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EVDO常见问题处理指导书.doc
中国电信EVDO常见问题处理指导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06月目录一、网络优化问题51DO网络优化51.1.前言51.2.DO 网络优化概述51.2.1.DO 与1X 网络优化侧重点比较61.2.2.DO 网络基础优化目标与原则61.3.DO 网络基础优化61.3.1.DO 网络基础优化流程概述61.3.2.DO 网络优化准备工作71.3.2.1.DO 网络清频71.3.2.2.DO 网络系统侧检查71.3.2.3.DO 网络功能性评估测试71.3.2.4.基站处DO 频点接收功率实地测量81.3.3.DO 基站反向干扰的定位与排查81.3.3.1.直放站排查81.3.3.2.扇区干扰波形测量91.3.3.3.扇区天线倒换试验91.3.3.4.主设备外部干扰排查91.3.3.5.天线外部干扰排查91.4.DO 网络无线侧基础优化101.4.1.无线侧优化准备工作101.4.1.1.FTP 服务器101.4.1.2.计算机配置101.4.1.3.测试终端拨号设置111.4.2.1X/DO 双网协同优化方法111.4.2.1.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远121.4.2.2.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近121.4.2.3.单扇区DO 信号覆盖异常121.4.2.4.DO 网络路测分析基本流程131.4.3.DO 网络邻区优化131.4.3.1.DO 与1X 网络1:1 配置区域DO 扇区的邻区优化131.4.3.2.DO 边界扇区的邻区优化131.4.3.3.高底噪DO 扇区的邻区优化131.4.4.DO 网络参数优化131.4.5.DO 网络网管数据分析131.4.6.DO 网络用户投诉分析141.5.DO 网络基础优化专题141.5.1.数据速率优化专题141.5.2.覆盖优化专题151.5.2.1.CES锁定比专题优化151.5.2.2.弱覆盖优化专题171.5.2.3.RSSI异常分析211.5.2.4.越区覆盖优化专题231.5.2.5.导频污染优化专题261.5.3.邻区优化专题301.5.4.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优化专题331.5.4.1.问题描述341.5.4.2.原因分析341.5.4.3.解决措施351.5.5.1X/DO 混合终端操作优化专题361.5.6.Do 与1X 边界优化36二、终端设置问题371测试建议371.1检查工作371.2FTP测试建议381.3数据业务上层协议流量窗口优化401.4测试电脑注册表优化401.5拨号连接设置的修改422修改AC8710(V3版本)终端为仅EVDO模式方法462.1 概述462.2 修改步骤482.3 其它54三、指标分析问题55a)路测软件后台指标分析55四、扩容问题59a)定义59b)超忙小区重要指标对比分析59c)解决方案:60一、网络优化问题为了进一步对EVDO 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促进网优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优化小组结合参考的一些技术资料和在EVDO网络优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撰写了一份有关EVDO网络优化方面的指导书,目的是给刚接手EVDO 网络的网优人员一定的参考,使其能够顺利地开展基础网优工作,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1 DO网络优化1.1. 前言本专册重点介绍DO网络建网初期优化工作中的基础优化工作,提出了DO与1X网络协同优化的思路、方法,介绍了包含DO网络基础优化工作的内容、方法、流程,并对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给出指导与建议。目的是给刚接手DO网络的无线网优工程师一定的指导,使其在建网初期能够顺利地开展网优工作。本专册主要论述了以下五部分的内容。I. DO网络优化概述本部分重点介绍DO网络与1X网络优化的异同点与各自优化的侧重点;并且还介绍了基础优化的目标,以及在考虑1X网络性能的前提下DO网络优化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II. DO网络基础优化此部分是本专册的重点,主要介绍了DO网络基础优化的流程,包括优化的准备工作,反向链路干扰的排查,无线侧基础优化的内容与方法,优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效果验证等内容;III. DO网络优化专题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数据速率优化,覆盖优化,2G/3G互操作专题等四个优化专题;IV. DO网络工程优化指导建议本部分简要对DO网络工程建设期间的优化工作给一些建议;V. DO网络优化案例汇总本部分根据上面介绍的三个专题,补充了一些现网的优化案例,供网优工程师参考。