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毕业论文.doc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 目: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专业年级: 物理学(2008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郑 重 声 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 明 星 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毕业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如果有此现象发生,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可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查询。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2 年 5 月 21 日目 录摘 要1Abstract21. 绪 论31.1 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状况31.2 应用物理学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42. 应用物理专业课程建设62.1 课程特色分析62.2 课程基本培养规格72.3 课程建设与改革73.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103.1 保证基础,加强基础103.2 加强应用,注意素质113.3 淡化专业,注重渗透133.4 拓宽口径134.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154.1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154.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6参考文献19致 谢21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专业:物理学 班级:2008 作者:张婉 指导老师:明 星摘 要 应用物理学是一个应用型而非学术型、复合型的专业, 人才的培养介于物理学基础性人才和工科技术人才专业之间, 兼取两头的优点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只在提供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应用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在应用物理学的培养方向上,着力于培养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 例如材料物理、能源物理、信息物理、生物物理等) 以及不同物理方向交叉领域( 例如光电、光声、电声、磁光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科渗透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phys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Major: Physics Class: 2008 Author: Wan Zhang Supervisor: Xing MingAbstract Applied physics is a practical rather than academic type, complex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between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lents basic talents between professional, and take two advantages of head to form his own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This major in only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s not only a kind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physics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master the computer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basic skil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s in training direction, focused on cultivating phys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nodal areas (such as materials, energy physics, physical information physics, biology physics, etc) and different physical direction across areas (for example, light, sound, photoelectric acoustic, magnetic light, etc.) to the complex, applied talents.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翻译以下任意网站· Yomuiri Online-日本· 盆栽-日本· Machu Picchu-西班牙语· NouvelObs-法国· Zeit Online-德语· Spiegel Online-德语· Onet.pl-波兰语· Los Angeles Times-美国· Berlingske.dk-丹麦· Guardian.co.uk-英国· Philadelphia Inquirer-美国· Venezuela Tuya-西班牙语使用“Google 翻译”,您还可以: Keywords: applied,talent cultivation,subject penetration 1. 绪 论1.1 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状况应用物理学虽然是以古老的物理学作为基础建立的,但它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十分迅速。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认为,当前和以后的几十年内物理学的重心在于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两者的研究方法不同。理论物理学更多地依赖于数学和物理,主要是通过思考和推导来获得进步。而应用物理学涉及到的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一般都是采取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和理论物理学一样,应用物理学的范围涉及到物理的方方面面。目前应用物理学发展比较快的主要是一些新兴的技术性行业,例如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这样的行业也是物理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要求最急切的,比如能够将物理电磁学方面的理论,转化在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话,将会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强大的动力支持。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进步,以及核技术的崛起,应用物理专业逐渐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从物理专业中细分出来,应用物理专业更强调物理学在国民工业当中的应用,物理专业则侧重于理论的研究。现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有应用物理系,或者在物理系内设应用物理专业,一大批理工结合的人才从应用物理专业涌现出来,近10年来应用物理专业又大力加强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如现在我国的北京大学物理系、中科大的应用物理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西安交通大学的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应用物理专业、中科院物理所等等。应用物理学科在学生的智力开发, 尖子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物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优势,体现在它的数理基础好, 适应性强, 他们攻读研究生的专业面也是十分广阔,除了物理类专业外, 还大量涉及通控、信息、计算机、电气、运输、机械、经济以至于管理类、人文类、社科类专业。很多学科脱胎于物理技术的应用,现在又反过来为应用物理的研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计算机技术目前正在逐渐渗入应用物理领域,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为应用物理在新世纪迅速发展插翅添翼。因此,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学科的学术素质,这将为自己的事业铺上一条康庄大道。1.2 应用物理学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1.2.1 地方本科院校中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 专业制度陈旧, 已经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而今,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 但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却不可能以同等速度得以增长, 这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会持续紧张 , 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势必会有所减弱, 比如: 在涉及到技术性方面, 所开设的机械制图、AUTOCAD、电视机维修等课程, 没有过多的实践操作, 都只停留在理论上明白了一些; 在英语与计算机上忙活了几年拿到的在校时最为自豪的证, 出了学校才知道与现实相差甚远。 因此, 在招聘过程中, 除了从事物理教育, 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就业, 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每年所毕业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导致基础教育中物理教师趋于饱和, 公务员报考的道路也被限制, 最终的问题落在了就业率低下的局面。其次,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入学率成下降趋势。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摇摆不定, 模式单一, 缺乏特色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目前存在办学目标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因为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 基本上都属于教学型大学, 特别是高校出现合并现象之后,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摇摆不定的这种现象较为突出, 由于有许多高校是由师范类与工科类院校合并在一起的大学, 所以在物理学专业上, 就存在着师范性质与应用技术方面的结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既想突出师范技能, 又想突出应用能力, 这样就导致了定位上的不确定性。另外,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地方院校基本上形成共识, 认为自己培养的就是应用型人才。