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5修订)-课件.ppt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5修订)PPT课件,第八节 人格和能力,第一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影响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效率,使学习、工作、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才能是完成某一活动任务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天才是才能高度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天才能够高效率地、创造性地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二)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在组成智力的因素中是支柱和核心。,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历史上认识的结晶。技能是在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而能力则是能影响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效率,使学习与工作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技能的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学习的进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而能力的发展一般比较缓慢,它的发展趋势呈抛物线性的曲线。从出生到26岁是能力的增长期,此后稳定保持相对不变到36岁。60岁以后是逐步下降期。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人的能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发展能力的条件或因素。知识、技能掌握越多,能力的发展越好。,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说的智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力,如音乐能力、美术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等。2、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把能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又叫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所以,它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又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一直在发展,只是25岁之后,其发展速度渐趋平缓。,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三)能力的分类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智力;操作能力是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手工操作的能力;社交能力是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言语感染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创造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再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能顺利地掌握别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主要是再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能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科学家、教育家的活动经常表现出创造能力。,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1、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2、G体现于各种活动之中,每个人都有,只是量值有所不同。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取决于G的量值的大小。3、S主要指的人的特殊能力。S因人而异,每种S只参与一种特定的能力活动。,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认为:1、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塞斯顿把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这7种因素作为原始能力。3、塞斯顿认为上述7种因素彼此独立。然而实际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有相关。4、事实上,存在着某种一般智力因素在所有智力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感知能力、记忆力等。,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一般智力活动所共有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量。2、吉尔福特把这三个维量作为长、宽、高构成一个智力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3、在这个三维立体结构模型中,操作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5种;操作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种;操作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含蓄6种。4、吉尔福特认为这三个方面的维量可以组合为120种能力因素。,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三)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先天素质)的 影响 1、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2、智力高低与脑重无关。3、智力与人脑的微观结构有关。,第八节 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二)环境和教育因素(三)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关于遗传因素对能力的影响,英国学者高尔登早起较有影响。利用同卵双生子来研究遗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相同,他们能力上的差异可以看做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考察养子、养女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能力发展的相关,是研究环境因素对能力发展影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养子、养女进入收养家庭,就等于换了一个环境。长大后的养子、养女与生父母、养父母,以及与在原来家庭长大的兄弟、姐妹之间在能力发展上的相关与差别,说明了环境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第八节 人格,第九节 人格,第二单元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是心理过程,每个人都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认识着外界事物,反映着这些事物和自己的关系,体验着各种情感,支配着自己的活动。但是,各人在进行这些心理活动的时候,都表现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构成了这个人不同于别人的心理面貌。对于人格的概念,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界定。把这些共同的认识概括起来,我们可以给人格的概念下一个粗略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使人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以区别于他们。,第二单元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2、整体性: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习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风貌。3、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格具有稳定性。,第八节 人格,第二单元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性4、功能性: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人不会灰心;怯懦的人则会一蹶不振。所以,人格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说明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但是,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又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第八节 人格,第二单元 人格概述三、人格的结构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一、气质概述(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人的行为方式上的反映。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倾向性上。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所决定的。气质是人脑的机能,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的关系特别密切。气质的特性,在一定限度内,由于生活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影响,也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化。实践表明。