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doc
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安徽农业科学,JoumalofAnhuiA.Sci.201I,39(19):1183211835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卢瑶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孔祥君.赵声兰,葛锋,刘迪秋,陈朝银(昆明理工大学一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所,云南昆明65o224)绱蒌概述了我国I3个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并对这l3种茶叶产品所引用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关键词茶叶;特色;地理标志;国家标准中圈分类号-Is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1)191183204AnalysisofTeaProductstlINationalGeographicalIndication'KONGxng.junetal(InstituteofBioresoureeR&D,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Yunnan65o224AbstractThepaper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13teaproductswithnationalgeographicalindicationsinChina,andcomparesthenation?alstandardsreferencedbythe13teaproducts.KeywordsTea;Characteristic;Geographicalindications;Nationalstandards'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源于消费者对特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生产者对特色产品生产地域保护的需求.它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对特色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我国,与地理标志(GeographicalIndication,缩写为GI)称谓相似的有"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农产品地理标识"等,它们在本质上和所指的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产茶历史悠久,产区幅员辽阔,茶类众多,绿茶氇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等6大茶类齐全.历史上记载的茶叶产地达200多个.遍及l6个省.茶叶是最讲究产地的,茶叶品质往往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茶叶是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要领域之一【2j.笔者概述了我国13个茶业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并对其引用标准进行了比较.1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色比较地理标志茶叶是指特定地区内,充分利用当地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品质特殊的,蕴涵深厚文化底蕴,享有声誉,以原产地命名的名优特茶叶,与一般茶叶相比,地理标志茶叶有其独特之处J,而未经审批注册的地理标志茶叶不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已有58种茶叶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j,其中国家标准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有13个,其主要标志特色见表lp".1.1地理标志特色我国作为茶叶原产地和茶叶生产大国,许多地区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中所涉及的茶叶主要分布在江南和西南茶区,这2大茶区位于23.30.N,自然条件优越,这样的地理环境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生长,气候温和,植被丰富,土壤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云多雾大,漫射光照对间长,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乌砂壤,黄棕壤,黄红壤,黄壤等,表层腐殖质作者简介收藕日期孔祥君(1985一),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Email:aitoku.通讯作者,Emailchenehaon.2Ol1-03-28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为56.许多核心产区具有独特的微型气候特征和土壤类型.1.2品种特色茶树品种以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成为主要栽培品种.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中茶树品种根据产地,生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产品.但有的标准中茶种不明晰,如碧螺春茶",庐山云雾茶",雨花茶等,故茶叶品种特色不够突出.1.3种植特色茶树种植要做到因地制宜.必须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茶树品种的特性做全面了解.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用不用的栽培管理方式.茶树的种植管理一般采用单双行栽培及浅耕和深耕或春耕,夏锄,秋挖管理,并相应施催芽肥,追肥及结合秋挖施基肥.基肥主要为饼肥和磷钾肥,追肥主要为氮肥.除碧螺春为茶果间种的特色栽培方式外,其他茶叶种植栽培及管理基本相似,特色并不明显.1.4Jjn3-特色茶叶的一般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一杀青+揉捻一烘干,但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来说,尤其是名茶,其加工工艺要复杂得多.在l3种国家标准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中,每种茶都有自己的独特工艺.政和自茶的不炒不揉,武夷岩茶的拣剔,风选,龙井的1O大手法,普洱茶的渥堆发酵,乌牛早茶的回潮,雨花茶的圆筛,抖筛,飘筛等,这些特有的工艺是不同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1.5产品特色茶叶的"色,香,味,形"是茶叶质量好坏的外在表现,决定茶叶品质主要因素是茶叶的产地及加工工艺的不同.l3个产品其"色,香,昧,形"均有较大差异,均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特征.总体来看,地理,加工及产品特色比较鲜明,但茶种有的不够明晰,栽培及施肥方面则除碧螺春外基本上无明显.特色2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用标准比较在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中涉及引用国家相关标准37个,但只有5个国家标准被所有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引用,即: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8302茶取样;GB/T8304茶水分测定;Cu/T8306茶总灰分测定.引用国家标准较多的为普洱茶(23个)和乌牛早茶(21个),且只有这2个产品引用了国家标准39卷l9期孔祥君等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1l833茶多酚的测定.其他引用国标数量依次为安吉白茶(20个),武夷岩茶(17个),狗牯脑茶及政和白茶(14个),雨花茶(12个),黄山毛峰茶和松井茶及龙井茶和太平猴魁茶(11个),庐山云雾茶(10个),蒙山茶和洞庭碧螺春茶(9个),见图1和表2.表113种茶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比较Table1Comparisonofthecharacteristicsof13teaproductswithnationalstandardgeographicindications茶叶地理标志是一种属于特定地理区域生产者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重要无形资产,它使该地区或国家的自然,人文资源获得了经济增值.由此可见,对茶叶地理标志的保护不仅具有保护经济投资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保护该地理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功能,对我国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叶标准的贯彻实施,需要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强相关的地理标志知识宣传,要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对于促进茶叶经济的重要性.过去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难以实施茶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致使茶产品的地理标志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此,应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保护对象,保护内容,在立法,执法上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让地理标志保护作为企业名特优茶产品的"护身符",真正起到驱假逐劣,护真保优的作用.l1834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图1各茶叶地理标志晶瓢准数Fig.1Nationalstandardreferencetimesofeachteaproduct组nationalgeographicalindications表213种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指标及其引用标准比较Table2Comparisonofthespecificationsandrefbn口lcestandardsof13tea#antswithgeographicalindications序号No.引用标准ReferenceIIdaHIs普洱茶Pu'ertea生茶熟茶乌牛早茶Wulongearlyteateateatea雨花茶龙井茶Rain【Dn面iIIgteatea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茶蒙山茶LushanMengshanYunwuteateaTalpingBiluocmBoukm藏螺春茶魁茶笺DoiI咖w.