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专业课用).ppt

    • 资源ID:4134939       资源大小:716.50KB        全文页数:1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专业课用).ppt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考文献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3、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袁桂林、熊梅.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6、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第一编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界说一、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二、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二)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三)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三、教育研究的类型(一)教育事实研究与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又称为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应用研究就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关心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具体化、操作化。,(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或量的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定量研究通常包含一个较为严格的事先设计;通过调查、测验、实验、结构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资料;主要运用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的呈现通常简单明了。定性研究(或质的研究)通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教育研究主要依靠不充分的直觉观察,对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并直接地认识教育现象,因此带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教育理论观点的表达方式是以描述性的记述为主,较为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系统。,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偏重整体而忽视部分,偏重综合而忽视分析。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同的思想观点。(二)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兰西斯培根(经验论的代表)、笛卡儿(唯理论的代表)、康德(在唯理论立场上,试图把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起来)和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科产生的标志性人物)。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培根、洛克、笛卡儿、康德等人的影响,人们开始分门别类地认识世界,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时期。,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历程上前进了一步。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威、梅伊曼和拉伊等。随着教育学的科学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教育研究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教育科学研究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开始形成。2、构成教育研究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3、教育研究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4、在研究探讨中,带有明显实用主义倾向。5、在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取得显著进展。6、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教育家们探讨教育规律,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四)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1、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的广泛领域。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科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3、当代科学走着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协调科学研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方法论,教育研究也不例外。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脱节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也!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1、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 2、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3、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 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三)我国教育研究的问题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如定性研究以文献法为主,定量研究以调查法为主,而在调查法中又以问卷法为主,辅之以访谈法、观察法等。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综合研究的意识有待提高。3、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症性研究有待加强 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如计算机技术、认知科学等在教育研究方法领域的应用有待加强。,三、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一)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所谓自然化、生态化趋势主要是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场景或情境方面来说的,强调在真实的生活和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其实际应用价值。(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1、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 2、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3、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教育中的跨文化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群体的教育行为,以揭示人类教育行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之关系的一种研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也称价值中立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具体包括:(1)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2)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3)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确定研究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现实生活基础;2.注意研究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问题的本质;3.要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四、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一)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1.研究设计的各方面是否对研究对象的权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伤害。2.这些损害对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的不利影响可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否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3.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用途是否只限于增进人类幸福,而非反对某个人、某些人。4.在研究设计中,是否已经为保护研究对象采取了特别的措施。,(二)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1.尊重研究对象的研究意愿。即研究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参加某些研究。2.研究对象有随意退出研究的自由。3.知情权。即研究对象有权了解研究目的、方法、研究结果之用途等各项有关情况。4.研究对象有权拒绝对某些或全部问题做出回答。5.尊重隐私权。研究对象有权决定于其个人有关的资料可否以某种形式公布。6.年龄不满18周岁的研究对象,上述权利由其监护人代理,需征得研究对象及其监护人的同意。,(三)研究者承担对研究对象负责的义务1.研究者在实施研究之前,应先对研究对象说明其在研究过程中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在实施过程中为研究对象实现各项权利提供方便。2.在确定研究对象后,应根据研究对象的身心特点,判断其在研究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而采取防范措施,甚至取消针对该对象的研究。3.在研究进行中,研究者应当监控研究对象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调整研究进程,采取保护措施,甚至终止研究。4.如果研究目的等有关信息在研究前不便于告知研究对象,则在研究收集素材完毕后,研究者应当向其解释,澄清误解。5.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应当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过程中受过某种伤害,如感到不安、焦躁或疲劳。