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geohistory地史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4105766       资源大小:2.84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eohistory地史复习资料.doc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其组合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和条件)的原生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原生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相分析:根据地层的原生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地层的成因。瓦尔特定律/相对比原理: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整合、渐变 时间上的相随反映空间上的并列 指导和检验相分析工作(剖面上+平面上))遗迹化石:地史时期生命活动留下的遗迹和遗物。遗迹化石分类原则:遗迹属、遗迹种。(遗迹化石价值:重塑古环境、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层划分对比、仿生学意义、从学生到侦探)相标志: 反映地层形成环境的原生沉积特征。(物化生组合)物理标志:岩性【颜色 成分 构造】、层面构造、层理构造、软变形构造。 颜色:包括风化次生色和原生色(还原色、氧化色) 层面构造:波痕、侵蚀构造、暴露构造、槽模。 层理构造:平行层理、板状楔状槽状羽状波成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爬升层理、潮汐层理(下到上:压扁/波状/透镜状层理)。 软变形构造:重荷模、包卷层理、火焰构造、砂火山。 化学标志:石盐假晶、鸟眼构造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主要包括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BUG) 相同时代的地层就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吗?不一定: 1. 相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沉积环境2. 相同的时代也可有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化石层序律的意义:1 对比不同剖面的地层;2 确定地层的相对顺序及相对时间。沉积接触: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年轻沉积盖层的底部常含下覆岩石的成分或砾石。侵入接触:年轻的岩浆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 年轻岩体的边缘常含来源于地层的捕虏体, 地层与岩体的交界部位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烘烤。接触关系在空间上是可以变化的交切关系原;包含物原理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和化石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找异)地层对比:比较地层特征或属性是否一致。是延伸地层单位的基本方法。(求同)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法:岩性、化石、物理(同位素、磁性)、化学、其他。化石方法: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划分地层的时代,还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石。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划分对比地层的方法。磁性地层划分对比:火山岩热剩磁记录地磁场(多次倒转)地震地层划分对比、测井地层划分对比、化学/遗迹化石地层划分对比其他方法:事件地层、不整合、层序地层、分子地层、气候地层。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结果:形成相应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存在多重地层单位:岩石、年代、生物地层单位;磁性、化学、生态、地震、矿物、构造地层单位等。强调三套常用地层单位(岩石LU、生物BU和年代CU地层单位)和两套独立的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层构成的地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 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断、层。 组: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结构的地层体。(important!) 建组条件:岩性相对一致;内部结构一致;顶底界限明显(或明显整合);厚度和范围。 群:通常是组的联合。联合原则:岩性的相近;成因的相关;结构类型的相似等。群的顶底界线一般为不整合面或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常用于前寒武系和中生代陆相地层段:组的再分。分段的原则:组内岩性的差别;组内结构的差别;地层成因的不同等。段的顶底界线一般是标志明显的整合界线。层: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岩性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岩层组合,可以用于剖面研究时的分层。二是岩性特殊、标志明显的岩层或矿层。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的内容及其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三维空间岩层体。 特点:不可重复;多样性(不同化石);间隔或重置(纵横向);对化石的依耐性。生物带(或化石带)是生物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据不同的定义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延限带、种系带等),但无大小级别关系。