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行政中心初步设计(修改).doc
设计单位: 承德华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编人员名单: 建筑专业 陈文明 结构专业 吴学静 给排水专业 梁国柱 暖通专业 梁国柱 电气专业 胡志刚第一卷设计说明一 设计总说明1.1设计依据:1、承德市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本工程批准的方案设计及相关文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4、各专业提出的技术条件:4、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的设计.法规及规范文件。(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2)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3)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01(4)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5)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01-87(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13(J)81-2009(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9(12)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等 其它相关民用建筑规范、规程及规定。(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09(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范JGJ50300-200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1.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农业部全国草原防火体系“十二五”建设规划2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京津冀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3农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年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05年8月22日)6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7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8河北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9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10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11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1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13.承德市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 3本地区气象条件1.气象条件:围场气候属于中温带向寒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的过度型、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季,夏季无暑,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54.7,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29.5。无霜短期,仅60128天左右。年降水量在380500mm之间。1.4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1.4.1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每年约需运行经费5万元,由地方财政安排解决。1.4.2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使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草原防火预警预防机构进一步得到完善,防火物资储备充足,火灾的预防扑救能力明显加强,基本消除人为火灾隐患,把草原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3以下,确保保护区草原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安全;确保保护区生态监测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保护区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巩固保护区生态建设成果,维持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使保护区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其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科研试验示范、教学、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环境意识普及地等功能;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华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5总指标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2.4亩2自有土地2.4亩3总投资660万元 二 总平面 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080-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工程概况2.2.1本工程为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站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2用地范围:东西长 29.30m,南北长83.60m,呈梯形状。2.3建设内容与规模2.3.1建安工程 物资储备库360平方米,车库72平方米,监控室68平方米,围墙(含底砖)30延长米,院坪300平方米,花栏式围墙50延长米, 6米宽防火路30公里,防火了望塔1座,监控、报警设施1套,储物架8组,手推车2台。2.3.2仪器设备购置 风力灭火机200台、二号灭火工具150把、防火服200套、野外生存装备150套、灭火机加油机10个、点火器10个,手持GPS 5台、数码摄像机1台、数码照相机1台、台式电脑1台、笔记本电脑1台、对讲机5台、卫星电话1台、传真机1台、投影机1台、打印机1台、扫描仪1台、割灌机30台、消防车1辆。2.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66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518.7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111.0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含可研报告编制、设计、招标、监理、管理费)21万元,预备费9.2万元。申请国家投资600万元,地方投资60万元。2.3.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建设地点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区院内四邻情况管理区四邻均为保护区草原,均为红松洼牧场所属地界。建设用地情况总占地面积2.4亩;生产用地 亩;实验地 亩;建设地2.4亩;其他地 亩 备注 土地来源:面积(亩)用途土地主管部门审批预计费用 自有土地 2.4 建设用地 征用土地 租用土地 水源生活用水水源: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红松洼保护区内自来水(5吨/日)生产用水水源: 电力用途现有负荷供电网络新增负荷供电网络(新增)离供电网络距离动力用电 30kw 100KVA 25kw 30米生活用电 10kw 100KVA 15kv 30米道路项目离主干道的距离:500米 主干道:国家级公路项目用地内道路情况:水泥路供暖自供通讯网络: 宽带项目是否通电话:是;是否可以增加电话端口:可以其他 三 建筑3.1设计依据及要求3.1.1设计依据1、承德市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本工程批准的方案设计及相关文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4、各专业提出的技术条件:5、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的设计.