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岩导游词.doc
大慈岩景区导游词 索道清音阁观景廊亭香亭山栈道观佛台空中飞车天栈云渡地藏王大殿半闲亭梦樵亭长谷溪流曲径通灵 各位团友:一路辛苦了,大慈岩风景区己到,请下车,导游请到售票处办理门票和索道票。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请允许我代表大慈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给大家带来轻松愉悦的游程。首先让我把大慈岩的基本概况向各位作一简单介绍。大慈岩风景区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唯一的山岳景观。海拔为586米,作为宗教胜地开山于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距今已近700年历史,因开山祖师的法号为“大慈”,故名大慈岩。历代以来,因供奉地藏王菩萨并显灵一方而闻名于浙西、浙中一带,被称为“浙西小九华”,香客们又将它衢州烂柯山、永康方岩并称为“浙西三座名山”。因山高坡陡,近年又驾设了缆车,乘缆车观景,既可代替步行,又是一种享受,不愧为理想的上下山旅游观光索道。在登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行程分布情况,目前开放的游览面积为0.8平方公里,沿途经过清音阁、香亭、过悬廊、走栈道、观看高空飞车、欣赏天然立佛,最后到江南悬空寺地藏王大殿。整体以悬崖高位洞穴建筑、长谷溪流、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为景观特色,整个游程大约为2个半小时。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并不要吸烟,以免发生森林火灾。索道今天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乘索道上山,请看山门上写的“慈岩索道”四字,由设计国徽的汪国瑜先生所题,大慈岩索道属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缆车,全长为640米,上下高差为200米,设计时速为1米秒,空中运行时间8分钟就能把您送到山顶,每小时可单向运行300人次。缆车在运行期间,敬请各位在乘坐索道时,注意以下事项:一、上下客时动作稍快,注意安全。二、请不要将头或手伸出窗外。三、请不要在车厢内晃动。四、请不要在缆厢内吸烟或乱扔废弃物。下面就请大家感受一下索道的刺激而又不失安全的滋味。清音阁清音阁一名取自“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它的建筑风格与山西恒山悬空寺一脉相承,是名副其实的“悬空寺”,因地藏王大殿历史上就号称“江南悬空寺”,故清阁只能称“大慈岩第二悬空寺”。悬空寺目前全国共有7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小悬空寺、陕西陇县景福山王母宫、河北井径县苍岩山的福庆寺、云南昆明西山的三清阁、云南剑川县石宝山中的宝相寺和浙江建德大慈岩的地藏王大殿。(清音阁内就悬挂了这些悬空建筑的巨幅照片,大家可从这些照片中,领略我国悬空建筑的精妙之处)。山门上的对联不难理解,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商周的巫祝,秦汉的方仙道、黄老道,而于东汉逐渐形成的。由东汉张道陵所创,并尊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为“教祖,太上老君”,度奉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首先让我们来看上面的壁画(朝圣图),中心画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太清(灵宝天尊)、上清(道德天尊),围绕中心“三清”的是朝拜“三清”的各路神仙。“四御”是指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大帝,是道教管理天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权力的象征。大清政治中心北京,称为“紫禁城”就是道家“紫微大帝”称呼而来的。“释帝天、九天玄女”是属于古神中的大神,玄女是西王母的得力助手,“释帝天”地位与“三清”几乎平等。再与两边沿续左边是五位斗星君,分东南西北中,右为四位天师与文昌帝,四位天师是指:张道陵、葛洪、徐逊、丘处机。再沿续左边是寿星麻姑和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麻姑、寿星是道教中添寿长命的神仙。左边最后一幅是黄大仙和第山三君,这几位是中国历史上成名的道仙,也是浙江、江苏、大家熟悉的神仙。沿续的另右边是八仙与东岳帝、玄武帝和丰都帝。最后一幅是青龙、白虎与张天师弟子武财神、赵公明、王灵官。门联的“治世治身治心诸法无非三派,利国利民利家凡事莫此一宗”之根本就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劝人行善、积功德、做好人、利已利民,才能共享大同之乐。进入阁内,就大家看到的这三组塑像,分别作一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至今,在大陆和台湾人们的意识观念中,仍将孔孟之道,忠、孝、仁义作为正人君子的准则。