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地理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和答案.doc
-
资源ID:4117098
资源大小:93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秋人教地理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和答案.doc
2019秋人教地理必修一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及答案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一)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关于以上四图地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海水侵蚀 B乙图冰川侵蚀C丙图流水搬运 D丁图风力堆积(2)图中地貌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海蚀柱海边B乙图风蚀城堡高山地区C丙图冲积扇河流出山口D丁图沙滩干旱地区解析:甲图表示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乙图表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和冰斗,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丙图为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河流出山口处。丁图为河口三角洲,发育于河口。答案:(1)B(2)C(二)2019·安庆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2)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第(1)题,分析图得出,自西向东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东向西岩层也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中心向两侧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根据岩层深浅,A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第(2)题,图中长腰山地貌按成因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答案:(1)D(2)B(三)2019·广州市高一期末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3)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第(3)题,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且图中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答案:(1)D(2)C(3)B(四)如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A固结成岩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 D侵蚀作用(2)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 B花岗岩C大理岩 D砂岩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为固结成岩作用,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为高温熔化,为冷却凝固。答案:(1)A(2)B(五)读图,回答(1)(2)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 B喜马拉雅山脉C华山 D泰山解析:第(1)题,山地M是由于中间岩层相对上升,两侧岩层相对下降而形成的,为断块山。第(2)题,庐山、华山和泰山都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答案:(1)C(2)B(六)2019·昆明高一检测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回答(1)(2)题。(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 BC D(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说法不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答案:(1)D(2)B二、非选择题(一)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1)“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2)判断我国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四种外力作用的主要发生区域。(3)在图中添画箭头描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答案:(1)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也是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2)风力作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区;冰川作用高山冰川分布区;海浪作用滨海地区。 (3)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图所示。(二)2018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参考答案:(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4)甲处易透水,乙处易瓦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