显示。系统具有硬件结构简单、LED显示刷新速度快、系统可靠、成本适宜等特点。方案经实际测试验证,证明设计是成功的。关键词 :LED ;ARM ;微处理器 ;GPIO。AbstractA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indoor LED Display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The high-performance 32-bit ARM microprocessor chip to control is used in this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LED display refresh and dynamic effect of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es with microprocessor chip through the RS-232 serial port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Driver signals of LED display row and column are supplied by the ARM processors GPIO(General Purpose I/O Port). The working principle is: PC system and th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ART0 of LPC2148 and RS232 interface circuit completed, Pc need to sent the date that will display to the ARM chip, and then from the chip to output data to show Zimo. Display is completed by 1 / 16 dynamic successive line scanner, the bytes of data from GPIO port so serially import into the corresponding 16 Group 74 HC573 out drive circuit and latches. Then the signal that can enable the each row date of LED to display is started, in this way, the work of displaying one row is completed. By the same way, successive LED display screen of the trip, the completion of a frame show. Hardware of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of simple structure, LED display refresh faster, the system reliable, cost-appropriate, and some others. Throug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the proof is that the design is successful.Keywords: LED; ARM ; Microprocessor ; GPIO.目录1 绪论12 背景知识12.1 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12.2 单色光LED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13 设计任务及意义23.1 设计任务23.2 设计意义24 设计方案及实现44.1 设计方案的比较44.1.1 基于STC89S52单片机的实现方案44.1.2 基于ARM7芯片的实现方案44.2 系统分析44.2.1 对显示模块的控制及连接44.2.2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54.2.3 ARM微处理器的选型54.3 系统的硬件设计54.3.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64.3.2 电源电路设计64.3.3 时钟电路设计74.3.4 复位电路设计74.3.5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84.3.6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84.3.7 逐行扫描显示控制电路设计94.3.8 显示数据锁存控制电路设计104.3.9 显示模块的驱动电路设计114.3.10 显示数据缓存电路设计124.3.11 显示模块级联电路设计124.4 ARM的软件开发134.4.1 ADS集成开发环境134.4.2 ADS集成开发环境的组成144.4.3 AXD调试器154.4.4 系统的软件设计155 系统测试与总结展望175.1 系统测试175.2设计总结205.2.1 设计成果205.2.2 设计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205.3 设计展望20致谢21参考文献221 绪论当前,信息化建设在各地蓬勃发展,作为信息发布的终端显示设备,LED显示屏己经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用于显示文字、图像、动画等。LED显示屏的应用涉及社会的许多领域,主要包括:金融证券、体育场馆、道路交通、邮政电信、商场购物中心等服务领域的业务宣传及信息显示。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Light Emitting Diode)。由于它具有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低电压、功耗小、耐震动、寿命长等优点,使其成为室内外信息显示终端的主要发光器件。 LED屏体是将LED模块或像素管按照实际需要大小拼装排列成矩阵,配以专用显示电路,直流稳压电源,软件,框架及外装饰等,即构成一台LED显示屏。LED显示屏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由于其亮度高、画面清晰、色彩鲜艳,使它在公众多媒体显示领域一枝独秀,因此市场空间巨大。 LED显示屏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到1995年,主要是单色和16级双色图文屏。用于显示文字和简单图片,主要用在车站、金融证券、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作为公共信息显示工具。 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1999年,出现了64级、256级灰度的双基色视频屏。