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权威精品].doc
-
资源ID:4129790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权威精品].doc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在经历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当前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和互保圈的连锁反应;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议建立健全银行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信贷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信贷队伍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 关键词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内部控制;风险 F830.5A2095-3283(2013)07-0085-03 一、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现状 不良贷款是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目前温州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30家,是浙江省银行业机构种类最齐全、网点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在经历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温州市银行业资产质量下滑明显,而2011年温州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截至2012年8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206.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比年初上升1.64个百分点,而2011年8月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37%。 二、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层面原因 1.温州“实体经济空心化” 温州存在的问题表面上是高利贷化以及民间资本“热钱”化,但实质是实体经济空心化。一是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二是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而成为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四是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据调查,在温州300家知名企业中,126家企业涉足房地产业,投资总额6.93亿元,占主营业务以外投资总额的69.2%。全市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另外还有炒矿产资源、煤矿等投资。 在2011年银根收紧的情况下,温州地区不少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进行融资,民间融资利率节节攀升。同时,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房价走低。多种因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负债成本上升,传导到金融体系的具体表现就是2012年新增不良贷款持续上升。 2.互保圈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通常,温州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可抵押物较少,而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求借款企业追加担保单位或企业法人、自然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这种曾备受推崇的风险控制模式已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企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互保与联保能有效地防控风险,但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税收、原料价格、用工成本等都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传染互保、联保链条上的所有企业。 (二)银行层面原因 1.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对贷款应该履行贷前检查、贷时审查、贷后监测程序。不少商业银行将这些程序流于形式,将精力主要用于拉存款和维护存款客户关系上。由于受丰厚利润的驱使,商业银行十分关注贷款的数量,主要通过增加贷款数量来获取收益,对贷款质量把关不严,没有对贷款全过程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测,这必然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一是存在过度授信的现象,刺激了企业过度扩张、盲目投资行为,最终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风险。二是贷前调查不深不细,比如对关联企业的情况尤其是负债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及时掌握企业所有者是否存在赌博、高利贷等不良行为,对企业的融资目的调查不清,对担保圈的情况了解不够。三是贷后管理不够认真,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企业的民间借贷、法律纠纷等异常现象。四是担保链风险难以控制,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互相担保、关联担保、交叉担保的现象频发,关联风险、集中度风险偏大。 2.信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分析、认识能力不足,部分信贷管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对贷款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加核实,轻信其承诺,往往导致贷款风险的发生。 (1)贷前调查未尽职。客户经理对企业项目风险分析不足:实际总投资与评估报告存在较大差异,高估企业主经营素质和发展前景,对法人负债过多、大规模投资情况未能完全掌握,过度依赖抵押物等第二还款来源。 (2)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信贷资产质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过分夸大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在经营管理上片面强调“以贷吸存”,信贷专业人才短缺,银行的人员组合中,合格的信贷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匮乏,工作人员疲于市场营销,无暇学习和提高后台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技能。信贷人员缺乏专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责任心不强。 (3)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流于形式,未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对借款人发生的重大变化,借款人还款方式、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变化未能及时掌握;对风险信号不敏感,以致经销商和借款人突然失踪,最终依法收贷后执行的结果不能抵偿债务;未能对信贷资金进行有效监测,企业发生问题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客户经理在公司负责人出现变动后,未能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化解信贷风险或提前收回全部贷款。2 三、化解温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银行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 在进行银行信贷管理时,应严格遵循信贷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程序。