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章程.doc

    • 资源ID:4125623       资源大小:197.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章程.doc

    4.1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开展计算机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设立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 第二条 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和提高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的基本质量,更好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第三条 评估委员会是教育部授权的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专家机构。接受建设部高教司的指导和协调。 第四条 评估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被评估机构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条件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以推动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不断改进,提高办学效益,进而促进整个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评估委员会委员及正、副主任委员由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推荐,由教育部聘任。 第六条 评估委员会由1721名委员组成,其中非教育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七条 评估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3名,秘书长1名。 第八条 评估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委员连任最多不超过两届。如有评估委员会成员因故不能履行其职责,并导致委员会成员少于17名,可在届期内由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另行推荐,报教育部聘任。 第九条 评估委员会可聘请委员会以外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专家组成视察、监督、指导、咨询等临时工作小组以推进评估工作,也可根据需要邀请国外学者参加咨询。临时工作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秘书1人。受聘请工作人员没有决策权。 第十条 评估委员会最终决策权归全体委员会。 第十一条 评估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评估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主持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 评估委员会经费主要来自各申请评估学校的申请费及评估费、教育部的补助和社会各界的赞助。评估经费的开支办法由评估委员会制定。 第三章 职能与权限 第十三条 评估委员会接受全国计算机类院系对评估事项的咨询。对评估通过的院系和有条件通过的院系,委员会将对其在有效期内保持评估鉴定状态进行监督,对评估结论意见、建议中提出的改进情况进行督促。对评估未通过学校的计算机类院系(专业)建设进行咨询。 第十四条 评估工作包括审查申请资格、审阅自评报告、派遣视察小组、审阅视察报告、作出评估结论、颁发证书。 第十五条 评估工作的程序可包括三个阶段: (一) 申请与审核 评估委员会要对提出的申请作出受理或拒绝受理的决定。 (二) 自评与审核 评估委员会要对受理申请的高等学校所递交的自评报告进行研究,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派遣现场检查小组,审阅现场检查报告,最后做出评估结论。 (三) 申诉与复议 被评估的高等学校对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诉。评估委员会根据教育部的复议决定进行复议。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六条 评估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其他会议根据需要安排。 第十七条 评估委员会作出的任何决议必须在有不少于三分之二委员出席的委员会会议上、并得到不少于全体委员总数二分之一以上的赞成票方为有效。 第十八条 为提高评估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评估的顺利实施,评估委员会应制定有关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与方法、评估视察小组工作指南及有关评估工作的细则等评估文件,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逐年度公布工作文本。第十九条 对本章程条款的增添、修正和废除,均须经评估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4.2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的说明 计算机专业可以选择按照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申请评估。按照任意一种培养模式评估合格,即被认定为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合格。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如下:1. 专业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毕业生描述,实施方案2.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计划与目标,课程数学大纲,课程建设3. 教学实施手段,过程,考核,研究,学生指导4. 师资队伍数量与稳定性,学历背景,教学介入,专业与技术能力,科研与培训5. 教学条件与利用经费,实验条件与利用,图书资料条件与利用,网络条件与利用6.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规范与文档,质量保障机制,质量保障措施,毕业生跟踪7. 生源与毕业去向生源,毕业生去向,典型毕业生,标志指标,社会奖学金来源4.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标准(研究型)1. 专业培养目标理解教育部关于专业分类的指导思想,了解教育部相关文件对研究型计算机学科的要求,了解社会特别是本学校所在地区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就业期望。了解本学科的现有基础、条件、环境、特色等情况。以客观的分析和翔实的资料说明本学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合理性,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1) 办学定位1) 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2)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3) 创建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意识和钻研精神(2) 毕业生描述1) 较好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2) 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3) 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4) 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训练5) 初步了解学科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6)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简单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7)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8) 具有较高的综合竞争实力(3) 实施方案1) 通过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形成科研型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2) 保证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3) 有相应的机制,督促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4) 有相应的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5) 有完整的制度保证方案的实施,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对各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自查出来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2.