网络优化是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改善用户感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技术性强和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希望本手册能对各分公司的DO网络优化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准确定位故障、避免重复性摸索、简化网优流程、缩短网优时间、提升网优工作效率上起到指导性作用。1.2. DO 网络优化概述中国电信DO 网络与1X 网络采用1:1 共站的方式建设,且大部分基站的DO 与1X设备都共用天馈系统,因此,DO 网络可以继承1X 网络的无线覆盖优化成果,并可借鉴1X优化的方式、手段。但前提是要明确DO 网络优化与1X 优化的异同点,针对两个网络不同的侧重点,采用合适的优化方法。1.2.1. DO 与1X 网络优化侧重点比较DO 网络与1X 网络优化的相同之处:基本相同的优化流程。同样追求无线信号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主控。1:1 覆盖时,天线调整对于无线信号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天线调整的方法也是一致的。DO 网络与1X 网络优化的不同之处:关注的重点不同:1X 侧重语音的连续,通话的质量等;DO 侧重与用户对数据速率的要求。无线信号的纯净度要求不同:DO 网络优化过程中对导频纯净度要求的趋势是一致的。DO 网络优化中,要求导频的主控范围更加明确,以有助于提升整网平均速率。商用网与非商用网的不同:DO 建网初期,只能主要依靠路测数据检验网络质量;1X 网络则有大量的商用用户,话统指标比一般路测数据更能体现网络的现状。频谱的干净程度(外部干扰水平):反向干扰直接影响DO 网络的反向速率,间接影响前向速率, DO 对外部干扰控制的要求远大于1X 网络。1.2.2. DO 网络基础优化目标与原则DO 网络基础优化的目标与1X 网络非常相似,即通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改善无线环境、突出主导频覆盖、减小导频污染区域、提高系统性能为基本目标。DO 网络优化建议遵循以下原则:充分继承1X 网络射频优化成果;天馈系统参数(如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等)的调整需要优先保证1X 网络的服务性能;1X 语音业务的对时延要求较高,其传输资源不可压缩占用,应保留原有资源;DO 网络PN 码的规划建议与其同扇区下1X 网络的PN 码相同;除DO 网络覆盖边缘,其它区域DO 基站的邻区设计建议参考其同扇区下1X 网络的邻区设计;与1X 网络共用的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功率。1.3. DO 网络基础优化1.3.1. DO 网络基础优化流程概述I. DO 网络优化前准备工作在进行优化工作前,需要开展一系列的DO 网络优化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如下4 部分内容:i. DO 网络清频DO 网络的清频工作,通常在DO 网络规划初期即已完成。通过清频工作,可以清除DO 规划频带内的干扰,为DO 网络的顺利开通创造条件。ii. DO 网络系统侧检查通过系统侧检查,可以了解DO 网络结构与相应信息,熟悉DO 网络,有助于后期优化工作的开展。系统侧检查包括DO 网络信息的收集与系统参数检查两部分。iii. DO 网络功能性评估测试在DO 网络正式商用之前,需要对DO 网络进行功能性评估测试,以验证网络主要性能指标与各项基本功能都正常,且满足要求。功能性评估测试包括静态功能性测试与动态测试,其中静态测试包括呼叫测试与网络性能测试等;动态测试主要为小规模的路测,以分析无线网络信号质量情况,并验证前方向数据速率。iv. DO 网络基站侧检查通过基站侧检查,可以确保DO 基站工作状态及天馈系统正常,并确保基站参数设置合理。基站侧检查包括基站工作状态检查,基站天馈系统检查和基站参数检查三个部分。II. DO 网络反向链路干扰排查通过此项工作,可以极大程度提升DO 网络的前反向数据速率。反向链路干扰排查主要包括DO 网络反向链路底噪检查和反向链路干扰定位与排查两部分。III. DO 网络无线侧优化此章节为本分册重点章节,提出了1X/DO 网络协同优化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路测优化、邻区优化、参数优化、网管数据分析和用户投诉数据分析等优化手段。