他不仅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人。他的中庸之道、为人师表、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孔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在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重大影响。(儒学中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四书之名始于南宋。五经,是诗经、尚书、礼、周、春秋,约始于汉代。三纲五常是儒家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政治伦理的根本原则,三纲是封建等级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提倡五项道德信条。又一种解释,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位是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道德经中,最早使用辨证的观点,论述了自然界、天地、世界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和互相转变,运用阴、阳八卦,五行学说,论述了世界本质性的基本原理。老子,在道教形成、发展中,被奉信为祖师,称为“太上老君”,为大道之主宰,他有无限的知慧和无边的法道。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组成道教文化最高境界的“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并且为道徒所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出至尊无上的地位。太上老君概念的提出,不只神化老子,也神化老子其书,将老子关于“道”、“一”、“自然”、“气”的概念,综合而成的神圣的形象。它既是老子,又不简单地称老子,尊为太上老君。这一思想升华,也充分表现了道教创始人具有超人的创造思维。老子身傍的两尊“真人”神像,一个叫尹喜,一个叫徐甲。尹喜是春秋战国时期山关边疆的一员将官,得知老子骑青牛到边关,诚意恳求老子写书立论,以留后世。为此,老子在边关写下了道经和德经。所以在塑像中,他总是手捧经书,恭恭敬敬地站在右边。左旁站着的徐甲,一手捧宝葫芦,另一手持仙丹。道教认为,用八卦炉炼出的九转神丹是祛邪治病,延年添寿,返老还童的特效灵药,徐甲便奉行老子的旨意,将神丹赠赐信士善女,使之有缘人添福添寿,得道成仙。道教同儒家不同,儒家修炼的目的在于完善自我人格,道教与之相反,讲求出世,要求排除世俗欲望,坚持清静为本,通过修炼,长生成仙。而佛教自公元前2年传入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00多年中,佛教由一种外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古代社会,也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认为,人世间充满了苦难,而苦难的根源是人生的诸多欲望,唯有修炼,消除一切欲望,才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苦难得道成佛。正中间这位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据称阿弥陀佛能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净土,所以结跏趺坐,双手盈置足上,掌中一般有金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两侧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主要是扶持他教化众生的。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一会儿到地藏王大殿再给大家作补充讲解。来到清音阁的平台上,请大家沿陡壁的延伸方向放眼看一看,此清音阁又绝不是单一的阁楼,而是集楼、台、亭、阁、长廊、栈道、景门、景窗一系列园林古建筑群为一体。虽展延100多米,但既不采取一个平面布置的手法,也不采取一条直线布排,而是采取盘岩婉转,倚山取势的方法,使得建筑群显得十分典雅、雄伟。建筑与建筑之间,或进或出、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真可谓是当今悬空园林建筑中的奇葩。站在此处,往下看,有悬空之感,也是露天建筑排水的需要。而当你向远方眺望,金衢盆地的田园风光又可以尽收眼底,这奇特的感受,也许就是悬空楼阁特有的刺激和魅力所在吧!天师殿是大慈岩道教正殿,殿内供奉道教祖天师张道陵及弟子王长,赵升神像。张天师是中国道教正一教的创使人,当时称之为五斗米教。据道书记载:张道陵,字辅汉,本名张陵,得道后称张道陵,东汉沛国丰邑人(今山东丰县),是西汉留文成候张良第九代孙,九岁就能读老子道德经,长大后身长九尺二寸,你看他庞眉广颡,绿睛朱顶,目有三角,垂手过膝,龙踞虎步,相貌甚是威严。据说他对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曾官拜江洲令(重庆),后辞官归隐,携弟子王长入云锦山炼丹修道,据说三年丹成龙虎见,故改山名为龙虎山,也就是现在江西省贵溪县的龙虎山。