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
-
资源ID:4107470
资源大小:34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别化教学2、任务分析3、系统化设计教学4、教育技术(AECT94)5、教学系统设计6、讯息设计7、教学策略8、学习需要分析9、学习者特征分析10、学习风格分析11、教学媒体12、教学资源13、教学媒体材料14、视听媒体阶段15、现代远程教育阶段16、视频会议系统二、填空题1、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是_,他的研究对象是_。2、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_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3、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_、_和_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4、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形成了_和_。5、1954年,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并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6、美国教育家_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7、_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构成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全书的本框架。8、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之一,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即依靠_的思想和_的教学方式。9、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二是_。10、20世纪80年代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有一点是一致的,即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点。11、从教育的含义可以看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_和_。12、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_,_和_ 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即_、_、_、_、_与_。13、从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目的是_,研究对象是_和_,基本内容是_、_、_、_和_。14、教育技术是由三个概念与模式整合而形成的,从另一角度来说,教育技术是由三个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是_、_和_。15、在教育技术形成的初期,其理论基础是_、_和_。 16、心理学家在探讨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它们是_、_和_。17、_、_、和_是构成教育技术和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本因素。18、教育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_、_、_和_。19、教育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_、_、_、_、_和_。20、_是教育技术的核心。2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_、_、_和_。22、制约课程的因素包括:_、_和_。23、教育技术处理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_。24、_是课程设计的基础。25、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_、_和_。26、请列举四种传统媒体:_、_、_、_。27、请列举四种电子传播媒体:_、_、_、_。28、在编制教学媒体材料的整个过程中,要明确并贯彻_、_、_和_“四性”高度统一的要求。29、_已被称为信息处理技术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因为其强大的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30、过程技术不是那些如电视、计算机、卫星电视等之类的媒体技术,而是指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式的_。31、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_;_;_;_;_。32、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按照使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和_。三、分析与说明1、请解释贝罗模式。2、在系统设计教学方法发展的早期,布朗等人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化教学的模型,请简述这个模型。3、请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4、分析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四、简答题1、对教育技术起源的问题存在着哪两种观点?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是什么?3、何谓“经验之塔”?4、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情况?5、程序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什么?6、请解释“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主价”等概念。7、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什么是系统科学理论,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9、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是什么?10、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11、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12、请简述AECT94教育技术定义中的五个范畴及之间的关系。13、请简述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14、个别化教学的优点与缺点。1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16、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五、论述题1、请论述“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整合”。2、论述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它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影响?3、程序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60年后期程序教学运动开始衰退,请论述程序教学在其迅速发展时的特点,并分析其衰退的原因。4、请论述在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教育技术学导论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2、任务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频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3、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教学系统方法。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5、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6、讯息设计:涉及对讯息的形态操作的计划。7、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一课中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8、学习需要分析: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9、学习者特征分析: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10、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11、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12、教学资源: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13、教学媒体材料: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运用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记录、存储、再现和传递教育信息的教学媒体。14、视听媒体阶段: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播送制作好的视听教育节目,学习者在异地实时接收节目。15、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利用卫星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大网络资源开展的远程教育,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的。16、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视频压缩技术把活动视频信息加入到会议中,通过电话线传输,与会者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通过监视器看到文字、图表、静止图像和其他会议现声的活动图像。二、填空题1、促进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2、视觉运动3、利用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学习、利用系统方法4、整体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5、斯金纳6、杜威7、经验之塔8、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媒体辅助与传播9、开设电教课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10、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11、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12、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推广13、学习、过程、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14、以学生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15、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感觉论1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学习模型、技术手段、技术方法18、宏观层次的教育规划、中观层次的教学计划、微观教学过程的计划、产品层次19、计划、设计、优选、实施、评价、修正20、教学设计21、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22、社会需求因素、学习者因素、教师、教育机构因素23、系统方法24、系统方法25、语言媒体阶段、传统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26、黑板、文字印刷材料、图片、图示材料、参观旅行和展览、实物和模型 (在其中选四)27、电报、电话、电影、无线广播、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卫星(在其中选四)28、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29、多媒体30、软技术31、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32、函授式教学阶段、视听媒体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三、分析与说明1、贝罗模式是用以阐明思想传播系统结构的一个静态模式。