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说明.doc
-
资源ID:4083012
资源大小:29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35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说明.doc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说明(本科阶段)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学科与项目简介1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1. 人才培养的定位12. 人才培养目标1三、课程体系要求1四、规范与要求2五、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6六、课程体系构成(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61. 校内学习培养方案62.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63. 双导师制7七、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拓扑图)7八、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9合作企业名录16附件:专业核心与部分选修课程清单17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合作方案18一、项目简介18二、联合培养目标18三、培养标准和计划实施191 校内学习培养方案192.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9四、企业培训课程范例21五、组织管理体系22六、师资队伍建设24七、其他问题241、经费保障242、知识产权和成果应用24一、学科与项目简介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考虑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发展趋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以及国家建设“大工程”建设需要,兼顾国民经济建设重要或特殊的行业(如核电、大飞机制造、微电子等)需要,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文件引导下,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申请并被列入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1年开始,我校全日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将按照本培养计划进行培养。本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一贯的办学指导方针、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参照国际一流工程师培养标准(如ABET标准等),借鉴了世界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经验。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 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未来企业界的领军人物,未来工程领域的设计大师。2. 人才培养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近10余年来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革新学科内容,率先进行通才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和国外各个著名大学联合办学,进行双语授课,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工程师计划在此基础上,面向立志成为领袖型优秀工程师的学生,注重学生学科基础、技术技能、职业能力、团队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现代优秀的工程师不同于传统的工程师、技师,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需要具备高素质(知识、能力和品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方案以“强化通用基础”和“突显工程特色”为基本点,以“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为主线 (即“两点一线”)展开。三、课程体系要求教学内容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加强数理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大工程”为主导,在设计制造、能源动力、控制、工程管理、环境、市场等多方面设置系列课程。课程体系强调通用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通用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兼顾基本能力如交流、写作、团队合作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核心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了解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方法与途径,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知识层面上,学生应该具有宽厚的机械基础以及较强的工程热物理基础,必须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学、热学、电路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善于将雄厚的力学基础、机械基础、热物理基础以及控制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学生还应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能够在相关的工程领域中大显身手。工程实践涵盖了工程设计系列课程、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程设计系列课程包括:(1)工程学导论,通过课程学习将一年级学生引进门,并建立对工程的兴趣;(2)工程设计I,进行符合二年级所学内容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设计;(3)工程设计II,进行符合三年级所学内容的有较大难度并和专业相关的项目设计;四年级进行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实现较大的工程项目的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设计项目有机联系,循序渐进。更进一步地发展,与工程硕士阶段打通,则以产品为对象,实现更高质量的工程训练。相关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硕士论文均可以在企业完成。工程设计以项目为导向,强调设计的实用性、经济性与开放性,凸显创新设计的理念。同时强调团队合作、沟通与领导能力的培养。与海外大学的联合设计团队以及承接海外公司的项目,进行海外实习,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全球工作的能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为航空航天、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制冷及低温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培养领袖型工程技术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工程领袖人才的需求。四、规范与要求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A. 技术知识与个人职业技能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A1.1科学发展史知识A1.2政治经济学知识A1.3哲学知识A1.4法律知识A1.5马列主义知识(资本论等)A1.6毛泽东思想知识(矛盾论、实践论等)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A2.1工程经济基本知识A2.2社会学基本知识A2.3 管理基本知识A2.4情报交流方法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A3.1 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A3.2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A3.3 计算机基础知识A3.4 生命科学前沿知识A3.5 信息科学的前沿知识A3.6 工程技术A3.7 工程制图A4专业知识A4.1 工程热物理基础A4.2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A4.3 动力机械的循环、流动与传热A4.4 能源转换原理与技术A4.5 计算机应用及能量控制技术A4.6 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A4.7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知识A4.8 先进能源生产方式A4.9 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A4.10 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A5基本技能A5.1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A5.2实验技能A5.3开放设计与解决问题技能A5.4在约束条件下,制定实施计划的技能A5.5 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技能B、应具备能力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B1.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B1.2能够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文件的编纂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B2.2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B2.3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能源与动力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B2.4 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B2.5提出改善能源与动力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B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B3.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B3.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B3.3 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B3.4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能源与动力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B4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各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B4.1 与不同类型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与整合能力B4.2 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B4.3 团队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能力B4.4 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B5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B7 终生学习的能力B8 组织管理能力B8.1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B8.2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B8.3 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B8.4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B8.5领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B8.6具有组织协调,与项目相关方协商、约定和管理变化需求的能力C、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德C1志存高远、意志坚强C1.1 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C1.2 具有远大的抱负,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C1.3 强列的责任感C1.4 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C2强烈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C2.