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围绕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必须考虑本专业预期达到的目标,首先应符合计算机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不同层面了解计算机学科本质、理论基础等核心知识单元,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论。这是学生将来继续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课程结构要具有系统性,要注重数学基础训练,注重算法和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内容的结合,要有良好的实验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1) 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计划要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科研现状,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教学计划要明确包含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钻研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培养等措施和方案。(2) 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设置涵盖计算机学科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2) 课程中要有较大比例的数学基础课,包括离散数学、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算法分析、问题求解等3) 核心内容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设计以及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主干课程4) 实践环节包含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实验科学课程,训练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撰写各种技术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阅读计算机技术和研究类书籍和文献的方法5) 课程中要包含指导、培养和训练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内容6) 课程设置中包含使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系统设计的实习课程,例如:数据结构实习、操作系统实习、编译原理实习等。要求学生要精通至少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7) 课程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3) 课程建设1) 合理选用教材,国外典型教材和国内优秀教材要有合适的比例2) 有计划进行教材建设,编写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材3) 根据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课程必须包含计算机领域的最新进展。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要根据计算机发展情况适时调整4) 课程安排上要留给学生选择选修课的较大自由度3. 教学实施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推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1) 手段1) 教学手段多样化,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传统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2) 适当采用原版教材和采用英语教学(2) 过程1) 教学过程要活跃,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加讨论式教学的比重2) 教学方式要新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问题3) 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 考核1) 考试题目和形式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除了试卷形式,还应该包括论文、实验、上机操作和口试等多种形式2) 毕业论文要求包括对选题意义的论述、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问题的提炼,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介绍和讨论(4) 研究要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奖励,精品课程等成果(5) 学生指导1) 出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岗位,为学生提供定期的专业咨询服务2) 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3) 学生应该有大量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包括在课堂上和主讲教师及课外和助教的有效交流4) 推行导师制,学生和学术指导教师定期会面,学生应该及时得到课程选修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5)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加各类学术和非学术的学生社团,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健全的人格6)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竞赛,包括专业竞赛,如ACM等组织的各种竞赛、美国应用数学工业协会等数模竞赛,以及国内的大学生数模竞赛和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以及非专业的竞赛,如辩论比赛等7) 保证学生到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4. 师资队伍师资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该专业必须拥有一支能够支撑该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作为研究型定位的计算机专业,其师资应该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背景和确定的学术方向,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准,做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1) 固定教师的数量和稳定性有计划地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老中青教师比例合理搭配,保证有足够的教师来保障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 教学介入程度1) 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方向全面分布合理,保证教师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开设出各种需要的课程并能满足课程计划调整的需要2) 教师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师能够完成所负责课程的各项工作,包括备课、课堂上的授课、与学生的交流以及与助教的合作。