IV. DO 网络优化方案制定与实施根据对优化数据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网络优化方案,并组织实施。V. DO 网络优化效果验证网络优化方案顺利实施后,需要对网络优化的效果进行验证。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需要制定其他优化方案,并继续组织实施、验证。1.3.2. DO 网络优化准备工作1.3.2.1. DO 网络清频前反向链路的干扰对DO 网络性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1X 网络性能的影响,因此在DO 网络规划初期即开展规划频带内的清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3.2.2. DO 网络系统侧检查对DO 网络系统信息的掌握与检查,对后期的优化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完成DO 网络系统侧检查工作后,系统工程师需要向网络优化工程师确认DO 网络的工作状态;在基础优化前,要检查DO 网络参数,确保其与厂商的推荐值一致;在DO 网络系统侧工作正常,参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在进行网络优化前,需要对DO基站进行检查,以保证基站工作状态不会对网络优化造成影响,在完成DO 基站侧检查工作后,基站工程师需要向网络优化工程师确认DO 基站的工作状态;DO 基站基本信息检查:优化前需要明确的各DO 基站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基站站号、基站设备类型、基站经纬度、基站各扇区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和站高、基站AP 归属、1X 与DO 是否共站、1X 与DO 是否都已提供服务。DO 基站工作状态检查:可以登陆到网优平台,对全网基站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硬件告警的DO 基站,请基站工程师协助解决。在解决DO 基站重大告警后,即可启动DO 网络的优化工作。DO 基站天馈系统状态检查:组织对基站及天馈系统进行巡检。抽检天馈系统的安装情况,保证其良好的电气性能,避免天馈线接头进水或松动,过度弯曲等情况。同时校验基站功率,检查天馈系统驻波比,确保基站输出功率正常,基站天馈系统工作正常。DO 网络反向低噪情况的检查与干扰排查:根据现网优化经验,DO 载频上面较高的底噪会对DO 前反向速率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优化前事先了解DO 全网底噪情况,并尽可能排查解决DO 网络中的干扰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操作平台OMCR 上,可以实时查看DO 基站的反向底噪情况,并且同时可以与相同扇区下1X 载频的反向底噪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注意对比分析扇区主天线(收发共有天线)和副天线(单收天线)在底噪上的差异。设备厂家(中兴) OMCR 查询RSSI 值与1X 相似,通常认为DO 载频反向底噪大于-90dBm,则认为该扇区的反向底噪较高,建议排查反向干扰情况。1.3.2.3. DO 网络功能性评估测试DO 有别于1X 系统而更进一步。在新建一个1X 网络的时候,只要能正常呼通电话,系统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在新建部署DO 网络初期,更多的是要考虑网络承载数据业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除了对无线环境有一定要求以外,更多的要依靠核心网共同完成的。通常而言,为了保证DO 后续无线优化能顺利进行,节约大量的优化资源,我们在正式的、大规模的开展优化工作前,必须对网络进行一次评估测试。根据评估测试的结果,判断网络是否已经足够健康,是否满足数据承载要求,最终决定是否可以开展全网的无线优化。按类型来分,评估测试主要分两大类:静态功能性测试和动态路测。静态功能性测试的主要方法是,随机抽取网上部分基站/扇区,定点对样本进行某些功能方面的测试,比如前反向定点吞吐量测试、扇区最大吞吐量、前向DRC 速率确认、HARQ功能等等。静态功能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判断系统是否已经打开相应的功能并能正常工作,系统网络侧和基站侧是否已经联调并正常工作。如果某一项静态功能性测试未获通过,则必须立即于相关系统/基站工程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问题,直到测试通过为止。