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4103584       资源大小:102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doc

    201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原始性 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14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我国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5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15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16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17教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 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18教育学在教育理论和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之间扮演着一种中介作用体现在 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了地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 观增加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的能力 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 6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 育事业的发展19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 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20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 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1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2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23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经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24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25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 2选择 3融合 4创新26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7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9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要有所批判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30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31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3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3要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3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35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3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的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3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的质量标准而培养目标则是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 联系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之中38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39教育目的观的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 2人格本位论 3文化本位论 4生活本位论 5伦理本位论 6社会本位论40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 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即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即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41我们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42我们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1体育 2智育 3德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43我们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1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2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 3对教育认识的深化44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其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45素质教育的内容 1政治 2思想 3道德 4科学文化 5身体 6心理4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是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4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48影响学制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传统49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50欧美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苏联型学制51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壬寅学制21903年癸卯学制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41922年壬戌学制52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 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2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 3依靠群众办学5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6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9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11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12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中等和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54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55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56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政策重心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57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58终身教育的特性1民主性 2形式多样性 3连贯性 4自主性59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不同在于指导思想不同涵盖范围不同60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1社会变化加速 2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3人口的急剧增长 4闲暇时间的增多61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1在教育过程上传统教育仅把教育限制在青少年时期而终身教育把教育贯穿于人的全部生活 2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传统教育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等隔绝开来而终身教育统筹安排各种教育活动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3在教育目的上传统教育强调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而终身教育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促进自我表现发展 4在教育功能上传统教育注重教育的筛选功能而终身教育注重使人的素质充分地得到发展 5在教育机构上传统教育主要限定在学校而终身教育扩大到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和各种环境 6在施教人员上传统教育只能由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教师来施教而终身教育根据时间和情况的不同由社会整体来提供教育机会 7在教育内容上传统教育集中于学习抽象的知识而终身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情感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并注意从整体上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 8在教育方法上传统教育注重从外部施加而终身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62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趋同方面共同主张表现在1教学过程的延续性和终身性2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3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4教学目的的双重性 趋异方面主要表现在1目标指向上的不同 2战略选择上的不同 3实践重点上的不同63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64学生的合法权力 1生存的权力 2受教育的权力 3受尊重的权力 4安全的权利65当代学生的特点 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6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儿童的积极与不良影响同时增多 7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8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66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67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68教师的常规角色 1父母的替代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的楷模4集体的领导 5法官与裁判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69教师角色的更新转换1学习的促进者 2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3终身学习者4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70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 2劳动方式的示范性 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5劳动时空的广延性6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71教师的职业素养 1专业知识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2专业才能素养教学技巧 教学能力 教研能力 3专业精神素养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7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73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74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 1日常教学反思 2个人行动研究 3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4同伴交流与合作 5跳出教育谋发展7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76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77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目的的工作关系或教育关系 3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78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专制型特征1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2要求即刻无条件接受一切命令 3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 4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反应1屈服但一开始就不喜欢和厌恶这种领导 2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 3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会在背后伤人 4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 放任型特征1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 2很难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目标 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 学生反应1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 2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 3没有合作 4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民主型特征1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 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 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4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学生反应1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喜欢同教师一道学习 2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都很高 3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 4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适中79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80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 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81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 1自我分析 2环境分析 3确立目标 4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82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83从教育途径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84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上的实践性85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公益活动8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87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88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8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9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9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多角度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始课程内容 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阐明学习的过程 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3新教师的特点三种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4教育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新手水平 2高级新手水平 3胜任水平 4熟练水平 5专家水平5专家教师与新手老师的差异表现在 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2关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3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6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7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8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几种主要的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训练 5开展行动研究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发生认识论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3认知发展图式同化顺应平衡10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结构性 3次序不变性 4交叉性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1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内化 最近发展区理论 支架式教学14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1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婴儿时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 4儿童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5青年期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感阶段 6成人前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7成人中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感阶段8成人后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16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7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18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 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然道德教育的目标19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 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 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20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 1学业成绩 2自我价值感 3心理健康21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 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23认知方式差异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 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 3整体型与系列型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4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 5具体型与抽象型24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25认知结构的差异变量 1观念的可利用性 2观念的可辨别性 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26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 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 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27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手段28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2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成四层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0性格差异的鉴定方式 1自陈量表式测验 2投射测验 3情景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31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 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2特殊儿童是指由于生理智力感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无法在正常教育条件下获得学习效果而需要特殊教育措施及服务来发展其潜能的儿童33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 2智力落后儿童 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4社交和行为问题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自闭症 5生理和感觉缺陷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视觉损伤儿童听力丧失儿童多种严重残疾34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5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创造和机械学习38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代表人物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1刺激泛化 2刺激分化 3消退 4恢复39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斯金纳 1强化 2消退 3惩罚40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基本原则为 1小步子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41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方式班杜拉 1直接的观察学习 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3创造性观察学习4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运动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4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布卢姆 1掌握学习 2自律学习班杜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44布鲁纳认识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提倡发现学习45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1激进建构主义 2社会建构主义 3社会文化取向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6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 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 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47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创建与使用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的教育等48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认识学徒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4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 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 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50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 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51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5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命题网络图式53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54同化过程的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 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5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56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 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 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57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58教师需要知道促进辨别学习的下列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1刺激与反应接近 2反馈 3重复59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60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6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 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 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6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 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3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 2变式与练习 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63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6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命题学习的结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65为什么说自问自答是一种精加式策略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时对问题做了许多添加和补充使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更有意义更有条理是一种精加工的活动66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好文章来67为什么说概念和规则既可以归入陈述性知道范畴也可归入程序性知识范畴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述性知道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68动作技能的分类 1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可分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所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精细和粗大的动作技能 3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序可分为开放性和闭锁性动作技能 4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是否使用一定的工具可分为工具性与非工具性动作技能69熟练操作的表征 1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 2利用微弱的线索 3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70动作技能学习的三种观点 1习惯论 2认知论闭环理论开环理论 3生态观7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7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2练习 3反馈73什么是心理练习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练习的效果心理练习是指仅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心理复演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般结论是心理练习与作业改进有一定的相关如果将心身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更佳决定心理练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学习者要对练习的任务熟悉从未进行过身体练习的动作不可能做心理练习若练习也只能是错误的练习另外心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心理练习的效果也决定于任务的性质若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用甚微74态度是指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应倾向75简述态度的结构态度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着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ABC理论1从认知成分的角度看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构成态度的基础2从情感成分角度看态度就是个体对一定对象伴随着认知成分产生的情绪反映和所持的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对象所持有的厌恶或喜好等反应3从行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