遗传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弱的趋势,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一、气质概述(二)气质概念的提出核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气质有很多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作几种不同的类型。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才在希波克拉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气质这一概念。所以,希波克拉底是最早划分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在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比较有影响的,包括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在内,有以下几种:,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二、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说:古代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有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四种液体的数量关系。后来意大利罗马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混合液中以血液占优势者称为多血质;以黏液占优势者称为黏液质;以黄胆汁占优势者称为胆汁质;以黑胆汁占优势者称为抑郁质。,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二、气质类型学说2、体型说:德国精神病理学者克瑞奇米尔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体型结构与气质特征以及与所患精神病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他把人粗分为两种类型。(1)瘦长型:身躯和四肢细长、瘦小、皮肤干燥,骨胳和肌肉都不发达,其特点表现为孤僻、严肃、沉静、多思虑。(精神分裂病患者多属于这种类型的人)(2)矮胖型:身体矮胖,脂肪丰富,四肢粗短,其特点是情绪不稳定,时狂时郁,狂时兴奋,情绪开朗;郁时兴趣淡薄,心情抑郁。(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多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二、气质类型学说血型与气质之间的关系(古川竹二),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二、气质类型学说4、激素说:激素的类型论者认为,个性中的气质、性格等是由人体内分泌腺的活动所决定的。他们根据人的某种腺体特别发达,而把人的气质、性格归为相应的类型。甲状腺型。甲状腺型的人,甲状腺分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脑垂体型。智慧聪颖、耐性、细心、温顺,能忍受身心的痛苦。肾上腺型的人情绪容易激动;甲状旁腺型。该型的人常表现出侵犯性的行为;性腺型。性腺型的人性别角色突出等。,第九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即兴奋和抑制。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均衡,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且不平衡又有兴奋占优势和抑制占优势两种情况;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相 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和不灵活之分。,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三)高级活动神经类型。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他们又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四、气质的特性:气质作为一种人格的特征,是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的表现来考察某种气质类型的特性。1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耐受性是指神经高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感受性者,很弱的刺激他就能感觉得到,因而他对较强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低;相反,感受性低者,较强的刺激他才能感觉得到,因而他对更强的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高。,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四、气质的特性2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即反应的快慢,动作、言语、思维、记忆、注意转移的速度等都反映了敏捷性。3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四、气质的特性4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有的人情绪兴奋性高而抑制能力低;有的人情绪兴奋性低但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强。情绪的兴奋性是神经过程平衡性的表现。5指向性: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外还是常指向于内,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指向性和情绪的兴奋性有密切的联系,兴奋性高者外向,兴奋性低者内向。同时,指向性也表明兴奋和抑制哪种过程占优势,兴奋占优势者外向,抑制占优势者内向。,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外在表现。1、胆汁质 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胆汁质的人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2、多血质: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多血质的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力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3、黏液质:黏液质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4、抑郁质: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不能变化的。只是这种变化过程是很缓慢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就动力特征而言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没法比较哪一种气质类型更好。例如,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豪爽,但脾气暴躁;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善于交往,但却难于全神贯注,缺乏耐心;黏液质的人做事有条不紊,认认真真,但却缺乏激情;抑郁质的人非常敏锐,却容易多疑多虑。,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郭沫若大概是属于多血质的,数学家陈景润却是属干抑郁质类型的。可见,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也不会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它包含着多种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形成这些性格特征的时候有些比较容易,有些就比较难。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性格特征,但却难于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性格特征。,第八节 人格,第三单元 气质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和对环境的适应: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遇到变化,能否在短时内适应,是对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检验。一般说来,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敏,容易巧妙适应,粘液质常用忍耐应对,胆汁质的任容易产生攻击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抑郁质的人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伤害,感受挫折,后两种人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心身医学告诉我们,心理和身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衰弱,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有良好的状态。这说明心理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人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和信心;消极不良的情绪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甚至会造成身体器官及其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第八节 人格,第四单元 性格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二、性格的结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方面。这就是性格的静态结构和性格的动态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可以从一个人处理社会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来。如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第八节 人格,第四单元 性格二、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可以从一个人能否自觉、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如抱负、理想、信念、计划、独立、坚毅、自制力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从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中体现出来。