视频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的应用将LED显示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LED显示屏控制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也在此时由国内企业开发出来并得以应用。 第三阶段从1999年开始,红、纯绿、纯蓝LED大量涌入中国,同时国内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工作,使用红、绿、蓝三原色LED生产的全彩色显示屏被广泛应用,大量进入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广场等公共场所,从而将国内的大屏幕带入全彩时代。2 背景知识2.1 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LED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 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2.2 单色光LED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最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p=555nm),黄光(p=590nm)和橙光(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开发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LED的光效。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3 设计任务及意义3.1 设计任务大型LED显示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合理地进行软硬件设计,在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的同时降低系统的成本。通过PC机或GSM网络对显示系统进行多种控制。该设计基于ARM7体系结构的ARM芯片LPC2148,完成ARM核心单元的设计。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分为主控电路和显示电路两部分主控电路用于分析接收到上位机的数据,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要显示的数据进行缓存和驱动,保证各种显示效果的实现。进行主控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定好方案后,还要合理选择主控芯片和相关器件。对于单片机或其他嵌入式系统,基本都要进行电源电路的设计、时钟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的选择、通信串口的扩展设计。进行显示模块电路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显示数据缓存电路的设计、显示模块的控制及连接电路设计等。这些设计是为了保证主控电路发出的数据能正确地被显示出来,同时达到点阵屏显示的各个显示指标要求,主要包括显示亮度和显示刷新频率等。对于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具体的设计方法要根据所选的主控芯片来确定。确定好主控芯片后,再确定适合芯片的软件开发环境和调试器来编译程序。3.2 设计意义在理论上,本课题涉及到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芯片的应用知识。在工程应用上,LED显示系统的ARM核心单元设计是一个工程性比较适合学生的题目,通过该课题,可以深入地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开发技术,比如ARM芯片的选择,外围电路的设计,PCB的制作,程序的调试,系统开发调试环境的构建等,对于其他嵌入式问题的研究也会有所借鉴。LED显示屏在各行业的业务宣传和信息显示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因此该题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实现角度来看,该题目是一个典型的软硬件结合的题目,在硬件方面要求对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和相关器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仅能画出原理图、PCB图并焊接电路板,而且能搭建和调试简单的硬件环境;在软件方面,要求能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写硬件程序,用VC或VB编写上位机程序。虽然实现难度不大,但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工作量大,是对设计者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一个综合锻炼。通过该题目设计者可以系统地理解嵌入式系统的整体构架。因此,该题目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题目。4 设计方案及实现4.1 设计方案的比较 4.1.1 基于STC89S52单片机的实现方案在此之前,曾试图将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当时采用的是STC89S52单片机,外围驱动电路主要由八位移位串行锁存器(74HC595)和三级管(8050)构成,显示部分为64×16双色点阵,同时留有串口通信扩展接口和显示模块级联接口。其工作原理是:单片机通过接收上位机的协议来判断要显示的内容,并将显示数据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经74HC595移位锁存和驱动,并行输出到点阵每一列,点阵的行电流驱动是通过三级管进行一级放大实现的。此方案虽然能显示红、绿、黄三种颜色,但由于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不高,加之显示数据为串行输出,最终显示效果是即使用一个显示模块也存在闪烁现象,亮度也不够。另外,如果用此方案,还要用到实时时钟芯片和存储芯片。4.1.2 基于ARM7芯片的实现方案此方案主要针对方案一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改进。采用ARM7系列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提高工作频率和通信速度,也省去了实时时钟芯片;数据输出电路也由先前串行输出方式改为并行输出方式,同时使用二级缓存,用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改善显示效果;在驱动电路的设计中,点阵的行驱动电流采用二级放大,列驱动则使用达林顿管;为提高通用性,显示模块之间的连接使用错位级联方式;与上位机通信也分为两种方式,串口直连与GSM通信模块通信,留有两种通信接口。