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注册会计师方向论文.doc

    • 资源ID:4119509       资源大小:68.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注册会计师方向论文.doc

    目 录绪 论3论文主体3一、中国会计特色的认识与讨论回顾3(一)对中国会计特色问题的不同认识3(二)关于中国会计特色讨论的简要回顾4(三)考虑中国会计特色问题的出发点4二、决定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环境因素5(一)政治、经济环境5(二)法律、制度环境6(三)教育发展水平6三、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7(一)会计工作管理体制7(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7(三)会计监督体系7(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8(五)会计研究方法9四、中国特色会计的客观表现9(一)会计管理的垂直性。9(二)会计规章的层次性。.9(三)会计实务的先行性。9(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长期共存性。10五、中国会计的几点基本特色10(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10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特色102.会计理论构架特色11(二)宏观会计监管的中国特色111.会计核算规范制定权限112.会计人员管理11(三)会计实务处理的中国特色121.会计实务处理规范的特色122.会计实务处理方法选择的特色12结 论12注 释14主要参考文献15绪 论特色即特征,一般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依此推论,中国会计的特色是指中国会计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或风格。从这一问题的提出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但对于中国会计是否有特色、有哪些特色等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我国会计学术界的自由争鸣气氛,有利于推动我国会计学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中国会计是否存在本国特色,长期以来存有不同认识。本文认为,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应该站在宏观而不是微观层次上进行审视,应从社会整体而不是从具体会计方法进行考察。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必然受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各国会计产生一定的差异。当一个国家的会计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时,就是会计特色。本文从我国环境因素入手,分析了会计的中国特色,简要归纳了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会计的中国特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会计的特色客观表现为在国际会计大背景下所固有的中国特点,而中国会计国际化则是必然趋势,它应包括会计准则规范的国际化、会计实务水平的国际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国际化三大方面,在会计国际化大趋势的进程中应该体现出中国国情,从而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我国的会计在其发展变革中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微观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会计特色,即所谓会计的国家化。事实上,我国会计的特色不但表现在微观实务会计处理上,更表现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不但在会计实践上,而且在会计理论研究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研究中国会计特色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研究、宏观会计监管、会计实务处理三个层面探讨我国会计的基本特色。探索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一直受到会计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一基本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讨,以形成共识,为我国的会计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论文主体一、中国会计特色的认识与讨论回顾(一)对中国会计特色问题的不同认识我国会计是否具有中国特色?是否存在“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有人赞成,也有人持怀疑态度。持怀疑态度者认为:会计是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随着会计国际协调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从长远看,会计没有中国特色。最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已完成了核心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求相同的交易采用相同或类似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处理差异将大为减少。也有些人认为,不应当将中国会计落后的东西视为中国特色,过分强调特色可能会阻碍会计的国际协调。(二)关于中国会计特色讨论的简要回顾早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时,就有人提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的会计方法体系,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982年娄尔行教授等在中、美比较会计研究报告中,就有关社会经济制度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的任务、假设、概念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当时会计的独特之处。1983年中国会计学会曾经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中国会计学会组织和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创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第一次给出了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时间表。两年后,在中国会计学会1985年年会工作报告中,杨纪琬教授总结了两年来关于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情况,进一步肯定了“在四化建设实践中产生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必然具有中国特色”。1986年便有人提出建立中国式管理会计问题,1988年又扩展到不同国家会计差异的研究,指出“尽管美国和西欧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方面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他们的会计惯例在许多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0年阎达五教授在会计理论研讨十年回顾一文中,针对有些人对“中国特色”不太理解的情况指出,“事实上中国特色是指会计理论与方法必须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必须与该特定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相适应这一客观规律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实践已经和必将继续证明,抛弃中国特色,我国的会计理论研讨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  在此之后的十年间,我国会计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分析了对中国会计有重要影响或决定其特点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同法律体系下的会计模式;开始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问题;探讨了会计理论结构、会计理论体系问题、会计文化问题,探讨了制定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问题,尤其是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会计的特色问题。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会计是会有中国的特色的,“不但过去有,今天有,甚至以后,一个两个世纪,也许还会有。也不止中国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关于何为中国特色,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特色是中国会计与他国会计的显著差别。这些差异可以采用某种方法缩小甚至消除,从长远看,会计的国家特色可能会逐步缩小,剩下的是一些非原则性、非根本性的差异,旧的差异被协调的同时又会不断产生新的差异,最终差异会越来越小,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只要国家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差别存在,必然是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存,而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方法差异以及具体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区别并不等同于特色,而特色主要在于一国整体会计框架、会计运行机制或者重大方面的差别。”而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会计环境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各国会计具有了各自的特点,会计的中国特色即源于此。在1999年12月和2000年12月两次“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专题研讨会”上,绝大部分代表肯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一命题。(三)考虑中国会计特色问题的出发点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应该站在宏观而不是微观层次上进行审视,应从社会整体而不是从具体会计方法进行考察。如果拘泥于从某个或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的异同来理解中国会计是否具有特色,则没有把握问题的关键,也容易因为对“会计”内涵和外延理解的差异而导致争论。必须强调,方法差异以及具体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区别并不等同于特色,而特色主要在于一国会计整体框架。会计运行机制或者重大方面的差别。如果换个思路,从宏观方面去探讨有无特色和对特色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则容易达成共识。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计环境的重大差异,势必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的会计研究成果都有其适用的国家环境和特殊背景。在国外被证明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在与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会计职业发展水平相异的中国,未必能够完全照搬。