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全技巧.doc

    • 资源ID:4078468       资源大小:23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全技巧.doc

    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全技巧一、资料分析复习小点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和统计资料的能力。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我们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关键词后很多问题就会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掌握一些关键词语,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时出现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错的关键词。1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在当前的资料分析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副: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想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2翻番翻番:指数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x倍变化。例:今年的产量为b,计划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计划产量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则后年的产量为多少?明年的产量=b×21=2b后年的产量=b×23=8b3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介于0-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个人支出的比例,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程度。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该国家或者该地区越富裕。4平均数平均数:数的总和与总个数之比,这主要是算术平均数,至于几何平均数则不怎么出现。例:小王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公里,然后再从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风只能每小时行20公里,问从甲地到乙地在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行程问题,最常见的办法(30+20)÷2=25,这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应该是“总的里程”与“总的时间”的比,所以平均速度为: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则平均速度为: 。5总产值和增加值总产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表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增加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总产值和增加值这两个指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次其数值最大;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所增加的价值,其数值最小。6小结这里只为大家列举了一些平时难理解的词语,为了把握好这些关键词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做收集,主要是看大家的用心程度了,经常看,遇到不会的就记下来常理解,这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二、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分数是除法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它本身有一些对于我们快速解答题目非常有益处的性质。性质: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a、b、c、d均是正数)证明:就是要比较cd、(a+c)/(b+d)和ab的大小关系。先比较(a+c)/(b+d)和ab的大小关系。(a+c)/(b+d)-ab=(a+c)b/【b(b+d)】-a(b+d)/【b(b+d)】=(ab+bc-ab-ad)/【b(b+d)】=(bc-ad)/【b(b+d)】则需要比较bc和ad的大小关系。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即(a+c)/(b+d)与ab的关系,和cd与ab一致;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再比较cd和(a+c)/(b+d)的大小关系。同理,可以得到:当cd=ab时,cd=(a+c)/(b+d);当cdab时,cd(a+c)/(b+d);当cdab时,cd(a+c)/(b+d)。综合以上叙述,最终得到: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假定了条件a、b、c、d均是正数,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则结论必然也会发生变化。但在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中出现的运算基本上是关于正数之间的运算,应用这个结论可以有效降低解题的难度。例1:节选自2008年广州上半年行测真题“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493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1%。”问: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占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多少?A.38.5% B.33.5% C.30% D.20.3%解析: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是4930亿元,比重就是1650÷4930。利用上述性质,则16504930=(1600+50)(4800+130),16004800是13,而50130大于13,则16504930大于13,小于5013038.5%。结合选项,只有B是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B例2:节选自2008年江苏省行测A类真题“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16万公顷(54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3.87万公顷(208.1万亩);另外,查出往年已经建设但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7.34万公顷(110.1万亩);灾毁耕地5.35万公顷(80.2万亩);生态退耕39.04万公顷(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3万公顷(18.5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67万公顷(460.0万亩)”问:2005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与当年实际减少的耕地面积之比为A84.82% B56.35% C51.55% D102.35%解析: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16万公顷,2005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为30.67万公顷,后者与前者之比为30.67÷36.16=(30+0.67)÷(36+0.16),3036=560.833,0.670.164,且30.67÷36.16明显小于1,则30.67÷36.16大于0.833,应选A。正确答案:A例3:节选自2008年北京市行测真题表一 2001年部分省(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在全国的位次指标 省份GDP(亿元)年末总人口(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绝对值位次绝对值位次绝对值位次绝对值位次上海4951816142512883158711湖北4662959759585617235211四川44221086403636015198719福建4254113440188313633817湖南39831265967678111229912黑龙江356113381115542627228013安徽32901463288566921202018北京28461513832611578250262问:根据各省(市)年末总人口推算,在2001年人均GDP比较中,下列正确的是A.湖北>四川>福建>湖南 B.湖北>福建>湖南>四川C.福建>湖北>湖南>四川 D.福建>湖北>四川>湖南解析:首先,人均GDP=GDP绝对值÷年末总人口,则湖北、四川、福建、湖南四省的人均GDP分别为46625975、44228640、42543440、39836596。可以确定的是,只有42543440大于1,很明显4254大于3440,其它三个数均小于1,排除了A、B选项。而在选项C、D中,湖北都排在第二位,区别仅在于四川和湖南的排位上。比较湖南和四川的人均GDP,4422-3983不足500,8640-6598大于2000,5002000=0.25,但3983大于6598的一半,则44228640小于39836596,即排在第三位的应是湖南,四川排在最后。正确答案:C一、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为反对关系。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为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两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依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及下关系的实质进行解题,这就需要牢记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例如:某办公室包括主人在内10人,有关这10人的说法,以下三个只有一个是真的:1、 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2、 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3、 主任会使用五笔打字以下哪项为真?