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指导.doc

    • 资源ID:4102996       资源大小:546.50KB        全文页数:19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指导.doc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本节考纲透视 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考点精讲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一。     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应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方式进行。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实验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  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的基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1)单组实验形式;(2)等组实验形式;(3)循环组实验形式。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凋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行分析。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系霍尔所创。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来源于考试大    目前采用问卷法的较多。为了发挥它的优点,应用时可作如下改进:(1)问卷试题不宜过多,可以适当加大,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2)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使被试愿意回答。回答须简单;(3)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尽量避免明白主试的意图;(4)一套问卷题。中间应加入一定量的测试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题目;(5)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和客观,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家庭、班级、工厂等)。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要使个案研究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研究者除深入了解被试的各种情况以外。还应与学生多接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关系,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其充分信任研究者的帮助和关心,这样,个案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有时采用临床法,也是以少数人或个别人为研究对象,基本上也是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可用于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几种只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们之间不是互不关联和孤立的。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可综合地使用其中两种或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l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z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对于美国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而且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也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这一时期的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发展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之后的二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译著。如: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33年陈德荣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l939年吴绍熙翻译的霍林沃斯的教育心理学,编著教科书的还有高觉敷(1929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与艾伟(1945年)等。     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表现出以下特点:     1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 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考试大编辑整理     2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l958年)学习改造阶段     教育心理学界通过学习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来审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工作的方向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左”的干扰。     第二阶段(19591966年)初步发展阶段     在1959年召开的“五四”学术讨论会上,公开纠正了心理学批判运动的错误,贯彻了“双百”方针,扭转了一些混乱局面,出现了一点由恢复到初步繁荣的生机。      第三阶段(1966l976年)跌入低谷阶段     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     第四阶段(1976年)走向繁荣阶段      “ 文革”后,教育心理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队伍扩展,研究领域扩大。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韵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评析:  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2008年4月)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评析】答案为C。此题意在考查教育心理在西方发展的历程。四-f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需要熟练掌握。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2008年4月)  A廖世承  B房宗岳  C潘菽  D陆志伟  【评析】答案为A。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破弃的教育心理晕概论。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  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_ 、_。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_、 _、_ 和社会文化研究。  4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是_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  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  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  1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ABC解析略。  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  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教材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  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二章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2定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考试大编辑整理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二章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他从逻辑学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1最初,所有的儿童都有本能的反射行为。如: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握。这些最初的行为都是本能的,是儿童建立其最初的图式的基础。     2随后的发展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最初这种学习是通过偶然的方式进行的,以后是通过有目的的试误进行的。     3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的“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其思维只处于萌芽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具体而言:    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     3只注重状态。如将牛奶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中,学前儿童会忽视倾倒这一过程,仅仅注意起始状态(一个容器中的牛奶)和结束状态(另一个容器中的牛奶)。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具体而言:     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1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问的逻辑关系。     2假设一演绎推理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在考察问题细节的基础上,假设这种或那种理论或解释是正确的,再从假设中演绎出从逻辑上讲这样或那样的经验现象实际上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然后检验他的理论,看这些预见的现象是否确实出现。     3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4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来源:考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进入青少年时期,中学生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即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研究发现,中学生观察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进入中学以后,每个学科几乎都要求中学生发展自觉的观察力,而且随着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观察的持久性也不断增强。     2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对事物观察的精确度是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随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此外,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也逐渐增加。     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由于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参与到观察中去,中学生的观察逐渐变得全面和深刻。国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能够掌握观察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能够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既能进行全面观察,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进入中学后,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材内容,独立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指导.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