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西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79652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doc

    广西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 要】: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起着重大作用,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本文采用了访谈、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广西马山县名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本县民族音乐教育的建议。【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壮族“三声部”民歌;师资能力引言:广西马山县是“十大贫困县”之一,但是它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这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据调查,在该地方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没有受到重视,因而导致出现了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等现象。民族音乐教育不只是一个音乐审美的问题,其中还牵涉到许多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于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广西马山县的人文环境概述(一)地理概述马山县多民族杂居格局孕育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该美丽的“文化之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大明山北麓和红水河中段南岸,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约8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50千米,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2363平方千米。马山县多山、多丘陵,是全自治区有名的山区县之一。曾经因为山多路少,交通受到阻碍,制约了马山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开辟道路,实现了村村通路的目标。全县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状结构局面,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四市六县”的结合部。从此,马山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民族文化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走向世界。  (二)历史沿革民国16年,由那马厅、定罗土司并成的那马县和由兴隆、白山、古零三个土司并成的隆山县,两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隶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3年隶属武鸣行政监督区。解放后,隆山、那马两县隶属武鸣专区。1951年2月改隶南宁专区,并于本年6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政令,隆山与那马两县全并为马山县。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调整南宁市行政区划,原南宁地区的马山县于2003年6月27日正式划归南宁市管辖。 “十二五”期间,“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县将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设特色宜居山城,建设成为南宁市新兴工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广西的文化旅游美食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马山县蕴育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三)人口语言马山县拥有7个镇4个乡,145个村,6个社区,3001个自然屯。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51.37万人,全县居住有壮族、瑶族、苗族、彝族、白族、傣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以壮族人口居多。各族人民都有属于自己本族的语言,族与族之间的交流语言大多为状语。二、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马山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中5所,初中9所,小学179所,教学点793个。在校教职6183人(合代课教师2046人),中小学生77368人,全县共有校舍46万平方米。(一)音乐教师师资情况根据走访调查专职和兼职的音乐教师共199人,其中县乡镇小学教师155人,中学教师44人。县城教师占被试教总数的9%,乡镇教师为91% 。三分之二的音乐教师是师专毕业后通过进修取得本科学历,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是直接大学毕业取得本科学历。每名音乐教师每周上课的课时均为18节,除此之外,还要参与组织各类有关文艺的活动策划。在与一些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课改后新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储备量要大,对专业技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目前还不能全面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二)学校的办学环境及音乐教学设备由于马山县是多山多丘陵,是十大贫困县之一。因此,办学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仅有5所中学设置有舞蹈房和练歌房,器乐有3台钢琴、4台电钢琴。其他的学校的音乐课都是在本班级进行授课,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器乐伴奏多为电子琴和手风琴。偶尔会用上录音机给学生们播放音乐,没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三)音乐课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安排表上各年级每周一节音乐课,每学期有20周,保证16周课时,在期中、期末考试前音乐课都会被其他主科科目占据。初三和高三,由于应试的需要,音乐课被挤占甚至不安排音乐课的现象较为严重。(四)教学内容教程的主要内容以教学生唱歌和欣赏音乐为主,给学生传授乐理知识较少,学校组织的课外兴趣班主要以声乐、舞蹈和画画为主。教唱歌主要以中国红歌为主,偶尔学生厌烦了红歌就教唱一些流行歌或者当地民歌。据调查得知,现有个别学校已把壮族“三声部”民歌带入了课堂,反映甚好,但仍存在不足。(五)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喜爱程度根据调查数据得知,75%的学生都喜爱音乐,但是没有扎实的乐理知识。如61%的学生听音乐能进行简单的模唱;34%的学生可以辨别出音乐中的不同情绪和情感。由于对音乐常识的缺少认识,以致学生不能领会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90%的学生比较热衷于流行音乐,民族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学生的意识中流失。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需要加强学生的乐理知识。(六)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马山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县里每年举行的“民歌节”,学校都组织学生都会场观看,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聚在这里供学生们欣赏、学习。这样一来,不但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还能鼓励学生们不断追求音乐的真谛。在课外学习音乐的学生里,26.9%的学生学电子琴;29.8%的学生偶尔看有关音乐的书籍;47%的学生学其他的器乐,只有12.5%的学生愿意学习当地的民族音乐。这表明,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中忽略了对本民族音乐知识的培养。三、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马山县虽然被誉为“文化之乡”,但在几年前,这里的交通基本上还处于封闭式的,经济文化得不到发展,文化教育受到制约。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音乐教育,也受到地区总体教育水平低的制约。本次调查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并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并认为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而忽略了应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会学习合作的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是老师一味的讲解,枯燥无味的音乐课堂而趴桌子睡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不知,不能很好的活跃课堂,相应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也有所欠缺。除此之外,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让学生“听、看、议”等全方面的发展,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二)新课标的实施情况新课程标准课改后的教材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两种版本,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还是用老方法上课,实际运用不多。另外也存在音乐教师教育思想陈旧,认为音乐课不重要,不必重视,不愿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对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个崭新的课题,很多音乐教师都不愿主动去探索研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造成本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不能有效的转化而进入实际的音乐课程中的现状。(三)音乐教师的师资和素质按教育部规定,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要求是:小学教师需要中专毕业或以上水平;初中教师需要大专或以上水平。为此,经过一番调查得知,马山县中学音乐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8.9%,小学合格率几乎为100%。可以说,由于国家几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充实了教师队伍,再次音乐教师也通过在职培训,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多为刚参加工作或才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愿意留在马山,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但值得忧虑的是不少音乐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却没有随之提高,学校音乐课多流于形式。