并非所有地层都能用生物地层学方法进行划分对比;因而,生物地层单位本身并不构成独立的地层系统。生物地层单位仍是目前进行远距离、高精度(古生代以来)地层对比所采用的、较可靠的方法。延限带:选定化石的延限范围所代表的地层。种系带:含有代表进化种系中某一特定片断化石的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间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它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某一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所有地层体。年代地层单位是在特定地质时间内形成的所有岩石的综合体;单位级别与岩层所包含的时间长短相对应,而与岩层的厚度无关;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宇界系统阶/时带)阶:是年代地层学的基本工作单位,它也是可在全球范围内识别的标准年代地层等级系列中最小的地层单位。(1.统内部按属种进一步,相对时间较短;2.底栖动物大区域,浮游生物建立全球等时意义;3.界线层型在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序列内最佳;4.顶底界线易识别、具有时间意义的明显标志面;5.上下界线代表瞬间,阶2-10Ma) 宇:指在“宙” 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根据生物演化最大的阶段性,即生命的存在与否及存在方式划分。由于地球早期的生命记录为原核细胞生物,之后的生命记录为真核细胞生物,最后才发展为高级的具硬壳的后生生物。所以可将整个地史时期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所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则为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宇是全球性统一的、年代地层单位中最大的地层单位。界:生物界发展大阶段的总体趋势;PZ1-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PZ2-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和海生无脊椎并存;MZ-爬行类、裸子植物、菊石类繁荣;KZ-则以哺乳类、被子植物、软体动物大发展为特征。系:生物界演化的总貌; -三叶虫类;O-直角石类、笔石类;S-裸蕨类;D-鱼类。统:往往是某类生物进化显示出阶段性;e1-多节多刺、头大尾小的原始类型。 CU主要是根据化石特征及其反映的生物进化阶段而划分的。虽然放射性测年技术近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广泛应用仍受到限制。 时带: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地层单位或地质特征的时间跨度内在世界任何地区所形成的岩石体,与之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时。(非年代地层单位等级系列一部分;时带的时间跨度也就是原指定的地层单位,如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的时间跨度,不管其有没有化石记录;)层型:是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地层界线的指定的参考标准(即典型剖面)。层型是能够恰当表达地层单位概念的具体模式。层型:是指特定岩层序列中一个特定间隔或特定线、点,它构成了该地层单位或被确定的地层界线的定义和特征说明的标准。层型主要包括:单位层型;界线层型(点线面体);复合层型。地质年代表的建立与发展:化石地质年代表、数字地质年代表、磁极性地质年代表、天文地质年代表。地层界线的穿时与等时:1.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的界限是可穿时的,年代地层单位的界限绝对等时。2.地层界线的穿时与等时具有方向性。地层单位综述:1.CU是依据时间建立的,包括地球某个时间跨度内所形成的所有岩石,而不考虑这些岩石的成分或特性。因此,它在各处都只包括某一时代的岩石,其界线在各个地方都是等时的。2.识别CU的主要依据是它们的时间-这是一个抽象的特征或属性,而其它单位则主要是依据能观察到的物理特征建立和识别的. CU与LU大不相同;后者在任何有岩石的地方都可以被客观地识别。与生物地层单位、磁性地层单位和不整合界定的地层单位相比较,后者只有在岩石中实际出现某些特征或属性时,这些地层单位才是相对客观的物质单位。3.BU通常接近于年代地层单位(CU)。虽然生物对比接近于时间对比,但生物地层单位(BU)在根本上不同于年代地层单位。4.所有地层单位对于开展年代地层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化石在地层中广泛分布以及生物进化所具有的不可逆性,化石对于显生宙沉积地层的时代确定和对比提供了极好的标志。LUCU:1.LU具穿时性, 而CU不穿时2.CU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严格对应;而LU的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是不一致的3.LU所依据的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古地理环境控制,而后者不可能全球一致的,因此, LU的地理分布只能是区域性的;4.CU没有固定的具体岩石内容,而LU当岩性特征发生改变后,单位名称也变化;5.CU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大的优点;而LU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6.两类地层单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对了解和认识全球与区域地质发展的联系都是不可缺少的。地层的形成作用:垂向加积、侧向加积、生物作用、海进海退(渐进、阶跃) 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岩性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环境分布: 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 泛滥平原。