3)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合理,保证教师能够给学生进行与教学和研究相关的指导工作(3) 教师的专业水平1) 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比例分布合理,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学术方向具有较高的水平。包括:发表较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负责或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成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为学术会议和期刊评审论文等2) 青年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保持在科研活动中的活跃状态(4) 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1) 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专业的学历,以保证对计算机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并将其传授给学生2) 保证高质量的师资来源,包括国外聘请,国内人才的引进,以及一流大学的博士毕业生3)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应该拥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5) 与本人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教师要具备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相匹配的技术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教师科研、培训等安排 教师负责的课程数和授课的学时数要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教师教学以外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术活动以及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5. 教学条件与利用在教学学习过程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访问,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图书馆和其他的电子检索系统等。除考虑数量以外还应考虑具体的使用效率。(1) 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1) 有充足的财政支持保证整个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经费来源包括国家教育事业经费、各种科研经费来源以及企业界赞助的资金、软件和硬件设备等2) 经费的使用包括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聘请有竞争力的教师;设立各种奖教金、奖学金来奖励优秀教师和吸引优秀的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和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等(2) 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1) 实验设备完备,能够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2) 实验设备充足,保证学生的教学实验活动有效得开展3) 具有快速的网络访问速度来保证方便地访问各种电子信息4) 计算机机房拥有足够数量的机器,提供不同操作系统的上机环境,满足上机实验的不同需求5) 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本实验室科研内容相匹配的软硬件运行环境(3) 教师设备配备情况1) 教师能方便地使用各种科研教学设备,例如:上机上网环境,多媒体教室等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有条件使用足够的计算机资源来为课程做准备(4) 学生使用设备的程度和情况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需求,每门课程应该配给充足的机时。同时应该合理满足学生课外上机上网的要求。(5) 实验技术人员配备、实验指导1) 具有足够数量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计算机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2) 实验技术人员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6) 图书和各类电子资料的拥有情况1) 计算机系的专业图书馆必须配备足够的专业图书资料人员,必须尽可能收藏各种最新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以及各种专业和研究机构如ACM和IEEE计算机协会出版的各种出版物2) 图书馆的藏书种类要能满足本学科专业学习的需要,保证教师的科研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不同阶段和程度的需求(7) 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状况保证学生方便的借阅图书资料,以及良好的阅读环境(8) 网络使用1) 教师在实验室可以方便地登录校园网,连接到 Internet,具有在国际范围内查询资料等科研活动的权限2) 学生在实验室可以方便地登录校园,连接到Internet,能够方便访问国内的网站,并有条件的访问国外网站3) 学生在宿舍方便连接到校园网以及国内的Internet6.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在以下几方面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1) 教学规范与教学文档(2) 质量保障机制(3) 质量保障措施 (4) 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7. 生源与毕业去向(1) 生源情况能够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报考本学科,生源充足,连续五年入学成绩的统计指标具有较前的名次。(2) 就业情况分析1) 毕业生去向多样化,就业率高。连续五年的就业情况分析就业率高,学生满意度高,接收单位满意度高2) 分配到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研究机构的毕业生有较大的比例(3) 典型优秀毕业生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毕业生。(4) 反映学生培养效果的其他指标1) 毕业生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2) 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各种比赛和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5) 学生奖学金社会来源4.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标准(工程型)计算机专业(工程型)评估标准适用于两种类型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工程是指现代计算系统或计算机控制设备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分析、设计、构造、实现、测试和维护等。软件工程是指有效和高效地满足用户和顾客需求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构造、实现、测试和维护等。1. 专业培养目标学校要有明确的、文档化的、可实施的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在充分评估社会或地区对计算机人才目标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本校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及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据此设计学生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估与完善。(1) 培养目标应文档化、可度量、可实现。评估材料:计算机专业规划文件。评估:目标是否可定量度量、可实现并文档化。(2) 关于社会或地区人才需求、学校生源、未来就业与学生培养的定位与设计等应明确、有针对性、有关联性。