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

    • 资源ID:4103325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

    2011年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教材-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一、考试性质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人员参加的水平考试。湖北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合格标准,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要求。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并结合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制定的。本科目考试的宗旨是: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育的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一般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树立与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相符合的科学教育理念。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学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识记: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理解:能解释有关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的主要内涵,正确辨析相关的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懂得在不同情况下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正确的再现和表述。应用:能把学习过的教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举例说明、解释常见的教育现象,具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绪 论【考试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重点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每个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考核要求】1.识记:每个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2.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3.应用: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考试内容】(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系统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2.现代教育3.未来教育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重点内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地位与作用;古代教育的特点;学校的出现;现代教育的特点;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基本要素的含义及其地位和作用;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3.应用:运用教育的基本要素分析教育活动问题。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试内容】(一)人的发展概述:1.人的发展的含义2.人的发展的特点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重点内容】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考核要求】1.识记:人的发展的概念;遗传的概念;环境的概念;各种偏激观点(如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言论。 2.理解: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3.应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试内容】(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考试内容】(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生态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重点内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含义及其表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及其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 2.理解: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表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应用:教育的社会变迁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努力方向。第四章 教育目的【考试内容】(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重点内容】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及其组成部分。【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我国的教育目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任务;体育和美育的概念。 2.理解: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五章 教育制度【考试内容】(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演变 2.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形态 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的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内容】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的特点;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义务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终身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的含义;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制度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第六章 课程【考试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及其相关概念(1)课程方案的概念与意义(2)课程标准概念与意义(3)教科书概念与意义2.课程的基本问题(1)课程理论的发展(2)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的设计2.课程内容的设计(三)课程改革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2.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重点内容】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争论的几个问题;课程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方式;课程内容的含义、选择及其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考核要求】1.识记: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观点及其著作;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概念;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直线式、螺旋式、纵向组织、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心理顺序的含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2.理解: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应用:课程设计的具体化过程。第七、八、九章 教学【考试内容】(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5)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三)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2)教学方法的选择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1)个别教学制(2)班级上课制(3)道尔顿制(4)分组教学制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工作(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评价的意义(3)教学评价的种类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1)教学评价的原则(2)教学评价的方法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重点内容】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性质;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评教的要求;教学的几种水平。【考核要求】1.识记:教学的概念;基础知识的概念;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概念;各个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含义;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概念;班级上课制的概念;道尔顿的概念;分组教学制的概念和类型;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的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 2.理解: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区别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班级上课的优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 3.应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各个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教师上好课的要求;教学评价的意义。第十章 德育【考试内容】(一)德育概述1.德育的概念2.德育的特点3.德育的功能4.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二)品德发展规律1.品德诸要素的发展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四)德育原则(理解和掌握每个原则的涵义和要求)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2.德育方法【重点内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品德的基本要素;柯尔伯格研究的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特点;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概念;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德育过程的特点;运用说法、榜样、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方法的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考核要求】1.识记:德育的概念;德育任务的三个层次;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原则的概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概念;德育过程的概念;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概念;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概念。 2.理解: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内容的层次结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发展;柯尔伯格研究的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特点;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应用:遵循中小学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运用中小学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考试内容】(一)综合实践活动概述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背景2.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内容】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根本要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含义;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内容。【考核要求】1.识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含义。 2.理解: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根本要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3.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第十二章 教师与班主任【考试内容】(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1.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2.教师劳动的价值(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3)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1)教师的”角色丛”(2)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3)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二)教师的素养1.高尚的师德2.宽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教师的朋友和提高的紧迫性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3.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四)班主任的素质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2.坚定的教育信念3.家长的心肠4.较强的组织能力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6.善于待人接物(五)班集体的培养1.班集体的教育功能2.班集体、学生群体的概念3.集体的发展阶段4.培养集体的方法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班会活动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5.组织学生的劳动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7.评定学生操行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重点内容】教师的概念;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常见的角色冲突;教师的素养;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的素质;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的概念;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参照群体的概念;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的概念;班主任的概念;班集体的概念;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参照群体的概念。 2.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常见的角色冲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应用:教师的素养;班主任的素质。四、主要参考教材教育学(新版本),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120分钟(三)全卷满分:100分(四)本科目的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20%,理解50%,应用30%。(五)试题的难易度分为容易、中等难易、较难三个等级,一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容易30%,中等难易50%,较难20%。(六)本科目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教材-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2008年6月第2版)一、考试性质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人员参加的水平考试。湖北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合格标准,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要求。 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 是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并结合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制定的。本科目考试的宗旨是:主要测试考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说明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师生潜能、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心理学科学基础。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学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把握、理解以及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考试要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识记:要求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包含的基本事实、结论、概念、原理、理论等。理解:要求领会和理解有关概念、原理、理论的主要含义、适用条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或举例加以说明,正确理解概念、原理、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应用:能够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说明事实、提供参考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考试内容】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内部各部分间的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补充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是:心理是头脑的技能;是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重点内容】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内部各部分间的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学派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实验法及其特点。【考核要求】1.识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的程序。2.理解:心理学的界定;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内部各部分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实验法及其特点。第二章 脑与心理【考试内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开发的途径。【重点内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开发的途径。【考核要求】1.识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机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3.应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第三章 行为动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考试内容】需要的含义;需要的特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含义;动机的基本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补充说明】 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校活动中感动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是学习的外部动机。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2.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就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正,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这学习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紧密关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和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由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重点内容】需要的含义及其特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考核要求】 1.识记:需要和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习得性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2.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分类;动机冲突的几种主要类型并能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含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决定成分的论述;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3.应用:(1)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学习现象;(2)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四章 认知过程【考试内容】注意的含义;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的含义以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性;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增进记忆的方法;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含义;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类型;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重点内容】注意的含义;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的含义以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性;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遗忘的规律及其原因;影响遗忘的因素;复习的方法;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集中思维与分散思维的含义及其功能;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考核要求】 1.识记: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感觉的含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知觉的含义;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基本环节;遗忘的规律;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含义;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2.理解: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以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的特性;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增进记忆的方法;集中思维与分散思维的含义及其功能;概念的形成与掌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3.应用:(1)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注意的规律;(2)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3)掌握复习方法和记忆方法;(4)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第五章 情绪【考试内容】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商的主要构成因素;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重点内容】情绪的含义;黄希庭对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商的主要构成因素;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考核要求】 1.识记:情绪的含义;黄希庭对情绪的分类。2.理解: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商的主要构成因素;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应用:过度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自卑情绪的控制。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考试内容】智力含义的扩大;智力的二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力的内涵;发散思维的特性;创造力的特征;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补充说明】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水平的儿童;或指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其智商通常指130以上。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其智商通常在70以下。【重点内容】智力含义的扩大;智力的二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创造力的内涵;发散思维的特性;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考核要求】 1.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计算智商;创造力的内涵;发散思维的特性;创造力的特征。2.理解:智力含义的扩大;智力的二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曲线;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智力测验的局限性。3.应用:(1)根据对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解对学校教学教育提出建议;(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第七章 人格【考试内容】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因素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的含义;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常用的人格测验。【重点内容】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因素理论;气质的含义及其类型;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的含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常用的人格测验。【考核要求】 1.识记:气质的含义及其类型;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的含义;自陈式测验及几种重要的自陈式人格测验(16PF、EPQ、MMPI)适用对象和主要特征;投射测验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类型。2.理解:人格的含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因素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3.应用:各种人格理论的解释和运用。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考试内容】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关键期;少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含义;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青春期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和人格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