张道陵在龙虎山修道三十多年,广传弟子,为人治病,后在90岁高龄前往四川,常住鹤鸣山布道,123岁时得道飞升。据说张天师还得到太上老君所赠赐的二十治功都印和降魔除妖的利剑,他能呼风唤雨,召集天神。还有他的符 非常灵验,各种厉鬼恶魔遇上天师符 咒语,都十分害怕。所以,以前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民间百姓,遇到魔鬼缠身,都请天师治病驱鬼,天师的印剑至今已传到了65代,是中国世袭两大家族之一,称之为“南张北孔”,南张,就是指张天师,江西龙虎山的上清宫,北孔,就是孔圣人,山东曲阜孔府。张天师身旁站的是他两位得仙道的弟子,持印定是王长,持剑的是赵刊。独秀亭站在这儿,我们不妨回头看一看,清音阁凌空构架于杨塘岩一侧,杨塘岩是大慈岩第二高峰,以险峻陡为景观特色。这屏岩体,展延长达200多米,相对垂直高差30-60米,真正称得上是绝壁了。而清音阁,东临深涧,西傍悬崖,凌空构架,气势十分恢宏。从山脚往上看,它如琼楼仙阁,高映云天之上,而从这里看去,它又有凌云欲飞之势,显得十分的精巧与灵秀,亭联不仅道出了清音阁的地理位置,也点明了此处是拍全景的最佳场所。观景廊亭现在来到的是观景廊亭,因两山之间距离较长,设了这一休息廊亭,站在廊亭里,俯瞰山脚的田园风光或远眺西南层层重叠的山峰,都会令您心旷神怡。再看离我们600米处有一“慈”字,长宽约为3米,光彩夺目,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这一“慈”字,将大慈岩三字均体现在内,大家不妨在此意会一番。廊联:山碧烟云万壑来天地雾霭千峰壮古今。湖青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香亭现我们通往祭天台还有99个台阶,走完这99个台阶,您至少能活到99岁噢!第一牌坊:九霄云路叠石盘山借得钟鼓供香烛登坛举袂招来众生祭青天第二牌坊:无上境界岚光寺影垂明镜碧浪烟波荡翠湖。这座四角石亭,巍然立于山巅之上,颇有气势,它叫“香亭”。而这座山也叫香亭山,香亭始建于元代,是古人在此向“悬空寺”内地藏王菩萨顶礼膜拜用的。今“天然立佛”发现后,有人提出早在元代,当地人就已发现这天然立佛,建香亭,就是古人在此向天然立佛进香礼拜用的,也有人说,此天台是古人用来求风祈雨所用,封建统治时代,每逢大旱之处,给当地人民带来很深重的灾难,而百姓除信奉神灵外,却别无他法,这与日前兴修水利,用机器排灌,解除旱情,真是有天壤之别。而当地却留传着“八仙造香亭”之说,据说吕洞宾自从在洛阳施法术,捉弄了南海观音大士,使观音大士同卖草鞋后生韦驮结成了对面夫妻之后,总觉得这件事做得很对不起观音大士,心里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向观音大士致歉,可吕洞宾生来自尊心很强,当面又低不下头来。因些一拖几百年,一直没有了结这桩心愿。一天吕洞宾碰上汉钟离,问他从哪来,汉钟离说是从江南悬空寺大慈岩来,一说起大慈岩,汉钟离赞不绝口,他说道:“吕兄,大慈岩真是福地也,古人云,莫道此山小似拳,胜过江浙名山川,我看一点也不假,只可惜,这么一块宝地,已被南海观音和地藏王捷足先登,我辈无福享受了。”说完汉钟离告别吕宾,踏着云头,飘然而去。吕洞宾听了汉钟离的话后,心想,江南有此等名山,我何不约众师兄一道去领略一番呢?于是,吕洞宾择了吉日,约了八仙一道踏上祥云,向大慈岩飞来,到了大慈岩上空,八仙按下云头,果见大慈岩峭壁悬崖,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吕洞宾乘机说:“众师兄,我们既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观音大士和地藏王菩萨已登座殿,我们就在此为他们俩造座香亭吧,一来可供香客们小憩之用,顺便表表我们众师兄的心意,祝福他俩在这奇山怪石之间永远享受人间香火。二来也了却我的一桩心愿,表示我在洛阳捉弄观音大士的一点歉意,不知众师兄意为如何?”八仙齐声答到:“好的”。于是八仙就在地藏王大殿的对面山顶,选好一块地盘,施展起各自法术,有的去河南背石柱、有的到福建背横梁、有的到江西运砖瓦、有的去安徽运盖板。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一直忙到东方露白。一座精致的香亭已经造得差不多了。只差一块盖板未装好,这时大慈岩的钟声已经敲响,只见沙弥们纷纷走出寺门,开始做功课了,众仙深怕和尚看到他们的行踪,忙驾起祥云离开了大慈岩。后来香亭顶的盖板就这么一直歪盖着了,八仙造香亭的故事了一直流传至今。不管作何解释,站在香亭,俯瞰四周,景致绚丽,可将大慈岩风景精华尽收眼底。弥勒佛这尊弥勒大佛是雕塑作品,为大慈岩一新建人文景观,它的独特之处是两面都能看到它的笑脸,弥勒佛又称“未来佛”,释迦在世时,他常侍旁听法,后释迦授托弥勒继承其佛位,故称为“未来佛”。多以唐末明州奉化的布袋和尚之形象来塑造,这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又号“长汀子”,传说他常拿着一根着竹杖,上面挂着一个布袋,到处乞讨,说话颠三倒四、随地随卧、饿就吃、饱就睡,喜欢小孩,时常和他们嬉戏,悠然自得。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他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时人自不识”就圆寂了。