由此可见,会计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认为是本国国情、背景、环境在会计中的体现。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环境的差异中去寻找根源。讨论一个国家会计的发展水平,不能简单、孤立地用先进或者落后来评价,只能判断是否与会计环境发展相适应。如果会计发展水平与会计环境相适应,就不能够认为是落后;如果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应,即使理论上是如何的精美和严谨,也不能够认为是先进。我们并不否认会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但前瞻性与先进性是不同的概念。至于会计的中国特色与会计的国际协调问题,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会计的国际协调主要立足于会计的技术性层面,因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各种会计方法具有可通约性,所以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不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协调。然而,会计同时存在的社会性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会计的发展水平受到其所依存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会计环境的某些因素可能是永远、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不会消除的,会计的中国特色也势必长期存在。二、决定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环境因素(一)政治、经济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制度为补充,既合理拉开收入的差距,又要考虑公平原则,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调节方式上采取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行为规范上,要求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地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塑造文明健康的市场调节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内在的统一。这些特点共同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包含国家宏观调控的成份。相比而言,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会计在管理体制上的特色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不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但是,作为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必然会关心国有财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能够提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相关信息。考虑到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多,占社会资源的比重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所以国家势必要求通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来体现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有些海外学者认为,政府行为是形成会计中国特色的最主要因素。(二)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暴露出法制的不健全,为此我国先后颁布了若干经济领域内的相关法律,其中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这些法律、制度规范着我国的会计核算,使得我国会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会计法为中心,包括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等在内的会计规范体系。像我国这样在会计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中以不同的侧重点对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规范,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国的会计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譬如,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正是在法律环境上区别于其他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由民间社会团体管理会计之处。又如,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如果不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行政法规或规章加以强制实施,将会出现无所适从、各行其是的局面。诸如此类,从而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法律环境。(三)教育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对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认为,教育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也影响着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会计人员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会计工作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会相对简单;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会计人员素质较高,会采用比较复杂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制度和报告形式也会相对完善,会计在一个组织内的管理或控制中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具有较大的提高,会计教育发展很快。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等院校几乎每10个在校学生就有一个就读会计专业,高层次的会计学历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同时,继续教育(亦称后续教育)也构成了我国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据专家测算,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在校所获知识只占所须掌握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更新。财政部1998年1月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从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目前仍处在逐步规范中。总体来看,我国目前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人员仍很缺乏,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一)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要求各单位在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可见,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会计工作的前提下,发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中央各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中央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划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并取得同级其他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从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看,除政府部门外,会计职业界、学术界以及其他会计组织均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会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而制定的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会计制度既是各单位组织会计管理工作和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也是国家财政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会计制度作为法制化经济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这是对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权限的规定。会计准则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解释权属于财政部,不同于西方国家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同时,还应注意到,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两个层次所构成,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准则,并以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及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本国特色,这是由中国的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三)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法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要求强化内控制度,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等等。内控制度属于单位内部管理的范畴,国家法律规定强化单位的内控制度,应当认为是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从而形成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特色之一。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政府有关部门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行政机关,这些政府行政机关进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法律有会计法、审计法、税收征管法、人民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财政部门有权对所有单位的会计工作实施会计监督,审计机关主要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国家建设项目、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会计监督,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进行会计监督,证券监管部门主要对改组上市及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督,各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必须接受人民银行和保险监管等部门的会计监督检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所进行的国家监督。