动态路测的主要方法是,选择一片或几片由至少10 个站组成连续覆盖的网络区域,称为Cluster。随后在这些Cluster 内进行路测,并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的数据指标判断区域中的站/扇区存在不存在系统级的问题。路测和分析的内容包括扇区吞吐量、数据前反向覆盖测试等等。一旦我们通过路测分析发现部分站有系统级问题的嫌疑,就要开始针对该站进行单独的排障工作,结合一些静态测试项目对问题进行定位,并向交换及基站工程师寻求帮助和解决。静态功能性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I. 呼叫测试i. 分组业务建立时延ii. Connection 建立时延II. 网络性能iii. 时延(Round Trip Delay)测试iv. 激活态、休眠态Ping 时延v. DRC 申请速率vi. 前反向定点单用户吞吐量测试vii. DO 终端在混合模式下,可以起呼/接听1X 语音电话动态功能性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I. 无线环境质量分析i. SINR 分布ii. 终端接收/发射功率分布iii. DRC 申请速率iv. 前向误包率v. FRABII. 前反向数据覆盖测试i. 活动导频集数量分布ii. 前向物理层/RLP 层吞吐量iii. 反向物理层/RLP 层吞吐量1.3.2.4. 基站处DO 频点接收功率实地测量通过现场测量基站DO 频点的接收功率,也可以检查DO 扇区的底噪情况。通常此方法是在通过操作平台或路测数据,检测到某扇区底噪偏高后,进行上站检查时所进行的必要测试。每个厂商具体的测试端口和接收功率参考值都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扇区DO 频点遇到干扰,在基站测得的DO 频点接收功率就会有所升高。反应在波形上,会发现在扫频带宽内出现尖峰干扰波形,或者底噪被整体抬高的现象。1.3.3. DO 基站反向干扰的定位与排查如果断定某个DO 扇区底噪较高,确实存在干扰,则需进一步对干扰的产生进行排查,对比扇区DO 载频底噪和1X 载频底噪情况十分有意义!1.3.3.1. 直放站排查根据以往经验,在导致扇区反向底噪较高的各种原因中,直放站因素的最大,因此首先排查直放站。DO 网络直放站干扰排查的方法与手段,与1X 网络类似。在进行直放站排查时,尽可能多地获得该扇区下的直放站信息。直放站主要信息如下:直放站名称,地址与经纬度信息,业主信息施主基站名称,站号,扇区号和PN 码,施主天线挂高、方位角和俯仰角、增益直放站类型,厂家名称,用途直放站额定功率、上下行增益获得直放站信息后,在对底噪高的扇区进行直放站排查时,可以遵循如下步骤:i. 在机房查看并记录该扇区DO 载频和1X 载频底噪的实时数值;ii. 在基站实地测量底噪偏高扇区的接收功率。如果是直放站导致的底噪升高,实地测量接收功率时通常可以发现底噪被整体抬升的现象;iii. 通知直放站厂商,关闭该扇区下所有直放站(包括近端和远端模块);iv. 在所有直放站都关闭后再次在机房查看并记录该扇区的DO 载频和1X 载频的底噪数值,并与关闭直放站之前的底噪数值进行比较;如果此时底噪恢复正常,则说明该扇区下所带的一个或多个直放站工作异常,需要继续排查直放站;如果此时底噪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依旧偏高,则说明该扇区下所带的一个或多个直放站工作异常,需要继续排查,但是还要排查导致底噪偏高的其他因素;如果此时底噪情况变化不大,则说明该扇区已知的直放站工作正常,需要排查其他引起底噪偏高的因素;v. 如果继续排查直放站,则需要逐个打开直放站;每打开一个直放站后,需要在机房查看并记录此时该扇区DO 载频和1X 载频的底噪数值,并且与之前的底噪数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底噪明显升高,则说明刚刚打开的直放站工作异常,需要调整设置;直至所有正常工作的直放站都被打开。1.3.3.2. 扇区干扰波形测量在排除直放站导致扇区底噪升高的情况下,需要上站检查来判断具体的干扰源。在不变动任何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先实地测量底噪较高扇区的接收信号波形,然后再在天线平台上对底噪较高扇区天线覆盖方向进行干扰测量。如果扇区接收信号波形与天线覆盖方向内测得干扰波形一致,说明干扰来自天线外部,需要在天线覆盖方向内进行干扰测量,期望最终找到真实的干扰源;如果两者测量的信号波形不一致,说明除了外部干扰,主设备、天线馈线和主设备带的避雷器、隔离滤波器等都有可能产生干扰,此时需要进一步的确认。1.3.3.3. 扇区天线倒换试验为了确定干扰是来自主设备内部还是主设备外部,可以采用扇区天线倒换试验。将底噪较高扇区和另一个底噪正常扇区的天馈系统互换,之后观察这两个扇区的底噪情况。