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贝罗(DKBerlo)在论述中非常强调反馈的重要性,因此,有学者在他的模式中增加了从R到S的反馈。他还指明了影响各个要素传播功能的条件,在影响传、受双方本身传播功能的条件中,包括传播技术(语言的清晰度与说话技巧、文字描写技巧、思维缜密性、手势与表情自然逼真等)、态度(自信心、爱好、双方的了解程度等)、知识(传者与受者对内容的了解程度等)、社会系统(传者与受者的社会地位等)以及文化(传者与受者的文化背景)等。在影响信息传播功能的条件因素中,所谓内容是指传者为达到目的而选取的材料,它包括信息成分与结构;所谓符号是指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与音乐等;所谓处理是指传者对选择并安排符号所做出的决定。通道是指传播信息的各种方式,如口耳相传方式、书写与阅读方式等。这一模式比较适用于研究和解释教育、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其中的SMCR相当于教师课业教学手段学生。按照该模式揭示的影响教学传播的教师、课业、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各种条件,联系教学实际、传播场合及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对教育传播的效果进行预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2、在60年代后期由布朗等人的提出的系统化教学的模型,较明显地反映出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的影响。这个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对系统化的教学进行计划。3、要点: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即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4、由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可以看出,远程教学系统由授课过程、学习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整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是主要变量。从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可以反映出远程教学的特点: (1)在远距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是它的基本特征。(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四、简答题1、在教育技术的起源上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但凡教育就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因而教育技术在教育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存在了,教育技术的历史和人类教育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主要是近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在教育中的运用的产物。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把上个世纪初期在美国兴起的视觉教育运动视为教育技术的源头。后面的一种观点代表了美国教育技术界的主流看法。2、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言语主义”(Verbalism)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因此,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思想渊源可以认为是: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3、“做”的经验,包括三十层次: (l)直接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2)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多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 (3)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左获得经验。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包括六个层次: (1)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 (1)学习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 (3)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4)电视。 (5)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 (6)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要高一些。 4、程序教学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短暂的繁荣之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而陷入低潮。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具有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学机器的兴趣转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程序教学方法广泛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成了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高级程序教学机。在计算机应用于教学领域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如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序逻辑系统(PLATO)和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70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被吸引到微机上去了。到了80年代,学校里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许多学校把微机用于教学目的。但据调查表明,CAI在学校中的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5、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与桑代克同属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他们创建了关于学习的刺激-反应 (S-DR)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一反应一强化”而实现。这个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方法,由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同样,相对应的也有两类学习:一类是反射学习:另一类是操作学习。他把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所有人类的学习都看成是操作,在这种操作条件作用下,反应经诱发后,随即给予强化,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在他看来,“教育即是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对个人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及设计精密的控制过程的技术,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6、所谓任务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先决)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任务分析密切有关的是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因为任务分析的目的是制定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一般认为泰勒(R.Tyler)是当今行为目标之父。泰勒于1932年提出,在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行为目标,而以行为目标为依据编写测试题。布卢姆等人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发展了学习目标的理论,他们的教育日标分类学的发表在程序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后马杰(RF. Mager)在1962年出版了编写教学目标?D书,系统地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方法。 行为目标的提出则进一步要求教学评价的方法作相应配套的改革。教育心理学家格拉泽(Robert Glaser)在他及合作者开展个别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于1962年首次提出标准参照测试的概念,其基本原则是根据预先明确说明的行为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标准参照测试的做法符合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教学系统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斯克里文(MSeriven)1967年提出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现已构成系统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形成性评价用以对处于开发阶段的教材(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改进,而总结性评价用于对开发出的定型教材或教学方案作使用效果方面的评定。7、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个因素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与运用系统方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面意义包含了学习的效果、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过程的理论模型。 关于“依靠资源”问题,它包含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物力资源中媒体为主要内容。 由于对系统方法的认识的深入,使教学设计理论的操作程序亦由原来的线性循环关系到局部循环进而到非线性的关系。8、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观点、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这是系统研究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系统观是对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进行重新定向,它与传统分析式的、简化论的、直线因果关系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反,是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论的思维模式。