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BSC割接后切换混乱的处理.doc

    • 资源ID:4135517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BSC割接后切换混乱的处理.doc

    资料编码设备名称华为BSC6000/motoBTS使用对象网络优化工程师设备版本编写部门技术服务部/培训部资料版本密 级内部公开状态大BSC割接后切换混乱的处理拟 制:谢久杰/技术服务部日 期:2010-09-15审 核:日 期:审核批准:日 期:入 库:日 期:网 信 联 动 技 术 有 限 公 司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关键词:华为大BSC,motoBTS,切换,话务均衡摘要:moto设备进行BSC升级后,接入新的BSC6(华为),由于与原motoBSC切换算法的差异,割接后的一些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严重的频繁切换,切换次数及切换失败次数猛增,同时造成的切换掉话也大幅度增多,严重影响网络的质量。缩略语清单:MRMeasurement ReportHOHandover1 问题描述平江于7月5日凌晨对城区内的BSC743及BSC522进行割接,接入新BSC6(华为大BSC),割接后,城区新BSC864下挂34个基站102个小区,900站23个(69个小区),1800站11个(33个小区)。1、路测问题:割接后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多次路测,发现城区道路的切换关系变得混乱,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切换,频繁切换问题非常严重,几乎整个路测过程一直在切换,统计路测的切换次数较割接前增加近一半,切换失败次数也随之增加10次左右(路测的时间跟路线相同),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以下为割接前后路测统计对比:测试日期试呼次数覆盖率话音质量掉话率切换尝试次数(含小区内切换)切换失败次数切换成功率6月29日(割接前)2599.90%97.43%0.00%175497.71%7月08日(割接后)2599.77%98.43%0.00%2901694.48%表一:割接前后路测切换指标情况对比图1:割接前路测截图(6月29日)图2:割接后路测截图(7月8日)2、统计问题:路测中发现切换问题后,从OMC-ST中统计出割接后城区站的切换、掉话及话务数据,与割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切换次数与掉话次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下表统计割接前后城区全部35个站晚忙时19点的总数据,掉话次数较割接前增加近300次,切出尝试次数较割接前增加10万次左右。以下统计割接前6月23日及割接后7月15日的网络性能情况进行对比:由于割接后新BSC统计的不含切换的掉话跟含切换掉话基本上是一样的,导致割接后不含切换的掉话率较高;切换次数为小区总的切出尝试次数,不包括小区内切换。统计时间业务信道话务量(erl)不含切换掉话次数不含切换掉话率含切换掉话次数含切换掉话率切换次数(小区总切出次数)切换成功率2010-6-23 19:00(割接前)1773.993360.429%506次0.328%98092次96.66%2010-7-15 19:00(割接后)2121.147841.022%812次0.434%190685次98.091%表二:割接前后城区站统计数据对比以下附上割接前后统计明细情况:2 问题分析1、分析路测LOG,发现很多切换是在服务小区信号很强,质量也很好的情况下发生的,甚至会切往信号电平低于服务小区的邻区,且来回切换;基本上可以排除因为上行质差或电平,或拥塞导致这样多强信号无质差向低电平邻区的切换,而且这在割接前也没有发生过。怀疑问题出在割接后,由于华为切换算法与moto切换算法的差异,导致割接后从原来moto设备的切换参数映射到华为BSC上出现一些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或有些华为切换算法中有而原来moto没有的参数设置不合理的情况。2、统计割接前后切换原因对比,统计时间分别为割接前6月23日和割接后7月15日晚忙时19:00的数据。6月23日统计值均为小区间切换尝试次数,包括BSC内和BSC外,而由于新BSC的计数器有些还未启用,暂时无法统计BSC间的切换尝试次数原因,所以7月15日的统计值为BSC内的小区间切换尝试次数,但由于城区所有站均在同一个BSC864下,所以实际上BSC间的切换相对来说是很少的部分。两天的统计值均不包含小区内切换。功率预算TA频率干扰频段再分配频间切换上行干扰上行信号强度上行质量下行干扰下行信号强度下行质量拥塞66704000010406222088741373表三:割接前6月23日晚忙时19:00切换原因统计表Uplink QualityDownlink QualityUplink StrengthTiming AdvanceDownlink StrengthLoadBetter CellMSC InterventionRapid Level DropOther Causes36086383730016596897675000表四:割接后7月15日晚忙时19:00切换原因统计表从割接前后的统计对比中可以看出,割接前的功率预算切换6万次左右,而割接后的Better Cell原因切换为9万次左右,包括PBGT切换和层间切换,而割接后小区暂未进行分层覆盖,所以割接后的Better Cell切换即为PBGT切换,较割接前增加3万次左右,增加50%;割接后的上/下行质量切换较割接前也都增加3万次左右,割接前上/下行分别为4000次和8800次左右,割接后为36000和38000左右,均增加了近800%之多;割接后的下行电平(Downlink Strength)为16000次左右,割接前为0,割接前,MOTO切换算法中的电平切换是关闭的,所以切换次数为0,而割接后华为切换算法中的上下行电平切换即为边缘切换,处于开启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割接前MOTO BSC的切换,主要是PBGT切换和下行质量切换,割接后华为BSC的切换,主要为Better Cell(PBGT)切换和上下行质量切换及下行电平切换,下面,对华为BSC的切换算法进行分析。