如果扇区底噪情况随着天馈系统的变化而变化,则证明干扰来自主设备外部;如果扇区底噪情况并没有变化,则说明干扰来自主设备内部,绝大多数的干扰来自主设备外部,主设备内部某些部件导致扇区底噪异常的案例极少。1.3.3.4. 主设备外部干扰排查若判断干扰来自主设备外部,需要先在天线覆盖方向上进行干扰的测量。如果发现与扇区接收信号测量到干扰波形相近的干扰,基本可以说明干扰来自天馈外部;如果没有发现相近的干扰波形,或天线外部测得的底噪正常,则说明干扰来自主设备到天线之间的某个器件,如外部隔离滤波器、避雷器、塔放、馈线等等,此时需要逐一排查。排查方法与直放站排查类似,首先去掉所有外部器件(包括直放站)后测量底噪,然后逐一连接外部器件并测量底噪,与去掉所有外部器件后测量得到的底噪值进行比较;如果连接某一外部器件后底噪明显抬升,说明该外部器件工作异常需要检查或更换;直至全部连接外部器件。1.3.3.5. 天线外部干扰排查若判断干扰来自天线外部,需要利用高增益八木天线和扫频仪在扇区天线覆盖方向上进行干扰测量,以确定疑似干扰源。发现疑似干扰源后,需要协调相关人员关闭疑似干扰源,然后重新在机房通过操作平台或者测量基站接收功率观察扇区底噪情况。如果扇区底噪恢复正常,此疑似干扰源即为干扰DO 频点的真正干扰源;如果扇区底噪变化不大,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干扰。最终直至找到干扰此扇区DO 频点的所有干扰源。1.4. DO 网络无线侧基础优化由于中国电信DO 网络都是按照与1X 网络1:1 的比例来建设的,因此在进行DO 网络无线优化时提出了“1X/DO 网络协同优化”的方法。在DO 网络无线侧优化过程中,主要是进行路测优化、邻区优化和DO 覆盖边界区域的优化。在对DO 网络技术体系与原理深入理解后,可以开展DO 网络的参数优化。1.4.1. 无线侧优化准备工作在完成系统侧的检查和基站侧的检查,并对DO 网络的底噪和外部干扰进行排查后,即可展开DO 网络无线侧优化的工作。与1X 网络数据优化类似,需要在网络中配置测试用的服务器。另外,对DO 网络测试用的服务器和测试用电脑也有一定的要求。1.4.1.1. FTP 服务器I. 服务器配置要求建议优先采用Unix 服务器承载FTP 服务应用。主要基于Unix 系统稳定性、多进程业务的可靠性以及网络安全性考虑。要求FTP 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下载/上传权限,同时服务器打开PING 功能。II. 布放要求建议FTPServer 连接位置应靠近PDSN 服务器。尽量避免测试数据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等。避免其他不可控因素像时延等问题导致网络性能降级,保证可控制的测试环境。III. 参数配置要求(1)TCP XMIT Hi Water Mark建议值:65536Bytes参数:tcp_xmit_hiwat(2)MTU建议值:1500bytes参数:tcp_mss_def1.4.1.2. 计算机配置在进行应用层吞吐量测试前,应对接入测试终端计算机TCP/IP 的参数设置进行检查。由于许多吞吐量测试的性能和TCP/IP 设置密切相关,因此,TCP/IP 和PPP 相关的参数必须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性能得到最优。(1)计算机操作系统建议值:Windows XP 或Windows2000(ServicePack3)系统(2)MTU(Max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建议值:1500bytes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interfaceMTU(3)TCP Receive Window建议值:65535bytes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TcpWindowSize(4)TCP Max DuplicateAcks建议值:2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TcpMaxDupAcks(5)Time To Live建议值:110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DefaultTTL(6)TCP Header Compression建议值:Disabled拨号连接属性->网络->TCP/IP 属性->高级设置->PPP 链接(7)Selective ACKs建议值:EnabledWindows XP、Windows2000(ServicePack3)系统默认值(8)TCP TimeStamp建议值:Enabled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Tcp1323Opts(9)TCP WindowScaling建议值:Disabled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Tcp1323Opts(10)LCP Extensions建议值:Disabled拨号连接属性->网络->拨号服务器类型设置->PPP 设置(11)PPP Software Compression建议值:Disabled拨号连接属性->网络->拨号服务器类型设置->PPP 设置(12)PPP 多重链接建议值:Disabled拨号连接属性->网络->拨号服务器类型设置->PPP 设置1.4.1.3. 