所以, 就不再追求自己的特色,效仿他校, 没能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1.2.2 地方本科院校中物理学专业的发展出路1. 优化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在课程设置方面, 要坚持充分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多开设选修课, 适当整合部分课程的原则, 实现模块教学。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 都需要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是否深厚, 基础是否扎实, 在于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因此需要构建专业课程群, 突出专业特色。2. 更新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应用物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学科为本位, 知识为根本, 书本、教师、课堂三中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鉴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人才模式的陈旧, 很有必要进行更新。具体措施如下:a、留出空间和时间, 发展学生的个性。目前, 我国大学的课内学习过多、教师讲授偏多, 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 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美国大学也以讲授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教师讲授精要, 注重对课外学习的指导, 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外预习、研讨、实验、实践上, 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参与实践的能力。我国大学的课程改革,要适当减少讲授比例, 留出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自学,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b、强化专业软硬件设施,建设硕士点, 由教学型向教学+ 科研型转变。要想应用物理学专业有较好的发展, 必须在专业的性质上发生转变, 即必须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因此, 必须加大对硕士点建设的投入, 早日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希望增加的硕士教育能给本科教育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对于本科生来说, 有硕士点是他们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同时也是一种就业机会。硕士教育的良好发展必然带动全系的科研成果的涌现, 最终将本系教学型状态逐渐转变为科研型。 2. 应用物理专业课程建设2.1 课程特色分析专业培养计划是实施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是制定和执行专业培养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新世纪、新形势要求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要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考研和就业等方面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应用物理学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课程,普通物理是学生考研必考课程之一,理论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方向课的必备基础,它们在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不成熟、需要探索完善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实践。(1)应用物理学专业特色应用物理学专业是一个以物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新型理科专业,其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与传统的物理学专业有较大的差别中国计量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特别是物理量的检测、企业标准制定、仪器仪表设计、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以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为主干基础课程体系,同时开设不同应用方向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原来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物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相似,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没有兼顾应用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的需要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理论物理和普通物理相对应课程的研究对象一般相同或紧密相关,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方法和所用数学工具的不同。这样就有可能把理论物理和普通物理对应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理论轮廓。2.2 课程基本培养规格应用物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 包括一定的理论物理基础。通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使他们熟悉物理学的发展前沿。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应用性人才的创新能力, 主要表现在对物理规律和性质的首次开发应用, 以及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革新提高方面。为适应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 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介于物理学基础性人才和工科技术人才之间, 兼取两头的优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方面, 既要保证学生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 也要兼顾应用性人才应该具有的工科应用性技术知识。2.3 课程建设与改革(1)专业课程建设应用物理类课程是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培养计划中,物理类核心基础课程涵盖11 门课程,分为普通物理(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5 门课程)、理论物理(含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 门课程)和实验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2 门课程)三大部分。为实现“强化学科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我们把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整体改革,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战略,开展内容体系研究和教材建设,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师资配备机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引导学生从事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1、系统的课程整体研究通过系统研究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实验物理三大模块的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定位,理顺关系,整合和优化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重复,重视内容的联系,实现了课程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保持了课程的系统性。加强物理理论与现代技术、应用、实验、工程实践、学科前沿等的结合,构建了具有鲜明应用理科特色的多层次课程内容新体系,实现了“经典与近代、基础与前沿、创新与应用、理论与实验”的和谐统一,突出了面向石油、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特色,保持了课程的先进性和应用性。(a)普通物理重在精讲经典,夯实物理学科基础;穿插近代,保持教学内容先进,并结合石油工程实际,突出工程应用特色普通物理以实验事实为出发点,分析各类现象,按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一般结论,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的理论体系;适当穿插介绍近代物理知识和前沿热点等,为学习近代物理打下基础。特别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运用大量实际资料和数据,介绍物理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如在力学课程中穿插介绍振动法采油、声波测井技术最新进展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应未来工作,形成了工程应用的特色。(b)理论物理按照“理论应用前沿”分层次推进,内容从实物到场物、宏观到微观、经典到现代、理论到应用理论物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对普通物理中的结论进行更深入分析,注重与先期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从更高和更广的角度讨论理论的运用和扩展,重视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的应用,强调理论中的演绎特点。(c)实验物理分两个学期的普通物理实验和一个学期的近代物理实验三个层次,训练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形成了专业的石油特色实验物理主要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2、卓有成效的教学队伍建设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每一门课程,都配置了由资深老教师领衔、“老中青”结合的团队。老教师负责该门课程的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大胆使用、严格把关、加强指导,逐步培养出了一批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为促进课程之间的联系,每个教学团队中主讲青年教师务必参加与该课程相对接课程的教学团队,理论课程的教师参加实验课程的教学,关联课程之间师资共享,从而实现不同教师讲授关联课程的对接。(2)专业课程改革1、采用与应用理科课程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了立体化教学模式普通物理教学采用“板书+动画+演示实验”的模式,运用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物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理论物理讲授采用讨论式教学,讲重点、难点,增加课堂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加强师生互动。