一般系统论是一套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原则,如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有机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这些概念和原则(亦称为系统的特性)可以组成三个互补性的模型:环境模型、结构模型和过程模型。系统方法论则是提供一组思想、原理、方法、步骤、组织和技巧,以便使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系统理论发挥指导作用。9、所谓教育系统设计,就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10、教育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1)宏观层次的教育规划:如国家总体的教育规划,某个方面或层次的教育规划(幼儿小教中教高教普教职教成人继续教育等)。 (2)观层次的教学计划:一般称为课程开发,如针对某种教育的某个层次的课程开发。 (3)微观教学过程的计划:简称为教学设计。如具体的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媒体材料的选择,甚至小到一堂课、一个具体的教学材料的设计开发等。 (4)产品层次:具体的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制作等,如教科书、音像制品、多媒体软件等教学产品。 11、教育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技巧和态度的过程。要达到教育的目标,必须要经过实施和管理。因此,教育管理过程可以认为是使学习者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态度的过程。要实施这个管理过程必须按系统方法制定一个科学的步骤,才能较好地达到目标。这个科学步骤包括:计划(定义)、设计、优选、实施、评价和修正六个步骤,它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管理过程的六个步骤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鉴定问题(做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做)。所以,教育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可以具体为如图所示。教育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技巧和态度的过程。要达到教育的目标,必须要经过实施和管理。因此,教育管理过程可以认为是使学习者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态度的过程。要实施这个管理过程必须按系统方法制定一个科学的步骤,才能较好地达到目标。这个科学步骤包括:计划(定义)、设计、优选、实施、评价和修正六个步骤,它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管理过程的六个步骤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鉴定问题(做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做)。所以,教育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可以具体为如图所示。1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 (1)设计范畴,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2)开发范畴,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开始范畴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这个范畴可根据媒体的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本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3)利用范畴,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的是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关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地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化。它的四个子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政策和规定。(4)管理范畴,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目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和信息管理等。(5)评价范畴,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育技术各范畴之间不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是协同作用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参见图(书本77页)13、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的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14、个别化教学的优点:(1)由于学习的速度是自定的,学生就用不着匆忙通过那些自己事感到有困难的课程部分,或是在容易掌握的部分上花费较多时间,而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是进度。(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3)在大多数个别化的学习单元中,把各种不同的媒体结合起来使用,因而能使不同媒体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是单纯地去读、去听、或看。(4)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5)对于大多数以学生为中以后学习策略来说,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一般更切合一些个人的实际。(6)依靠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以及每个单元的测试成绩,不论是指导教师还学生都能得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定期反馈,这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鼓励和动力。(7)从更广的基础上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系统,能为那些不能到校学习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训练机会。 个别化学习的缺点:(1)对于年纪较小或缺乏经验的学习者来说,可能就不如年纪大些的和比较成熟的学习者适合使用。(2)就适应个别化学习的教材的准备来说,可能存在不少困难。(3)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系统中,教师除了负责制作学习材料之外还有另一项新的任务,他将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送者,而担负一项更具有支持性的指导任务,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能可能有困难。(4)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策略的课程范围和类型相当有限。(5)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在很多方面必须取得主办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支持。15、计算机教育应用具有许多优点:(1)它能为教育带来丰富的教学信息;(2)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3)有利于学习者展开个别化自主学习;(4)能使学习者以交互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5)能增进学习的效率与有效性;(6)能训练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局限性:(1)费用较高;(2)教学软件的质量和兼容性难以保证;(3)软件开发费用高;(4)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较有限,不适于情感、动作技能及人际关系技能领域等内容的教学目标;(5)学习者很少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缺乏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不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16、教师在小组学习下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要求教师具有一些技能和适应能力。在这里要求教师在计划和组织学习方面必须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才能。教师的作用可以相当于小组的领导者(掌握讨论的大方向),小组的促进人物(在小组内推进自我表达和相互影响),中立主席(控制着讨论进程,不做实质性帮助),顾问(需要时可提供帮助与信息)或仅仅就是观察员,这要视所采用的小组方法的形式、内容和结构,以及其特定的教育目的和目标而定。在某些小组练习中,教师所起的另一个作用是询问小组学习课的情况,这包括仔细检查参加者在小组学习课内的情况,或小组本身的变化过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清理出来。五、论述题1、提示: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三种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2、要点:教育技术的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传播理论、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3、提示:在程序教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各种程序机器纷纷问世,从不具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简单教学机器,直到克劳德分支装置那样能对数以千个框面的信息进行随机提取的教学机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但同时程序教学也受到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指责,主要是批语程序教学的机械性和不灵活性,说它是一种“不民主、甚至更坏,是一种反理智的学习理论”认为它谈不上能通过学习知识而发展智力。此外,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拥有模式功能的教学机器的设计已有穷尽之感,并且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也难以处理。于是到了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运动开始衰退,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是要真正开发有效的程序教材需要进行设计和实验,这样会花费很高的代价,因此出版商纷纷退出这一领域。4、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他们的经验背景也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性。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之长、避之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 (5)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情史、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除以上五个要素外,还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