评估材料:计算机专业规划文件。评估: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和有针对性;2) 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或地区的人才需求特点;3) 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生源素质和未来毕业去向。(3) 应有完整的面向某些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培养流程与培养规划。评估材料:计算机专业规划文件。评估:1) 是否有学生培养流程与培养规划;2) 学生培养流程与培养规划是否体现了不同就业需求的特点;3) 学生培养流程与培养规划是否体现了工程型人才需求特点。(4) 专业建设方案应能够保证1.3学生培养流程的完整实现。评估材料:计算机专业规划文件。评估:1) 是否有专业建设方案;2) 专业建设方案是否覆盖了本评估标准涉及的各项建设工作;3) 专业建设方案能否保证1.3学生培养流程的实现。(5) 对培养目标应有定期的、完备的自评估与完善措施。评估材料:周期性专业自评估报告。评估:1) 培养目标的自评估周期;2) 自评估程序与方法的规范性;3) 近几年自评估中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提出了完善措施以及对完善措施的执行是否有评价。(6) 自评估应建立在定量的、可信服的数据基础上,并有明确的行动来克服所存在的问题。评估材料:周期性专业自评估报告。评估:1) 是否有定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渠道;2) 自评估数据是否具有可信性;3) 自评估建议是否具有可实施性。2.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应实现两个目标:合理组织知识体系形成一门门课程;合理安排课程数量与课程学时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所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素质的训练。同时,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应与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相一致。计算机专业(工程型)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强化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类型工作所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1) 教学计划应符合计算机专业教学规范,覆盖计算机专业必须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应相互贯通和一致;同时,教学计划还应与本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相一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评估材料: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文件,课程大纲,计算机专业规划文件。评估:1) 教学计划与国家计算机专业教学规范的符合程度;2) 教学计划与学生培养流程的符合程度;3) 各门课程内容组织及安排时序的合理性和一致性;4) 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特色是否明显;5) 是否覆盖了专业必须的知识体系及覆盖程度:核心;全部。(2) 工程实践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并贯穿教学计划的始终,分布于各个学期;专用于计算机工程型或软件工程型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评估材料: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文件,工程实践相关课程清单及课程大纲。评估:1) 工程实践内容的学时数、学时分布及比重;2) 专用于计算机工程型和软件工程型知识体系所占比重。(3) 工程实践应完整地覆盖计算机类型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统设计;统实现;统调试;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评估材料: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文件,工程实践相关课程清单及课程大纲,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规格要求文件,近几年的学生毕业论文、有关工程实践的作业清单和实验题目清单等文件。评估:1)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 工程实践经验积累程度。(4) 职业化素养训练应包含如下内容:学生适应和进行项目管理能力训练、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训练、交流与沟通能力训练、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训练。评估材料:职业化素养训练计划及执行记录。评估:1) 职业化素养训练计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 各种类型训练的内容、方法和学时数。(5) 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应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评估材料:职业化素养训练计划及执行记录,引入教学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汇编及其执行计划,相关课程大纲及引入的计算机工程工具或软件工程工具清单,近几年的学生毕业论文等文件。评估:1) 引入教学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的类型、数量及应用方式和方法;2) 引入教学的工程工具类型和数量。 (6) 应强化工程实践类型和职业化素养训练类型的课程建设。评估材料:课程建设及成果汇编。评估:1) 工程实践类型和职业化素养训练类型的课程建设成果数量及所占比例;2) 工程实践类型教材的种类及数量;3) 教学演示课件的建设种类及数量;4) 教学实验设备的建设种类及数量。(7) 教学计划应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工程实践和职业化素养训练的协调、融合与贯通。评估材料: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文件,课程大纲。评估:专业知识学习、工程实践和职业化素养训练的融通程度。3.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贯彻、落实和执行等。需要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考核、教学研究和学生指导等诸多方面来进行。(1) 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教学、教学演示课件、网络化教学、网上辅导等;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课程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评估材料:教学手段及应用报告,教学演示课件,电子教案,课程网站。评估:教学手段采用的种类、应用覆盖面、受益学生数等。(2) 教学中应尽量推行大作业或称综合作业机制,强化实践性作业,建议实施项目化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工程能力或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估材料:综合作业机制及实施报告、课程综合作业题目汇编。评估:综合作业训练量、覆盖课程范围、应用学生面、个性化程度等。(3) 毕业设计应有一定的工程训练量和职业化训练内容;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了书面表达能力,毕业答辩体现了口述表达能力,毕业设计日志体现了日常规范化工作能力。评估材料: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题目清单,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稿(幻灯片),毕业设计日志等。评估:1) 毕业设计的工程量;2) 工程实践内容的完整性及有效性;3) 职业化素养训练内容的完整性及有效性。(4) 应加强考核方式的变革以及考核的严肃性。尤其是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如综合作业、项目化作业和毕业设计的考核。应事先制定好考核标准,并切实执行。考题宜包含一定的实践性、个性化、创新性题目。