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毕业论文.doc
目 录摘 要II1 绪 论12 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22.1 造成国家经济波动22.2 造成投资者利益损失22.3 造成企业经营环境恶化22.4 误导宏观决策23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33.1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33.2重视独立审计而忽视综合监管是外在动因33.3法律不健全和制裁不严厉是客观环境33.4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条件44 虚假财务报告的治理对策54.1治理和优化会计环境54.2建立全面信息交流制度54.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64.4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64.5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管64.6加大对虚假财务报告处罚力度7总 结8参考文献9摘 要虚假财务报告时财务报告编制者因为错误的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本文阐述了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对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危害;成因;治理1 绪 论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传递自身经营活动情况信息的一种载体,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数据化信息和非数据化信息。数据化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非数据化信息如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附注等。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制造泡沫经济、扰乱经济秩序,失信于广大投资者,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可以说,虚假财务报告遍及世界各国,美国的安然事件让全世界人震惊,我国随着琼民源、PT红光、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也让国人忧心忡忡。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虚假财务报告的治理是一个世界性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只要虚假财务报告可以为作假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虚假财务报告就很难被消灭、治理就很困难。2 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假企业利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给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设下种种圈套,夺他人之财以中饱私囊,侵犯了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目前呈蔓延之势的会计造假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2.1 造成国家经济波动市场经济是在法律的约束下的竞争经济,虚假财务报告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成为投机性经营,必然使市场经济恶性循环,制约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国家来说,虚假的财务信息肯导致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引起资本市场的不正常流动,导致国民经济建设的混乱,造成投资过热,甚至导致金融市场的极度紊乱、萎缩和崩溃。2.2 造成投资者利益损失虚假财务报告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方向,很多投资者因为虚假财务信息造成其投资决策失误,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投资者信心丧失,证券市场持续多年低迷不振,股票价格的持续走低。2.3 造成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对企业自身来说,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错误的、虚假的会计报告信息,导致其决策依据缺乏可靠的、科学的依据,长期如此,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自身发展。2.4 误导宏观决策虚假财务报告会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而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也影响了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3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3.1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利益驱动使虚假财务报告盛行成为现实。出于种种不当利益需要,蓄意造假是虚假财务报告泛滥的主要原因。人生价值观误入误区,个人利益至上产生造假冲动。1企业机构和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或小团体利益而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故意造假,编制虚假财务报告。2为了偷漏国家的税款,推迟纳税、虚升营业绩、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达到企业发行股票资格,企业、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告。3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缺乏力度,且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会计师事务所营私舞弊,帮助编制虚假财务报告。3.2重视独立审计而忽视综合监管是外在动因独立审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制度保障。但是,纵观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独立审计只是确保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是财务报告监管连环中的一环而已,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环节的监管手段,它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对公司企业审计监管力度,对独立审计方面陆续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试图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监管来达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过分夸大了独立审计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监管的作用。事实证明,公司企业的舞弊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法律的空白、制度的欠缺、监管的缺位、处罚的软弱,它就不会存在。3.3法律不健全和制裁不严厉是客观环境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之后于经济建设,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纵容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给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留下空间。一般来说,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披露虚假财务报告,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披露虚假财务报告非法性。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一是受法律制度的制约;二是受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制约;三是受人们的法制意识制约。3.4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条件 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财务报告。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文化教育水平都会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侧重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在会计教育中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加之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岗位培训不及时,以及企业内部监控体制不完善,忽视了会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这就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留有了余地。因此,当前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诚信态度和风险意识,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与腐败现象斗争的意志,也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重要条件。4 虚假财务报告的治理对策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有其内在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的客观因素,其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良好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危害巨大。防范和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的关键是优化会计环境,健全信息交流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加强财务信息监督,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会计人员行为,针对以上虚假财务报告的形成原因,提出以下防范对策。4.1治理和优化会计环境 治理和优化财务会计环境,是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防线。制定和完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实现财经秩序的根本好转,是党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对违反会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尤其是对范围负责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继续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整治经济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为真实财务报告创造外部条件。4.2建立全面信息交流制度预防虚假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信息的公开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提供和获取日趋容易,为建立全面的信息交流制度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信息环境。1财务报告的获得。银行贷款、申报纳税、年度审查、国家审计及社会审计、股份公司上市等等都需要报送财务报告,各职能部门都需要从财务报告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予以审查,以便进行相应的行政管理、监督和投资等活动。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少,这就为所谓的两套甚至多套帐、多种版本的财务报告创造了生存条件,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目的报送不同的财务报告。所以要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几个单位带头,设立专门报送财务报告的网站或信息渠道,披露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政府、银行、税务、审计、股份公司上市等所需要财务报告的企业、投资者都可以以登陆网站的方式或其他专门渠道获得某一企业独一无二的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从制度上杜绝发生不同版本的财务报告,以确保相应的行政管理、监督和投资的准确性。2共享查处虚假财务报告的信息。各职能部门将查处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布开,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快的速度将问题揭露,这样可以为政府决策层提供最快的信息,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借鉴经验及早防范和查处,其效用就是将许多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4.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社会审计的核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其监管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第二,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第三,改革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处罚的法律制度,加大对注册会计师造假的惩治力度。4.4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健全内审机制,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长期以来,我国仅将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经理对下级单位财务经营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部门向公司经理人员负责并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审计师发现公司管理人员蓄意粉饰财务报告,即便他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无能为力。总之,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事前监控的作用,减少犯错的机会,降低财务造假的几率。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可及时发现企业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漏洞,避免差错和舞弊行为,减少企业损失。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各部门经营活动有效、协调的运转。毫无疑问,没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4.5加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管1内部监督。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总责,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也具有监督财务报告的职能。因此,加强内部监督,明确内部监督机构的责任对于防范虚假财务报告具有现实意义。2.投资者的监督。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会对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决策,这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会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3职能机构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综合审计监督,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加上财务部门、工商管理机关、税务机关、证券管理机关等的日常管理,共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财务报告监督体系,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起到很大的效果。4.6加大对虚假财务报告处罚力度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置已有法律和规范,如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规定了对个人和单位的行政处罚、党纪处分、经济处罚、刑事裁判等。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不仅仅在于造假而偷税漏税,少缴利润,更关键的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算。为此,首先我们在处理处罚上要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建立起严厉的处罚规定,包括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等,从利益上遏制住虚假财务报告的蔓延。总 结虚假财务报告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团结。虚假财务报告已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治理虚假财务报告应根据形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在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积极地做法是从整个社会的诚信抓起,防范于未然。通过前文的治理方法,我们知道制度能改变人及社会的一些行为,但没有办法左右所有的行为。制度的有限性,可以部分地由文化、道德等一些非正式制约因素弥补。因此,仅仅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审计进行改革,仍不足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还应当深刻反省扭曲的文化氛围和沦丧的职业道德,加以矫正,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会计舞弊这一市场经济的顽症。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的不同,科技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都为其不确定带来了机会。财务报告虚假信息治理同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任何一种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可能都只能解决一段时间内的问题。为了使虚假财务报告信息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理,更好发挥整个监管人员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参考文献1 迟晓达.浅论虚假财务报告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 严静.关于虚假财务报告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35)3 曲冰.浅析虚假财务报告J.商情,2009,(2)4 张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防范对策J.理论界,2008,(z2)5 曹淑梅.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J.经济师,2009,(3)6 许凤珍,孙艳华.虚假财务报告的形成原因及治理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7 刑翠.虚假财务报告简要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6)8 侯新霞,侯淑华.虚假财务报告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5,(10)9 潘天倩.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探讨J.总裁,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