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电子商务系统结构》期末考试答案精品小抄(考试必过版).doc
-
资源ID:4109900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电大《电子商务系统结构》期末考试答案精品小抄(考试必过版).doc
第一章1、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的定义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MCommerce定义为用无线手持装置(Wireless Handheld Devices)诸如手提电话和PDAs(Personal Data Assistants)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移动电子商务相关义务:M-Commerce应用已覆盖了短信、手机支付、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客户服务和其他服务等项目内容。P2P电子商务定义范畴点对点(p2p)技术使得Internet使用者可以直接与其它使用者共享档案或电脑资源,不再需要通过中央的网站主机协助。p2p在中间有人赚钱,P2P只是一种传送的模式,这意味着它是一种沟通的模式,而不是设计用来赚钱的,P2P反而是设计作为传送产品以赚钱之用。 P2P必须要同时从它的前途和可能产生的危险两个观点来考虑。像安全性和隐私、效能和频宽、跨平台沟通、复杂性、网络联机等的挑战,和更多必须在我们可以使P2P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中运作前所要考虑的事。2、 电子商务系统四种参考模型定义、作用及图:商务模型:可以定义成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商务活动者、它们的角色以及收入来源。功能模型:定义:描述了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交易过程,这个过程是直接提供商业成果的一系列连环活动。作用:一个功能模型提供鉴别一个站点导航结构和分析客户采用的不同可能路径的框架。客户模型:定义:客户模型捕获一个客户在访问一个电子商务站点时的导航模式。作用:这个模型描述了客户如何在站点中航行,并且允许客户获得诸如在一次购物期间某一功能被调用的次数,或者一次典型会话的平均长度之类的行为度量标准。资源模型:定义:一个资源模型表示了一个电子商务站点的结构和各种部件。包括两个关键因素:工作负荷模型和性能模型。作用:用于计算网站性能3、 电子商务技术体系包含哪些内容(不全)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包含: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系统开发技术、安全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1网络技术:1、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 2、X.25分组交换网 3、帧中继 4、DDN数字数据网 5、ATM技术 6、VPN虚拟专用网4、 电子商务概念与特点 定义: 广义电子商务指一切使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现在流行的电话购物,电视购物,POS机都可归入广义的电子商务的范畴。狭义电子商务则是指运用互联网开展的交易和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活动。特点:1、参与的普及性2、参与范围的全球性 3、技术标准的全球性4、资料的丰富性5、交易的互动性6、信息的密集性 7、个人定制化5、 电子商务系统概念、核心概念:广义上说,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保障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信息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环境的集合。这里的电子商务活动包括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活动的核心就是网上交易体系,网上交易遵循传统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但是其沟通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渠道实现的,因此首要条件是交易双方必须拥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其次,网上交易的交易双方在空间上一般都是分离的,为保证交易双方进行等价交换,必须提供相应的洽谈环境、货物配送和支付结算手段。此外,为保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能够利用数字化沟通渠道,保证交易能顺利进行配送和支付,需要有专门提供服务的中间商参与,既需要电子商务服务商。1.电子商务系统概念:保障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信息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环境的集合。包括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活动核心是网上交易体系。电子商务系统组成:Internet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商、企业、组织与消费者、实物配送和支付结算五个方面。3.三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是信息传送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环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方式;中间一层是电子商务平台,至少包括CA认证、支付网关和客户服务中心等部分;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应用功能和相关的应用系统。6、电子商务信息管理技术与通信技术(不全)通信技术:蓝牙技术 特点:传输距离短、采用跳频扩频技术、采用时分复用多路访问技术、语音支持、纠错技术1信息管理技术电子商务信息处理技术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群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2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通信协议,互联网(Internet)3支撑技术7、电子商务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步骤(1) 必须获得对电子商务网站结构的深入了解;(2) 由构成电子商务网站的系统性能测量组成;(3) 集中于了解客户行为;(4) 表征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负荷;(5) 基于队列网络理论的定量技术和分析模型被用于评价电子商务网站的性能;(6) 目的是获得性能模型的输入参数;(7) 为电子商务网站预测期望的负荷;(8) 使用性能模型和工作负荷预测。