此方案的电路虽然比方案一复杂,但显示效果和实现的功能大大的提高了。鉴于以上比较,选择第二种方案。4.2 系统分析4.2.1 对显示模块的控制及连接LED显示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1所示。其工作过程为:主控模块时刻向显示模块发送控制数据和显示数据,并将有用信息上传到上位机。通过上位机软件可以对显示内容进行显示和控制。图4-1 LED显示系统网络拓扑结构4.2.2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首先,要考虑对显示模块的控制及连接:LED显示系统是利用人眼视觉特点采用逐行扫描和列驱动方式以节省硬件开支的,本系统采用1/16逐行扫描方式,显示模块为一个64×32的点阵屏。在解决刷新显示数据时会出现“拖尾”现象的问题上,应用两个锁存器来实现二级锁存。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锁存器和译码器进行电路设计。同时,将模块以错位级联的方法连接时,需要考虑电路的驱动能力、最大连接模块数目和设计具体的连接方式。其次,要进行主控芯片的选择:为了保证一定的显示质量,帧频应在30帧/s以上。对于一个512×256的单色LED屏,每秒的数据传输量至少为480 KB以上,对于彩屏及显示质量高的场合,数据传输量还将按整数倍增长。另外,当LED屏位于室外时,上下位机通信可能有一定距离,此时则要求通信速度快且可靠。此外,还要进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要将本次设计用作实际的显示系统,还需要设计具体的上位机应用软件,即人机操作界面。以保证对显示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4.2.3 ARM微处理器的选型综合考虑了系统性能、功耗、价格开发难度和技术支持等因素后确定ARM7内核适用于本开发方案。NXP公司生产的LPC213x 和LPC214x是引脚兼容的两个系列芯片,LPC214x在LPC213x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新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置了USB2.0 Device(全速)控制器。除此之外,LPC214x在其他很多外设上均有所改进,如GPIO、UART和ADC等。考虑到系统的一些扩展功能,本次设计最后确定选用LPC2148芯片。4.3 系统的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部分的内容是基于LPC2148的系统,包括电源电路的考虑、时钟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的选择、通信串口的扩展、显示模块的驱动电路设计、显示数据缓存电路的设计、显示模块的控制及连接电路设计等。其中,主控电路(即LPC2148最小系统部分)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4.3.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系统整体设计的主要结构框图如图4-2所示。CPU为LPC2148,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图4-2 系统整体设计的主要结构框图4.3.2 电源电路设计根据LPC2148的供电特性的需求,在电源电路中使用了LM1117-3.3。LM1117是一系列线性稳压LDO电源芯片,它可限制自身的电流输出为800mA,内部包括齐纳击穿平衡能带,以确保它的输出电压误差在1%之内。5V电源通过LM1117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直接驱动主控板上的数字部分。上电时发光二极管亮起,说明5V电源有效。所有有效器件的电源管脚与地之间均连接了去耦电容。电源电路如图4-3所示。图4-3 电源电路4.3.3 时钟电路设计LPC2148片内集成振荡器可操作频率范围为130MHz的外部晶体或频率高达50MHz的外部时钟。本设计外部采用11.0592MHz的晶体,可向系统提供高达几十MHz的CPU操作频率。PLL的稳定时间约为100us。实时时钟采用标准的32.768kHz的时钟晶振,时钟电路如图4-4所示。图4-4 时钟电路4.3.4 复位电路设计复位信号用于启动或者重新启动MCU,令其进入或者返回到预知的循环程序并顺序执行。一旦MCU处于未知状态,比如程序“跑飞”或进入死循环,就需要将系统复位。系统复位电路如图4-5所示,其中SP706为复位芯片。另外,将复位电路和ISP功能相结合,可设计自动程序下载电路接口功能。图4-5 复位电路4.3.5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LPC2148带有两个异步串行控制器UART0、UART1,它的时钟可以由内部时钟发生器产生或者由外部时钟提供。由于LPC2148是3.3V系统,与RS-232标准所定义的电平信号完全不同,因而两者间要进行通信必须经过信号电平的转换。本系统的电平转换使用MAX232,转换电路如图4-6所示。图4-6 串口通信电路4.3.6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图4-7所示的只是显示模块电路示意图。每个显示模块为1个64×32的小点阵屏,分为两部分,上下各16行,每部分有8组列数据锁存器,共16组列数据锁存器。上下两部分复用1个416译码器74HC154,选通驱动1/16逐行扫描显示,并需要16组列驱动锁存器锁存列显示数据。采用并行总线数据传输方式时,需要1个416译码器CD4514选通使能列锁存器。两个416译码器相互配合,来完成模块需要显示16行数据中的每一行。在点阵刷新时,需要使用两级锁存器锁存列显示数据, 以避免出现“拖尾”现象。本次正在显示的数据存在第二级锁存器中,主控板对屏端第一级锁存器写下一行要显示的数据进行列数据刷新,当下一行要显示的数据传输完毕后,一起锁存到第二级锁存器输出并选通驱动下一行显示。图4-7 显示模块电路4.3.7 逐行扫描显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4-8所示,译码器使用74HC154,输入端由LPC2148的I/O口经驱动后直接控制,译码器对应的管脚则输出为逻辑电平“0”。此电平将作为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图4-8 逐行扫描电路4.3.8 显示数据锁存控制电路设计如图4-9所示,此电路比逐行扫描显示电路稍复杂。CD4514与74HC154都是416译码器,所不同的是CD4514可以通过对其引脚INHIBIT的控制,实现译码结果逻辑“0”或逻辑“1”的输出选择。而在本设计中,需要的译码结果正是逻辑“1”,用它来获得一个上升沿来实现第一级锁存器74HC573对显示数据的锁存功能。同时这一引脚又是整个显示模块的选通端。因为只有BLK0信号为低电平时,模块才接收LPC214的显示数据。在未被选通的状态下,显示模块将一直显示第二级锁存器中的数据。