会计人员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会计委派制度在全国各地的试点范围逐渐扩大,委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也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财务负责人,还有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委派会计人员。尽管对这一事物尚有不同看法,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将这一制度作为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我们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不仅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也是对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和公有资产的管理,国家无论从所有者代表还是社会管理者的角度,都有必要对实践中出现的会计委派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据了解,财政部和监察部近期准备联合下发有关会计委派制度的文件,对各地会计委派制的试点情况给予宏观指导。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验资和其他业务工作。我国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按照属地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财政部是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定、办法;制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或培训大纲;组织编写或推荐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或资料;组织全国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活动;指导检查各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负责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中央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按照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五)会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犹如一把双刃剑,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取决于是否存在该方法得以应用的“土壤”和研究者的素质、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要看研究结论是否能够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一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些人认为,规范会计研究中带有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从而否定规范会计研究方法。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因为规范会计研究的价值判断和实证会计研究的事实判断不是对立的。我国现阶段,需要在继续进行科学、严谨的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鼓励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证研究,比如案例研究,因为案例分析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水平,通过案例研究,既可以总结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先进经验,也可以避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发展不完善而出现误导。会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应当引起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视。四、中国特色会计的客观表现(一)会计管理的垂直性。根据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内的会计工作,其它任何部门和团体无权管理。从而形成“国家财政部省(市、自治区)财政厅(局)县(盟)财政局”的垂直管理体制。(二)会计规章的层次性。表现为“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的纵向法规系统,基本会计法规与行业会计法规以及综合会计法规与专业会计法规的横向法规体系等。(三)会计实务的先行性。一方面,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制度为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日趋成熟,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出现会计制度中尚未规范的内容,则必须进行会计实务的先行探索。(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长期共存性。会计制度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来僵化地处理会计业务。尽管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按照会计准则灵活地规范实务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在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将长期共存,相互协调也是中国会计的特色。因此,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忽视中国的特色。五、中国会计的几点基本特色(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任何国家的会计现状,都是发展变革的结果,而任何国家的会计变革总是要先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舆论上的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之中,会计环境很不稳定,会计的变革是必需和必然的。如果没有理论的充分准备,没有舆论的强烈导向,会计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此外,会计理论对于宏观会计监管和微观会计实务处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为宏观会计监管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各种会计理论的取舍过程,而国家会计政策又基本上决定了(在我国应该不止是制约)企业的会计实务处理,加上会计理论在舆论上对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直接导向影响,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发挥着较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上都颇具中国特色。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特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受过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一般认为应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在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对所有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少走了不少弯路。在会计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层次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即以规范化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旨在通过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要求从逻辑上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方法,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规范化。规范化研究方法以规范化概念为前提和基础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价值基础的人才会认同其观点,理解其过程。我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封建统治和高度集权政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得较为正统、稳定,而在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即使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思维观念仍深受影响,对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强的趋同性,使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有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陆续有人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几年,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形成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补充的格局。2.会计理论构架特色目前世界上会计理论构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模式,一是西方模式,由会计假设(或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组成;二是前苏联模式,由会计的对象、职能、作用等组成。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全盘引进了前苏联模式,直至1992年止,其间虽然也在会计理论研究上有所创见,如提出会计管理观点,会计决策职能等,但会计理论的构架从未有过突破。直至1993年,我国对会计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以使会计实务接近或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才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等。而原有的会计理论又未舍弃,形成了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理论为一体的会计理论构架。现在将会计理论表述为由会计假设、目标、原则、要素、职能、作用等组成的概念框架,几乎是会计界的共识,这种会计理论构架反映了转轨中的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的现状,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一大特色。