,6.对于研究对象因研究活动而受到的任何形式的不良影响,研究者必须负责采取措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予以消除。7.对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保密,只公布研究群体的总体资料。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准备阶段1、选择课题 2、研究设计二、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2、整理与分析资料三、结束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总结和评价,作业:1、本章讨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意义的认识。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二编 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二章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第一节 教育科研课题选择概述一、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意义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问题。(一)选题决定研究的方向(二)选题决定研究的价值(三)选题决定研究活动能否得到支持(四)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二、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有研究价值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内容上是前人未触及或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中不同问题的组织框架与线索是新颖的,即研究的角度不同于前人;3.课题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教育研究选题在内容上必须基于一定的事实,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同时,选题必须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具体明确原则)科研课题的表述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四)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原则)1、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 3、时机问题,第二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会出现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高考移民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是当前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研究,而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更大教育研究工作中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学科的不断深化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会出现诸多值得研究的新领域。三、研究者自选的课题1、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来源于实践3、来源于前人发现和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4、来源于对前人学术观点的反思,第三节 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一、课题价值论证主要说明“为什么选定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问题。阐述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中的地位,指出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与针对性,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这部分通常需要概要地介绍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现有研究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已得出哪些结论,存在着哪些亟待弥补或改进的不足,表明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进而说明该课题将从哪些方面入手,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三、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说明课题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列出基本框架或提纲。,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清楚说明“到底怎样进行研究”的行动方案。即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何控制研究的过程,研究进度如何安排。五、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1、研究者自身条件与合作者的条件(主观条件)。如过去所接受的研究训练,已经收集的相关研究资料,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与取得的研究成果。2、研究者可利用的物质及社会资源(客观条件)。即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说明,如研究场地、被试联系、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的独特条件等。,课题论证的基本格式课题名称一、研究背景分析1、选题背景2、核心概念的界定3、选题的意义二、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三、研究内容及目标1、研究内容2、研究目标,四、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1、研究的方法2、研究的具体措施(操作)五、研究人员分分工及步骤1、研究人员分工2、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总结阶段六、课题研究条件分析1、研究成员简介2、已有相关成果,3、研究经费落实4、研究组织管理七、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表达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作业:1、假设你是研究者,请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明确、可行性”的要求评价下列课题。哪些课题适合你来研究?为什么?(1)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分析。(2)优生与后进生学习方法比较研究。(3)小学生环保教育教材与课程设置研究。(4)废品工艺品制作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5)音乐氛围的创设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6)电脑与作文教学。(7)叶圣陶阅读教学理论研究。(8)研究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2、实验小学的王老师听到一些家长反映,现在学校给学生“减负”,孩子放学回家后家庭作业很少或者没有,因而孩子放学回家就玩,甚至玩到很晚才回家,家长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要求孩子。王老师想,课外和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王老师决心开展小学生的课外和校外活动的研究。请你帮王老师明确表述要研究的问题,尝试草拟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第三章 文献资料检索第一节 文献资料检索概述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著录总则),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口耳相传、实物传递则是非载体形式。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二、文献资料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各项研究活动的时间比例,第二节 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教育文献的等级(一)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时间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一次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二)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温馨。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的特点,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次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三)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整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一)书籍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辞典等)、论文集等。(二)报刊即报纸和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与书籍相比,报刊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研究新进展与动态。其中,期刊主要有:全文型期刊、摘要型期刊和索引型期刊。(三)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四)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第三节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一、文献检索的过程检索文献一般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一)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二)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要、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搜集材料。(三)加工阶段。主要包括:(1)剔除假材料(2)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1、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2、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3、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4、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第四节 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一、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二、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1、外审法外审法也称外部考证。