评估材料:课程大纲、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课程考试题、历年课程考试分析报告、学生成绩单,毕业设计规格要求文件、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评估:1) 课程考核方式及其有效性;2) 课程考试通过率、学生毕业率及学位获得率。(5) 应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广泛的教学研究,尤其要进行工程实践和职业化素养训练方面的教学研究,加强工程型课程的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评估材料:教学研究论文汇编、教学成果汇编、课程建设成果汇编等。评估:1) 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及水平;2) 教学成果数量及水平;3) 课程建设成果数量及水平;4) 工程型课程教学研究成果所占比重。(6) 应强化学生指导工作,教师应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指导工作中,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能够获得各方面充分的指导。宜建立制度化的学生课余指导体系,如导师制、俱乐部制、兴趣小组制等。课余指导应包含专业咨询。评估材料:学生指导制度汇编、学生指导任务书及学生指导情况分析报告、俱乐部运行报告、兴趣小组运行报告等。评估:1) 是否有制度化的课余指导体系;2) 教师投入课余指导的时间和精力;3) 学生指导的覆盖面与指导效果;4) 俱乐部与兴趣小组的数量、人员规模、持续时间等;5) 是否包含专业咨询。(7) 工程实践内容和职业化素养内容的教学应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即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融入工程实践或职业化素养训练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化素养的训练。评估材料:工程型课程教学的完整资料等。评估:工程实践、职业化素养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程度与结合效果。4. 师资队伍师资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师资的数量、资格及教学投入是衡量师资队伍的重要方面。计算机工程类专业尤其需要具有强工程系统能力和强工业化素养的教师。(1) 应有充足的、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固定教师队伍。评估材料:教师名册,本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数,究生、博士生总数。评估:1) 在校师生比;2) 固定教师与任课教师比;3) 各类别各年龄段教师比;4)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5) 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6) 毕业于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比例。(2) 具有工程化工业化背景或出身于工业界的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评估材料:教师名册和教师简介。评估:具有工程化工业化背景或出身于工业界的教师的比例。(3) 教师在教学方面应有兴趣和有投入,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和资深教师应有一定的投入。评估材料:教师名册,教师简介,教学任务书。评估:教师的教学介入程度。(4) 讲授某一类课程,尤其是工程实践型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该课程相关工程经验或研究经验,尤其应具有与本人教学内容有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评估材料: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及其简介,教学任务书。评估:教师承担课程的胜任程度, 胜任比例。(5) 教师应参与一定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参与工程型计算机类课题的研究。评估材料:教师名册及工作成果统计,科研论文清单,科研成果清单,科研课题清单。评估:1) 教师发表科研论文情况及发表论文教师比例; 2) 教师获得科研成果情况及获成果教师比例;3) 教师在研课题情况及有在研课题教师比例,有工程型课题的教师比例。(6) 教师应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工作,以保证教学内容、教材的及时更新。评估材料:教师名册及教学研究成果统计,教材,教案。评估:1) 教师参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2) 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情况及发表论文教师比例;3) 教师取得教学研究成果情况及获教学成果奖教师比例;4) 教师编写教材情况及出版教材的教师比例。(7) 应建立起教师和工业界的联系。评估材料:有联系的工业界单位清单,教师的角色等。评估:1) 有联系的工业界单位数量及联系情况;2) 有工业界联系的教师数量。(8) 应支持教师进行课程相关的各方面培训,以促进教师的再提高、再发展。评估材料:教师出外进修统计表,进修人数,进修时间等。评估:1) 每年教师的进修人数与进修时间;2) 进修教师所占比例。5. 教学条件与利用计算机工程或软件工程专业需要有良好的计算机工程或软件工程实践环境,需要工业化实践环境,需要有较多的教学经费投入。(1) 教学经费可来自不同渠道,应能保证教学环境建设的需要。评估材料:教学经费来源与投入统计表,不同来源的经费情况:拨款,社会捐赠、贷款等。评估:1) 生均经费;2) 课程建设平均经费。(2) 学校应配备能满足课程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训练需求的实验设备,尤其是配备相应软件系统或工业化工具系统;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评估材料:实验设备及其配备软件的种类、数量,能够开设的实验清单和工程实践训练清单等,学生设备使用统计表和日常记录表。评估:1) 设备满足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训练的情况,如实验可开出率等;2) 学生的设备可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含课程内使用量和课程外使用量);3) 实验设备利用率。(3) 学校应有充足的实验指导人员,满足学生辅导的需要。评估材料:实验技术人员清单及来源,近几年实验指导任务书。评估:实验指导人员的满足情况,指导人员和学生比例等。(4) 从事现代化教学的教师应配备有充分的相关设施和工作环境。评估材料:教师设备配备清单。评估:1) 教师教学相关设备配备情况、配备比例。(5) 应有能提供学生工程实践环境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材料:工程实践基地清单,基地接纳学生数量,配备指导师资清单,提供实践环境清单,工业化规范汇编等。评估:1) 工程实践基地数量与规模;2) 工程实践基地接纳学生数量与配备指导教师数量。(6) 学校应配备有充足的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并对学生开放;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评估材料:专业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的种类、数量统计表,年采购专业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的种类、数量统计表,学生可利用和实际利用专业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的种类、数量、人数统计表等。评估:1) 学生资料可利用率和实际利用率;2) 学校资料满足程度与开放程度;3) 学校用于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的投入情况。(7) 学校应建立起通畅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评估材料:校园网开通情况与提供服务情况,学生上网制度及联网情况等。评估:1) 学校网络资源的建设程度;2) 学校网络资源的开放程度(能否随时上网:校园/国内/国外);3) 学生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4) 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便捷程度(开放机房、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6.