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01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4120854       资源大小:226.50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1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doc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A.布罗卡B.维尔尼克C.拉施里D.巴甫洛夫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A.新皮层B.灰质C.髓质D.中央皮层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A.引导B.诱发C.叠加D.其他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A.动作B.去极化C.反极化D.静息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A.辐合B.分散C.共轭运动D.调节反射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A.通用眼动仪B.眼电图C.多导生理仪D.EOG仪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A.开B.闭C.诱导D.聚合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A.颜色B.眼优势C.方位D.空间频率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A.痛觉B.本体觉C.温度觉D.运动觉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A.遗忘症B.MBD C.巴金森氏症D.失认症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A.巴甫洛夫B.斯金纳C.布罗卡D.维尔尼克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A.大脑B.间脑C.中脑D.小脑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A.长时记忆B.记忆干扰C.长时程增强D.长时程抑制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A.神经系统B.反馈回路C.上行激活系统D.血液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B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A.视交叉B.视前区C.外侧膝状体D.内侧膝状体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A.异相B.慢波一期C.慢波二期D.慢波三期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A.顺行性B.逆行性C.柯萨可夫D.心因性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B )A.惩罚中枢B.奖励中枢C.饥中枢D.饱中枢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A )和分数化。A.易化B.耽搁C.开放D.整合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A.丘脑B.下丘脑C.中脑D.大脑皮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2.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为脑干。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7.神经活动的模式匹配理论认为,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8.在脑手术中,仅用局部麻醉、头脑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如果大脑两半球的面部运动代表区和辅助运动区受到弱电流刺激,则会发出“嗷”的叫声,这种现象称为刺激的阳性效应;与此相反,如果在病人讲话时给予相同的刺激,则会使讲话中断、停止或语句发生错误,这一现象称为刺激的阴性效应。9.无论是渗透压性失水还是容积性失水,它既会通过复杂的体液环节作用于肾脏,使水潴留在体内,又会通过脑内渴中枢引起机体的摄水行为。10.人类的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直接瞳孔反射和间接瞳孔反射:在一个眼的角膜前给光或撤光引起其瞳孔变化,称为直接瞳孔反射。与此同时,引起另一只眼瞳孔变化,称为间接瞳孔反射。2.帕帕兹环: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回路称为帕帕兹环。3.双耳分听试验:对人脑两半球听觉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达到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要求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4.假怒:动物去除大脑皮层后,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为假怒。5.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这种感受器的感受性受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的调节。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痛觉与其他感觉相比的主要特点。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使机体对有害刺激产生相应行为以排除有害刺激。与其他感觉相比,具有许多特点:首先,痛觉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有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其次,疼痛感觉的适应性较差,在痛觉刺激持久作用的过程中,痛觉感觉阈值并不增高而出现敏感化现象。最后,疼痛觉的性质是多样的,可以按出现的部位、特点和方式将痛觉分为很多类型。2.简述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细胞分工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着;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3.简述记忆的痕迹理论。20世纪6070年代的记忆痕迹理论将记忆过程大体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类。短时记忆的脑机制为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生物电的自我兴奋作用造成的反响振荡。也可能因为一些条件促成脑内逐渐发生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虽然对神经信息传递机制的认识已经看出记忆痕迹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仍是生理心理学解释记忆机制的重要理论。五、论述题(共16分)论述睡眠机制的理论发展。答:对于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如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和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广为流传。然而对睡眠机制的深入认识时间较短,4050年代对脑干网状结构的研究曾一度解释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60年代,借助成熟的电生理技术找到了睡眠类型和梦的生理指标。如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根据脑电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平行性,慢波睡眠又可分四期,即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在慢波睡眠之后是异相睡眠期,人的每晚睡眠大约有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化46个周期所组成。并由于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所占的比例不同决定睡眠的性质和质量。