如情绪稳定、乐观心境。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可以从一个人的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如遇事冷静、有主见、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知活动中独立性和依存性;想象中的现实性、思维活动的精确性。,第八节 人格,第四单元 性格二、性格的结构(二)性格的动态结构性格的各种特征不是一成不变得的,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因此,把握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应该在各种不同场合去观察,全面了解他的性格各个方面。,第八节 人格,了解性格的途径1、通过活动了解性格2、通过言语了解性格3、通过表情了解性格性格与教育1、家庭的影响2、学校的影响3、社会的影响4、自我教育的影响,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一、人格机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超我要求现实要求 自我 行为 本我要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代表本能性冲动,超我则是社会规范,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冲突的。自我的作用就在于协调本我、现实、超我之间的关系。在遵循“现实”和“道德”的原则下,满足本我的要求。,第八节 人格,第八节 人格,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二、人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容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而且,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比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特质理论把“特质看做是人格中使行为具有一致性和倾向性的心理结构。”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两类:(1)共同特质:是在一定文化下,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的特质。(2)个体特质: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特质。,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世界上决不存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特质结构的人,所以只有通过研究个体特质来了解某个个体。(1)首要特质:代表个体最独特个性的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如小气、吝啬等。(2)中心特质:它是一个人人格特质的核心部分,概括了人的行为的一贯性表现。如诚实、开朗、乐于助人、风趣等。(3)次要特质:接近于一个人的习惯或态度。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征。如偏好某种口味、喜爱某种着装风格等。,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英国的卡特尔继承了奥尔波特的特质概念。卡特尔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有些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特质;有些是个人独有的个别特质。有的是遗传决定的;有的则是受环境的影响。,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将特质分为:(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表面存在的可观察到的特质,这类观察材料较肤浅。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存在于深部的,是引起某些行为的内部原因。根源特质是指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特质。,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表面特质是从根源特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根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一个表面特质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所引起的。而一个根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几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例如,高学历(表面特质)是由智力、有恒性、勤奋等数种根源特质造就;而智力(根源特质)则可影响学历、职业、爱好等多种表面特质。,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通过长期的研究,终于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认为以上16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人格特征不同,就是由于这16种人格因素在各人身上存在的强度不同,组合不同而造成的。,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艾森克将人格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神经质指的是情绪稳定与否,与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特性有关。精神质指的是冷酷心肠,缺乏人性的人,缺乏感情和同情心,好攻击,孤独,与心理病态精神分裂,行为失调等概念相似。,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艾森克将维度研究与传统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结合,建立了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基本维度及与之对应的四个象限系统。即用内外向、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作为坐标轴,可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形成四个象限。每个维度上不同程度表现的结合,又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格,这四种类型正好对应于坐标的四个象限。,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艾森克划分出来的四种人格类型正好和希波克拉特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吻合。艾森克和巴甫洛夫的理论都支持了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说明四种类型的划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第八节 人格,该图描述了不同维度水平的特质及气质,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不稳定,稳定,内倾,外倾,艾森克的两维度人格结构图,易怒的,不安定的,进攻好斗,易激动,易变的,冲动的,乐观的,主动的,社会化的,开朗的,健谈的,易有反响,悠闲的,活泼的,无忧无虑,善领导的,心境波动,焦虑的,严峻的,冷静庄严,悲观的,保留己见,不好交际,文静的,被动的,谨慎的,有思想的,安宁的,克制的,可靠的,温和的,镇静的,第八节 人格,测量五因素的工具,即NEO人格调查表。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四)人格五因素模型奥尔波特、卡特尔和艾森克分别提出了各不相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之后的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们,又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陆续提出了一些理论,但在基本特质的单元或基本特质的分类上并没有取得共识。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Crae)提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十分相似的因素可在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找到。他们提出了一个人格的大五(big five)或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简称FFM)。而且编制了一个,第八节 人格,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四)人格五因素模型人格的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人格五因素模型得到了许多支持者提出的越来越多的证据,例如,各因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较大的一致性,即各种语言中都有专门的词汇来描述它们。在进行评定的时候,自我等级评定和他人的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一些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表现,以及一些人格障碍的诊断,也显示了和五因素模型有密切的关系。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向我们表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望从五个人格因素上加以说明。,第八节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这些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指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这些比较稳定地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特征就是个性(人格)。因此,普通心理学所研究的就是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两个方面的现象的规律。,小 结,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