测试终端拨号设置(1)最高速率建议值:115200 bit/s拨号连接属性->常规->调制解调器->配置->最高速度(2)差错控制建议值:Enabled 拨号连接属性->常规->调制解调器->配置->硬件功能(3)硬件流控制建议值:Enabled拨号连接属性->常规->调制解调器->配置->硬件功能(4)Data Compression建议值:Enabled拨号连接属性->常规->调制解调器->配置->硬件功能1.4.2. 1X/DO 双网协同优化方法中国电信的DO 网络是在1X 网络上按照1:1 进行升级的。即:有DO 信号的基站一般情况下都有1X 信号,反之则不一定成立。依据1X 与DO 基站1:1 建站时覆盖重叠程度分析1X 网络 DO网络两者软切换区域在导频增加的趋势上是完全一致的。在导频数量变化的临界区域,DO 增加一个导频的速度要比1X 略快一些,这主要决定于参数设置,完全符合预期。 1:1 重叠的情况下,DO 信号的服务范围和相应的1X 范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基站邻近处的主要覆盖范围上,更体现在一些由于特殊无线传播环境而在距基站较远处形成的一些零星覆盖上。这个对比结果也同时证明了,在1:1 的条件下,DO 系统和1X 系统对天线调整的需求也是完全一致的。其统一的指导思想是形成每个扇区的主控覆盖范围。综上所述,在DO 与1X 进行1:1 配置的情况下,DO 网络与1X 网络覆盖基本一致。因此,在对DO 网络进行优化的时候,尤其是对DO 网络的覆盖进行优化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同扇区下1X 信号的覆盖情况。除了网络的覆盖外,DO 网络的PN 码规划、邻区设计也可以参考1X 网络来进行。这就是1X/DO 双网协同优化的思想。协同优化测试方法:在进行DO 网络路测优化是,强烈建议采用1X/DO 双网协同优化的方法,在同一辆路测车内,利用不同的终端和测试电脑,同时进行1X 和DO 的测试。其中1X 网络进行语音测试,DO 网络进行数据测试,测试过程中同时对比1X 网络和DO 网络的覆盖情况。在后期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时,注意对比分析相同扇区下DO 网络和1X 网络覆盖的异同,并从中分析定位出DO 网络的问题。1.4.2.1. 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远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 信号覆盖进行分析,可能出现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远的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 信号覆盖进行对比。由于DO 网络导频信号是全功率发射,因此在与1X 网络1:1 覆盖的DO 网络中,同一地点DO 网络导频信号的Ec/Io 会比1X 网络高5dB 左右。因此,在比较过程中,DO 导频Ec/Io 值可以选择-5, 0,而1X 导频Ec/Io 值可以选择-10, 0。I.遇到DO 信号覆盖过远,而1X 信号覆盖正常情况,需要着重检查以下情况。i. 检查该扇区是否为DO 的边界扇区ii. 检查该扇区周围是否有扇区关闭或者存在硬件问题iii. 检查该扇区的1X 信号功率是否降低iv. 检查该扇区的1X 是否存在硬件问题v. 检查该扇区是否带直放站,而且该直放站只放大DO 信号,而不放大1X 信号II.单扇区DO 信号与1X 信号都覆盖过远遇到此情况,则要检查该扇区的方位角、下倾角是否需要调整,并且查看该站是否处于地形较高的位置,优化思路与优化1X 思路一致。1.4.2.2. 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近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 信号覆盖进行分析,可能出现单扇区DO 信号覆盖过近的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 信号覆盖进行对比。I. DO 信号覆盖过近,而1X 信号覆盖正常遇到此情况,需要着重检查以下情况。i. 检查该扇区DO 功率是否被降低ii. 检查该扇区DO 设备是否存在硬件告警iii. 