事前防范主要是减少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在贷款程序履行之前,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包括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历史履约情况、偿还能力、有无抵押资产等进行逐一审查。这是不良贷款控制的重要一环。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贷款;事中控制是指贷款发放以后对信贷风险进行跟踪监测的程序。如在此期间发现借款人虚报借款用途或隐瞒了重要事实,严重影响贷款的收回,应及时停止对其发放贷款,终止借款合同,以减少银行损失。事后补救是最后一环,在合同到期后,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挽回经济损失。这三个过程对减少银行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力争做到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还要特别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在信贷管理过程中,应切实加强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坚持审慎经营,培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树立“提高贷后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就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按照“四严”原则,建立贷后跟踪检查和定期走访制度,即严密监控客户信贷资金流向、严密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异常动态、严密监控企业投资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诚信状况、严密监控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行为,防止资产、利润的非正常转移,切实做好客户授信后的信息收集和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使贷后管理真正成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切实提升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加大风险的预警和跟踪。客户经理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重大事项、财务状况、抵押物或保证人情况,了解企业的三表三品一流,是否参与民间融资,并按月形成月度走访记录。对潜在的风险苗头做到早发现、早防范,重点关注客户资金链和担保链情况,关注客户显性和隐性关联关系,排查客户对外负债和对外担保情况。 (三)加大信贷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信贷队伍素质 银行应加大信贷人员培训力度,使信贷队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要建立贷后管理人员的定期学习和培训制度,培养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履岗能力,摈弃只注重“贷前营销”而疏于“贷后管理”的观点;一是要加强信贷人员间的互动与交流,互相学习,积累经验;二是可以实行轮岗制。加强信贷人员流动性,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三是要进行深度培训,特别是对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信贷管理手段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逐步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风险经理队伍,不断提高风险经理的调查印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沟通与内控能力,提升风险经理的胜任力。通过在授信业务领域分步实行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平行作业,促使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政策标准更好地贯彻到业务流程中。 (四)增强对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实际工作中落实专人对辖区内出现关停、倒闭、法人代表逃逸、法人代表联系不上、资金链断裂、涉及民间借贷、非法集资、承担大额担保偿债责任、发生有重大影响诉讼案件、发生灾害安全事故等各类风险事件的企业进行监测,并积极收集出险企业基本情况、出险原因、涉及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情况等基本信息,及时上报风险事件的演变或处置过程,以合规的角度审视信贷风险,对同类多发问题开展持续追踪整改,消除遗留问题的风险隐患,降低问题的发生频率,从而保证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及效果,将降低不良贷款的基础工作做实做细。 (五)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 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贷款,要逐户诊断分析,一户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要综合采取打包、平移、清收、核销等多种举措来进行处置。积极催收和运用减免息、压缩回收再贷、贷款重组、贷款平移等手段,尽快实现现金回收。 一是转贷。对生产正常,但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包括与银行其他客户经济联系密切(如互保链等)的企业,建议在原存量风险敞口内给予适度支持,维持其经营;对取得同业一致支持,预计能渡过难关的企业给予与同业同步的转贷;对具有还款意愿、暂时还款能力不足的客户,在风险敞口不增加、担保措施不减弱或有所增加、企业归还不低于10%贷款本金的前提下,对企业信贷业务进行本金压缩型转贷;对能够补充有效抵押物的不良客户,在明确信贷责任的前提下进行保全型转贷。 二是盘活。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级政府牵头及同业召集的危困客户协调会,帮助有条件的危困企业重组,尤其是对民生影响较大、有市场影响力且受当地政府重视的企业,在授信敞口内继续给予支持;对生产正常,资金周转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因化解不良贷款需要新增信贷业务投放的客户进行贷款平移;对利用进口信用证等产品占用流动性资金的客户,在资产大于负债的前提下,现阶段同意对风险客户继续使用原有信贷产品。 三是诉讼。对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资产保全的,全面收集企业及可追偿关联方资产信息,控制已查明的资产,在最短时间内提起诉讼,减少因资产转移或流失带来的损失。 四是清收。通过上门催收,保证单位代偿等,实现现金回收不良贷款和化解风险资产。 五是转让。抓住财政部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办法出台的机遇,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进行批量打包处置,加快处置进度。 六是核销。充分利用核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进行核销。 参考文献 1武飞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8(12) (责任编辑:梁宏伟) 阅读相关文档: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合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适应新资本监管要求转变银行发展方式 浅析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的原因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于比较优势的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问题探讨 公司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研究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类型、模式及风险分析 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研究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加强转型后的粮食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之我见 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环境分析与对策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