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如曲流河河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向加积作用、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与海滩、障壁沙坝的进积作用以及滨岸沉积的退积作用等。地层特征:地层时间界面和岩性界面不一致或斜交。穿时普遍性原理:在所有侧向堆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生物作用:指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地层特征:地层一般呈丘状隆起, 岩层多具块状构造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侧向加积或垂向加积。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超覆: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海进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海退由于大陆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海水从大陆撤退的现象。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阶跃海进垂向加积(地层层序连续、相序不连续;不遵循相变定律;等时;地层叠覆律)渐进海进侧向加积(地层层序连续、相序连续;瓦尔特定律;穿时;不遵循地层叠覆律)历史大地构造学: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演化。大地构造环境分区:活动型、稳定型、过渡型。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析(席状、楔状);地层成分、结构和体态分析;沉积组合/建造和沉积盆地分析。地层厚度可以反映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地貌反差强度。 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序列。沉积建造: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 概念核心:1 沉积时的构造条件;2 较长时期;3 一定的区域范围;4 综合特征(组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等)。稳定、过渡型沉积组合与构造环境略。活动型:山麓山间粗碎屑(磨拉石)组合,大陆火山喷发碎屑组合;岛弧海岩屑杂砂岩火山岩组合,半深海至深海砂泥质复理石组合,蛇绿岩组合。槽台学说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陆缘地槽、陆间地槽|冒、优地槽)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板块构造: 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板块间的离合碰撞及其相关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缘。 地幔柱产生于核幔边界炽热上升的圆筒状物质流。由地幔其它部分缓慢向下运动,称冷幔柱。板块的边界类型:离散型(裂谷、洋中脊)、平错型、会聚型(A、B式)。板块构造的空间类型:被动型大陆边缘、主动型大陆边缘(沟弧盆型、安第斯型)。威尔逊循环:1.胚胎期;2.初始洋盆期;3.成熟大洋期;4.衰退大洋期;5.残余洋盆期;6.消亡期。板块构造学说和槽台学说是互补关系:板块解释槽台;地台板块的陆壳部分;冒地槽被动大陆边缘;优地槽活动大陆边缘;地槽旋回Wison旋回。板块构造始于岩石圈形成以来(3800Ma4200Ma),应当在山脉中寻找(因为洋壳J2)。古板块识别标志:1.地缝合线(最直接证据):蛇绿岩套;混杂堆积(海沟俯冲带典型);双变质带。 2.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的有序分布; 3.特殊沉积类型; 4.古地磁学方法(但无法确定经度); 5.生物古地理分区(中龙、水龙兽); 6.岩石大地构造。 生物古地理分区:主要指因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不同于生物相(环境不同产生的生物群生态组合方面的差异)。大地构造分区:依据地壳/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性及其演化发展历史,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强调空间分异性。 一级分区:板块(15块)、板块边缘活动带(地台区与地槽区); 二级分区:地块、微板块、坳拉槽(优地槽与冒地槽、地盾与地台)构造旋回:构造作用在时间上的重现,这种重现通常会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影响造山作用、海水进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演化等方面。发生构造旋回所经历的地质时间称为构造时间。国内的构造运动:迁西阜平吕梁阶段(Ar); 中条吕梁晋宁阶段(Pt1-2);加里东构造阶段(ZPz1);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印支构造阶段(T);燕山构造阶段(J-K);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Nh:依据湘西南华大冰期命名,相当于原Z2;主要生物化石是微体/宏体藻类;现分上下统:下统自下而上包括莲沱组、古城组和大塘坡组,上统即为南沱组;南华系的底界即为与青白口系的分界,其年龄值推定为800Ma。 前寒武特征:1.时限长(42Ga542Ma);2.地层普遍变质(越老变质越深)且岩浆活动发育;3.构造变形复杂;4.生物化石稀少;5.酸性和还原性大气圈、水圈;6.矿产丰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分化形成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 尚无圈层分异;原始地球形成后,吸集更多星子使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 同时因重力分异、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星体撞击而增加;原始地球内部达到熔融状态,亲铁元素比重大而下沉形成铁镍地核,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原始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大气圈、水圈;地球初始圈层分异的时间约在42亿年前。