实验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环节,重视理论与实验的联系,鼓励学生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大胆创新,提供实验条件,为学生从事创新性研究提供支持,把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作为衡量成绩优良的标志。2、将学术前沿、科研成果、工程应用和实验引入课堂,有效开展了研究型教学将基础知识讲解与学科前沿介绍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前沿、相关高新技术发展,把握好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体会溶入教学,以“窗口”和“接口”的形式与相关课程交叉渗透,介绍物理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凸显理论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讲理论的同时,重视联系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还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研究学习、创新实验、学术交流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3、重视物理学史和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培养在课程合适之处介绍相关物理学史知识或科学家故事,熏陶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种研究式和渗透式的教风,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解放出来,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的美妙,把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3.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多层面的。学校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应视其层次而定。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就应把通才教育和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思想和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贯彻始终。基础理论的教育,用一个公共的知识平台,不过早地进行专业分割。把加强基础,培养能力,贯彻到所有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为宽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厚实的基础。3.1 保证基础,加强基础 应用物理学的教学, 首先, 必须给学生一个坚实的、全面的物理学的基础, 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扎实的数学及一些现代信息科学的基础, 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进行了以下3 方面的改革:(1) 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寻找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的结合点, 赋予经典内容现代的内涵,正确处理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物理学前沿与相对滞后的基础理论之间的矛盾, 妥善处理精简学时与加强基础理论之间的矛盾, 既把原来因为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而重复的内容加以删节, 又及时地把现代物理的内容充实到相关的课程中去, 衔接好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现代物理的教学内容。使到虽然总的教学时数减少了, 但学生的物理概念、物理图象进一步得到加强。( 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 做到4 年不断线,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根据世界教育应用计算机会议所提出的“计算科学是人类的第二文化”的概念, 让学生抓住其作为文化的精髓所在。( 3) 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首先, 针对新生实验能力普遍较差的现实, 我们在一年级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强化训练。第二, 要求从普通物理实验到近代物理实验等所有实验课除规定出必做的实验内容外, 还开出了一定数量的供学生选做的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还开出了设计性综合实验。第三, 在教学计划中, 保证实验、计算机上机、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整个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 。3.2 加强应用,注意素质(1)注重实验,加强应用应用物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 又有很强的应用技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理科人才。加强应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高等院校应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a、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设计性实验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们被动地按已制定好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去操作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现结合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最新动态,从人才全面培养的角度出发,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引入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它的动手能力评价标准应比验证性实验更严格。它要求对实验的目的更明确,实验原理更清楚,能正确选用、配置仪器和调整仪器;能构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操作和处理数据,有效地减少误差。以物理实验中“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为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器材,自行设计实施方案。同学们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争论不休,都要通过实验证明各自的方案。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锻炼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b、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设计性实验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回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方案,能够清楚地回答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善于总结,并思考如何设计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验工作经验,知识面宽,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因此,必须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通,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相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已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此项工作:(1)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实验人员隶属于教辅人员的观念,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进入实验队伍以改善职称层次和年龄结构。(2)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贯通,进行教师资源整合。(3)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知识更新,提高业务水平,以改善实验队伍学历结构。c、改进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总结其它高校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公正的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创新”型转变。物理实验中心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评定方法对学生实验进行考评,主要包括平时实验操作考查,实验理论综合考试,以及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小论文的成绩评定。其中平时实验操作考查是对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评定,学生所做的每个实验由不同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并给出实验成绩,所有实验做完后,最终的平均成绩就是学生的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实验理论综合考试主要是对实验综合知识的理解及实验故障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考查。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装置流程,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小论文的规范性等要素进行成绩评定。总之,实验成绩的考评注重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这种考核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几率,也降低了由于考试发挥失误。而导致成绩偏低的几率。给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的同学以自由发挥的机会。(2)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而当前,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更有时代的现实意义。这是由于, 一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要求当代大学生应有良好的素质,,也就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仅具有一技之能的劳动者; 二是新技术革命使得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涌现, 许多学科之间已失去原有的严格界限,特别是对于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 要求其既要精于本学科又要具备宽厚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是当今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人们对相互沟通和理解充满渴望,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和世界知识。