()A10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B10人都不会用五笔打字C只有一人不会用五笔打字D只有一人会用五笔打字该题答案选B解析:由题意可知1、2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题只有一个为真,则第3个命题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接着又可推出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即命题2为真,命题1为假,即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为假,则这10人都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故答案为B。通过例题可以发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六种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在较短时间内解答题目,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快速解题的目的,这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础。二、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甲:不是我作的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丁:乙是有意诬陷我;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5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甲:这500元不是我捐的;乙:这500元是丁捐的;丙:这500元是乙捐的;丁:这500元不是我捐的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500元是谁捐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析:根据以上解题思路,由题目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甲和丙是说的都是假话,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学。这就是充分运用了直言命题间真假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的特点来解题的,另外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一、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为反对关系。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为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两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依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及下关系的实质进行解题,这就需要牢记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例如:某办公室包括主人在内10人,有关这10人的说法,以下三个只有一个是真的:1、 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2、 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3、 主任会使用五笔打字以下哪项为真?()A10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B10人都不会用五笔打字C只有一人不会用五笔打字D只有一人会用五笔打字该题答案选B解析:由题意可知1、2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题只有一个为真,则第3个命题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接着又可推出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即命题2为真,命题1为假,即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为假,则这10人都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故答案为B。通过例题可以发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六种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在较短时间内解答题目,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快速解题的目的,这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础。二、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甲:不是我作的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丁:乙是有意诬陷我;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例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地震灾区捐款5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甲:这500元不是我捐的;乙:这500元是丁捐的;丙:这500元是乙捐的;丁:这500元不是我捐的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500元是谁捐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析:根据以上解题思路,由题目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甲和丙是说的都是假话,故很容易得出答案即捐款的是甲同学。这就是充分运用了直言命题间真假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的特点来解题的,另外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一、选词填空的四大必胜法宝国家公务员考试和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中都有试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补充到空格里使句子完整,这类题目叫做选词填空。这类题目实际是在考查应试者对语言的基础理解和实际运用程度。中公教育多位名师在总结多年考试经验的基础上,为广大考生归纳出了一整套有效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技巧。1明词义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主要靠平常认真看书,勤查字典,注重词汇量的积累。例题:在人际交往中,多听少说,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养 B.格调 C.素养 D.道德解析: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修养: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格调多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题干中“倾听别人讲话”与“格调”和“道德”不符,BD两项排除。因为素养侧重于强调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而修养侧重于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所以修养更符合题意,答案为A。2正搭配公务员选词填空中给出的选项一般来说词义相近,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搭配关系,从正确的搭配关系入手也是一个正确率极高的手段。例题: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 的部分。A.一再 重要 B.再三 首要 C. 一再 主要 D. 再三 必要解析:“一再”和“再三”都是虚词,词义相近,区分难度较大。“一再”和“再三”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一再”和“声明”、“表示”等词语搭配,“再三”则同“挽留”、“考虑”等搭配,此题中“一再”同“动荡”搭配最为贴切。必要,是指不可缺少的,一定要做的;首要,摆在第一位的;“主要“是相对于“次要”来讲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在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时,前后的搭配则显得更为重要。例题: 是那些有能力适应人造光的动物,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付出生物学的代价: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 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它们 变得不适应了。A.虽然,至于,也 B除非,或许,仍然C.尽管,不过,反而 D即使,而,却解析: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分句是假设关系,故选择D“即使”。“虽然”和“尽管”表转折,“除非”表条件。第二个分句表转折选择“而”,和“却”连用。本题正确答案是D。3析语境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公务员考试中的选词填空更多考查的是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具体运用,因此辨明语境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试过程中,假如对语境感觉强烈,则能迅速得出答案。例题: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题干中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差异性,因此首先B项不符合要求。南辕北辙强调的是行动和目的的差异性,因此也排除。相差甚远强调的是差距,而截然不同强调的是差异,相比较起来截然不同更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4.强语感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 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公务员考试时间紧、题量大,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题:雪山草地, 下前辈铿锵的足迹;战火硝烟, 起先烈英勇的雕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留 树 B.写 刻C.印 铸 D.刻 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程度把握和词语间的相互对应。仔细分析“留”、“写”、“印”、“刻”,可以发现这四个是程度逐渐加重的动词,那么和“铿锵的足迹”搭配显然要用程度最重的“刻”。同理,后一个空应选“铸”。本题答案是D。人生三境界: ,才能览物于胸; ,才能洞若观火; ,才能超然物外。此三重境界,形影交错,亦梦亦境,需反复思虑,不断探索,才能冲破重天驾驭人生。A.看淡 看远 看透 B.