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管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doc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刘萍萍李典河(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35) 【摘要】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在学科理论体系和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方法的引进及整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有的管理会计研究侧重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分析和会计技术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基础的研究。 在未来的管理会计研究中应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研究,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结合,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国际化。 【关键词】管理会计;规范分析;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 (2010) 04-0100-03 一、我国管理会计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进展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众多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从西方国家引入并在我国特定的经济、法律环境下进行了拓展,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理念在我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1、管理会计学科构建 在理论体系方面,李天民(1990)提出要在学习西方国家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孟焰(1991)在结合了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等环境和其他情况下,提出了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具体包括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和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等;余绪缨(2007)提出了由国际管理会计、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三个部分组成的“广义管理会计”的新概念,从学科上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细分和拓展,使其涵盖了不同领域,提出了构建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一种新思路3。在具体的概念和方法方面,管理会计引入了西方国家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和理念,如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将这些理论与方法引入实践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基本从上世纪末期开始了对这些方法和理论的全面介绍,为管理会计理论的推广和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业成本法 杨伊勤和李天民(1989)首先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法的新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成本法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强调了其价值和意义5。随后,余绪缨于1993年至1994年期间在当代财经连续发表8篇相关论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框架及其管理与计算,探讨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在中国实际运用的可行性,基本上厘清了作业成本法的目标、内容、实质、必要性和关键技术点,为其后续研究与拓展夯实了基础。会计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的介绍与进一步研究,引起了一些企业的关注,这些企业开始尝试实施作业成本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王平心等(1998)、欧佩玉和王平心(2000)、王耕等(2000)和张蕊等(2006)等分别介绍了在资源、制造和服务行业运用作业成本法要考虑的问题和方案的设计,并以个别企业为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经验6。 3、经济增加值 刘力和宋志毅(1999)首先介绍经济增加值的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学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增加值概念的科学性和新颖性7。经过对EVA的初步介绍之后,会计实务界开始探讨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运用。杜颖和张佳林(2003)8、黄卫伟和李春瑜(2004)9以及李敏和何理(2007)10等先后探讨了经济增加值在我国具体的运用方法,他们重点分析了在中国特定的经济制度下,在制造行业、金融行业和零售行业应当如何考虑使用经济增加值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实际价值。而且,黄卫伟和李春瑜(2005)在阐述经济增加值基本概念及方法的基础上,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TCL集团有限公司在实施经济增加值时取得的经验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我国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评估的技术理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4、平衡计分卡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资深学者开始关注平衡记分卡的介绍与引进。杨臻黛(1999)介绍了平衡计分卡思想、概念、内容和结构等,并对平衡计分卡的设计理念、思路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其合理性和重要价值11。进入21世纪后,平衡计分卡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张悦玫和栾庆伟( 2003 )12、王黎萤和陈劲(2003)13等在许多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总结了其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实践操作经验,重点强调了在特定行业的平衡计分卡技术运用中,要突出人力资源、企业内部制度等方面的因素,这为企业运用平衡记分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平衡计分卡理论的一种贡献。 5、全面预算管理 虽然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类似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然而,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缺乏独立的产权和财权,产权很不明晰,计划流于形式,与西方的全面预算管理有着重大的区别。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学者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介绍和引进下,我国的企业界开始逐步接受“预算管理”概念。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全面预算管理开始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王斌和李苹莉(2001)认为全面预算目标是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也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一个过程;他们还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指标导向、单个企业法人、多级法人制与企业集团利润预算目标确认与分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实证案例的研究给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很好的诠释14。于增彪等(2004)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模式,为企业界与会计学术界共同解决中国预算管理研究和实务应用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照系15。这一新的进程可以被看做卡普兰的预算模式在我国的“本土化”改进与深化。而李国忠(2005)则认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在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时,应当运用与其管理目标能够适应的、达到预期目标的预算控制模式16。上述研究加快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步伐。 6、管理会计的整合 前面介绍的多种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既存在理念相通之处,也在具体运用中有着重叠的地方,所以,胡玉明(2001)认为新的时期,管理会计应该有着新的主题,即“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应当以该主题为导向,来整合管理会计的多种方法和技术,使得各种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能够在统一协调于一个理论基础上,构建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体系17。余绪缨先生(1998)则认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其技术层面,而应该与相应的社会文化观相结合,即立足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观来整合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在文化和国情的融合中,将管理会计整合到适合于我国企业具体经营环境的一个理论体系中来18。傅元略和余绪缨(2007)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管理会计中与企业创新有关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在创新型企业、成长型企业中如何去整合各种管理会计工具,使得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这从另一个侧面研究了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问题。 