a、加强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研讨, 从观念上改变教育思想, 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b、加强对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福建富士康集团作为我系的固定实习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 让学生熟悉生产实际, 了解企业的情况。3.3 淡化专业,注重渗透 所谓淡化专业,其本质就是要加强与其它学科,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学科之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应用物理学与各学科之间也有着一些联系。教师应对初中阶段开设的各学科都有较深的了解,知道其他学科里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其目的是: 如何用其他学科为应用物理学科服务,如何与应用物理学科进行整合,如何用应用物理学科去为其他学科服务。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到各学科之间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其基础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标准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这些改革的特色之一,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思想内容融入到基础科学教育之中,即在科学教育中增加人文思想、人文色彩。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个渗透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研究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3.4 拓宽口径面对市场经济对传统理科专业的冲击, 为摆脱物理专业作为长线老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应用物理专业从1994 年开始对专业方向的调整。近3年来的招生情况初步说明该方向的设置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3 年来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招生情况逐年好转。同时, 我们坚持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系统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一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 受到初步的工程技术训练, 能适应高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物理专门人才。毕业生既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也适宜到科研单位, 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适宜到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因此, 在培养模式上, 就一定要拓宽专业口径, 扩大专业面向。(1)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 供学生选读。(2) 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人文科学、艺术、工程技术、生物、化学等学科课程, 充分发挥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3) 在高年级开设当代科学技术讲座课, 由系里资深的老教授和学科骨干教师结合科研工作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 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4) 在每年的毕业论文选课中, 开列出既有理论研究型的题目, 也有实验研究和设计性、应用型的课目, 由学生结合自身的专长、爱好自由选题, 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条件。4.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4.1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面向中学培养物理教师,没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所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适应时代要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纲领,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因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应用物理学是将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型学科,是当今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也是未来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它以物理理论及工程方法为基础,广泛地应用于新材料与新能源开发、半导体器件、电子学、生物医学、核技术学、信息学以及仿真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基于上述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多方可行性论证,将我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计算机及外语基础,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光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学习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培养规格具体为:(1)知识要求。 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电子线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应用物理学相关专业方向的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科知识,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2)能力要求。具有自学能力、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等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策划能力;(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诚信品质,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团队精神,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技术应用意识和工程技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4.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期, 按苏联模式建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历年来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专业不对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与计划不周全的事实。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作出了努力。北京大学正在以老校长蔡元培命名的“元培计划”班试行完全学分制, 该班招生时只分“文科大类”和“理科大类”。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后予以分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多项选择。青岛大学则通过建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新模式, 培养具有比较扎实宽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大发展潜力的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西南交大则实施了“两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 主要体现在打破人才培养单一化的格局, 设计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和弹性要求的课程设置。总之, 国内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正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 呈现多样化趋势和个性化特征, 未形成一般的体系。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校新增了应用物理专业, 如何制定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1)培养宽厚型、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多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人才。也就是具有宽厚的科学知识、适应性强、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其知识智能结构不是单一型的,而是一专多能的,不仅精通本门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还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广博的外围知识。在中外文化史上许多名师大家无一不是既精通本行,又博学多才,具有很强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 我们确定了以培养理工结合的、宽厚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指导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我校应用物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有较强实验能力、物理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科技开发和教学的高级技术科学人才。(2)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科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所谓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从事某类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技能, 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a、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大学功能的应有之意人们通常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公认为大学的三大功能。也有专家把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 大学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大学是研究学问的机构, 是探究学术的殿堂, 是交流学术的场所。但大学是社会的产物, 不能离开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 从社会需要出发, 在主动承担科研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