看远 看透 看淡C.看透 看淡 看远 D.看透 看远 看淡解析:有览物于胸的宽容和大气,需要人能够看得远,此空应填“看远”。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显然此空应填“看透”。超然物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超出世俗之外,要做到淡泊名利,此空应填“看淡”。二、片段阅读的几个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阅读理解一直是比较稳定的题型,并且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阅读理解常常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种类型。对于片段阅读,常常是这样描述的。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片段阅读应该紧抓几个技巧。1.析结构,明语意作为一段话来说,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看到一段文字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例题: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这段文字谈论的是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C.科学和文学互相激励作用。 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题干的前两句强调了科普文章与作家文笔的关系。第三句强调科学对文学的促进作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文学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题材的喜爱。题干并没有提到文学对科学的作用,所以应该排除B,综合考虑,应该选D。2.抓关键,知重点所谓的关键主要是指语段中的关键词以及由这些关键词所引导的关键句。在材料中,有一些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他们往往会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称之为关键词。这样的词语往往有很明显的提示作用,如:重要的是、根本原因是等提纲挈领的词语。此外,抓关键词还要注意一些转折语,如:因此、所以、但是等。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作者真正要强调的观点。同样,在文段,还有一些句子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首尾句、启承句、引用句和发表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大都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文段的中心思想。例如: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伦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B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C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D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这段话中第一句点明了观点,后面的内容则是对观点的证明。在第一句“观点句”中,有一个转折连词“但”,显示了明显的转折关系。在转折关系中,强调的通常是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所以,“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所以,正确选项是C。3.精推敲,去干扰一般来说,文段中的中心观点是较为容易得知的,但是想要迅速作出答案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公务员考试总是希望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所以他们会故意设置一些迷惑来误导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抓住题干要害选择正确答案。在做题时,一切看似正确实则错误或与题干不相关的选项都应该被排除。例如: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的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及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题干中说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最易被保存,但这并不代表生长在其他地方的动植物的遗体绝对不能被保存,故B错。为无关选项。快速掩埋只是动植物遗体被保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项混淆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故错。因为淤泥不断淤积的水域有利于快速掩埋,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动植物遗体容易被保存,这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正确观点,故选。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一般 比数学运算要简单。文字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统计术语,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就其中涉及的部分术语为大家做简要解析。(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百分数(百分比)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1)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算法是:100×(120%)120。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算法是:100×(120%)80。2)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算法:100×20%20。【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1)“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2)“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3)“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4)“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二)倍数与翻番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2.翻番指数量加倍。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文字资料分析题还经常涉及一些其他的统计术语,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挑选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术语为大家辨析讲解。(一)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序时平均数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两者的差别在于:(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2.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3.平均增长速度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二)增幅与同比增长1.增幅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2.同比增长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三)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可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标准是: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所以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此系数越小。(四)强度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即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积。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查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图像所迷惑。统计图一般使用条形图、扇形图、曲线图、网状图来表示统计数据,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应读懂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形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了答题的前提条件,应当把图形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扇形统计图是图形统计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 的专家结合历年真题给广大考生指导。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作用是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例题1.(2007中央第136140题)1998年世界啤酒消费量单位:十亿升2004年世界啤酒消费量1.从1998年到2004年,美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A.下降了3个百分点 B.下降了2个百分点C.下降了1个百分点 D.上升了1个百分点【解析】1998年美洲啤酒消费量为20.924.845.7十亿升,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为45.7÷(6.520.924.832.72.613.130.1)×100%34.96%,2004年美洲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为:(22.325.2)÷(22.325.241.61.520.829.77.4)×100%31.99%,所以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全技巧.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