第二章1、 电子商务系统需求分析方法:(1)业务需求分析方法:a、分析人员,从客户的角度理解其业务的角度和目标,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文字表述b、分析人员必须编写有详细说明的软件需求报告,让客户及开发人员能准确无误的理解需求c、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结果d、如果出现另一方案,要在出现真实可靠的评估之后迅速决定,不能让变更的时间代价和人工消耗过大e、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客户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开发人员为此提供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2)界面需求分析方法:a、界面元素:目的是让最终用户能够获得美感、提高工作效率、易于操作使用系统。b、用户角色:是指按照一定参考体系划分的用户类型,是能够代表某种用户特征、便于统一描述的众多用户个体的集合。C、界面原型:是一个粗糙的、功能很少但界面类似的小型系统,可以将界面需求调查的周期尽量缩短,并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需求分析报告由4个方面组成:(1)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2) 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3) 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系统能够完成其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4) 非功能性的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以及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构造上的限制。2、 UML类图、类间关系概念:UML是一种建模语言,有着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特点。包括:UML语义UML表示方法两部分UML的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也可以分为: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交互图、实现图类间关系:继承:在已有类的基础上创建新类的过程。依赖: 有两个元素,如果修改一个元素的定义可能会引起另一个元素的定义的改变,则称后一个元素依赖于前一个元素。关联:关联关系表示两个类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约束:约束是放在括号“ ”中的一个表达式,表示一个永真的逻辑陈述。3、 用例图的用途及组成一个用例图的用途:从使用者角度描述各个功能,并指出每个功能的操作者 用例图的组成:用例、执行者、使用和扩展、用例模型的获取。4、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静态模型:用例图: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actor)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例模型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结构,定义系统中的类、描述类的内部结构以及类之间的联系。对象图:对象描述客观世界中某个具体的实体,是类图的实例。包图: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可以纯粹由类组成,也可以由类与一些包组成。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配置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动态模型:消息:简单消息、同步消息、异步消息;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对状态的影响,通常可以看作是对类图的补充;(组成:状态、转移)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并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合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它跟顺序图相似。(组成:链接、小溪流)第三章1、客户行为模型(CBM)概念:能够反映用户访问一个电子商务站点导航模式的模型,以图的形式表现叫CBMG作用:通过CBMG回答问题获得电子商务的站点 建立步骤(过程):(1)确定电子商务站点向客户提供的功能集合(2)根据资源消耗来精简功能集合(3)确定状态间的转换2、 Web和电子商务站点的聚集度量标准(1) 点击率(2)日平均页面访问数(3)点击进入百分率(4)单一的客户数(5)站点收益率(6)潜在损失3、客户访问模型(CVM)概念:定义:作为CBMG中各个状态访问比例的一个向量 作用:电子商务站点提供的功能被执行的次数。计算见P93例3.4、电子商务系统容量规划(1) 定义:容量规划是预测未来负载水平何时会使系统饱和,以及确定一个尽可能延迟系统饱和的最经济方法的过程。(2) 电子商务的容量规划由3个主要的设计过程构成:商务和功能设计、客户行为设计和IT资源设计。(3) 3个影响函数:服务水平满意度(SLA)特定的技术和标准成本约束(4) 经验方法:(商务层、客户行为层次、资源层)从核心关注点开始、与客户交流变换关注点表述面、兼容未来、请供应商参与容量规划过程、成本上升非线性的预防、容量不仅仅是增长、常规性改进,定期开展、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分享容量规划的好处。(4)容量规划的步骤:了解环境对工作负载进行分类分析确定该采用的组件选择缩放技术应用缩放技术重新评估(5)关于组件性能的改进方法:增加了可以提高Web可并行处理请求数的Web服务器线程向数据库服务器添加索引减少了I/O瓶颈更改一些操作系统变量的默认值使线程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更多堆高速缓存显著减少了到数据库服务器的请求数增加Web服务器的数目改进了负载平衡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增加了吞吐量。