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2、内审法内审法也称内部考证。旨在确定史料本身的意义,判断其正确性与可靠程度。外部考证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进行,而内部考证则主要是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文献本身的意义。三、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阐述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二是综述者的评价、建议、预测。,(二)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安排第一部分:绪论。综述撰写的学术背景、目的、意义与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包括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研究状况的概述与评析。评述各阶段的代表性研究、出现的新理论、新发方法以及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当前研究状况与评价。阐明研究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各派、各观点与各方面进展,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当研究的问题及思路。第四部分:趋势展望。阐明研究重点、方法、思路与发展的方向。第五部分:研究改进建议。对当前研究提出的新设想、新方案。第六部分:参考文献。列出直接有关的文献目录。,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一)专著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二)论文集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C.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三)报纸文章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四)期刊文章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五)学位论文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六)报告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作业:1、文献检索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基础工作。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请你检索最近一年发表或出版的与新课改有关的期刊论文或书籍10篇(本)以上,并按参考文献的规范书写要列出这些文献。2、利用上题收集到的文献,撰写一篇文献综述(1500字左右)。,第四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概念和特点一、什么是研究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二、研究假设的特点(一)科学性(二)推测性(三)表述的明确性(四)可检验性,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类型和表述要求一、假设的类型按生成的方式,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一)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1、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经验定律。观察事实 归纳、概括 理论假设2、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一特定假设。一般理论 演绎、衍生 特定假设,(二)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们还通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两类。1、研究假设。通常以陈述或推测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预期关系。(1)特定假设。指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如假设在思维能力上,甲班儿童比乙班儿童推理能力强。(2)一般假设。指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如假设在思维能力上,男生比女生的推理能力强。2、统计假设。亦称虚无假设,依据统计检验的便利而提出,假设变量之间无差异。如假设在推理能力上,男、女生无差异。,(三)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三种。1、描述性假设。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2、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3、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二、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1.研究假设的表述应简单明了,明确具体;2.研究假设要以陈述句形式提出,不能用疑问句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3.研究假设还要简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做到言简意赅;研究假设中的便利应是可以操作和车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可检验的。作业:1、什么是研究假设?2、研究假设有何特点?3、简述研究假设的类型?4、研究假设有何作用?,第五章 研究变量和操作定义第一节 研究变量一、什么是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指在质和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或可以测量、操纵的条件和现象。二、研究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自变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3、被试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二)因变量因变量又叫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1、因变量的信度2、因变量的效度3、因变量的敏感性,(三)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因素,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随机。是指在选择被试、安排实验处理顺序等许多实验环节上不受实验人员主观意图的影响,而由偶然机遇决定。2、消除。即想方设法使无关变量从研究情境中消失。3、恒定。即使无关变量效应在研究(实验)前后保持不变,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后比较。4、平衡。指在分组比较实验中,要使各组的无关变量作用相同,这样可以把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组)的不同归结为实验处理的不同。5、抵消。即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使每一种实验处理以不同的次序出现,列成机会均等的组合,并随机分派接受各个顺序组合。,例如:某人想研究不同的测验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变量有A(每周测验一次)、B(每月测验一次)、C(每学期测验一次)三种水平,三组处理顺序便可作如下安排:,第二节 操作定义一、什么是操作定义变量的定义有两种:一是抽象定义,即从抽象的文字意义上对变量的共同本质进行概括;二是操作定义,是指变量的较精确与不含糊的定义,将以操作的方式表示,表明因变量是能被觉察和测量的。二、下操作定义的方法(一)条件描述法条件描述法是对变量特征或相关现象进行描述,对达到某一特点状态的操作条件进行规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自变量下操作定义。(二)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指对变量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的方法。通常这些指标能作量化处理,常用于给因变量下操作定义。,(三)行为描述法行为描述法是对变量相应的可观测的行为进行描述来定义变量。通常这种操作定义用于解释客体的行为,常用于给因变量下操作定义。三、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一)通常对重要的研究变量要下操作定义(二)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选择下操作定义的方法(三)操作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四)操作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 四、好的操作定义的特征一个好的操作定义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1、可观测、可重复、可直接操作;2、能把变量转化成可用数据描述的形式;3、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作业布置:1、什么是研究变量?它有哪些形式?2、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3、什么是操作定义?4、下操作定义的方法有哪些?5、简述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6、好的操作定义有何特征?,第六章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一节 选择研究对象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诸方面因素:(1)研究的不同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物力。(6)取样的方法。取样大小的参考值:描述性研究和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调查研究的容量不能少于100。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格的研究,如心理学实验,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格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第二节 抽样的基本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直接从总体所有单位中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这是随机抽样方法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可通过抽签(抓阄)、随机数字表等方式来实现。适用条件:适用于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的情况。优点:简便易行。缺点:一是总体数量较大时,将每个个体进行编号就显得费力、费时;二是总体异质性较大时,会导致较大的抽样误差。