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doc

    • 资源ID:4078851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doc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黎昕慈善事业是指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社会救济事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民间的群众性的互助活动,或者说它是指众多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在自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援助行为。它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把所捐献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把它用于公益事业。它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从经济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加强社会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缓和社会各阶层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对于弘扬社会精神文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一句话,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素有积德行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同情弱者、济世为怀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作为一项事业正在当代中国发展起来,并在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1994年,我国第一家综合性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各地慈善组织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慈善组织413个。各类慈善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对社会困难群体实施救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例如中华慈善总会自1994年4月成立以来,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为宗旨,开展了灾害救助、扶贫救济、助医助残、助孤(幼)安老、助学助教等慈善活动,积极开展募捐活动,累计募集财物9.8亿人民币,实施慈善救助,累计投入善款4.8亿,受惠者达千万计。注释:中华慈善年鉴M.2001浙江省慈善总会自1994年8月成立以来,全省各慈善机构共募集善款近13亿元,物资价值1亿多元,共有30多万人受到慈善救助。目前浙江全省80%以上的市、县(区)建立了慈善组织,乡镇、社区的慈善工作网络也逐步形成。晋江市慈善总会自2002年12月18日成立以来,坚持全面发动、各方筹集、重点募捐、自愿捐赠的原则,充分发挥晋江侨乡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募捐活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募集善款逾亿元,其募集速度之快、募集资金之巨,在国内县级慈善机构中首屈一指。他们积极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活动,投入善款275.645万元用于实施福利设施、复明、助行、助学、解困等五大慈善重点工程,全市数千名困难群众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2004年12月18日又将启动贫困残疾人慈善安居工程,分期分批帮助残疾人解决住房问题。这些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慈善组织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民间组织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慈善事业也日益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看到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慈善事业就总体而言仍处在起步探索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规模、活动能力等还存在着先天不足,慈善组织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目前我国慈善组织仍带有过分依附政府或某些自由发展的倾向,很多慈善机构建设并不完善,甚至有些慈善组织形同虚设或成为“二政府”,难以真正发挥慈善组织特有的社会功能。第二,慈善事业发展所必要的法律制度、社会支持、文化氛围和经济基础等相对来说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范慈善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法规,包括对慈善组织的性质定位、慈善事业运行的政策规范、监督机制及机构组成等方面,即使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往往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真正落实。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和民间组织的认同度还不高,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自觉和浓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第三,慈善事业在获取资源、扶贫济困、人道关怀等方面还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的安排。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来源多为项目性及一次性募捐所得,劝募方式单一、资金筹集渠道不畅,慈善资金数量少,救助面窄,水平低,多为临时性、随机性行为,慈善事业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使慈善事业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还任重道远。二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走向来审视,慈善事业正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首先,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和体制保障。慈善事业作为一种对他人的爱,它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行为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也要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别。应当看到,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居民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已相当可观,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29000亿元。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左右,而且高居不下,城镇20%的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67%以上,城乡实际收入和福利差距接近6:1,城乡平均有20年的收入增长距离。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作者黎昕: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人心向善,经济发展,在善良的愿望和政府政策的促动下,富裕的社会成员中会有一部分人希望通过慈善捐助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来反哺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仅对慈善事业开始了解、关注和参与,而且他们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实力来关照社会慈善事业,这无疑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治条件。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帮助,而且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几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已愈来愈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我国政府不仅对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予以充分肯定,而且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把“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1999年和2001年我国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基金会登记管理办法,2003年3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等等。尽管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党和政府这种试图通过合法的手段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逐步使我国慈善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努力,无论从当前或是从长远来看,对慈善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再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当前,慈善事业在中国社会正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中国传统的慈善价值观正在恢复和光大。在现代社会,贫困与不幸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通过互助解决问题、通过人道关怀体现社会自我价值等开始成为人们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第四,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全国各地各类慈善组织10多年来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基础。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向纵深发展,又为我们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在慈善事业发展与运作方面的有益经验,增进同国际慈善组织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交往与联系,促进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迅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可能。总之,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需要慈善,又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应形势,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展我国慈善事业,这是当代中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要大力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救助模式和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我们认为,当前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慈善公益价值观,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参与,需要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慈善价值观的支撑。具备慈善道德的社会氛围是慈善事业走向大众化,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百姓中乐善好施的精神与典范,激发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热情;要大力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宣传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馈社会的慈行善举,并作为企业文化来指导、激发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要大力宣传慈善公益事业的形象和慈善事业的新进展、新举措,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给予慈善活动道义上的支持,不断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面和慈善意识覆盖面,使现代慈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从而调动和凝聚社会力量,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激励机制。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赠为经济基础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要想让公众将财物自愿从口袋中掏出来投向社会慈善事业,仅靠道德的说教和宗教的劝导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制度跟进,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向慈善事业倾斜,使捐赠者有利可图,从而将一部分财富投向慈善事业。根据国外的经验,税收制度是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实行个人收入捐赠社会公益事业部分免税和开征遗产税等,实现对慈善事业及其参与者的税收照顾政策和优惠。同时,在进行慈善制度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满足人们的声誉动机。美国俄勒冈大学经济学教授Harbaugh在其慈善捐款的声誉动机一文中曾这样指出,慈善捐款的动机主要来自捐款数额给捐款人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虽然包含像“教徒捐奉那样的内心得益”,但更取决于从捐赠中获得预期的“声誉享受”。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对独家捐助的专项基金、项目允许以个人、家族名义冠名、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表彰等方式,以满足捐赠人在捐赠中获得预期的“声誉享受”和社会荣誉感。再次,要建立健全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严格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度。利益的驱动既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又可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捐赠,又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慈善事业或慈善(团体)组织法规,用以规范和约束慈善团体或组织行为,使慈善组织在运行中有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要对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一次清理,结合新情况、新特点,对那些不适应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予以修改和补充。要尽快建立慈善组织资质评估和信用资格认证制度,加大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慈善行为。要进一步强化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完善的慈善事业筹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要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对慈善资金的运作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定期公布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取信于公众。慈善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和规则进行运营,慈善资金的使用必须公正、公平。要重视和加强慈善事业队伍建设,使慈善事业逐步成为以具有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为主导,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会事业。第四,要理顺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要切实改变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过分依赖政府的倾向,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大部分事务性职能转移给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政府要大力鼓励社会办慈善,增强慈善机构的资源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将其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提高慈善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要适应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的趋势,把大力推进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作为慈善事业社会化的基础和主要路径,立足社区,发育发展社区慈善组织,实施社区慈善项目,充分发挥社区慈善组织在实施慈善救助、挖掘慈善资源、培育慈善意识、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进程。第五,要加强理论研究,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我国慈善事业目前尚处在初始起步的探索阶段。因此,对慈善事业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例如,如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慈善组织管理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与社会政策以及中国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化、中国慈善事业与社区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慈善救助模式等等都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和研究,从而为党和政府制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注意事项

    本文(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