在调研过程中,尽管很多老师都赞同课程改革,但对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在教师填写乐理知识问卷的时候,发现原本一张乐理知识问卷只需1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完成,但有很多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因此,即使有部分音乐教师对构建当地音乐课程体系抱有兴趣,也因为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参与进去。因此,提升当地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当务之急。(四)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推广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马山县发现三声部民歌以来,在党委、政府的直接关怀下,文化部门开始组织对三声部民歌的初步保护工作。200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版权局对马山县申请保护的马山县三声部民歌歌曲给予登记保护。三声部民歌发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并以一种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形式得以流传至今,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它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因此,要切实抓好普及推广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出版音像、文字等资料,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全民推广。特别是让三声部民歌进入中、小学课堂,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普及和提高。此次考察发现一些可喜的现象,教育部门开始发行新政策,让壮族“三声部”民歌步入课堂。在城北小学也开始实施示范性的教学,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些民歌词曲创作者还在为传承发扬壮族“三声部”民歌而努力,挖掘了大量民族素材。比如被称“山歌王”的温桂贤的儿子温建业用业余时间在安善小学开设了三声部民歌爱好小组,从小培养学生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热爱、了解。四、马山县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马山县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挖掘马山县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蕴育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传统的民族节庆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月都有节庆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壮族歌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等。当地主要的民族风情,有壮乡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歌圩、抢花炮、赛鼓会、踩花灯,其中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被列入县宝之一。1、壮族会鼓有着近千年的历史的会鼓,在古代,由于敲击会鼓发出的鼓音特别的震撼人心,当地的壮族群众认为可达到驱邪镇妖、来年风调雨顺的目的。时过境迁,到如今在人们心中会鼓不但能驱邪镇妖,在喜庆的节日里或是店面开张仪式,人们还会用敲击会鼓的方式来讨个吉祥。2、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明,像壮锦一样美丽,听了令人振奋、自豪。通过实地调查得知,最原始、正中的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源地在古零,主要以三顿欢、南蛮欢为主。第一声部和二声部均有独立音调,第三声部只是陪衬和声作用,“三顿欢”第一和第二声部的歌词是一样的,严格的按照五三五句式、腰脚韵的特有艺术形式和风格,第三声部的歌词则是一个“吔”字到最后。歌词虽然得严格的按照五三五句式来写,但歌词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来改写内容,当地比较有影响的歌曲有迎客歌、祝酒歌、留客歌等。演唱时各声部的音高各不同,声部间相互协调,音色柔和,旋律优美,曾多次进京并赴国外表演,多次在广西国际民歌节中获金奖。多年来,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区内外大型演出,并到过日、韩等多个国家表演,享誉海内外。(二)马山县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全面而有效的实施民族音乐教育,在解决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必须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和环境建设。 1、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与有效促进新课实施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在地方音乐课程改革中,应始终把音乐教师队伍放在首位,抓好对教师培训和提高,及时向教师介绍音乐课改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发掘。调动和利用教师的才能和潜质,帮助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形成科学的课程观,通过音乐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当前情况下,马山县教育局当局可培养一支具有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1)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能准确的区分、诠释各类民歌,熟悉、掌握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如京剧等;(2)能演唱一定数量的民歌音乐作品和当地民歌,并能较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3)能演奏一至三门民族器乐,具有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因此,教育部门可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短期课程理论以及课程开发理念、技能的培训。2、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教材和教学体系.我国编写的音乐教材是我国各地音乐课程的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但根据一沉不变的标准编写的音乐教材,很明显无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和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要求。实际上,各校可以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名族音乐教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地方、学校教材占教材总量的15%20%。【2】有了这样的方针,根据我们的国情可以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材。“乡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根基,也是母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学者将民族音乐精品转化成系列化的乡土音乐教材进入学校音乐课程和课外音乐活动这一举措,认为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学意义和教育学的意义,并称之为扎根办学。”【3】马山县不但素有“文化之乡”之称,也被誉为“山歌之乡”。壮族“三声部”民歌被列入马山三宝之一,该地区在编写地方音乐教材时应充分吸收和反映“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不但要吸收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还要相应的综合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特点,便于比较、加深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要相应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特性和前瞻性。例如:(1)在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方面:第一,教材中既有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作品,又有世界各地音乐宝库中的精品;第二,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作品以三种形式来体现,在当地最有影响的,原汁原味的(用状语演唱);根据“三声部”民歌的曲式要求为素材创作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所有教材都应当配备相应的影像和音响材料。(2)在教学体系方面:第一,培养学生音乐素质,让学生对壮族“三声部”产生兴趣和爱好;第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知识(试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第三,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让学生在演唱时能更好的诠释歌曲。3、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环境条件这环境条件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都要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例如:举办民族音乐知识和作品讲座,组织民乐学习小组,进行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器乐,给他们多听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都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例如:开辟民族音乐专栏,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的介绍,也可举办中小学民族音乐知识和表演能力等比赛活动。在教育部门方面,政府和学校通过各方面的筹资,加大投资改变办学环境,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总之,民族音乐关系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和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要对此引起重视,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束语:参考文献:【1】【2】教育部教育司组织编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李 娜.乡土音乐与多元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001(3).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马山县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