概括:最老的矿物4500Ma最老的岩石4100Ma 最老的沉积岩3900Ma 最老的生命3800Ma 最老的细胞生物(原核)3500Ma真核生物1800Ma生物的起源:地外起源、地内起源。蓝田宏体多细胞生物群/600Ma瓮安微体多细胞生物群 /580Ma埃迪卡拉生物群/570Ma(梅树村生物群/543Ma澄江动物群/525Ma)前寒武纪生物界面貌:1.Ar1:分子化石为主,含少量叠层石; 2.Ar2-Pt:细菌和藻类为主,叠层石繁盛; 3.Pt2:遗迹化石; 4.Pt3:后生生物产生(580Ma600Ma,瓮安生物群等); 5.Pt3:艾迪卡拉动物群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似三叶虫)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华北板块形成史: Ar陆核的形成期(迁西运动3000Ma、阜平运动2500Ma); Pt1原地台形成期(五台运动2200Ma、吕梁运动1900Ma/1800Ma);Pt2-3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芹峪抬升1000Ma)。【附:Pt四分】陆核:Ar末期形成的、由硅铝质地壳构成的较为稳定的块体。景儿峪组、龙山组、下马岭组/铁岭组(芹峪抬升平行不整合,叠层石)、洪水庄组、雾迷山组、杨庄组(硅化叠层石)/高于庄组(臼齿构造、灰岩缝合线)、大红峪组(杏仁气孔、波痕)、团山子组(泥裂、叠层石)、串岭沟组(液化脉)、常州沟组杨子板块形成史:塔里木板块、华夏板块总体上类似与华北板块基底形成较扬子板块早。1999年,震旦系又细分为南华系/成冰系(下)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震旦系特征:1.大型稳定板块已形成,发育稳定成熟的盖层沉积,与寒武系之间无大的构造运动,因而与古生界接近(无机界);2.发现最早的后生生物群:蓝田生物群翁安生物群Ediacaran生物群少量带壳化石。但整体上,化石仍然较少,保存差,难以利用生物化石进行广泛的建阶和分带,有别于古生界(有机界);3.冰川沉积发育: 雪球地球事件。宜昌峡东震旦系柱状图:南华震旦纪沉积示意剖面图:扬子板块震旦纪古地理:Z1分布局限,Z2广泛超覆;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湘桂裂陷海盆: Z1:下部和上部为冰川成因含砾砂板岩,中部含火山物质的灰绿色砂页岩。Z2:非补偿较深水缺氧沉积(黑色碳质、硅质页岩).华夏板块西部大陆(活动)边缘岛弧海: 厚达4000m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属补偿充填;华夏板块古陆华北板块震旦纪古地理:华北板块主体上缺失震旦系(处于大陆剥蚀状态),仅在东缘的胶东、辽南和南缘的豫西、淮南有震旦纪沉积。塔里木板块震旦纪古地理:在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山一带震旦系地层中,下统发育两个冰碛岩层,上统顶部发育一个冰碛岩层;全球震旦纪发育三次冰川事件(分布于低纬度)雪球事件与Rodinia(罗迪尼亚)大陆:8-10亿年的格林威尔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剥蚀和沉积,CO2的消耗量超过火山作用的补给量,导致地球降温成雪球,全球年均气温-50°C,水和碳(生物产率几乎为零)循环几乎停止。该特征在6-8亿年前至少发生过4次。主要证据:新元古代的大陆冰盖可达赤道(古地磁);新元古代冰碛岩(雪球期)上均覆盖碳酸盐(高CO2的火球期)意义:雪球事件加速了生物演化早古生代:分界线为542Ma、488Ma、444Ma、416Ma;共持续126Ma。其中四分、O三分、S四分。Pz1主要特征:1.生物界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动、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mass extinction)事件。2.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Gondwana)大陆发育冰川。3.属加里(Caledonian)构造阶段,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上陆的基础)幸运阶:GSSP选址芬兰,以遗迹化石Tricophycus pedum首现为标志,年龄542Ma。Pz1重要的化石:三叶虫、笔石、头足、牙形石、腕足。寒武纪:三叶虫的时代:现生所有门类均已出现;主要生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Burgess Shale Fauna等。 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 骨骼造岩, 寒武系的起点。 澄江动物群: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及藻类。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筇竹寺组,寄主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古纬S11-18 , 1, 年龄520Ma。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的后澄江动物群:关山动物群:由三叶虫、腕足类、双瓣壳节肢动物、古虫动物、三叶形虫、海绵动物新属种等组成的一个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组成的Burgess页岩型的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Burgess页岩动物群)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寒武纪早期生物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凯利动物群(2). 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早寒武世:以莱德利基虫目为主(头大、尾小、胸节多)中寒武世:以褶夹虫目为标志。(头鞍截锥形,具平直的眼脊和较小的尾板,中后与晚寒武世初期的三叶虫特征相近,尾板宽大,尾刺发育)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中、晚寒武世有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寒武纪以后三叶虫的演化:奥陶纪与寒武纪相差较大,栉虫亚目,斜视虫亚目和三瘤虫亚目占优势,等尾型,头鞍前叶膨大.