请基站工程师帮助核实该扇区功放DO 部分输出功率是否设置正确II. 单扇区DO 信号与1X 信号都覆盖过近遇到此情况,则要检查该扇区天线方向是否存在遮挡,或者DO 和1X 共用器件出现故障。其优化思路与优化1X 思路一致。i.检查该扇区是否被遮挡ii. 检查该扇区1X 和DO 是否都存在硬件问题或者被关闭1.4.2.3. 单扇区DO 信号覆盖异常全网路测完毕后,对单扇区的DO 信号覆盖进行分析,还可能出现单扇区DO 信号覆盖异常,覆盖方向与其数据库中扇区所对应的方向不一致,或者在较远的地方有该扇区的信号。遇到此类情况,首先要与该扇区的1X 信号覆盖进行对比。如果二者一致,则需要上站检查扇区覆盖方位角、经纬度与数据库中是否一致,并且核实该扇区下是否有未被统计的功分天线,或未被统计的直放站。路测发现RCS67 第一扇区,覆盖范围异常。在其扇区南边较远的地方出现了该扇区的信号,与其数据库中扇区所对应的方向不一致。 1.4.2.4. DO 网络路测分析基本流程此部分分析重点为RF 相关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的覆盖、终端接收电平、网络负荷或干扰等内容。以数据速率为例给出DO 网络路测分析的基本流程图,根据此流程可以逐步定位网络可能存在的基本问题。1.4.3. DO 网络邻区优化不同厂商有不同的工具用于统计DO 网络扇区间的切换比例与切换次数。DO 网络的邻区优化,主要就是根据切换比例与次数的统计来调整邻区关系的。在利用切换统计数据进行DO 网络邻区优化时,方法与1X 网络的邻区优化一致,就是确保具有较高切换比例或切换次数的扇区都作为邻区,同时兼顾邻区的优先级设置,保证邻区关系的完整性。1.4.3.1. DO 与1X 网络1:1 配置区域DO 扇区的邻区优化DO 与1X 网络1:1 配置是最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完全参考1X 网络的邻区设计来进行邻区优化。1.4.3.2. DO 边界扇区的邻区优化在城市边缘区域的1X 基站,在DO 网络建设初期有可能不会升级。因此会形成DO 边界扇区,在边界扇区外侧只有1X 网络。DO 边界扇区,不能完全参考1X 网络的切换统计数据,还需要根据边界扇区的具体地理位置来设计邻区。1.4.3.3. 高底噪DO 扇区的邻区优化根据DO 网络已有的优化经验,只要激活集内有一个扇区底噪偏高,就会严重影响前反向链路的数据速率。因此,尽可能少地将高底噪扇区作为其他底噪正常扇区的邻区,减少高底噪扇区进入激活集的概率。当然,这是被迫的做法。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排查干扰。1.4.4. DO 网络参数优化在DO 网络基础优化期间,并不建议对DO 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仅仅是按照附件提供的模板对DO 网络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保参数符合厂商提供的推荐值。关于DO 网络不同参数具体优化的内容,请参考附件相应内容。 1.4.5. DO 网络网管数据分析网管数据指标是启动网络优化的重要依据。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话务量的不断增长,话务统计指标将能越来越客观地反映出网络运行现状,同时也为网络的维护和优化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因此监控无线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地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并对性能指标较差的区域进行深入细致地优化调整,是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确保网络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DO 数据业务性能指标,可从网管系统或综合网管系统中提取。网管性能数据分析,应建立日分析、周分析、月分析制度。对KPI 考核指标建立指标预警机制。通过日分析,及时发现网络质量的异常突变。通过周分析、月分析,准确判断网络质量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启动网络优化,遏制网络质量进一步恶化。对网管性能数据的分析,应更关注对系统吞吐量、传输时延、PPP 连接成功率、以及DO 网络特有的指标分析,例如DO/1X 网络互操作的指标(含数据、语音、短信等)、虚拟软切换成功率、VT 可视电话专题分析、VOIP 专题分析等。在网管性能数据分析,常参用以下的分析思路:(1)TOP10 最坏小区法 按照所关注的话务统计指标,如掉话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软切换失败率等排列出前10 位的最差基站或扇区,指标值可根据需要取忙时平均值或全天平均值。