70年代,脑化学通路理论的成熟为睡眠和梦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和转变对睡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波睡眠,关键性结构是缝际核、孤束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对于异相睡眠,关键性结构是桥脑大细胞区、蓝斑中小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等结构;两类核团的不同神经元对视前区的视交叉上核的双重交替控制形成了睡眠与觉醒交替及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变化。另外,与睡眠有关的化学物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等。对于睡眠和梦的许多问题仍须深入研究。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D ),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A.古皮层B.旧皮层C.新皮层D.大脑皮层2.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A ),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起调节作用。A.纹状体B.四叠体C.基底神经节D.内囊3.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 A )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A.化学B.电C.物理D.直接接触4.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 B )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A.级量反应B.全或无C.阶段性级量反应D.阶段性全或无5.视轴、( C )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称为调节反射,它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A.眼帘B.眼球C.晶体曲率D.视细胞感光性6.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成( D)关系。A.线性B.多项式C.指数D.对数7.视觉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视神经,其末梢止于( A )。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上丘D.下丘8.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视皮层内许多具有相同感受野、相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它们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这称之为视觉特征( D )。A.感受单元B.感受阈限C.感受野D.功能柱9.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 A )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A.情感B.意志C.人格D.敏感化10.( B )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A.随意注意B.朝向反应C.条件反射D.上述答案均不对11.人类大脑皮层的( D )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前额叶皮层。A.50% B.60% C.70% D.80%12.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 D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A.大脑皮层B.下丘脑C.边缘系统D.海马13.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 B )失语症,包括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A.感觉性B.运动性C.传导性D.皮层间14.( A )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A.血糖B.葡萄糖C.血脂D.胆囊收缩素15.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 A )一直被视为饱中枢。A.腹内侧核B.外侧区C.纹状体D.隔区16.( D )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17.平滑肌、腺体和心脏接受( A )神经的支配。A.植物性B.交感神经C.副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18.脑干上部的( D )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A.上丘B.下丘C.中脑D.网状上行激活系统19.睡眠周期按比例发生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活动的( D)有关。A.疲劳B.能量补充C.抑制D.生物节律20.根据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 B )。A.骨骼肌B.心肌C.睫状肌D.外直肌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人类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认识,大体可分为6个相对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应的有6种大的理论体系,即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物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当代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和新理论。2.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3.根据其生理功能,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类。4.眼动由扫视和注视组成,扫视时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觉,而只有注视才会形成明确的知觉。5.关于内耳音高的编码问题,出现过许多理论,但归结起来不外乎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两种方式。6.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和肌腱等组织中。7.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对狗的唾液分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8.渴和饮水行为,如果是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则称之为原发性饮水;反之,如果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则称为次发性饮水。9.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的4至6个周期组成。10.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着闸门的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脑电图:脑的电活动类型之一,大脑直流电背景上的自发交变电变化,经数万倍放大以后所得到的记录曲线。2.开反应: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3.被动躲避反应:由于动物必须被动地保持在某处不动时,才能避免电击故称为被动躲避反应。声、光刺激呈现后,动物必须尽快跑向动物箱的另一端,才能避免随后的电击,这种行为模式称主动躲避反应。4.心因性遗忘:由于不良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为心因性遗忘。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同时发生,也可仅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作用,造成一段时间或一时性遗忘。