除此之外,会计理论界在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下,将管理会计进行了细分,使其分工更为合理科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学者引进并“中国化”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质量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价值链管理会计等新兴的管理会计分支,并赋予了这些分支新的中国特色。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管理会计的理论分析,忽视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 在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分析中,我国会计学者历来注重运用规范研究法,而普遍忽视了理论与实证的相结合,很少亲自调查各种技术方法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由此反馈出来的各种缺陷和问题,进而分析管理会计有关信息对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行为的影响。我国学者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局限于对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介绍和在中国进行部分修正,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的理论分析,而对于管理会计方法现实中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则缺少调查和实证检验,因而使得研究与实践可能存在距离。在尖端技术迅速发展和科学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必须要与具体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相适应。 2、注重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忽略理论基础的研究 人们习惯性地以为管理会计既然已经是一种管理上的技术,那么便不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因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很少有人问津,管理会计学的有关对象、目的、基础假设以及原则的研究都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科体系。正是因为理论基础的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各层次的研究很难进行综合和整合,使其形成内在的一致性,从而也使得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也难成系统性。这样也使得前面所提及的各种管理方法与技术难以整合起来,在企业进行系统性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难以保持逻辑思路的一致。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前瞻 为了加快管理会计的发展步伐,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的不足,而弥补这些不足则恰恰是我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生命力所在。 1、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研究 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知与理解,是为其他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管理会计理论局限于对西方著作的翻译,而由于各国国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外的一些管理会计理论很难在我国企业中普遍使用。因此,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我国企业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所以,针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脱钩的问题,我们要在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下,加强对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根据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明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管理会计的对象、目的、基本假设、职能、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为构建管理会计科学体系夯实理论基础,为管理会计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概念框架。 2、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管理学、信息经济学、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成果对管理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些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我们要系统、全面地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合理、科学地引用到管理会计中,找寻其与管理会计的契合点,进行结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背景,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重新评估,大胆抛弃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摒弃已经没有应有价值的技术方法,从中消化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积极探索、创建更为科学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3、注重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结合 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结合,不但能使理论保持内在逻辑的统一,而且能使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减少理论与实践的脱钩。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脱节,因而,要注重规范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总体目标,对其进行研究和分解,将总体目标分配到各个小目标,然后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建立起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其次,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认真研究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管理会计各种方法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剖析其对内部管理者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技术和方法,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只有将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4、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舞台。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者大量涌入,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必然要求企业充分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不断地推进管理会计的国际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编辑:惠斌;校对:朱恒) 【参考文献】李天民·管理会计的发展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 1990,(6): 23-25· 孟焰·试论当前中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91, (3): 35-36· 3傅元略,余绪缨·企业创新与管理会计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8-10· 4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会计研究,1997, (6): 14-16· 5杨伊勤,李天民·作业成本法简介J·财会月刊, 1989,(4): 33-36· 6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中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0, (2): 9-11· 7刘力,宋志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J·会计研究, 1999, (1): 31-33·8杜颖,张佳林·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1): 44-46·9黄卫伟,李春瑜·EVA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20-27·10李敏,何理·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11): 47-50·11杨臻黛·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与构建J·财会通讯, 1999,(6): 8-11·12张悦玫,栾庆伟·平衡记分卡在制造型企业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03, (8): 25-28·13王黎萤,陈劲·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与应用J·财经科学, 2003, (4): 12-17·14王斌,李苹莉·预算目标解析J·财会通讯, 2001,(2): 3-6·15于增彪·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8): 11-14·16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 J·会计研究, 2005, (4): 22-26·17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1):16-18·18余绪缨·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J·财会月刊, 1998, (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