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C2.2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C2.3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C2.4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C2.5 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C2.6 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C3具有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C3.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C3.2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C3.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C4.1 不安于现状,持续改善C4.2 不墨守陈规,勤于思考C4.3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五、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学制为46年,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应获得必修和选修课程所要求的140学分的最低学分,同时还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要求的必修的各项实践环节,授工学学士学位。六、课程体系构成(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学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育环节,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学习阶段。1. 校内学习培养方案本科第12年,学生将进行工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课程保持高难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课程以拓宽视野,同时融入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本科第2年开始,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第3年,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参与PRP项目、导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实习,加强对工程实践的感受。同时有意识融入志向、品格、意志、作风等能力的培养。本科第4年,学生将修读本硕贯通的专业课程,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实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2.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学生在本科阶段的4年中要有累计不少于10个月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和实践。学生的企业实习活动主要包括大二到大三、大三到大四、大四到研究生的暑期实习,共计6个月,大四期间的本科毕业设计,共计4个月。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2.5年中,不少于1年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和实践,完成工程硕士论文。在企业的学习培养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工程设计(研发)阶段和工程设计(研发-硕士阶段-略)阶段。工程认识阶段本阶段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认识实习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在企业中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实习,配备企业指导人员,同时接受企业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熟悉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保法律法规、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能力,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工程特点,获得有关工程的感性认识。工程实践阶段本阶段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为主,涵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部分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需在研发部门、产品生产线、技术部门等作深入的实践,同时接受企业的课程培训。本阶段是学生强化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工厂生产装置、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拓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工程设计(研发)阶段本培养阶段要求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下,学生选定企业的某个部门后(产品开发部门、技术部门、质量检验部门等),结合工程项目,凝炼并解决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该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工程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工程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个部分开展独立研究,提出设计(研发)方案。学生需要撰写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摘要、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及考核指标、项目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工艺路线、实施方案、具体的仪器设备和测试仪器及进度节点、计划进度、现有条件与工作基础等。然后在双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和学校现有的实验手段,制订详细的设计(研发)方案,开展设计(研发)工作。最后,形成设计(研发)结果,提交结题报告,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3. 双导师制在企业学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以便学生了解企业实践活动。在工程设计(研发)阶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把握毕业论文中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防止论文中泄露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资料和数据;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答辩。七、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拓扑图)八、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知识、素质、能力实现(课程名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A1.1科学发展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史)A1.2政治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A1.3哲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A1.4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与公共政策)A1.5马列主义知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1.6毛泽东思想知识(矛盾论、实践论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A2.1工程经济基本知识工程学导论,工程设计II(工程经济学,投资创业与民商法文化,低碳能源,人与环境,节能与成本控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A2.2社会学基本知识大学生学习指南,(经济与社会伦理,人权与大国关系,民主的智慧)A2.3 管理基本知识管理基础,企业项目管理A2.4情报交流方法工程学导论,工程设计II,(情报学基础)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A3.1 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A3.2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A3.3 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A3.4 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生命科学导论)A3.5 信息科学的前沿知识先进电子制造导论,制造系统与信息技术A3.6 工程技术工程学导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I,传热传质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机械动力学与振动学,工程设计A3.7 工程制图设计与制造I,设计与制造II,(工程应用软件)A4专业知识A4.1 工程热物理基础工程热力学I,工程热力学II,传热学,燃烧学,计算流体与传热,制冷与低温原理(1),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车用发动机构造与设计,锅炉原理及设计计算A4.2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工程导论,设计与制造基础II,设计与制造 ,工程设计,锅炉原理及设计计算A4.3 动力机械的循环、流动与传热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锅炉原理与设计计算,燃气轮机与动力循环,叶轮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2A4.4 能源转换原理与技术燃烧学,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工程热力学2A4.5 计算机应用及能量控制技术制冷装置及自动化,动力机械及自动化,模型、分析与控制,现代控制理论A4.6 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设计与制造基础1A4.7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知识机械工程导论A4.8 先进能源生产方式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A4.9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机械工程导论,现代柴油机电子控制与标定,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锅炉原理及设计计算A4.10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内燃机原理,叶轮机械原理,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A5基本技能(制冷装置自动化,燃烧实验技术及数值仿真基础,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工程设计,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A5.1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机械动力综合实验(I,II)、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2,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锅炉原理及设计计算A5.2实验技能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机械动力综合实验(I,II),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2,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空气调节,能源清洁利用A5.3开放设计与解决问题技能工程学导论课程设计,大学物理实验,设计与制造基础II,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叶轮机械原理,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热力循环与装置,空气调节,能源清洁利用A5.4在约束条件下,制定实施计划的技能工程设计,工程热力学2课程设计,热工测量技术,制冷与低温原理2,空气调节,能源清洁利用A5.5 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技能工程设计,工程热力学2课程设计,热工测量技术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B1.