图4-9 显示数据锁存电路4.3.9 显示模块的驱动电路设计二级放大电路的作用是为LED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以保证LED的正常亮度。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发现由于放大管D880的功率较大,显示时间长了会发烫,容易损坏或导致显示模块不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电路时为D880加上了散热片。电路如图4-10所示。图4-10 电流的二级放大电路4.3.10 显示数据缓存电路设计二级锁存电路如图4-11所示,在这里,两个锁存器都处于选通状态,只是通过对上升沿的控制实现显示数据的刷新与显示。其中第一级锁存的上升沿来自CD4514,第二级锁存的上升沿来自LPC2148。可见,显示模块中所有的第二级锁存器共用一个上升沿信号,这样就实现了MCU只需一个控制信号就能使所有刷新的数据同时输出到LED上。在电路中,达林顿管ULN2803也是用作电流的驱动。图4-11 74HC573二级锁存电路4.3.11 显示模块级联电路设计显示模块与模块之间横向级联时,运用错位级联的思想,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嵌入性。如图4-12所示,在保证其他信号线不变的情况下,选通线BLK0BLK15每到一级时就会错位一次并传到下一级,总是使第一根选通线BLK0作为译码器CD4514的逻辑电平控制线,这样n根选通线就能依次选通n级横向级联模块。实现了可以用相同的显示模块任意组合成横向级联的条屏。同时这个设计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可以看出,该显示系统最多只能级联16个显示模块。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级联16个显示模块已经足够。图4-12 错位级联电路4.4 ARM的软件开发ARM芯片的软件开发环境常用的有ADS1.2和SDT2.51。目前,针对ARM处理器核的C语言编译器有很多,如SDT、ADS、IAR、TASKING和GCC等。据了解,目前在国内最流行的是SDT、ADS和GCC。SDT和ADS均为ARM公司自己开发,ADS为SDT的升级版,以后ARM公司不再支持SDT,所以不选择SDT。GCC虽然支持广泛,很多开发套件使用它作为编译器,但与ADS比较其编译效率较低,这对充分发挥芯片性能很不利。因此最终选用ADS编译程序和调试。4.4.1 ADS集成开发环境ARM ADS全称为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ARM核微处理器集成开发工具。现在ADS的最新版本为ADS1.2,它取代了早期的ADS1.1和ADS1.0。ADS1.2支持ARM10之前的所有ARM系列微处理器,支持软件调试及JTAG硬件仿真调试,支持汇编、C、C+源程序,具有编译效率高、系统库功能强等特点。它除了可以安装在Windows NT4、Windows 2000、Windows 98、和Windows 95操作系统下,还可以在Windows XP、Windows Me、以及RedHat Linux上运行。4.4.2 ADS集成开发环境的组成ADS1.2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由6个部分组成,如表4-1所示。其中用户一般直接操作的是CodeWarrior IDE集成开发境和AXD调试器。Wode Warrior for ARM是一套完整的集成开发工具充分发挥了ARM RISC的优势,使产品开发人员能够很好地应用尖端的片上系统技术。该工具是专为基于表4-1 ADS1.2开发环境的组成名称描述使用方式代码生成工具ARM汇编器,ARM的C、C+编译器,Thumb的C、C+编译器,ARM连接器由CodeWarrior IDE调用集成开发环境CodeWarrior IDE工程管理,编译连接调试器AXD,ADW/ADU,armsd仿真调用指令模拟器ARMulator由AXD调用ARM开发包一些底层的例程,实用程序(如fromELF)一些常见实用程序同CodeWarrior IDE调用ARM应用库C、C+函数库等用户程序使用ARM RISC的处理器而设计的,它可以加速并简化嵌入式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得开发人员只需通过一个集成软件开发环境就能研制出ARM产品。在整个开发周期中,开发人员无需离开CodeWarrior开发环境,因此节省了在操作工具上花的时间,使得开发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代码的编写上来。4.4.3 AXD调试器调试器本身是一个软件,用户通过这个软件使用debug agent可以对包含有调试信息的正在运行的可执行代码进行如变量的查看、断点的控制等高度操作。AXD调节器包括ADW/ADU的所有特性,支持硬件仿真和软件仿真(ARMulator)。AXD能够装载映像文件内存,具有单步、全速和断点等调试功能,可以观察变量、寄存器和内存的数据等。4.4.4 系统的软件设计主控芯片LPC2148运行程序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为显示数据部分,另一部分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命令和数据。当LPC2148接收到上位机的数据后,判断要显示的内容,并将其存入显示缓存区中。显示程序则负责将缓存区中的内容显示到LED屏上。同时根据不同的命令,显示程序可以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以左移效果为例,程序会将显示缓存区的显示数据逐行左移相同的位数送至第一级锁存器,当第一级所有的锁存器的数据全部刷新后,则打开第二级锁存器,完成一次行扫描显示。以同样的方法来完成16行的显示并循环下去,便呈现出显示内容左移的移动效果。显示程序的流程图不再介绍,如图4-13所示,为串口接收上位机数据的中断程序。图4-13 串口通信中断程序流程图5 系统测试与总结展望5.1 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前,已经完成了主控电路和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布线、电路板印制和焊接以及主控程序的编写。这些过程同样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细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同样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如图5-1与图5-2分别为主控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焊接好以后拍摄的照片。图5-1 主控模块电路板图5-2 显示模块电路板由于受上位机软件的限制,在调试成功后只是利用简单的串口调试软件进行了测试,验证了主控电路可以正确接收上位机的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也测试了显示模块没有问题,可以正常工作并进行级联。