TOP10 基站/扇区即可作为故障分析和优化的重点,也可按此安排优化工作的优先级。(2)时间趋势图法话务统计指标的趋势图是话务分析的常用方法,可以按小时、天或星期作出全网、基站群或单个基站/扇区的单个或多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中发现指标变化规律。(3)区域定位法无线网络的指标变化往往发生在一片区域,由于该区域的话务量增长、话务模型变化、无线环境变化、个别基站故障或者上下行干扰造成了这一区域指标普遍变差,从而对全网的指标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全网指标有所变差时,可以对比变化前后的平均指标,将变差程度最大的基站/扇区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这样便于及时定位问题存在的区域。(4)对比法对比的目的是找出比较对象的区别,证实问题的存在,并对这种存在分析其合理性。一项话务统计指标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某些方面并没有改变,但另一些方面有所变化。因此要善于选择对比的对象,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网络监控和话务统计结果,可以了解网络的性能,明确优化的方向,验证优化的结果。1.4.6. DO 网络用户投诉分析分析用户投诉记录,需分清投诉是属于哪类问题:核心网问题、无线侧问题、终端问题、业务使用问题等。除了关注用户对覆盖等无线质量投诉外,更侧重于对用户对业务使用的投诉分析,例如上网速率、掉线、连接成功率低等,VOIP、可视终端的使用问题等,用户投诉的详细地点,时间段、移动速度等信息,因为DO 网络的服务质量与终端与基站的距离、是否话务高峰期、终端的移动速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大客户、集团客户等重要客户的投诉,多用户投诉的区域,多次重复投诉的用户,应是投诉分析的重点。1.5. DO 网络基础优化专题1.5.1. 数据速率优化专题DO 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是一个贯穿在DO 网络建设、发展、扩容各个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DO 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在很多方面与1X 网络的数据速率优化一样。但是由于DO网络技术方面的特点,又有些特殊的地方。DO 网络数据速率优化基本方法与手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I.基站传输资源的配置情况i. 单载单扇DO 基站的传输需求DO 基站到BSC 的传输采用TDM E1,传输带宽为2M,其传输利用率一般大于90%。对于DO 前向3.1Mbps 的最高物理层速率需求,需要配置2条E1 才能满足最高速率的传输带宽需求。由于E1 是收发物理分开,因此对于DO 反向1.8Mbps 也同样满足。因此单载单扇基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求为两对E1。ii. 单载三扇DO 基站的传输需求各扇区数据业务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单载三扇基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求6对E1。iii. 单载三扇DO 与1X 共站的传输需求语音业务对时延要求非常高,传输需单独配置,因此单载三扇DO 与1X共站最高的传输资源需求9 对E1iv. 传输资源紧缺情况下的传输配置建议:语音由于时延要求高,传输资源不可压缩占用,应保留原有资源;DO 网络承载数据业务,对时延需求相对不高,在建网初期传输资源有限情况下,可以压缩传输资源,每载扇1 对2M 用于DO 数据的传输;DO 网络建设中部分地区可能无传输资源可利用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DO设备厂商支持的其他传输接入方式,比如采用ADSL 来承载数据业务的传输等等。II.网络覆盖情况与1X 网络情况基本一致,良好的DO 网络覆盖,是提升前反向数据速率的基本手段。因此,尽可能消除DO 网络的弱覆盖、导频污染、越区覆盖现象的出现。III.DRC 申请速率DRC 申请速率为终端根据前向链路的无线环境向网络申请的前向速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网络前向覆盖的情况。如果DRC 申请速率较高,则说明DO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