志留纪起三叶虫显著衰退,仅镜眼虫目较为重要。寒武纪次要生物门类:腕足、古杯、海绵动物门等;晚寒武世为生物变革期,出现角石、笔石和牙形石。奥陶纪:笔石(半索动物);奥陶纪生物最能体现早古生代生物界特点。 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如对笔石;中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三叶虫地层意义下降;次要生物门类:鹦鹉螺、牙形石、腕足。腕足:奥陶纪是腕足发育的高峰期:具铰纲进入高峰,石燕、小嘴贝均有代表。 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志留纪腕足类化石相对减少,但内部构造复杂化。志留纪:笔石(单笔石)最重要。此外有珊瑚(单带型、泡沫型四射珊瑚)、腕足(不繁盛、五房贝内部结构复杂)、三叶虫。 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正笔石目,有轴亚目)S2-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牙形石/牙形刺/锥刺等,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动物的骨骼器官。最早由俄国的古生物学家在早奥陶世的海绿石砂岩中发现。大小:多数集中在0.5-1 mm;一般琥珀色,但与所经受的热历史有关; 磷酸钙质;4-T3。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礁相。 浮游相:生物: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岩石类型: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分布区: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实例:晚奥陶世五峰组的笔石页岩相。 壳相(底栖相):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台地区;实例:上扬子浅海早志留世石牛栏组。礁相: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沉积环境:温暖、清澈的浅海;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岩性:礁灰岩。的生物分区:1.亚澳/太平洋生物大区;2.西伯利亚生物大区;3.北美-大西洋生物大区。以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河为界,我国北部属西伯利亚大区,南部属亚澳生物大区。O的生物分区:中国奥陶纪生物古地理分区跨二个大区:(以额尔济斯河西拉木伦河为界)。华北区以珠角石类(O1晚期)为主;扬子区以内角石前环角石为主不同类型生物相极为发育。S的生物分区:根据底栖生物珊瑚和腕足类,分为三个生物古地理大区:北方大区:含图瓦贝动物群(艾比湖居延海西拉木伦河以北)南方大区:含单调的克拉克贝动物群和小型单体珊瑚(冈瓦纳)特提斯大区:五房贝、珊瑚繁盛。中国东部Pz1古地理:扬子板块:1-S3相对稳定的滨浅海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北缘是南秦岭谷(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东南缘是被动大陆边缘。华北板块:14-O1滨浅海碳酸盐沉积; O2-C1缺失;南、北为大洋环境。扬子板块古地理: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华北板块古地理:华北板块主体自晚Ar/晚Pt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1晚期开始海侵,华北板块内部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地理格局:北缘被动型大大陆边缘(向活动型过渡)、南缘活动性大陆边缘(蛇绿岩套、岛弧、弧后火山岩),西南缘为裂陷海槽;超覆现象向NW发展。标准剖面:山东张夏。扬子板块、华北板块O古地理概貌:早期扬子和华北板块继承了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的收缩加剧。扬子板块O古地理:自西向东:扬子板块内部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O2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标准剖面:宜昌分乡黄花场(鄂西)。扬子板块O大陆边缘: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O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O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O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化华南裂谷盆地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 石也由闽粤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深海相二个大相带控制,寒 丰武纪末云开和粤东上升成陆,沿着古陆周缘规律地出现 富滨海、陆棚次级环境分布。中奥陶世以后,华南盆地加速萎缩,晚奥陶世为厚度较大的浊积岩。奥陶纪末华南区主体成陆。北部大陆边缘与寒武纪相似,为被动大陆边缘。西缘早、中奥陶世是被动大陆边缘砂泥质浊积岩沉积,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扬子板块O古地理:碳酸盐沉积。下统发育齐全,岩相稳定;中上统缺失,仅在少数地区有沉积。标准剖面:河北唐山。(都为潮下浅海,旋回) 阿门角石华北板块NNE边缘:O1-2被动型大陆边缘;O3活动型大陆边缘。华北板块内古地理格局:O1:地势北低南高,早期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为界,北部为正常浅海环境;南部属上潮间潮上蒸发环境,地层厚度向南减薄。中期南部继续抬升成陆上剥蚀区,白云岩向北迁移,在晋南和鲁西北一带形成膏盐沉积。晚期海侵范围扩大,下马家沟组向南、向西北方向超覆;O1末期至O2:岩相稳定,海侵广泛,是一套厚层灰岩与泥质灰岩、白云岩;O3:地壳上升,华北板块再次成为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的陕西耀县及宁夏固原一带有沉积。志留纪古地理:1.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拼合;2.