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工程学导论,机械工程导论,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跨文化交流B1.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工程学导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英语写作,大学语文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燃烧学,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1,制冷与低温原理2,锅炉原理与设计计算,燃气轮机与动力循环,叶轮机械原理,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热工测量技术,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燃烧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B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工程学导论课程设计,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B2.2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B2.3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能源与动力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生产实习,产品设计与发展,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B2.4 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生产实习,课程设计B2.5提出改善能源与动力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生产实习,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叶轮机械原理B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B3.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毕业设计,工程设计B3.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生产实习,工程设计,逻辑与思维训练,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B3.3 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设计与制造基础II,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现代创新设计,产品设计与发展B3.4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能源与动力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B4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各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燃烧学,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1,制冷与低温原理2,锅炉原理与设计计算,燃气轮机与动力循环,叶轮机械原理,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热工测量技术,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燃烧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B4.1 与不同类型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与整合能力生产实习,工程训练B4.2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海外)生产实习,(海外联合)毕业设计B4.3 团队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能力工程学导论,设计与制造基础2,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B4.4 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学与生活B5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学与生活,危机对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德语,法语,日语,英语写作)B7 终生学习的能力工程学导论,工程设计,毕业设计B8组织管理能力B8.1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管理学,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B8.2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工程学导论,设计与制造基础II,设计与制造基础III,工程设计B8.3 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B8.4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组织管理学,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B8.5领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生产实习B8.6具有组织协调,与项目相关方协商、约定和管理变化需求的能力组织管理学,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C1志存高远、意志坚强(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机械动力综合实验(I,II),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C1.1 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1.2 具有远大的抱负,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励志讲坛讲座C1.3 强列的责任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工程设计C1.4 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训,(心理学与生活)C2强烈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 (燃烧学,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1,制冷与低温原理2,锅炉原理与设计计算,燃气轮机与动力循环,叶轮机械原理,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热工测量技术,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燃烧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工程热力学2,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机械动力综合实验(I,II),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热工测量技术,计算流体与传热)C2.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企业安全管理,生产实习,(环境保护概论),机械动力学与振动学, 工程材料3 C2.2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工程学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产实习C2.3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生产实习,(道德规划与职业行为准则)C2.4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生产实习,(环境保护概论),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C2.5 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企业安全管理,生产实习C2.6 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生产实习C3具有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热工测量技术,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燃烧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C3.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生产实习,(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C3.2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企业项目管理,生产实习 C3.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生产实习,(跨文化交流,中外文化)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燃烧学,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1,制冷与低温原理2,锅炉原理与设计计算,燃气轮机与动力循环,叶轮机械原理,计算流体与传热,动力机械强度与分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车用发动机构造,现代动力技术,热力循环与装置,可再生能源导论,能源清洁利用,热工测量技术,动力机械有限元基础及应用,燃烧试验技术及数值仿真,热力发电厂与自动控制,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机械动力综合实验(I,II),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C4.1 不安于现状,持续改善工程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C4.2 不墨守陈规,勤于思考设计与制造基础III,工程设计,(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工程材料C4.3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工程学导论,机械工程导论,(工程技术探究)附件:专业核心与部分选修课程清单核心课程清单:理论力学D材料力学B类机械动力学与振动工程材料设计与制造I 设计与制造II设计与制造III工程热力学I工程热力学II 工程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模型、分析与系统控制测量与控制技术部分专业选修课清单:燃烧学制冷与低温原理I内燃机原理叶轮机械原理锅炉原理及设计计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合作方案一、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5个系;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3个授权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在上海交大的百年成长过程中,从“实业救国”到“科教兴国”再到“人才强国”,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钱学森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实业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440余名,专职教师322名,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约91%,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中组部“千人计划”获得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名,“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创办世界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把学院发展成为师资水平高、办学实力强、管理效益好,科学研究水平、学生培养质量和产学研综合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整体办学实力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学院。