(二)宏观会计监管的中国特色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宏观会计监管体系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今天,这些宏观会计监管的方法基本上没有被扬弃,而是继续被成功地沿用并有所创新与发展,正是由于从宏观上有效地进行了会计监管,才保证了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会计工作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我国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用计划经济的强力手段为主辅之以职业界的自律来从宏观上监管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核算规范制定权限会计核算规范是企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准则、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其制定权和解释权均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这与西方国家由职业界制定会计准则,由企业自行根据准则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不同,也与只制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前苏联模式不同。2.会计人员管理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继续教育等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也由以前的评审改为由各级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和管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则作出了严格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不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考核、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而在西方,这一切几乎都是由职业界自律管理的。(三)会计实务处理的中国特色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的根本,会计理论研究和宏观会计监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与完善,一个国家的会计特色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实务处理层面上。这也许就是狭义的会计特色只包含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特色、以及会计实务处理特色最先最多在国际比较会计领域被重视和研究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规范要求根据有关情况对经济业务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会计实务处理方法的选择过程。所以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结果由会计实务处理规范和会计人员的选择两方面决定。1.会计实务处理规范的特色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主要在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起步较晚,是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而不得不加快步伐拟就,它不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而是国家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而由财政部制定、发布并由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同时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为避免会计处理的混乱,又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这种"准则制度"的实务处理规范框架是其他国家所不曾有过的。加上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使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也显得与众不同。2.会计实务处理方法选择的特色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某种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似乎是会计人员个人的偶然因素决定的,会计人员的偏好不同,选择的具体方法也不同。所以,以全国之大,只要是允许的方法,几乎都有被选择的机会。但是,会计人员也是社会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所作出的会计选择不完全是个人偏好的结果,而是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我国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特殊的分布。(1)允许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的几个主要项目的首选方法为发出存货计价:加权平均法折旧计算:直线法长期债券溢(折)价摊销:直线法坏帐准备提取:应收帐款余额比例法所得税核算:应付税款法损益结转:月结法(2)行业特性与规模特性明显行业特性表现在某种方法的适用性上,如零售商业企业,其库存商品计价几乎均采用售价记帐,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成本计算几乎都采用分批法等等。规模特性主要表现在某种方法的合理性与处理复杂性上,小型企业首选比较简单的方法,而大中型企业往往选择较合理的方法,这很可能是与我国不同规模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关。结 论关于何为中国特色,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特色是中国会计与他国会计的显著差别。这些差异可以采用某种方法缩小甚至消除,从长远看,会计的国家特色可能会逐步缩小,剩下的是一些非原则性、非根本性的差异,旧的差异被协调的同时又会不断产生新的差异,最终差异会越来越小,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只要国家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差别存在,必然是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存,而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方法差异以及具体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区别并不等同于特色,而特色主要在于一国整体会计框架、会计运行机制或者重大方面的差别。”而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会计环境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各国会计具有了各自的特点,会计的中国特色即源于此。中国会计肯定是有特色的,而且这种特色将永远存在。因为各国会计的特色是由其环境的特色决定的;各国会计环境不同,而且永远也不会完全相同。但各国环境也是会变化的,所以各国会计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特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阶段可称之为特色的东西在其他阶段可能就不再是特色。各国环境永远不会完全相同,但可能在某些方面(例如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也就是说,各国会计的特色会相对越来越少,但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中国会计特色表现在很多方面,会计管理体制主要由我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影响,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决定了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主要由政府部门制定并领导全国的会计工作,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各种会计制度、准则从各个方面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标准。让会计人员能行之有矩。财务是会计的主体,财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会计人员需要根据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调整工作,以做出准确、符合实际的财务预测和报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要跟得上经济的总体变化。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会计工作中实际存在着很多制度和准则无法规范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实务先行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进而不断规范会计制度。  中国会计的特色既然表现为中国会计的独特之处、表现为与它国会计的差异,其中在会计监管、理论依据、实务方法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而这些差异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务上的,既有理论体系方面的也有方法体系方面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强调特色、欣赏特色,并不等于抱着特色不放而人为地“塞入”会计制度中,而是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使之逐步地、有意识地与国际接轨,以便使我们的会计更全面更深入地走向世界,尽量缩小与它国的差异,促进国际会计的真正协调。协调不等于同一,世界各国不可能采用同一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方法以至会计理念,因此差异或特色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某些旧的差异缩小或消失了,但又会产生新的差异,各个差异的形成或缩小,决定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变化。因此,中国会计特色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差别在于特色范围的大小、内容的多少以及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特色。注 释1.朱元午 陈志斌.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财会月刊,2005-10-132.唐有瑜.中国会计的基本特色.财会月刊,2005:04-28。3.吴水澎.关于中国会计特色的几点认识.中国会计网,2007:05-14。4.会计法 ,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5.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国家为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6.内控制度,金融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完整,协调经济活动,利用企业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参考文献1.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会计研究,2000:4:36-40。2.冯淑萍等.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会计.会计研究,2000:2:2-8。3.郝振平.会计的国际透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4.吴泷. 论中国特色会计的国际化.财务与会计, 2000:6:5-6 。5.胡长青.关于保持会计特色与深化改革的思考.中国会计网,2009:04-08。6.范洪波.会计国际化与中国特色.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17。

    注意事项

    本文(注册会计师方向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