法规及规范文件。(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2)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01(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5)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01-87(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13(J)81-2009(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9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12)200946号等其它相关民用建筑规范、规程及规定。(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09(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范JGJ50300-200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本工程设计依据的其它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3.2立面设计 1.表现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让建筑庄重而不死板符合政府业务技术用房的特点 2.建筑色彩明快,与周边建筑协调、融为一体。3.窗户有序的变化力求稳中求动,显示出建筑的活力,赋予整个建筑生命力。整体风格简洁大方,没有半点做作之嫌。继承了密斯.凡德罗的精髓 少即是多 。颇具大家风范。四 节能设计专篇建筑:4.1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05系列外墙外保温05J3-1 建筑幕墙GB/T210864.2概述: 本工程处于三区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本工程体形系数0.25,窗墙比北0.12南0.06东0.11西0.56,采取(外)保温措施,外墙采用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挤塑聚苯板50厚保温材料;屋面采用7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外门窗选用断热铝合窗, 6+12+6 厚低辐射LOW-E中空 玻璃,梁柱部位采用防热桥构造措施。4.3 建筑节能措施1)、本项目采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进行建设,采取缩小房屋体型系数,控制南北窗墙面积比,严格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在墙体拐角处做好保温,防止产生热桥等保温措施,达到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2)、建筑外墙材料采用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外贴50厚挤塑聚苯板,屋面保温板选用7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建筑采暖部位与相邻的非采暖部位隔墙,靠非采暖房间一侧抹25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建筑变形缝处用低密度聚苯板填塞。 3)、建筑外门窗为铝合金断桥隔热门窗,中空玻璃。所有玻璃雨罩、公共出入口门、门厅玻璃、落地窗玻璃及单块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均采用安全玻璃。4)、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封堵密实。5)、屋顶透明部分选用铝合金幕墙LOWE中空玻璃。6)、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底板贴70厚挤塑聚苯板。所有外露构件(挑檐、女儿墙、空调板等)均抹3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7)、外墙面及屋顶面选用浅色面材料,以利于空调房间保温节能。4.4 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根据国家、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新建共公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根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444-2009),本项目依据采暖期度日数Ddi和不低于25的天数,项目所在地属于河北省城镇分区的第三分区,则本项目各项目指标不应超过表5-2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规定的标准。 第二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是维护保护区20年保护成果的需要红松洼1994年建立省级草原自然保护区,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970公顷。是中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面积最大且集中连片分布的典型原始自然草原,是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生态交错带的天然“本底”和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目前,在天然草地植被中共有种子植物66科,286属,623种,另有蕨类植物9种9属13种,占华北地区植物种数的27%。具有饲用价值的植物有428种,药用植物81种;具观赏价值的植物60多种,还有可供用作草坪的种质资源。同时生存着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是华北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区植物多样性富集区。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和生态价值。经过20年的有效保护,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植被覆盖度平均达95以上,核心区植被盖度达到了100%,枯草层厚度达15-20厘米,地上可燃物干重达210-425克/平方米。但由于保护区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大风天气多,枯草期长达半年之久,加之通往周边村队便道较多,属于极高火险区。一旦发生强烈的草原火灾,仅凭现有防火物资装备很难有效控制,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外,更严重的还会使草原植被类型发生退化,被烧灼的表层土壤中牧草根系枯焦,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微生物群落失衡,牧草种类和盖度减少,致使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规律发生重大变化或遭到严重破坏(据监测:要恢复现状,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最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将会给保护区带来无法估量和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显得特别紧迫而十分必要。1.2是保证草原生态监测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教学基地,一直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草原生态科学的常规性和专题性研究,常规性研究内容和范围为:生物多样性的本地调查和全面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草原和封闭保护对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变化的影响、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常规性生态监测、草地生产力提高的途径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动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等;专题性研究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研究、植被形成的背景和演替规律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气候波动对物种变化影响的研究、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研究、开发利用对草地植被结构变化影响的研究、经济植物的驯化研究、草地和水源生态监测。另外,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在保护区有多处项目实施区,每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大中专院校的实习生前来保护区开展科研、教学实习等活动。