按他的偈语,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故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其像多为袒胸露腹,笑逐颜开之态,迎着大门呵呵大笑,表示欢迎信徒入佛门,他这种无忧无虑,乐不可支的形象,使人见了马上会忘却一切不必要的烦恼。据说一有烦恼,就会把烦恼装到口袋里,所以他始终乐呵呵的。大家所熟悉的一副对联就是对他形象生动的写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说明一个人肚量大,只要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那就会带来人生的欢乐。大肚弥勒的形象往往赤身露体,这有其来历。据传说有一天,他外出游玩,遇到两个赤臂裸身的贫苦男子,一个对他说:“听说你很慈善,济世救贫,那么请把您的褂子送给我吧。”弥勒一看对方赤臂裸身,就答应了,立即脱下来。另一个亦上前说:“那您也救济一下,把您的裤子给我吧!”弥勒不加思索了答应了,立即解怀脱裤。正当他把裤子脱到脐下时,有行人走过,觉得不雅,慌忙捧腹坐下,呵呵大笑。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是“慈氏”的慈善之相。天香悬廊从弥勒佛平台往下,过新开栈道接原天香悬廊,再走接通观佛台的栈道,为休息观景廊亭。站在廊亭,往下看,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而对面的地藏王大殿雄伟壮观,不失为观景的绝佳之所。在此,大家不妨沏杯茶,小坐一会,观看惊险刺激的高空飞车表演,欣赏中华最大的天然立佛,体会我们大慈岩的绝妙之处。天然立佛大慈岩是中生代侏罗纪火山碎屑岩组成,在地质构造运动中断裂而形成壁立千仞的垂直断崖,在1亿多年来的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下,火山碎屑岩逐渐剥落构成大小不一、如蜂窝状的洞穴,在史前的运动中又造成山崩,沿溪流造成了岩险、石怪、坡陡和特有的长谷溪流的奇异山形地貌。特别是石怪,在大慈岩随时可以看到,在特定的角度会显现我们熟悉的人和物,再通过我们的想象,就会构成一些维纱维肖的石景。瞧,天然大佛就是一景,请大家往前看大慈岩主峰,从“天栈云渡”四个大字往左延伸,到凸出位置,那里可清晰地展示出大佛的鼻子,在鼻子下面,就是微微开启的嘴巴。从天栈云渡往左上方看,那凸出的岩体犹如大佛的眼睛,岩石上边有一条长长的岩缝,上面夹杂着草木,仿佛是大佛的眉毛。我们再整体看这座山体,一尊大佛的胸、腹、及手、腿等一一展现,浑然构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这尊天然石佛是1994年初由一位雕塑家在偶然拍照时发现的。发现后经省内外风景专家专题考察后,定名为慈岩特大天然石佛。95年10月,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小组一行12人,实地考察了大慈岩景区,并对该天然石佛进行实地勘测与鉴定。这尊大佛总高度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胸腹部呈凸肚式,并由岩、洞、草木和谐地组合大佛的五官,神态端庄、慈祥,栩栩如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也是大慈岩四大景观特色之一。大慈岩此类石景很多,请大家注意观察并丰富想象,去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美景。观佛台廊联:1、灵泉出地清嘉禾得天味2、卧云歌洒德对雨著茶经3、汲水鸣玉开宴压瑶樽4、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绿水庵过了铁索桥,我们就来到了天香园景区,前方那座建筑物绿水庵是天香园的主体建筑。绿水庵又称观音殿,里面供奉十一尊观音圣像,请大家随我入内参观。观音是佛教创造的一尊菩萨,她以佛教的“真理”和“觉悟”去启发和引导众生摆脱烦恼,拯救众生脱离苦海。在我国,观音名号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简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有其特定的内容,"慈"指"与乐""悲"指"拔苦"。<<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前半句指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与欢乐;后半句指佛、菩萨怜悯众生,拔除苦难。观音,原名观世音,他的名字是释迦牟尼取的,意思是叫他观听世人的声音,也就是说苦恼的众生只要诵念他的佛号都能得到他的拯救和超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唐朝的时候,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也有个“世”字,为了避讳,就把“世”字去掉了。观音的形象,有一个由小马驹而伟丈夫、再由伟丈夫而成为美女子的演变过程。 至于观音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印度双马童子神演变成观音;二是印度不眗王子修练成观音;三是中国古代妙善公主得道成观音。观世音最初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善神,据<<梨俱吠陀>>记载:早在佛教产生以前,古印度就已经有观世音出现,是一对可爱的小马驹,又叫双马童神。