只是LED亮度分布稍有些不均匀,但并不是程序造成的。如图5-3与图5-4分别为在显示屏静态和动态显示效果下拍摄的照片。图5-3 静态显示效果图5-4 动态显示效果5.2 设计总结本次设计由三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其中陈盛楠同学完成的是显示模块电路部分的设计,杜杰同学完成的是整个系统程序的编写。设计过程中,我们三人相互鼓励、真诚合作、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意识。5.2.1 设计成果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LPC2148控制的LED屏显示系统的硬件设计及系统驱动程序编写。主要完成了方案比较、系统分析、主控电路和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基本功能程序的编写。5.2.2 设计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不足及改进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显示模块的个数受限制,需要改进级联方式;系统的上位机软件需要设计;扩展功能有待开发;通信方式的扩展,主要是GSM短信通信方式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使本系统真正成为有较高水平的LED产品,因此有待进行更深入的设计与测试。5.3 设计展望通过改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完善显示系统的通信和显示功能,本设计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简单室内应用:第一,通过改进上位机软件可用于校园信息发布。此种应用基于串口直连的方式。校园信息发布中心通过局域网可及时向已安装显示系统的教室或办公室发布公共信息。第二,通过扩展GSM通信模块可用于远程信息发布。此种应用基于GSM短信通信方式。信息发布中心通过无线Modem可实现远程公共信息的发布。致谢在这设计里面有很多东西我都不懂,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虽然做得不是很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还要加倍努力学习。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本设计是在 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许多问题就是在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解决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系统的最终完成, 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知道和不懈的支持。在此向周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电子教研室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你们四年来对我们的孜孜不倦地教诲,是你们辛勤的培育,才使得我们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来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完成之际,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四年光阴瞬息而逝,难免有些感伤,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再次向那些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关心、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表示真诚的感谢,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想起你们!参考文献1周立功等,深入浅出ARM7LPC213x/214x(上册),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119-303页。 2周立功等,深入浅出ARM7LPC213x/214x(下册),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4-89页。 3 阎石编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132-352页。4 周立功,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践,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5吴明晖,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6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7 沈嗣昌等编著,数字设计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53-167页。8 刘亦松等编著,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67-203页。9 李元编著,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35-116页。10 陈在熏等编著,数字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123-268页。11 王金矿编著,电路与电子基础,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80-245页。12 申凤琴编著,电子电工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76-186页。13 康华光编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56-194页。15 Victor P. Nelson ,Digital Logical Circuits Analysis & Design , Prentice Hall,2003年6月出版,46-94页。16 John F. Wakerly ,Digital Design (Third Editio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月出版,67-92页。

    注意事项

    本文(713.单片机控制的LED点阵显示系统.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