一旦发生火灾,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及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将会中断,多年辛勤努力的劳动成果将毁于一旦。因此,建立围场红松洼保护区草原防火站,加强草原防火工作,势在必行。1.3是维护保护区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满族蒙古族聚居区,周边距保护区0.5-1公里不等共有18个自然村243户1134人居住。大面积的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与保护区镶嵌或接壤。加之农民群众依山而居,饲草料及粮垛存放、牲畜圈舍、住宅等生产生活设施都靠近保护区草原周围。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禁牧封育政策和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保护区周边社区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区草原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连片之势,可燃物逐年增加,火灾隐患也日趋严峻,为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很快形成燎原之势,不但直接对保护区草原植被造成大面积毁坏,而且将会殃及保护区实验区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建立保护区草原防火站,将进一步强化预防和扑救保护区重、特大草原火灾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将草原火灾对周边群众构成的威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有力保障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1成立了草原防火组织机构,制度完善目前,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的草原防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完善制定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扑救预案、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应急预案、草原防火值班制度、草原防火办公室岗位职责、扑火队员职责等相应的预案、制度和规划,确定了重点防火区域和火情监测点,落实了草原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与保护区周边乡村建立了联防组织和保护区草原防火指挥系统通讯网络。省草原防火办公室把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将其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实行草原火灾一票否决制。防火组织机构和责任制的落实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防火队伍保护区成立了4支扑火队。一是以保护区17名男职工组成的专业扑火队;二是在最靠近保护区的三个自然村成立了以村干部为主的3个草原兼职扑火队,扑火队员共计90余人。同时,在保护区周边重点防火区域配备草原防火监测报警人员8名。2.3火情监测点布设合理保护区管理处共布设火情监测点6个。其中:核心区 2个,缓冲区2个,实验区 2个。基本能够覆盖监测保护区全境。并进行全天候巡护。防火期内积极开展防火宣传和火情监测,对发生的草原火警、火灾能及时报警和组织扑救,积累了一定的防火经验。2.4周边群众防火意识强,群众基础良好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就在周边社区积极开展草地畜牧业、草地生态农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社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累计为周边社区群众提供优良牧草种子1.5万公斤,优质干鲜草7925万公斤,使周边群众直接受益1953.5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455人(次);编写印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及单项技术介绍材料8种500余份。并为周边群众新修和整修基本农田291.4公顷,营造水保林15.7 公顷,经济林5.3 公顷,改良草地5000 公顷。使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均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建立保护区带来的实惠,从心底里支持保护区的工作。加之长期不懈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和河北省草原管理条例的深入宣传贯彻,保护区周边广大干部群众对草原防火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保护区发生草原火灾与他们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牢固树立起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防灾减灾意识, 人人都肩负起了保护区草原防火与监督的责任。因此在保护区发生的几次草原火情的扑救过程中,周围群众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扑火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可进一步调动保护区及周边广大干部群众防火的积极性,强化草原火灾预防扑救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草原火灾造成的损失。2.5基本的工作经费有保障草原防火站建成后,从保养、维修、运行等方面,每年约需经费5万元,我省财政能够足额及时给予安排解决,以保证草原防火站正常高效发挥应有的作用。3服务能力及效益分析3.1服务能力项目建成后,保护区防火指挥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提高,灭火半径缩短,具备在一定时间内扑灭火灾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交通工具的快捷功能,有效组织、指挥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火情监测、预报和火灾扑救工作;加强草原防火物资的储备、保管、维修保养、使用以及防火技术人员的演练培训和防火措施的落实等职能,及时处理突发草原火灾事件,有效降低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火警、火灾发生次数,将草原火灾面积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有力地保证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资源和草原生态安全。3.2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3.2.1经济效益通过建设草原防火站和草原防火监测点,成立专业化扑火队伍,使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由过去简单的巡护瞭望向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草原防火由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提高对草原火警、火灾的处置应对能力和扑灭效率。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防火预案,急时扑灭,有效降低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和受损面积,最大限度的挽回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按近年来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发生的草原火灾面积200公顷/年计算,600公斤/公顷(鲜草),0.40元/公斤,平均每年直接损失约24.00万元;年减损牧草用于养畜可创产值45.00万元。3.2.2生态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降低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和受损面积,有效保护华北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使保护区充分发挥其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其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环境意识普及地功能。更好地为环京津周围生态建设服务。