它的形象是一对并肩相连的小马,头是两颗明亮的星。有时表现为一对孪生兄弟,年轻漂亮,聪明灵巧,头戴莲花冠,坐着马或鸟拉的金车,黎明时驾车驶过天空。双马童慈悲良善,神通广大,能使盲者复明,聋子复聪,哑巴说话,病人康复,公牛产乳,枯树开花,在当时的天竺受到普遍信奉。佛教创建以后,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童为佛教所接纳、吸收,并保留了它那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传统,成了一位名叫"马头观世音"的菩萨,其形象依然是匹小马驹。后来佛教徒将观世音人格化,使它改变成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由一匹小马驹而成为一位勇猛威武的伟丈夫。但是,马头观音仍作为观世音的化身而保留了下来。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在天台宗则称为师子无畏观音,后来成为密宗所传的六观音之一。密宗马头观音的造像形貌愤怒威猛,头有四面:中间菩萨面,作慈悲颜;左边为大(目+真)怒面,獠牙外露;右边作大笑颜面;中面顶上为碧色马头。密宗六观音的其他五位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三目十八臂准胝观音和六臂如意轮观音。古代汉地佛教寺院中供奉的观音像,端庄秀丽,是"圣观音",又称作"正观音"。据悲华经记载,在很久以前,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是印度的一位转轮圣王(古印度神话中的国王),即位时,自天感得到一个轮宝,转动这个轮宝,就能威眼四方、统一天下,从此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名字叫“无诤念”。而这位无诤念转轮圣王生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叫不 ,次子叫尼摩,他们都供奉宝藏如来。无诤念转轮圣王到宝藏如来面前表示心愿,发誓修行,放弃王位,出家成了一个僧人,法名叫法藏,(未修炼成佛前)曾发了四十八个心愿,其中一个心愿就是命终天时,凡信奉他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在宝藏如来(佛)指导和授记下修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两位王子见其父修成阿弥陀佛,他们也发誓愿要修成菩萨道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胁侍阿弥陀佛,普救众生前往西方净土。后来,不 太子就成了观世音菩萨,尼摩太子成了大势至菩萨,三尊一组称为“西方三圣”。观音为何常现妇女相?因为第一,女人的苦难,自古以来,一直比男人多;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伟大的母爱,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见的。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应现妇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表现菩萨忍耐,藉女性的母爱以表菩萨的慈悲。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在我国还有一种说法: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到了出嫁年龄时,庄王为她们择婿,大女、二女高兴地同意了,但三女妙善死不答应,执意要出家为尼。庄王大怒,把她赶出了王宫。妙善出家修行,成了菩萨。一天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妙善化做一老僧前去奏道:“非得用亲生女儿的手眼才能治好。”但大女、二女不肯献出自己的手眼。老僧说:“香山仙长行善救人,求他能成。”仙长即是妙善变化,她断手剜眼献给了庄王。庄王服后即愈,才知道是三女儿献出了手眼,不禁痛心疾首,吁叩天地,请求上天让三女儿长出手眼。很快,妙善果然长出了手眼,并且一下子长出了一千只手、一千只眼、即千手千眼观世音。庄王也皈依了佛门。后来有人干脆把子虚乌有的妙庄王说成是春秋时代的楚庄王,说公主妙善以自己的手眼救活他后,庄王命人在香山建寺,塑成全手全眼,不料侍从误听,传旨为“千手千眼”,于是造出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妙善)像来说起观音,中国人最为熟悉。观音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菩萨。她本是男性,自唐代以降,就一变而成女性。据说佛教认为根据不同的需要,显现各种化身。观音能化三十二种现身,其中能现女身只有四种。大约世人心中以慈眉善目、心肠软热的美艳女人的形象,更符合其慈爱的美德,这样,观音就都成为女的了。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称观世音为“善男子”而不是“善女子”。华严经载:“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所谓的勇猛当然是指男性了。在中国观音造像怎么又变成了女性呢?