3、华为切换算法:华为1代切换算法中,小区间主要包括:TA切换、质差切换、负荷切换、快速电平下降切换、快速移动微小区切换、干扰切换、PBGT切换、边缘切换、分层分级切换、同心圆切换等,其中TA切换、质差切换、负荷切换、快速电平下降切换、快速移动微小区切换、干扰切换为紧急切换,PBGT切换、边缘切换、分层分级切换、同心圆切换为正常切换。平江新BSC864下小区间切换主要开启了质差切换、PBGT切换、分层分级切换,负荷切换和边缘切换。其中质差切换和负荷切换属紧急切换,但从统计中看,平江城区负荷切换次数较少,所以暂时将负荷切换关闭。与质差切换相关的参数为:DL/UL Qual Threshold(下/上行质差切换门限值),该参数设为30/30,而华为参数设置规范中的推荐值为60/60,也就是质差等级为6级。PBGT切换、分层分级切换和边缘切换属于华为正常切换,由于BSC864下所有小区割接后层级均设为3层2级,所以并不存在分层分级的切换,PBGT切换是根据候选小区的网络特征调整,即16bit排序来判决切换,下面简单介绍华为16bit排序规则。表五 16bit排序格式15161413121110987654321RSVD是否高于层间切换门限是否不共MSC是否不共BSC是否高于负荷启动门限切换优先层级6切换优先层级5切换优先层级4切换优先层级3切换优先层级2切换优先层级1服务小区优先下行接收电平排序下行接收电平排序下行接收电平排序RSVD邻区低于门限迟滞置1;服务小区低于门限-迟滞,置1不共MSC,置1不共BSC,置1高于门限,置1体现HCS优先级,共4层,每层16级,总共64个层级邻区低于服务小区迟滞,置1,服务小区置0体现RXLEV排序的结果,最多6邻区1服务小区共7个小区16bits位图中,“1”为最低位,即权重小;“16”为最高位,即权重大。16bits的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越有可能被选为切换目标小区,也就是说,在MS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对服务小区及M准则中排前6的邻区,根据其网络特征,上报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值越小,权越高,就越容易切入该小区。具体的算法在此不多做说明,附上华为切换算法16bit排序详细说明供参考。影响16bit算法中各位排序的参数如下:16:保留位:无参数影响;15:保留位:小区扩展类型;14:层间调整位: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13/12:共MSC/BSC调整位:邻小区与源小区所属的BSC/MSC,进行共BSC/MSC调整允许;11:负荷调整位: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10/9:层排序位:小区所在层;58:级排序位:小区优先级;4: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小区间切换磁滞;13:电平比较位:无参数直接影响;根据平江城区切换参数设置,主要影响16bit排序的参数为第14位和第4位,其相应参数设置为:层间切换门限(inter_layer HO Threshold):32,层间切换磁滞(Inter_layer HO hysteresis):0,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信号强度<32-110-0=78dBm时,第14位将被置1,当邻区的信号强度>32-110+0=78dBm时,该邻区的第14位将被置0;小区间切换磁滞(inter_cell HO hysteresis)基本上都为默认值:4,也就是说,当邻区信号强度>服务小区信号强度+小区间切换磁滞,该邻区的第4为将被置0,服务小区第4位恒定为0,这样,当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弱于-78dBm时就很容易发生切换。另外,影响PBGT切换的P/N准则,即PBGT Valid Time/PBGT Wartch Time(持续时间/统计时间),割接后大BSC设置为1/1,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测量报告满足切换判决条件就会发起切换,这样也会造成频繁切换。边缘切换的触发条件为边缘切换触发门限,影响参数为上/下边缘切换门限、小区间切换磁滞,在TA/干扰切换不满足,BQ切换未触发的前提下,依照如下流程判决是否满足边缘切换判决:1、服务小区上/下行滤波后的TCH电平强度测量值 < 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2、邻区下行滤波后的BCCH电平强度 > 服务小区下行滤波后的TCH电平强度+小区间切换磁滞;3、据P/N准则,如果最近连续N个测量报告(边缘切换统计时间)中有P个报告(边缘切换统计时间)满足以上公式,则触发上/下行边缘切换,并进行候选小区选择。查看平江BSC864下边缘切换参数设置:下行边缘切换门限为:30,即触发门限为-80dBm,P/N值为3/3,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80dBm,同时邻区中有BCCH电平强度>服务小区下行滤波后的TCH电平强度+小区间切换磁滞,且满足P/准则,则将触发边缘切换。