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教学规范与质量保障体系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基础与前提。(1) 应有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应有规范的教学文档。评估材料:各类教学规范,如任课教师聘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考试规范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试卷/试卷分析等教学文件。评估:1) 教学规范化程度;2) 教学文档的完整程度;3) 教学规范的执行程度。(2) 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如建立进行课程规划与教学指导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评价的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责任行。评估材料:设立的质量保障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程序文件、会议记录、日常工作记录,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程序文件、会议记录、日常工作记录,其他组织及其工作程序文件及工作记录。评估:1) 质量保障组织与保障机制的健全程度;2) 质量保障组织与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与效果。(3) 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课程评价等。评估材料: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学生学习评价指标,课程评价指标,历年教学质量评价记录和分析报告。 评估:1) 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2) 质量评价体系的执行效率与效果。(4) 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课程建设监控、教师教学监控、学生学习监控、实验环节监控、毕业设计监控等。评估材料:教学质量监控程序文件,近几年教学质量监控情况记录表和分析报告等。评估: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程度;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效率与效果。(5) 应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考核与奖惩制度等。评估材料:教学质量考核程序,近几年考核结果及奖惩记录等。评估:1) 质量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完善程度;2) 质量考核与奖惩机制的执行效率与效果。(6) 应有完善的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评估材料:毕业生反馈跟踪渠道,反馈跟踪记录,毕业生反馈意见汇总表等;评估:1) 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的完善程度;2) 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的执行效率与效果。7. 生源与毕业去向生源与毕业去向体现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定位的准确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1) 明确就业方向与就业渠道的形成,体现了专业定位的准确性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材料: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评估:1) 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及行业、区域分布情况;2) 典型就业方向与就业渠道的毕业生就业比例;3) 工程型就业方向的就业比例等。(2) 典型毕业生的水平反映了学校专业培养的水平;评估材料: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典型毕业生工作业绩简介。评估:1) 典型毕业生人数及其就业单位;2) 就业单位对社会的影响力与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影响力;3) 典型毕业生中工程型所占比例。(3) 生源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学校专业的认可程度以及专业办学的针对性。评估材料:近几年学生生源情况分析报告,录取分数线及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评估:生源的数量与质量满足情况, 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情况等。(4) 学生在学校外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获奖情况、资格认证通过情况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专业培养质量。评估材料:近几年学生获奖情况分析报告。评估:1) 近几年学生参与学校外组织的活动类型、人数及所占比例2) 近几年学生参与学校外组织的活动获奖比例及资格认证通过比例等。(5) 学生奖学金的社会来源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学校输出人才的贡献认可和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评估材料:学生奖学金社会来源清单。评估:奖学金设立单位,数额,评奖周期,获奖人数,覆盖范围等。4.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标准(应用型)1. 专业培养目标(1) 办学定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应用人才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软硬件系统的研发能力,强调学生对非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建设方案,完成系统配置和产品选型,为客户构建开放性的、先进适用的集成系统,并承担用户培训及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受评估学校应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提供书面材料。同时说明所在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环境,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和优势。(2) 毕业生描述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某些行业的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从系统的高度为客户提供适应需求的应用模式,提出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全面掌握不同计算机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并具备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能力;能较好地完成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 受评估学校应对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出明确的文字表述,说明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及优势。(3) 实施方案应用型专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写出自我评估报告和改进措施。评估报告应着重说明培养学生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办学条件、本地区的行业特点、教学全过程和成功案例。重点介绍自己的办学特色。2.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1) 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应用型专业应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应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章程.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