据唐初李百乐北齐书载,南北朝时北齐武皇帝抱恙,梦见观世音是位妙年女子,相貌和善,娟好秀美。从那时起,民间观世音女相造像便开始出现。而在南史则传说南朝陈后主的皇后沈氏于陈亡后入隋,隋亡后进天静寺为尼,以“观音”为名。唐代艺人便以她的相貌作观音像,从此盛行。还有另一种说法:便于闺房小姐供奉,以女像的形态(塑像)而出现。一、善财解说:善财童子当他诞生时,有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所以被命名为善财。当时文殊菩萨正在福城东的婆罗林中宣扬佛法,于是善财童子去文殊菩萨处请教佛法,文殊就指示他到南方可乐园请教功德云(佛名号),善财找到功德云,功德云又指点他到海云国找海云,如是这样,善财才参拜了五三个“善知识”,最后在普贤菩萨的教化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正果。当善财参拜第二十七位“善知识”时,也正是观音菩萨,可能因功成半或是说在观音身边时间稍多的缘故,后来被人们认为是观音的胁侍。(杭州灵隐寺、上海等地可以找到五十三参拜图)二、龙女解说:龙女指的是安竭罗龙王之女,听文殊菩萨在龙宫宣说法华经,年仅八岁,只因深入禅定,通达佛法,于刹那间发菩提心,得成正道。当时有智积菩萨尚未深信,对文殊讲,释迦牟尼在过去世经过无数磨难修行菩萨道,积累了无数功德,坚忍不拔未曾止息,我不相信这小女孩在顷刻之间便成佛道。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也表示难以置信,佛道广奥,要具修六度修行,金国许多劫难,勤苦修行,积累功德,然后才有成就,而你是一个女身,本身有各种障碍,怎能速得成佛呢?于是龙女显出神通于刹那之间,当众变成男子,坐莲花宝座,往南方无垢世界成佛说法去了。三、莲花观音:手持莲花,喻洁净,表示能净各种不合佛法之事。只要真正了解其含义,则可灭除眼根色尘,达到即性见定的境界,而不会受到外境色相所惑。只要诚心所拜定能消除恶念,由升善念,不信试试。四、药王观音:其实就是杨柳观音,原为手持杨柳,改为手持灵芝。朝拜她能治疗诸疫,使一切众生得享安乐。那么,病患由何而生?一言以蔽之,人之有病,多因妄想而起,因为妄念生,三毒必主,三毒一来,则烦恼必多,久之则病魔必乘虚而入,因此众生之病多由自起,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以妄想萌动时而是疾病发生时,因此,医者治身病,圣者治心病,菩萨行疗诸病时,也都是教人观心,教人悟彻生死、名利,以慈悲之心渡人自渡。五、送子观音:为民间想思出来,在三十二种化身中没有具体的法相,她不仅能给处于危难中的众生以无畏的力量,使他们不畏恐惧,还能满足众生生儿育女的愿望。“求男得男而是福得智慧之男,求女得女而是端正有相之女”六、马头观音:是现身救难的观音化身。相传在远古时代,北部茫茫无边的森林失火,熊熊烈火吞噬着参天大树,严重威胁着森林居住部落的生命和一切生灵。族长是位善良而勇敢的年轻人,带领全族勇士,用利剑砍树作防火沟。突然,族长的宝剑折断,族长的舅舅提婆国王有把锋利无比的宝剑,火势逼近,在这时刻,有匹红色的烈马从远处奔来,族长毫不犹豫地跨上烈马,眨眼到了提婆国,取到了宝剑,很快砍完防火沟,扑灭了烈火,族长深深感慨,突然宝马渐渐化成人身冉冉升起,族长悟到:原来是观音现身,立时长跪膜拜,并命工匠雕刻成此像。七、鱼篮观音:是观音又一种教化众生的化身之一。相传在唐元和年间,陕西有一卖鱼女,每日提篮卖鱼,因其生的娇美,前往求婚者甚众,卖鱼女说:“欲娶亲者如一夜能背诵观音普门品即嫁之。” 据观音感应传中记载,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陕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三宝,有一天突由金沙滩上来了一位绝色美貌的少女,手提鱼篮,到那里卖鱼,许多的男人,都为这个卖鱼女的美艳倾倒,向她苦苦求婚,卖鱼美女说:我只一人,怎么能嫁你们这许多的人呢?好吧,如果谁能在一夜之间背熟(普门品)的,就嫁给他。第二天,能背者竟有二十人,卖鱼女又说:我还是不能嫁给你们二十个人,能在一夜之间背熟金刚经的,我就做他的妻子。结果尚有十人能背。卖鱼女再要他们在一夜之间背熟一部法华经,终于仅有一位姓马的青年做到。但是万万想不到,在新婚之日,女的刚到新郎家里,就患急病死亡,并且立即腐烂,只好马上收殓埋葬。这位姓马的青年,心中的悲痛,可谓到了极点。几天之后,又来了一位僧人,劝他开棺看看,棺中并无尸首,僧人便告诉他说:这不是什么卖鱼的女郎,实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啊!说完话,这个僧人也不见了。至黎明,得背诵者二十人,卖鱼女又说:“我一人岂能嫁那么多人,若有一夜能背诵金刚经者即嫁之。”到天亮得背诵者十余人,卖鱼女又以法华经相约,如此三日,最后只有马氏之子能诵,于是卖鱼女如约嫁与马家。迎娶之日,贺喜宾客尚未散去,卖鱼女却已暴之,葬于郊外金沙滩。数日后,有一老僧拄锡杖来访马氏,问卖鱼女下落,马家带其至安葬处。老僧以锡杖开坟验尸,只剩下一副黄金销子骨,于是,老僧对众人说:“这乃是观音化身前来教化你们。“说完,以锡杖排骨,飞空而去。从此,陕西信奉佛教者日多,故鱼篮观音也称之马郎妇观音。 八、水月观音:也是佛教义理的化身,以水中之月阐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深奥哲理,使众生邪、欲等意念在水月观音菩萨面前消失。 九、白衣观音:手持说教手印,左手持拂尘,能摧毁一切众生的惑业,使众生心善性瓷、德重业圆、消灾延寿、清除罪障、外事如意。 