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扬子和华夏板块S古地理: 1. 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2扬子板块早期海域限于北部,中晚期海退,主体抬升成陆3. 志留纪后期的加里东运动使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 标准剖面为:鄂西宜昌剖面。鄂西宜昌剖面(由下至上):龙马溪组上部黄绿色砂质页岩,数百米只含三个笔石带,笔石分散保存,为弱还原环境补偿盆地;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含五个笔石带,典型的笔石页岩相,代表滞流、非补偿海盆; 罗惹坪组黄绿色砂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和珊瑚正常浅海环境;石屋子组、纱帽组滨海相细碎屑岩,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石稀少,代表超补偿海盆;纱帽组与上覆中泥盆统平行不整合。滇东上志留统剖面中,S2-3关底组上部(S3)中发现梦幻鬼鱼(最早的有颌类)。扬子板块边缘S古地理特征:东缘(湘中过渡带)类复理石沉积华南裂谷盆地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深水海槽北部边缘(南秦岭)裂谷盆地西缘构造环境比较复杂,活动性较强。华北板块S古地理特征:主体为古陆剥蚀区;仅大陆边缘、西南部祁连山地区有沉积记录。Pz1全球板块构造概况:1.劳俄大陆拼合,加里东褶皱带形成;2.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向北移,冈瓦纳向南运动O+S冰川沉积3.陆块由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Pz1中国板块构造概况:1.扬子与华夏拼合形成华南板块2.华北、塔里木北移转正。Pz1地层中的沉积矿床:石煤、钒、磷、钡及多金属黑色岩系:扬子区寒武系下部生油层:五峰期和龙马溪期;磷块岩:华南寒武系底部重晶石:寒武系;邯郸式铁矿: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化石工艺品:燕子石雕;旅游景点:长江三峡岩溶地貌,龙门石窟(3)晚古生代划分:D(416360Ma,三分);C(360299Ma,两亚纪);P(299251Ma,三分)。晚古生代的特征:生物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原始爬行类逐渐征服大陆;D31-D32 (F-F)、 P-T之交生物大灭绝;古气候全球CP冰川沉积矿产铁铝风化矿床、膏盐、油气和煤全球构造潘加亚泛大陆(Pangaea)的形成。Pz2的生物界:1.脊椎动物 a.登陆先锋肺鱼(总鳍鱼目),最早见于D;总鳍鱼是现陆生脊椎动物祖先。 b.鱼石螈(D3-C1)最早两栖类 c.P1蜥螈:两栖与爬行过渡 d.两栖类特点: 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运动器官是鳍, 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爬行类特点:以羊膜卵的产生为标志;发育过程不需要变态;爬行动物在骨骼结构(牙, 爪,尾巴)上也表现出诸多与两栖动物不同的特征。 2.植物界 芦木(C2-P)鳞木(C-P)D3 F/F大绝灭:珊瑚25科,具铰纲腕足17科,菊石14科,海百合13科,盾皮鱼12科,层孔虫11科(几乎全部),竹节石(几乎全部),三叶虫8科,介形虫10科;浮游植物90%。 F/F事件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最大的灭绝事件。Pz末大灭绝见表格 尖棱菊石(D3)中国东部D古地理:华南板块泥盆系发育,北缘D/S,无火山活动,为砂页岩和灰岩沉积,西缘为碳酸盐,东南缘无露头,不清楚;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典型剖面:桂中六景。象州型: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复体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成的生物礁广泛分布;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南丹型: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沉积。中国东部D的海侵超覆:1.S/D连续沉积区:滇东、钦防海槽;2.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3.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状赤铁矿。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C华南板块:典型剖面:黔东南独山。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大塘阶(含煤):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岩关阶(不含煤):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 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华北板块C地层序列:典型剖面山西太原。C2华北板块古地理:1.本溪组:东北低西南高(所以本溪沉积多);2.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北方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增多。石炭纪时,华南板块的北、西和东南均为被动大陆边缘;南缘东段为被动大陆边缘,华北板块的北缘、南缘西段为活动大陆边缘。华南板块P地层剖面:黔中。华南板块P古地理: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雪峰隆起)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 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赣地区及粤北) 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华北板块P地层剖面: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注意事项

    本文(geohistory地史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