3.2.3社会效益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高原南缘半干旱半湿润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试验示范、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理想基地,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环京津周围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使其免遭火灾的破坏,减少火灾损失,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北方最好的原始草原,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服务;为改善和恢复环京津周围生态平衡、保护和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4风险评价本项目为公共服务性建设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设备购置为主,其影响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和设备成本价格上涨,资金供应不足或来源中断以及外部配套条件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建设,只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要求,踏实做好工程前期的工程设计、招投标和管理工作,制定多种资金筹措方案,就可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目前项目建设区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外部条件已配套完善,因此,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的风险度非常小。第三卷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性质及人员基本情况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为河北省承德市所属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科研室、财务科、派出所5个科级机构。现有职工23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7人(副高级1人,中级3人,初级3人),工勤技能人员11人,公安干警2人。承担着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生态监测、科普宣教等工作。2固定资产状况单位现有办公及业务用房1100平方米,交通设施1辆(1辆猎豹),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1台,小型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部,手持GPS定位仪1台。3现有防火设备及防火工作开展情况现有风力灭火机10台,二号灭火工具50把,防火摩托车10辆,在防火监测点配备了防火专用电话。建立了健全的防火制度,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草原防火应急预案,每年都对灭火队伍进行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使他们熟练掌握了各种灭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灭火战术。每年利用12·4法制宣传日、保护区防火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狠抓草原防火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在草原防火期内,严格遵守24小时草原防火值班制度,坚持全天候巡查、开设草原防火隔离带、严管野外用火,尽全力消除火灾隐患,做好保护区草原防火工作。4技术力量和管理体制保护区已建立了以17名男职工组成的防火队伍,其中有5名为武警消防部队转业人员,受过专业训练;其余人员和保护区周边建立的3支扑火队经过多次防火专业技术培训和参加防火演练及实战,已熟练掌握各种灭火工具和防火用具的使用方法 灭火时能够相互配合,能较好地利用风向和地形,在达到有效放控火情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从整体实力上具备了草原防火站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协调和运行能力。保护区成立了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和各项防火制度。并与周边乡村建立了联防机制,在保护区草原防火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草原防火工作。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草原防火站设计建在管理处管理区,管理区地处保护区中南部的实验区,北靠近核心区,东西邻缓冲区,依据河北火险区划分等级标准,属极高火险区。该站紧靠保护区,直接与保护区的各条防火道路相连,距保护区草原最远防火区域半径15公里左右,可确保保护区的草原防火,同时兼顾周边地区的草原防火。管理区距承围二级旅游公路500米,承围二级旅游公路贯通全县,便于全县草原防火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培训、协调指挥、防火扑救,是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站项目建设的最佳地点。该项目占地面积2.4亩,土地使用权属保护区管理处,是保护区规划建设用地。目前,管理区上下水管道埋设、电力线路架设已到位,水电设施齐全,通讯畅通。如项目批复后,即可投入建设。附表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基本情况表单位名称承德市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编号:113082800323证件名称: 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事证第113082800323号法定住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红松洼种畜场头道沟法定代表人姓名通讯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邮政编码杨国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0314-75286580314-7528658068450单位财务状况年总收入(万元)年总支出(万元)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单位运行经费主要来源151.00151.00416.001、财政拨款 151.002、经营收入3、其他收入单位土地及固定资产现状(与本项目有关的)1、土地有无自有土地:有2、房产现有房产面积:1100平方米3、主要设备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1台,小型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部,手持GPS定位仪1台,固定电话2部,移动电话1部,传真机1部。风力灭火机10台,瞭望哨3处。技术力量现有职工23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人,畜牧师3人,助理畜牧师3人。5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1项目建设期的组织管理5.1.1成立组织机构本项目由河北省农业厅主管,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站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农牧局、计财、草原等部门为成员。项目领导小组主要是审核实施方案和计划,指导项目的实施和综合协调,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和管理,项目执行检查、阶段评估、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指导项目的运行管理。5.1.2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负责制、合同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审计制、责任追究制。由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执行项目领导小组下达的建设方案、计划,建立完善项目档案管理系统,搞好项目的管理,机械、设备的采购和其他工作。5.1.3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设立专户专账,实行专款专用。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每阶段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实际验收效果,下达项目资金拨付计划。