一".E"一teateatea.13l4151617t8l92021222324252627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林志GB/鹞302茶取样,/GB/183o4茶水分测定13(%,)GB/T8306茶总灰分测7.5定(%,)GB们305茶水浸出物35测定(%,)GB/T8307水溶性藏分一检验(%,)GB/T830酸不溶性灰一分检验(%,)GB309水溶性灰分碱度检验(KOH)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3茶多酚测定(%.)GB/'I14茶游离氨基酸测定(%,)GB/'Ig321农药合理使用规则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农药最中稀土的澳蝤(nkg.)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个/l00g,)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冷冻饮品饮料,/0.52.05.02.O3OO,/7.O6.56.56.537321214,/12l_2,/,/7.07.01.36.O1515加.129.5一一一一,/0.52.05.O2.O300,/,/0.52.05.02.O3002O2.010O.50.15.0O.52.05.O一,/,/2.02.O3o0300,/,/O.20.12O2102.O,/,/6.58.56.5O.51.5x/V接下表加兽.I墨一霉*口%碧iaJ馨匿匠lj跋躲_垂和茶政白_罾_霎Z吉茶安白_星v=2强,H一一一v"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一一一一V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v一一一一一一一一OOV一一一一一一Vv¨一一一一一一v66v,一一一Mv一一一一一一一mvl>!帅一一一¨一一一vvv一一一一v¨一一一一一v一篮一一一一vV¨123456789mnj39卷l9期孔祥君等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1183.5GB/T1488l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于物质含量测定,/,/GB/T9833.6紧压茶,/紧茶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17924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l1767茶树种苗,/,/,/,/,/3结语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确立,为我国茶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手段,也为快速缩小我国茶业经济与国外茶业经济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可能.国外经验表明,利用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以比较有效地将茶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区域内茶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体地讲,可以通过茶叶地理标志的使用,引导农民发挥茶叶地理资源的垄断优势,调整茶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产,优质,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地理标志茶叶产品,从而实现茶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参考文献1陆德彪,苏祝成.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与问题J】.中国茶叶?质量安全,2009(4):2123,36.2芦姗姗38.3姜含春,赵红鹰.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37一中国农业资源与划,2009,30(4):5863.4王江波.五十八种茶叶获地理标志保护J.食品科技,2O07(10):245.5梁廉健,陈明生,林臻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09-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政和白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08.6高清火,叶华生,姚月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45拙6(地理标志产品一武夷岩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06.7毛祖法,陆德彪,刘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龙井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蔡新,张理珉,杨善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普洱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孙敝娟,吴文珍,余海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360-2006(地理标志产品一乌牛早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O赖建红,官树春,张乐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354?20o6(地理标志产品一安吉白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O6.11冯萍,舒稳山,邱霓,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eeT20605-2006(地理标志产品一雨花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O7.12顾家雯,程坚,蒋震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460-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黄山毛峰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O8.13孔令清,彭志萍,汪少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003.2OO7(地理标志产品一庐山云雾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昕.14杨天炯,杨显良,闵国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65.200(地理标志产品一蒙山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5章无畏,谢燮清,汤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57-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洞庭碧螺春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6李杰生,李继平,方继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982oo8(地理标志产品一太平猴魁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08.17余国平,胡奕浓,涂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I9691-2008(地理标志产品一狗牯脑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o嘴.18黄皓,翁昆.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和茶叶产品保护的现状J.中国茶叶加工,2010(1):811.(上接第11831页)求紧密相关,却又超越基本需求.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依靠区域内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来推动着.文化的内涵是多层面与全方位的,有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有的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无论区域内文化如何被定义,通过外部力量引导,干预,协同内部组织建设与农民自我发展,其具有较强可塑性.不同的管理方式打造出不同的农业基地文化,参与式管理缩短了人与人之问,基地与农民之问的距离,搭建起多元参与,协商,伙伴式的合作平台,完成角色的转换(农民为主体,专家与管理者为发展辅助者),塑造特色农业基地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3结语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农民决策性参与和专家的辅助作用,使区域内农民公平地拥有发展选择权,参与决策权与受益权.在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来发现,确认农业基地发展的机遇.通过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的科学设计,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实现资源的公平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确立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特色文化,最终实现农业基地建设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晓举,张银定,盂书元.基地型园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0(3):139148.2叶敬忠,杨照.参与式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6(7):37-41.3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073.4COCHL,FRENCHJRPJr.OvercomingResistancetoChangeJ.Hu.manRelations,1948,1(4):512532.5jLOCKEEA,SCHWEIGERDM.Participationindecisionmaking:onern0felookC/STAWBM.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Green-wich,CT:JA/PrL:8,1979.6KATZNERDW.ParticipatoryDecisionmakingintheFinn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1995,26(2):221236.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