另外,根据定点CQT测试发现,MS进入通话状态后,不管信号有多强,都会慢慢降低,直至某一个值后比较稳定,但此时往往就已经触发了切换,且切换至另外一个小区后,同样信号会慢慢降低,又发起新的切换,就这样频繁的切换。怀疑为功控所致,查看功控参数,大BSC没有用华为的一代功控算法,而是沿用moto的BTS Power Control,为割接前的设置状态,查看其下行功控下门限,基本设为30,也就是-80dBm,而测试当中,MS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强度往往是从刚刚占用上的-6070dBm降至-79dBm左右稳定下来,而在华为16bit算法中,对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是没有加入功控补偿值的,所以由于功控导致信号强度下降,将会触发切换。3 处理过程与方法根据对大BSC切换参数及功控参数的了解,城区割接后,主要切换的类型为:上/下行质量切换、边缘切换、PBGT切换。影响上/下行质量切换的参数为DL/UL Qual Threshold(下/上行质差切换门限值);影响边缘切换的参数为:Edge HO UL/DL Rx_LEV Threshold(上/下行边缘切换门限), Edge Ho Valid Time/Edge Ho Wacth Time(P/N值);影响PBGT切换的参数为:PBGT HO Threshold(PBGT切换门限)、inter_cell Ho Hysteresis(小区间切换磁滞)。另外,由于华为1代切换算法中,切换判决未加入功率控制补偿,所以,上行/下行功率控制下门限,对于切换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的利用城区1800站吸收话务及频率资源的优势,尝试将城区900站与1800站进行分层覆盖,将1800站的层值:3>2,这样,将涉及到分层分级切换(level ho)。结合路测及指标统计,最终将城区BSC864下小区参数做出如下修改:1、 将所有小区的Load HO allowed(负荷切换):yes>no,关闭intracell HO Allowed(小区内切换)、全半速率的小区内切换打开,打开PBGT HO Allowed(PBGT切换)、Fringe HO Allowed(边缘切换)、BQ HO Allowed(质量切换);2、 所有小区的DL/UL Qual Threshold(下/上行质差切换门限值):30/30>60/60;3、 所有900小区Edge HO DL Rx_LEV Threshold(边缘切换下行电平门限):30>23;所有1800小区Edge HO DL Rx_LEV Threshold(边缘切换下行电平门限):30>33;4、 PBGT HO Valid Time/PBGT HO Wacth Time(PBGT切换持续时间/PBGT统计时间,即P/N值):1/1>3/4;5、 所有1800小区的cell layer:3>2;6、 所有1800小区的Inter-layer HO Threshold:32>38,Inter-layer HO Hysteresis:0>5;7、 所有1800小区邻区数据中的Inte-layer HO Hysteresis:52>69(该参数与小区切换数据中的Inter-layer HO Hysteresis:5一致,作用是针对个别邻区进行切换门限的微调,以平衡900跟1800站的话务,个别小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的设置为69);8、 所有900小区的Inter-layer HO Threshold:32>25,Inter-layer HO Hysteresis:0>2;9、 所有900小区邻区数据中的Inte-layer HO Hysteresis:52>66(与小区切换数据中的Inter-layer HO Hysteresis:2一致);10、 根据路测数据,合理设置PBGT HO Threshold(PBGT切换门限)及inter_cell HO Hysteresis(小区间切换磁滞)。4 处理结果1、 路测方面:调整后对城区进行多次路测,各项指标均恢复甚至优于割接前的水平,频繁切换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切换次数大幅度下降,切换失败的次数相对调整前有5次左右的下降,但相对割接前,也有5才左右的增加,分析数据,主要的失败原因为干扰导致MS在切换前没解出BSC指派的邻区,造成切换失败,而且切换失败主要集中在一些无线环境较复杂的地方,经过一些频点调整,也有所好转,但由于平江城区频点规划比较混乱,建议需要重新翻频。各项指标对比如下:测试日期试呼次数覆盖率话音质量掉话率切换尝试次数(含小区内切换)切换失败次数切换成功率6月29日(割接前)2599.90%97.43%0.00%175497.71%7月08日(割接后)2599.77%98.43%0.00%2901694.48%9月04日(调整后)2799.95%99.14%0.00%1581093.67%表六:割接前后及调整参数后路测指标对比调整前后路测截图对比如下:图三:割接后调整前路测截图图三:调整参数后路测截图2、 统计方面:对参数进行调整后,从OMC-ST中统计出BSC864城区站多天的切换、掉话及话务数据,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与调整参数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各项指标都有很大提高,基本恢复到割接前的水平,甚至超过,指标对比如下:统计时间业务信道话务量(erl)不含切换掉话次数不含切换掉话率含切换掉话次数含切换掉话率切换次数(小区总切出次数)切换成功率2010-6-23 