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对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大体通过四类方法研究:一是对正常人类受试给予精确控制的认知条件,令其完成某项任务,并记录脑功能变化的规律;二是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脑损伤病人,考查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哪些心理活动;三是利用灵长类等,采用损伤性小的实验方法研究其认知或本能行为过程中脑生理参数的变化;四是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与功能参数,观察对其行为产生的结果。总之,无论对行为或心理功能的控制或测量,还是对脑结构或功能的控制或测量,都着眼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变化规律,随着发展与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用于研究心-身关系。2.简述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机制。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机制主要是:下丘脑是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攻击行为。如刺激内侧下丘脑常诱发出情绪性攻击行为;刺激外侧下丘脑引出不伴情绪变化的捕食行为;刺激背侧下丘脑引出防御性逃避行为;杏仁核、隔区等边缘系统对下丘脑的功能进行着更精细的调节与控制。如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而言,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发生抑制性调节作用;对捕食行为而言,杏仁核实现抑制性调节作用。3.简述双分离技术。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和精确的记忆实验研究,揭示出记忆功能组块和脑结构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还有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说明记忆可分离为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或回忆信息的过程两个不的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统一。1811年贝尔发现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的形态与功能不同,标志脑机能定位理论发端。临床观察法、手术切除法、电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是脑机能定位所依靠的主要方法。1917年拉什里提出了大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根据各种理论研究得知:尽管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系统的普遍功能,符合脑等位论思想,但因学习类型和复杂程度不同,完成学习过程的脑区域也就不同,这又符合机能定位的思想。脑机能的整体性和等位性与机能定位性同时存在与学习过程,是脑功能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D)上略有不同。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水平D.研究对象和方法2.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 C )组成的。A.胞体B.轴突C.树突D.髓鞘3.中脑的背侧有四个凸出,称为( C),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A.内侧膝状体B.外侧膝状体C.四叠体D.纹状体4.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EEG以波为主。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刺激,则EEG将为( D )次/秒的快波节律(波)所替代。A.0.53 B.47 C.813 D.14305.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时,细胞膜首先出现( A )过程。A.去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6.在观察一个复杂物体时,眼睛会很快地进行( A )A.扫视B.微扫视C.注视D.微颤7.在视网膜的( A )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A.中央凹B.外周C.视神经乳头D.黄斑8.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均为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亢式的( C )感受野。A.直线B.带形C.同心圆D.柱形9.躯体感觉模式多种多样,我们将它们由表及里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浅感觉、深感觉和( B )感觉。A.温度B.内脏C.振动D.痛觉10.关于痛觉有许多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强度理论、模式理论、专一性理论、( D )理论和神经生物学理论。A.频率B.位置C.齐射D.闸门11.平均诱发电位的内源性成分主要是( C ),也有些学者将它扩展为包括N2波和慢电位。A.N1波B.P2波C.P3波D.N4波12.MBD的中文名称为( D轻度脑功能失调),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意力。A.多动症B.轻度脑损伤C.轻度脑功能紊乱D.以上答案都不对13.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B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14.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也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而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或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 B ),这说明记忆可分离为不同的系统。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所有类型的记忆15.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是研究正常人言语功能两半球( D )的三类重要方法。A.缺陷B.补偿能力C.对称性D.不对称性16.认知科学不仅仅是认知心理学,还包括人工智能、( D )和哲学中的认识论。A.生理心理学B.信息科学C.神经科学D.心理语言学17.十二指肠对饱感的影响主要通过( C )的体液调节机制来实现的。A.肾上腺素B.多巴胺C.胆囊收缩素D.血糖18.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D )A.肾上腺素B.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丁酸19.在( B )睡眠各期被唤醒后,被试很少会报告正在做梦。如果报告有梦,则梦境中故事的情节常常比较平淡,思维性强。A.异相B.慢波C.快波D.深度20.关于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虽然许多生理学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但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 B )、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中枢。A.丘脑B.下丘脑C.脑干D.四叠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和视皮层等部分组成,实现着视觉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等三种过程。2.颅腔里的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3.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4.对于静止的物体,虽然其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同,但瞳孔收缩或扩散以及调节机制已能满足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要求。