,二、系统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抽样间隔,最后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单位,并按抽样距离作等距抽样,直到抽取到最后一个样本单位为止。适用条件:适合大样本。优点:能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使抽取到的样本比较分散,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的排列顺序与抽样间隔具有对应的周期性特点时,系统抽样会导致严重的抽样误差。,三、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称为“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层)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分类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适用条件:适用于总体成分复杂,各成分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合适的分层抽样能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同时,分层抽样允许研究人员对抽样进行更多的控制,以自己的研究意图来确定每一层大约需要多少人。缺点:要求对总体中各层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进行科学分析。,四、整群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出若干个“群”作为样本。适用条件:适用于总体范围大、数量多的情况。但不适用各层间的同质性太低的情况。优点:样本单位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而比较大。,作业布置:1、抽样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2、简述抽样的基本方法。3、应如何确定样本的大小?,第三编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七章 教育观察法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一、观察法的内涵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在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二、观察法的主要特点(一)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二)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三)有翔实的观察记录,三、观察法的优缺点(一)优点1、简便易行2、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3、可对观察对象进行追踪研究4、不受被试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二)缺点1、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1)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2)宽大效应。(3)趋中效应。2、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3、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4、往往样本小,耗时长,对于大规模的研究或急需获取结论的研究不适宜,四、观察法的分类(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在充分保持观察行为或活动发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优点: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缺点:观察到的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若不了解更为深层的、内在的观察与原因,容易导致错误推断,且所要观察的行为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只能被动等待它们的出现。2、实验室观察。也称为控制观察,是指在实验室中,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创设特定情境,选取样本,较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准确测量、记录被试的反应。优点:能较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准确测量、记录被试的反应。缺点:在特定情境中的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是指直接通过观察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的活动的方法。优点:可以获得直接、具体而真实的第一手材料。缺点:(1)人的感官的灵敏性有限。(2)人的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的广度(即范围)有限。(3)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不自然、失真。2、间接观察法(Indirect Observation)是指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优点:观察者可以克服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同时不必过多地干扰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缺点:(1)经费支出较大;(2)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3)现场使用仪器,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可能不够真实。,(三)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1、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优点: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缺点: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2、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优点:在获得事实方面比较客观、公正。缺点: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四)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1、结构式观察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而且在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控制和完整、全面的记录。优点:能系统、高效地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进行系统的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缺点: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2、无结构观察法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优点:方法较灵活。缺点:费时、费力,且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也很难排除观察者的主观选择及其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一、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一)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1、确定观察内容(观察什么)好的观察内容应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第二,能够被观察到。2、选择观察策略(怎么观察)3、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二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4、训练观察人员在观察实施前对观察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大型的复杂的观察中,需多人协同联合观察,更须事先对观察人员培训。,(二)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观察提纲是观察的可执行性计划,要有一点灵活性和可变通性,防止有效资料被遗漏。要顺利进入研究情境,需注意以下几点:1、备有可信的证明文件,使观察对象相信研究者具有合法的身份与合理的研究目的;2、了解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使研究者消除“陌生感”。3、建立友善的关系,使观察对象接纳观察者,乐于为观察者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三)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这是观察法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尽量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应随机应变。第二,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第三,要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重要的因素。第四,要善于借助仪器发现肉眼观察不到的现象。第五,对较复杂的观察任务宜分小组进行。(四)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原始观察记录往往是庞杂的,只有经过整理分析之后,才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得出研究结论。,二、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1、描述记录(1)日记描述法最早使用这种方法的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他以观察日记的方式对儿童自然发展进行描述。(2)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天津的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3)连续记录法即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为。,2、取样记录(1)时间取样是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频率;该行为持续的时间。(2)事件取样记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记录行为出现与不出现;另一种记录次数,指在限定记录的一段时间内行为出现的次数。3、行为检核表主要是用来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先列出表格,当出现该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作业:1、什么是教育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2、教育观察法可分为哪些类型?3、简述应如何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专业课用).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