5、客户个性化服务 (1) 20-80规律:一个客户会在他所关注的那些20%的内容里花80%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剩下的80%的内容只会花20%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20-80规律。 (2)个性化技术有:A、定制的电子邮件提醒,定制的内容和账户访问; B、定制价格、定制内容、目标市场和广告;C、可扩展的个性化引擎,来处理大量的请求、庞大复杂的内容空间和客户信息的收集;D、数据挖掘。(3) 个性化服务的组成 概况表:站点的用户,包含每个用户的属性、组及层次性; 内容模型:包括产品、文章和程序等;匹配技术:包括用户概况表、规则、建议或其组合;对内容资源库的填充;对个性化效果的反馈。第四章1、 排队论的概念:排队论就是通过对服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这些数量指标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使得服务系统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能使机构的费用最经济或某些指标最优。性能模型的含义:表示了工作负载使用系统资源的方法,描述了决定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性能模型分为:分析模型和仿真模型 性能模型的作用:1 在电子商务和机遇网络的应用程序的基础结构设计中,各种问题要求使用模型来测量可供选择的系统 2大部分电子商务应用程序都是在多级环境中操作的3复杂应用程序的性能调整是一个巨大领域4 在Internet上进行商务活动意味着要处理不可预测的通信量。3、分析模型与仿真模型的区别:分析模型通过公式来详细说明系统的不同部件之间的交互。仿真模型通过运行一个仿真程序来模拟一个真实系统的行为,仿真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的通用性,不过,仿真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可能比较昂贵。 4、需要建模的作用(原因): (1)在电子商务和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的基础结构的设计中,各种问题要求使用模型来测量可供选择的系统。 (2)模型可以被用来分析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性能和评估网络的影响。 (3)性能模型可以通过回答假设性分析问题,而不是在生产环境中进行任何变化,来帮助发现性能问题。 (4)性能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目的,是容量规划的关键技术。4、事务的定义:一个电子商务的事务被定义为一个来自客户的要求执行电子商务站点所提供的功能的请求。第五章1、 论述:基于web的应用开发模型(模式)有哪些?特点?答:(1)单层应用模型:特点,为大型机编制的应用软件没有把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分开,而是把功能集中在大型机上实现。(2)两层主层式客户/服务器模型: 特点,相对于单层应用模型,将传统大型机上的用户界面和部分业务逻辑模块转移到了pc,。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灵活性。缺点:a、逻辑运算和商业规则缺乏灵活性与扩展性。b、服务器数据处理过分依赖数据库系统。c、系统无法有效扩充,而且难以提供良好的分布处理效率甚至数据事物的容量与缓冲能力。(3)多层应用模型:特点,对于两层而言,事物逻辑与用户界面和数据存储明显分离出来,将客户端的用户界面与服务器数据存储隔离开来,极大地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缺点:a、客户端庞大,以至于应用程序升级和维护时十分困难且耗资很大。b、事物层不能与跨平台的客户端共享c、孤立了不同的逻辑组件d、没有统一的数据逻辑层来提供不同种类的数据存储层2、架构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1)可靠性(2)安全性(3)可伸缩性(4)可制定化(5)可扩展性(6)可维护性(7)用户体验(8)市场时机架构设计的步骤:(1)建立分层结构(2)组织领域逻辑(3)组织Web Server架构师的主要任务:需要承担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任务,也就是做出设计系统的元件如何划分,元件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中的逻辑的、物理的、系统的重要决定。架构师的主要任务:负责不同层次上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系统架构的设计、配置、维护等工作。3、两层模型和三层模型相比较?(1)性能问题:两层模型在用户的请求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数据库链接,并且一直保持到用户请求结束,即这种连接往往持续存在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存周期内;而在三层的体系结构中每个客户端只需连接到相应的商业服务组件上,然后由该组件来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这种方式多个客户端可以共享一个数据库连接,大大减少了需要维持的连接数量(2)互联问题:由于两层体系结构的紧耦合性,很难将系统中的数据表示、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分割开,改写其中的部分内容而保留另一部分;而在三层式模型中,数据逻辑、业务表示和数据存储分布在不同的层上,是松耦合的系统。(3)安全问题:在两层体系结构中,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直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相连接,它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而在三层结构中,客户应用程序并不直接和数据库服务接触,它所能接触到的只能是商业服务,当它有访问数据库的意向时,就向商业服务发出一个相应的要求,接下来,由商业服务层去完成数据访问的任务,只是把结果传递给客户应用程序。(4)开发维护问题: 在三层结构中,如果数据存储移动了位置或者改变了格式,那么只有数据访问服务需要更新,每一个数据访问模块负责一组数据的完整性;而在两层的体系结构中,如果数据存储或者数据格式发生了变化,则要修改所有涉及该数据的程序代码段,因此大大增加了修改的工作量。