而对于复杂的物体或运动的物体,尚需要眼动机制的参加。5.光感受细胞有两类,分别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6.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毛细胞,皮层下的中枢为延脑的耳蜗神经核,听觉信息的高级中枢为颞叶的初级听皮层和次级听皮层。7.海马在辨别空间信息、新异刺激抑制性调节以及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起重要作用。8.虽然体内性激素的周期性是性生活的生理基础,但环境条件和心理因素对性激素水平发生着有效的调节作用。9.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丘脑学说、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情绪的激活学说、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和情绪的应激学说。10.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突触: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2.不匹配负波:在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着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叫做不匹配负波。当N2波幅值增大不伴有P3波改变时,将N2波称为不匹配负波。3.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4.原发性饮水:渴和饮水行为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5.终板:神经肌肉接点由神经末梢一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终板与肌纤维以一定间隙相连接。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用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简述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答:利用微电极技术对细胞电活动进行记录,是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着“全或无”的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与这种规律相对应的是级量反应。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即“全或无”的变化和“级量反应”不断交替的过程。2.简述异源性突触易化的作用。当代神经科学认识到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元的普遍机能特性,它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学基础是大量异性突触间的易化,即异源性突触易化。人类学习的突触变化机制有很多形式,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突触后膜上并存的多种受体蛋白,与来源和性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发生顺序性或并行性的受体结合以及受体蛋白分子的变构作用。3.简述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血糖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它作用于脑和肝脏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激发了脑内饥饿中枢的下丘脑外侧区兴奋产生主观的饥饿感;当机体摄食以后,消化道得到充盈,消化道内的机械感受器和葡萄糖感受器受到刺激。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引起血糖升高,使脑和肝内的葡萄糖感受器,特别是脑内饱中枢下丘脑旁室核和围穹窿区的兴奋,引起饱感停止摄食行为。在饥饱感产生的机制中,包括中枢环节、化学环节和外周器官的参与。五、论述题(共16分)论述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答:事实上对于复杂的情绪过程来说,既存在着多重性的脑中枢,又有许多内脏和躯体反应作为情绪表现的重要基础。简言之,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是借助于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而实现的。无论是脑还是外周神经,在情绪与情感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是: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西蒙诺夫(苏联)提出了“情绪中枢”理论,认为额叶新皮层、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胞等4个关键脑结构的功能关系决定着人类情感活动的特点,是信息传入通道或情感表达的传出通道。如情感活动较强的人,其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脆弱的人,其杏仁核与海马的机能联系占优势;情感外露者,其额叶新皮层与海马的功能为主导。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计算机控制的许多生物医学构像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轴向层描技术、核磁共振层描技术和( A )等达到成熟水平,为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A.正电子发射层描术B.脑电图C.皮层诱发电位D.眼电图描记术2.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 B )组成的。A.胞体B.轴突C.树突D.髓鞘3.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 D )和屏状核。A.大脑脚B.纹状体C.橄榄核D.杏仁核4.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 D )电位。A.去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后超极化5.( A )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A.追随运动B.随意眼动C.非随意眼动D.微扫视6.一个神经节细胞及其相连的全部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 C )A.视觉特征单位B.视觉功能柱C.视感受单位D.感受野7.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至少可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和( D )A.直线形B.带形C.柱形D.超复杂8.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 B )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A.频率B.细胞分工C.强度D.细胞分工和强度9.体内各种感受器受到( C )均可引起痛觉。A.适宜刺激B.长时间刺激C.超强刺激D.长时间适宜刺激10.联想性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 A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A.尝试与错误学习B.敏感化与习惯化C.情绪性学习D.印记式学习11.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升高的现象称为( A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12.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与其对注意、( B )和运动等功能的调节有关。A.思维B.情绪C.饮食D.睡眠13.上世纪50年代以来,( A )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A.下丘脑外侧区B.下丘脑腹内侧核C.杏仁核D.隔区14.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A.脊髓腰段B.下丘脑性两形核C.下丘脑腹内侧核D.颞叶皮层15.