19:00(割接前)1773.993360.429%506次0.328%98092次96.66%2010-7-15 19:00(割接后)2121.147841.022%812次0.434%190685次98.091%2010-8-19 19:00(调整参数后)2041.373630.376%3630.368%10045697.978%表七:割接前后城区站统计数据对比功率预算TA频率干扰频段再分配频间切换上行干扰上行信号强度上行质量下行干扰下行信号强度下行质量拥塞66704000010406222088741373表八:割接前6月23日晚忙时19:00切换原因统计表统计时间Uplink QualityDownlink QualityUplink StrengthTiming AdvanceDownlink StrengthLoadBetter CellMSC InterventionRapid Level DropOther Causes2010-7-15 19:00(调整前)360863837300165968976750002010-8-19 19:00(调整后)426284400024207060876000表九:割接后调整参数前后7月15日与8月19日晚忙时19:00切换原因统计表从以上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掉话次数和掉话率较调整参数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总的切换次数较调整前减少了10万次左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从切换原因中可以看出,除了Downlink Strength(下行电平切换)较调整前增加了1万次左右,其他都大幅度下降,Downlink Strength(下行电平切换)增加的原因是调整参数后,900小区与1800小区进行分层覆盖,华为切换中,从2层的1800小区切往3层的900小区是通过边缘切换,3层的900小区切往2层的1800小区是通过层间切换,从路测中可以看出,道路上主要由1800小区覆盖,路测的电平与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样就增加了,Downlink Strength(下行电平切换)的次数,属于正常情况。从多次的路测和多天的统计指标来看,这些指标基本上都趋于稳定,由于割接后导致的切换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掉话问题得到解决。5 总结鉴于目前各地市都在进行网络升级割接,希望这个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华为的系统,所以在这次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也是自己找资料边学边尝试,最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还存在遗留问题,由于对很多东西的理解没完全透彻,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指导。下面总结下几个影响较大的主要参数及设置方法:1、Edge HO DL RX_LEV Threshold(边缘切换门限):建议分层覆盖的话,同层的小区设置为一致,且高层小区,该值设置为该小区层间切换门限值层间切换磁滞值(或大于,因为大于的话,其实际值就是层间切换门限值层间切换磁滞值,但最好不要小于),配合边缘切换的P/N设置;2、Inter-layer HO Threshold(层间切换门限)及Inter-layer HO hysteresis(层间切换磁滞值):如果900小区与1800小区分层覆盖的话,这两参数就要合理设置,但同频段小区,这两个参数设置一致,如果没有分层的话,所有小区设置一致,且设置小点;配合设置层间切换的P/N值;3、DL/UL Qual Threshold(下/上行质量切换门限):这两个参数对质量切换的影响较大,由于城区干扰会比较大, 一般设置大点(60),设置太小容易引起太多的紧急切换。4、LRxlevDlP/URxlevDlp(下行功率控制下/上门限):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就是原来moto的BSC割到华为后,切换算法换成了华为的,但功率控制算法还是用的moto的,由于华为切换算法判决未加入功率控制补偿值,所以如果下行功率控制下门限设置的太低的话,会造成很多由于功率控制触发的切换;下行功率控制下门限建议设置于边缘切换门限一样,大于或等于小区层间切换门限值层间切换磁滞值。另外还有一个遗留问题,从上面也可以看到,就是现在平江城区路测的时候切换失败次数较多(用我们的TEMS+K790,但用局方的华星软件+OT260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分析每次切换失败,发现在handover command前的几次测量报告中,手机都没有上报后来handover command中指定的小区,在再前的MR中就排在第一位,且在handover command前邻区中查看该小区,是没有解出BSIC的状态,考虑过是邻区数据的问题,重新整理过邻区关系及BA1/BA2表,也对一些同频干扰严重的路段进行过频点的修改,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路测中的切换失败次数还是较多,但统计中切换成功率并不低,有点怀疑我们的测试手机问题,不知道各位有什么见解,希望指点。本次处理问题当中得到了乐宁、杨威兵、李世芳等同事的大力帮助,再此表示感谢!

    注意事项

    本文(大BSC割接后切换混乱的处理.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