(5)可扩展性问题:在两层体系结构中,每个数据库的链接只能给一个客户端使用,这样客户端的连接数目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三层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连接之类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每一个消耗资源的客户应用程序并不直接地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而是由客户应用程序与商业服务进行通信(6)商业逻辑:在两层体系结构中,商业逻辑存放在客户端,也可存放在服务器端;而在三层的体系结构中,商业逻辑运行在服务端。4、MVCD的概念 M(Model):整个模型的核心部分,代表了解决方案的真正业务逻辑部分V(View)、呈现给用户的界面,也是表现数据的层次,主管人机界面。C(Controller)、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层的通信控制层。D(Data):数据存储层,将模型与数据库相联系。5、构架的种类、及其种类的概念 架构的种类:(1)逻辑架构:描述软件系统中元件中的关系。比如用户界面、数据库、外部系统接口、商业逻辑软件等(2)物理架构:描述软件元件怎样放到硬件上的。包括网络设备、代理服务器等(3)系统架构:表现系统的非功能特性,例如可扩展性、可靠性、强壮性、灵活性等计算题请求响应的最小可能时间模型:RT min= RTT+请求时间min +站点处理时间+答复时间min RTT 往返时延简单问题的答复:两种访问路径:1 2 31 2 4 5 6对于网络服务器:0.05*1+0.95*2=1.95对于数据库服务器:0.95*1+0.05*0=0.95每次检索时访问网络服务器的次数1.95每次检索时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次数0.95设Vi是一次事务中访问资源i的平均次数,Si是对资源的每次访问的平均服务时间。 平均服务需求Di是资源i对这一事务的总的服务时间,从而我们可以计算得到Di是Vi和Si的乘积,有 Di=Vi×Si 3)服务时间和服务需求的计算数据类型值已经结束的客户会话数目3500每个客户会话的检索次数2.5网络服务器的忙碌时间1200秒数据库服务器的忙碌时间2100秒每次检索时访问网络服务器的次数 V WS1.95每次检索时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次数 V DB0.95n 每次检索时访问次数: V WS=1.95 V DB=0.95n 检索总数:3500×2.5=87 500服务需求:n D WS=全部运行时间/检索总数=1200/87500=13.71 msn D DB=全部运行时间/检索总数=2100/87500=24 ms n V WS=1.95 V DB=0.95n 检索总数:3500×2.5=87 500n D WS=全部运行时间/检索总数=1200/87500=13.71 msn D DB=全部运行时间/检索总数=2100/87500=24 ms根据公式:Di=Vi×Si每次访问的服务时间Si=Di/Vin S WS=D/V=13.71/1.95=7.03 msn S DB= D/V=24/0.95=25.26 ms数据类型值已经结束的客户会话数目35000每个客户会话的检索次数2.5网络服务器的忙碌时间1200秒数据库服务器的忙碌时间2100秒每次检索时访问网络服务器的次数 V WS1.95每次检索时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次数 V DB0.95每次检索时网络服务器的服务需求D WS13.71每次检索时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需求D DB24每次检索访问网络服务器的服务时间 S DB7.03每次检索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时间 S DB25.26(2)队列、等待时间和响应时间 Ri=Wi+Si 响应时间=等待时间+服务时间Vi是一个电子商务事务对队列i的平均访问次数 ;Si是一个电子商务事务每次访问资源i时,资源i的平均服务时间;Wi是一个电子商务事务对队列i的平均等待时间;Ri是一个电子商务事务在队列i的平均响应时间;Xi是队列i的平均吞吐量,即为队列i的每个单元时间内平均结束的事务数目;X0是系统平均吞吐量,每个单元时间内平均结束的事务数目;六、性能模型的基本原理 (1)利用率定律 系统中资源i 的利用率Ui 就是资源忙碌的时间比率。例47:在观测时间内,一个数据库服务器每秒执行45个检索事务。每个事务耗费19.0ms。在这段时间内,系统利用率是多少?数据库服务器利用率:Ui=Si×Xi=0.019×45=0.855=85.5%(2)强制流模型n 强制流模型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吞吐量。 Xi=Vi×X0n 平均吞吐量Xin 每个结束的事务要平均通过队列 Vi 次 n 每个单位时间结束X0个事务例48:观测站点1200S,得知期间 执行事务4800个,已知一个事务访问WS 5.2次,DB 3.8次,数据库服务时间59ms,网络服务时间35ms。求,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平均吞吐量是多少?解答:吞吐量X0=4800/1200=4个事务/秒V DB= 3.8 ; V WS= 5.2 根据公式Xi=Vi×X0平均吞吐量XiX DB V DB×X0 3.8×415.2 t/sX WS V WS×X0 5.2×420.8 t/s(3)服务需求定律n 服务需求定律 服务需求Di= Vi×Si根据强制流定律: Xi=Vi×X0Vi=Xi/X0根据利用率定律:Ui=Si×XiSi=Ui/Xi服务需求Di= Vi×Si=(Xi/X0 ) ×(Ui/Xi)=Ui/X0服务需求Di= Vi×Si =Ui/X0例49:观测站点1200S,得知期间 执行事务4800个,已知一个事务访问WS 5.2次,DB 3.8次,数据库服务时间59ms,网络服务时间35ms。求,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需求和利用率?解答:服务需求Di= Vi×SiDWS= VWS×SWS5.2×0.035=0.182 S DDB= VDB×SDB3.8×0.059=0.224 S利用率Ui = Di×X0吞吐量X0=4800/1200=4个事务/秒利用率UWS = DWS×X0 0.182×4=0.728=72.8%利用率UDB = DDB×X0 0.224×4=0.896=89.6%(4) Little定律n Little定律是列队中物体的平均数量为进入速率与平均停留时间的乘积。定律内容: 系统中的平均任务数=到达率×平均响应时间 例411:一个基于网络的经纪公司运行一个3层的站点。应用服务器把网络服务器的商务功能转换成事务,并把 事务提交到后端的主机上。1100万的客户使用这一网络贸易系统服务。在高峰时间里2万个使用者被同时记录到日志中。这个电子商务站点每小时处理360万个商务功能,那么在这最忙碌的时间里,每个电子商务功能的响应时间是多少?解答:平均响应时间平均用户数目/站点吞吐量20000/(360 0000/3600)=2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