虽然目前对性变态的认识还很不足,但人格和( B )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A.环境B.心理C.情绪D.文化16.当被试从( A )睡眠被唤醒后,80%的人回报告正在做梦,梦的情节往往比较形象,生动性强。A.异相B.慢波一期C.慢波二期D.慢波四期17.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的( D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腹内侧核B.外侧核C.性两形核D.视交叉上核18.采用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对正常人所进行的研究均表明,人脑( A )功能存在大脑两半球不对称的特性。A.言语B.记忆C.学习D.知觉19.在下丘脑内有许多( B )汇聚在一起,其中对情绪、情感调节发生重要作用的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A.神经调质B.神经递质C.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D.以上答案均不对20.就小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最终结果而言,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 D )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A.直接控制B.兴奋C.抑制D.反馈调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虽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与生理心理学完全一致,但神经心理学以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和定位的研究。2.椎管内的脊髓分为31节,其中颈8节,胸12节。3.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4.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刺激后10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内的一组波称为中成分,而50至500毫秒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5.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6.视网膜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包括光分解反应和光生化效应的放大反应两个过程。7.关于音高的神经编码,存在听觉的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齐射原理和行波学说等听觉理论。8.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曾发现,在猴脑颞上沟上沿的皮层中存在面孔认知单元,这些单元可分为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细胞和以对象为中心的细胞,前者只要有面孔呈现就会发生反应,而后者需在特定的熟悉人面孔出现时才会发生反应。9.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大脑的记忆系统可分为资料或数据驱动的记忆系统、概念驱动的记忆系统和基于期望的记忆系统。10.将动物的脊髓与延脑之间横断,这称为“孤立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2.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3.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4.意义波或理解波:是制约于知觉主体对刺激产生知觉和理解的内源性s成分。人们把与N2波同时变化时的P3波称为意义波或理解波。5.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过程的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过程由三个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级完成的。视网膜内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是皮层下中枢,视皮层是视感觉信息加工的高级中枢。2.简述学习过程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学习过程是脑的高级机能,不是某一种特殊分子变化的结果,而是有多种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环节参与学习过程。蛋白分子变构作用是学习记忆的基本机制。只有中、小分子的神经递质、调质和激素的激发并与之结合,受体蛋白或离子通道蛋白才会发生这类变构作用,成为受环境制约的学习过程的物质基础。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两大类受体蛋白分子,均是参与学习机制的主要分子。3.简述睡眠的功能。休息和从疲劳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说明在体力活动之后的恢复中,慢波睡眠期可能更为重要。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即每当出现快速眼动时立即唤醒被试,数日之后常使人们陷入焦虑抑制状态。在异相睡眠剥夺之后,恢复正常睡眠时也会出现异相睡眠的回跃现象,当异相睡眠得到补偿之后,被试的情绪状态也恢复正常;睡眠有助于未成年机体的生长发育。五、论述题(共16分)以失语症的研究为例,论述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答: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根据对失语症的研究,不难发现:大脑三个相互作用的机能结构单元,完成言语、思维的功能。首先,一些非言语活动区接触外部事物产生知觉,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其次,语言功能区或概念形成区是位于额、颞叶皮层、基底神经节和间脑某些结构间的发杂网路。这一功能结构可分为名词、概念区、构词句子执行区和动词调节区。最后,言语、思维调节的高级功能区,不仅在言语、思维功能间发生调节作用,也在言语思维和情感意志间发挥调节作用。这一高级调节区位于旁海马回附近的颞叶和额叶皮层。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所记录到的EEG多以8至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因此,这一节律被称为基本节律或( A )波。A. B. C. D.2.声音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形式:锁相-时差编码和( C )编码。A.时间差B.方位差C.强度差D.频率差3.脑震荡以后,有些病人会无法回忆起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却对以往的事情能保持良好的记忆,这称为( B )遗忘症。A.顺行性B.逆行性C.柯萨可夫D.心因性4.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A.长时记忆B.记忆干扰C.长时程增强D.长时程抑制5.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 D )上略有不同。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水平D.研究对象和方法6.神经组织学根据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的方式将脑与脊髓的组织划分为灰质、( A )、神经核和纤维束。A.白质B.红质C.胞体D.边缘系统7.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D )。A.肾上腺素B.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丁酸8.( A )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A.追随运动B.随意眼动C.非随意眼动D.微扫视9.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B ),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10.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

    注意事项

    本文(2001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