形成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考核聘用体系、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基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能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评估体系以及国际化的管理体系。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件引导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申请并被列入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体系的贯通,在硕士阶段为分别对应于“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专业。从2011年开始,我院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和硕士阶段的“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学位将按照新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二、联合培养目标为落实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建立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精英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拟与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工程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建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与联合企业将整合优质资源,实施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将充分利用联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软硬件优势,积极探索精英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抓手,力争培养一批、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发挥联合企业社会责任。三、培养标准和计划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将结合我校一贯的办学指导方针、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参照国际一流工程师培养标准(如ABET标准等),借鉴了世界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经验。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与该学生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内容相关,由企业设立研究(工程设计)课题,企业导师(或与学校导师共同)对学位论文进行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采取由企业设立课题招收研究生的方式确定,企业提供相应课题资助,同时配备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将企业的科研需求与学校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学校规定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实践部分将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通过多渠道考察综合评估学生的培养情况。1 校内学习培养方案本科第12年,学生将进行工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课程保持高难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课程以拓宽视野,同时融入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本科第2年开始,学生选择专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本科第3年开始,联合企业开放计划,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定了企业导师的学生根据企业的专业方向,再与校内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校内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参与PRP项目、导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实习,加强对工程实践的感受。同时有意识融入志向、品格、意志、作风等能力的培养。本科第4年,学生可以修读本硕贯通的专业课程,并在双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实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硕士阶段第1年开始2周内,先确定企业导师和研究方向,根据企业导师确定的研究方向选择校内指导教师。由校内导师确定修读硕士阶段学位课程,学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完成规定学分。硕士阶段第2年开始,与联合企业合作,由企业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学生到企业进行课题研究。这期间需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以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培养质量,并符合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2.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学生在本科阶段的4年中要有累计不少于10个月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和实践。学生的企业实习活动主要包括大二到大三、大三到大四、大四到研究生的暑期实习,共计6个月,大四期间的本科毕业设计,共计4个月。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2.5年中,不少于1年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和实践,完成工程硕士论文。在企业的学习培养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工程设计(研发)阶段和工程设计(研发)阶段。工程认识阶段(本科阶段)本阶段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认识实习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在企业中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实习,配备企业指导人员,同时接受企业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熟悉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保法律法规、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能力,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工程特点,获得有关工程的感性认识。工程实践阶段(本科阶段)本阶段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为主,涵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部分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需在企业的研发部门、产品生产线、技术部门等作深入的实践,同时接受企业的课程培训。本阶段是学生强化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工厂生产装置、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拓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专业课程学习:联合企业每个工程类岗位需要有一套上岗学习计划,让学生通过参加指定培训课程和自学快速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学生可以同时结合到学校课程所学理论去验证运用,并加深对知识学习的掌握度。工程设计(研发)阶段(本科阶段)本培养阶段要求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下,学生选定企业的某个部门后(产品开发部门、技术部门、质量检验部门等),结合工程项目,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并解决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该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工程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工程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个部分开展独立研究,提出设计(研发)方案。学生在项目执行前期中需要撰写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摘要、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及考核指标、项目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工艺路线、实施方案、具体的仪器设备和测试仪器及进度节点、计划进度、现有条件与工作基础等。然后在企业和校内双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和学校现有的实验手段,制订详细的设计(研发)方案,从而开展设计(研发)工作。最后,形成设计(研发)结果,提交结题报告,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工程设计(研发)阶段(硕士阶段)本培养阶段要求学生在企业中已进行了1年的工作实践,在此基础上能够主动发现、提炼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该阶段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需求确定研究课题和方向,学生在企业内通过实习的方式,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由校内导师按照学位论文要求,把握论文质量。鼓励学生进入与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工程设计(研发)阶段相同的实习企业。这样既可以保持企业实践的连续性,又有利于深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论文选题一般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或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创新性和工作量,并涉及生产销售、成本核算、技术支持等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课题大小组成研究团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完成项目课题,完成各自硕士论文。四、企业培训课程范例部分企业已经可以开设的课程见下表:所属模块课程名称学时工程规范产品数据系统简介操3工程逻辑语言 &整车描述汇总3数据策略流程数据质量检查3数据发布流程2整车装配结构6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