十、如意观音:手持如意宝,能满足众生愿望,慧眼微垂,悯念众生,以慈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 十一、千手观音:她神通广大,有千手千眼,能圆满无碍普渡一切众生,若有众生能供奉这一菩萨,诵持该菩萨所传的大悲身咒,那么此菩萨将以千手护持、千眼照见,并能息灾避祸、降伏邪魔。 十二、十一面观音:是密宗六观之一,别名大光普照观音,他有十一面不同表情、不同神态的面容面相,能观望五湖四海风云,洞察人间善恶,对不同的人的因果行径,采用不同的方法说法指点,也就是佛教所讲“十方”的具体化形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对佛教真理的无比完全觉悟以及无所不知的智慧,也称“无上正觉”,同时也是佛的代名词。由于世间的人们食欲不断,愚痴不明,罪障累生,劫难苦恼也就永无休止。观世音菩萨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永住世间救苦救难、永不成佛。无上正觉即觉悟,通俗地讲:1、自己觉悟; 2、使别人觉悟; 3、觉悟彻底圆满。信徒只能做到前一点,菩萨也缺最后一悟,只有佛才具三悟。拜佛的九种礼仪:1、用言词慰问; 2、低头致敬缘今天的鞠躬;3、举手高高作揖; 4、合掌平拱叫合什;5、屈膝行礼; 6、长跪; 7、手与膝同时接地; 8、五轮俱屈,双手、膝同时接地,也就是跪地磕头。 9、五体投地即全身全部位同时接地。天栈云渡这是根据天然裂隙、由人工开凿拓宽而成的别具一格的栈道。它全长80米,宽2.5米,向内凹进了3米。与别处栈道不同的是,它由隧道、栈道、和长廊组合而成,既有交通的功能,又是一处景观。炎炎夏日,站在这里却凉风习习,暑气全消。春夏之晨或雨过天晴,山谷中的水气蒸发升腾形成云雾,加上峡谷气流,云雾升腾弥漫,慈岩时隐时现,迷离变幻,犹如腾云驾雾飘渡仙境,所以命名为“天栈云渡”。天门各位团友,佛教寺庙是有其特定的布局格式的。一般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藏金楼等,并县按中轴线方式对称排列。但是,大慈岩的寺庙却与众不同。这里有三个特殊的地方。一是天门与主殿不在同一纵轴线上,这里的天门是斜开的;二是主殿不是供奉如来佛的,而只供奉地藏王菩萨,并且是半身地藏王;三是观音菩萨不进寺,她依绝壁站立在露天。当然天门斜开是大慈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天门”二字由原建德市人大主席葛彰生所题。这门联的上一副是“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日升”,这两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它表示僧尼心目中依靠地藏,修到“福慧”二字。“福”是佛寺旺发达,“慧”即觉悟成佛。大家也就不得而知这副对联的含义了。门前的两狮子是元朝遗物,看其形态头大、身小、尾短,四肢粗壮有力,口方、鼻阔、额凸、耳大而垂、眼突如球、头颈鬃毛浓密,旋卷如螺,约有二十三个之多,左边雄狮抱彩球,右边雌狮抱幼狮,处处体现神武、威严、和谐完美,象征着统一宇宙、佛法无边、广积善缘、子嗣昌盛,是避邪、福寿、高贵、驱魔祥瑞之物。相传狮子与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国传灯录中记载:“释迦牟尼生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又称之为“人中之狮”,与本土中国“人中之龙凤”有相同的意义。杏香斋杏香斋因门前这棵古银杏飘香而得名,这里原先是和尚与香客的斋房,1986自依山就势而建。你看,它的后半部是藏在岩洞里的,所以,它里面非常干燥。这株银杏树高39.5米,胸径1.3米,树龄已有700多年。据资料记载,银杏是地球上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幸存下来的珍贵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这是单株雌雄异体的雄性树,只开花不结果,其白果,树叶、树皮均为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珍贵的药材。无论是偶然天成,还是有意栽种,都显示遁入空门修持者为了断欲念,禅悟佛理,了解解脱真理和佛的大悲造福苍生的寓意。每年秋季,银杏树落叶时,这里是金黄黄的一片,真是绚丽之极。飞云亭这座亭因建筑在悬崖峭壁上,亭前经常有云雾飘指,所以叫“飞云亭”。你看它悬挂岩壁,独角外伸,所以有人叫它“吊角亭”。它同北面的云崖阁和东面的香亭三角对峙,互为对景。崖壁上的这首石刻诗,是明代四川华阳县令毛凤彩(建德寿昌人)所写,也是古人描写大慈岩最好的一首诗:“拟向慈峰绝顶登,羊肠曲绕登千层。大都云月常为窟,惟有猿猱惯得升。细湿衣衫岚酿雨,长遮天日树垂藤。试从山半回头看,足底悬崖恐欲崩”。这首诗把大慈岩的“雄、奇、险、秀”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将大慈岩的“悬”的特色写活了,一个“恐”字,意味深长。江南悬空寺各位团友,这就是著名的江南悬空寺主建筑“地藏王大殿”。它是新安十景之一,景名“慈岩悬楼”,因建筑一半嵌于岩腹,一半凌空绝壁,与山西恒山悬空寺相类似,故称“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地名的由来,我们可以从地方志上得到的解释。据旧志记载:大慈岩为著名形胜之寺,傍岩建筑,岩高数十丈,四面玲珑,宛如民屋,内有石笋从地涌出。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弃家居些,琢石为佛,号曰“大慈”。