设备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按照采购合同全额拨付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要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5.2项目建成后的组织管理与运行 5.2.1组织机构项目建成后,以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现有人员为主体,组建草原防火站管理运行机构,在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加强管理,履行草原防火职能。5.2.2管理运行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站建成后,在红松洼管理委员会内设管理机构,核定岗位24人,其中管理岗位1名,办公室岗位2名,防火扑救队20名(含防火车司机),物资管理人员1名。按照岗位分工,依据草原法和草原防火管理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草原防火工作。5.2.3经费保障每年所需5万元草原防火运行经费纳入省年度财政核算,足额保障供给。5.2.4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完善各项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检查监督运行机制,草原防火站建设是草原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项目区生物多样性安全、生态环境的改善、草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大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规划和草原防火预案,促进防火措施的落实。加强火情监测预报及技术人员培训,组建好防火队伍和防火物资储备,增强防火能力。充分依靠国家、省等科研单位、院校的先进技术,加强业务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建设一个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草原防火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一旦发生草原火灾,能够及时运用先进的防火设备和技术过硬的队伍快速高效地扑救火灾,把草原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6草原防火站防火工作流程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防火站建设,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技为导向,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与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承德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和火灾现场以及气象部门的网络连接,进一步加强火源管理和监督,提高重大草原火灾的预防、监测、扑救等综合能力和控制大火的综合水平,防火期内所有设备处于临战状态,非防火期内做好防火器具检修保养,自始至终具备快速反应和扑救重大火灾的能力。草原防火工作流程图保护区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以防为主、防消结合1.制定防火预案2.建立草原防火监测点3.组织草原扑火队4.搞好日常防火宣传发生火灾1.上级防火部门通知火情2.保护区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上报火情3.草原防监测点及村民上报火情草原防火24小时值班电话1.草原防火领导小组立即登记火情,并上报草原防火主管部门2.启动预案,组织扑火队赶赴火灾现场,必要时由当地政府组织,军民配合扑救3.做好人、畜的转移和安全疏散灭火后清点人数撤离现场,并认真检查,消除余火,留部分人员看守火场以防复燃善后工作火灾后及时制定措施,恢复植被1保护区派出所查明火灾原因2调查受灾草原面积和损失,并上报草原主管部门3存档第四卷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草原防火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红松洼保护区草原防火设施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力量预防和扑灭草原火灾,建立科学有效地草原防火保障体系,强化草原火情监测,增强扑救重大火灾的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启动应急机制,可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并组织扑救,将草原火灾受害面控制在3以下,把草原火灾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1.1新建草原防火站一处(建设地点在红松洼保护区管理处管理区)、防火了望塔1座,负责红松洼自然保护区7970公顷草原面积(其中:核心区1200公顷、缓冲区2000公顷,全部拥有土地使用权属;实验区4770公顷,拥有100公顷土地使用权属)及周边社区草原防火工作的处置和设备保障工作;1.2建立完善的保护区及乡村草原火灾预警报告机制;1.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1.4开展火灾排查,清除野外火灾隐患;1.5加强防火队伍建设,确保草原防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杜绝草原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我国华北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区以禾草、苔草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及其生物多样性。2项目建设内容2.1建安工程2.1.1草原防火监控室1间68平方米;2.1.2物资库3间360平方米;2.1.3车库3间72平方米;2.1.4围墙(含底砖)30延长米;2.1.5院坪300平方米;2.1.6花栏式围墙50延长米;2.1.7 6米宽防火路30公里;2.1.8防火了望塔1座;2.1.9监控、报警设施1套;2.1.10储物架8组;2.1.11手推车2台;物资库等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层平房。主要用于存放扑火设备、指挥调度设备、野外生存设备,防火监控,指挥调度,值班等;防火路为砂石路,用于平时防火巡查,并起到永久防火隔离带作用;防火了望塔及监控、报警设施用于防火观测、报警、火灾案件侦破等。2.2防火仪器设备2.2.1风力灭火机200台、二号灭火工具150把、灭火机加油机10个、点火器10个,为扑救草原火灾工具;2.2.2防火服200套,用于扑火人员扑火时穿戴,防止造成人员伤亡;2.2.3野外生存装备150套,用于扑火人员昼夜扑火时,野外休息使用;2.2.4割灌机30台,用于修建防火隔离带;2.2.5手持GPS 5台,用于准确定位火场(点)位置、测量过火面积等;2.2.6对讲机5台、卫星电话1台,用于防火通讯。2.3防火取证设备2.3.1数码摄像机1台;2.3.2数码照相机1台;2.3.3台式电脑1台;2.3.4笔记本电脑1台;2.3.5传真机1台;2.3.6投影机1台;2.3.7打印机1台;2.3.8扫描仪1台。2.4消防设备2.4.1消防车1辆,用于扑救草原火灾。仪器设备规格型号、单位、数量、估价、用途见附表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依据9.1.1农业部颁发的有关规程、技术经济指标;9.1.2草原防火工程技术标准;9.1.3项目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按照市场价格估算,包括运费和设备安装费。9.1.4工程建设其它费:指可研报告编制费、设计费、监理费及项目管理费等,按工程总投资4%估算。9.1.5预备费:按工程总投资约1.4%估算。9.2资金来源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6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600万元,地方投资60万元。9.3资金投向本项目资金由建安工程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消防车辆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五部分构成。具体投向如下:9.3.1建安工程518.75万元9.3.1.1监控室68平方米,2400元/平方米,计16.32万元;9.3.1.2物资库、车库432平方米,2400元/平方米,计103.68万元。9.3.1.3围墙(含底砖)30延长米,450元/延长米,计1.35万元;9.3.1.4院坪300平方米,60元/平方米,计1.8万元;9.3.1.5花栏式围墙50平方米,300元/平方米,计1.5万元;9.3.1.6 6米宽防火路30公里,120000元/公里,计360万元;9.3.1.7防火了望塔1座,计20.00万元;9.3.1.8监控、报警设施1套,计10.00万元;9.3.1.9储物架8组,5000元/组,计4.00万元;9.3.1.10手推车2台,500元/台,计0.10万元;9.3.2防火仪器设备111.05万元9.3.2.1风力灭火机200台,1600元/台,计32万元;9.3.2.2二号灭火工具150把,200元/把,计3.00万元;9.3.2.3防火服200套,400元/套,计8万元;9.3.2.4野外生存装备150套,2200元/套,计33万元;9.3.2.5灭火机加油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