从地方志可以看出,山以寺名,寺以佛名。而佛、寺都是莫子渊所建。而当地人却对大慈岩另有说法。看,这是观音菩萨。它高8米,端立在莲花宝座上,形态匀称,仪态大方。传说,在一次如来佛说法期间,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如来佛就提前结束讲经,把这两个菩萨留下,以判是非。原来,观音和地藏王在赴西天听经途中,路过东南方一座名山,山上灵石巍峨,奇花芬芳,两人都想到那里去广施慈悲,普渡众生。而两人一谈起来,不觉争论不休。如来佛听后,就说:这等好事,何须争论。你们两位可各施法前往,哪个先到,就由哪个主持,永享香火。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一听,便一同叩拜如来,转身去了。那观音是脚踏祥云,腾云驾雾,从天上而去,而地藏王是隐入土中,借土遁法而去。当观音菩萨在即将到达大慈岩时,突然看到一个妇女拖儿带女,生活十分贫困。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就一脚从自己的莲花宝座上踢了几颗莲籽给她,并留下“空空一丘田,心齐好种莲,不可断藕种,苦尽便来甜”的偈语,仔细一琢磨,这还是一首藏头诗,连起来就是“空心不苦”,这是观世音告诉妇女种莲可以解脱贫困。所以大家也就不难想象观音菩萨的莲花台为什么会少了这块莲花瓣了。话说这一耽搁,慢了半拍,当观音菩萨正准备降下祥云时,地藏王菩萨已从地底下钻出头来,伸出半个身子往外一睢,嘿,好运气,已到了石山当中,心里一阵高兴,乐得哈哈大笑,这一笑不要紧,可把整座山都给震动了。震得山上的石头直往下滚,大石头压小石头,滚得满山满坡全是石头。菩萨都以慈悲为怀,万一整个身子上来,大慈岩整座山就要塌了,所以就赶紧坐稳了半个身子,而观音因为迟到了一步,又非常迷恋这块灵山佛地,只能立于绝壁之上了。后因这两位菩萨都是大慈大悲的,这座大山就被叫做“大慈岩”了。观音原名观世音,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她寻声往救,故称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故去世字,简称“观音”,与文殊、普贤、地藏合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观音的显灵说法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唐代以前的观音塑像多为男像,随着人们对菩萨日益理想化和世俗化,就逐渐变成了女像。这是因为观音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而女性观音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温柔心肠,更富人情味,可以迎合善男信女心理上的愿望和要求。另外,古代受苦受难的妇女,对观世音的朝拜最勤,而在信佛的妇女房中供上一尊男性的菩萨,显然不符合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于是女性的观音就成了女信徒们虔诚供奉的偶像。这个女像观音,使女信徒们相信,人人都有佛性,女性也能成佛。看,这就是地藏王菩萨,标准像是作比丘装束,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修戒精严;左手持如意珠宝,表示要满足众生之愿。意为“金锡振开地狱门,明珠照彻天堂路,尽渡地狱众生”。而此处,右手呈此状,则表示赐于众生智慧之意。在佛经中,所谓地藏,就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的意思。据佛教故事说,地藏王菩萨是在释迦牟尼既灭之后,弥勒佛未生之前,中间相隔五十七亿六百万年,众生赖以救苦的大悲菩萨。地藏王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现身于人间、天上、地狱之中,以救苦难。佛语中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就是地藏王的誓言。相传他的显灵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又据佛经介绍,地藏王降迹新罗(今南朝鲜)国王家,姓金,号乔觉。康永徽四年(653年),金乔觉24岁,带着一条神犬谛听,渡海来到中国,几经周折,到达九华山,金乔觉住在天台的洞穴里,以白土拌小米为食,整整苦修了75年,至开元十六年(728年)农历三十日夜成道,圆寂时为99岁。3年后开函时,据说颜色如生,碰他手上或脚上的关节,有金锁般的响声,时人以为他是地藏王的化身,称他为“金地藏”。所以九华山就发展为地藏大道场。因此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被定为地藏涅磐日,并举行地藏法会。大慈岩因历代供奉地藏王,每年也在这个时间举办庙会,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大殿旁的这个洞厅是休息观景的好去处。这神龛里供的也是地藏王,他的坐骑叫“谛听”或“善听”,形似狮子,又有人称它为麒麟。它伏在地上,能对任何神仙、人鬼“照鉴善恶、察听贤愚”。两旁站着的为闵公和道明。他们是父子俩,原为九华山财主。据说金乔觉出家来到九华山结庐苦修,若干年后被地方士绅诸葛节等发现,见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