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考复习_城市与环境_ppt(上课课件).ppt
城市与环境,高中地理学选考复习,1,课件教育,浙江考试标准,2,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城市区位因素,相对稳定,间格局的变化,历史继承性,经济空,3,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4,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5,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2学会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之为微观因素。,6,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下图为某城市扩张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早期形成主要得益于 A.地形 B.气候 C.港口 D.资源2导致该城市1945至1967年间呈放射状扩张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交通 C.河流 D.科技,C,B,7,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1)发达的水运条件有利于较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如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_ 处,上海位于长江的_ 处。,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交汇,河口(入海口),(2)重庆是著名“山城”,长江对该城市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3)简述武汉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地,8,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分析武汉的形成和发展区位优势。,因为.所以(导致).,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水源丰富;位于京广铁路与长江航线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江汉平原农产丰富;科技发达、人口稠密;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或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条件优越。,9,课件教育,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5、简述图示地区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10,课件教育,6、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11,课件教育,7、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分),特点:沿河谷分布。,原因:水源得到保障,利于生产和生活;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共3分,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12,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基本形态,地域差异,商业区,经济发展,水平,13,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14,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地租高低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租金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而地租高低主要是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方面的影响。,(1)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高低影响,15,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地租高低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租金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而地租高低主要是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方面的影响。,(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16,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主要位于该城市的()A东部 B北部C东南部 D西南部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处为商业区B处为居住区C处为工业区D处为商住混合区,A,D,17,课件教育,2、城市功能分区(b),下图为某市某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的某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仓储物流区 D.工业区 4.影响该市建成区分布分散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历史文化 C.交通运输 D.自然地理条件,C,D,18,课件教育,3、中心地理论(b),反比,商业,交通运输,正六边形,大,远,少,19,课件教育,1.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它与沿江城市宜昌、九江相比()A服务范围大B门槛入口低 C城市等级低D职能种类少,A,3、中心地理论(b),2与黄山市相比,北京市的()A辐射影响大B服务范围小C职能种类少D城市等级低,A,20,课件教育,A,C,2013年2月23日,CC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A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此次会上获悉,以合肥为代表的“皖江城市带”宣布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标志着“中三角城市群”正式扩容为“中四角城市群”。据此,回答34题。,3图示城市级别由高到低排列的是()A长沙、岳阳、泪罗 B南昌、长沙、武汉 C六安、咸宁、修水 D合肥、铜城、岳西4图示地区()A泪罗的服务范围大于岳阳 B黄石的服务范围覆盖咸宁 C合肥的服务职能多于六安 D岳阳的服务职能少于黄石,3、中心地理论(b),21,课件教育,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青海省夏季夜雨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格尔木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780米。该市多风、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1)与西宁比,格尔木市城市规模较,服务范围较。,3、中心地理论(b),小,小,22,课件教育,浙江考试标准,23,课件教育,浙江考试标准,24,课件教育,第2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5,课件教育,1、城市化含义和特点(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一,第二、三,乡村,城市,1含义与标志,26,课件教育,2.城市化的意义,27,课件教育,3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地区差异(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2)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社会经济发展,28,课件教育,趋缓,快,高,低,逆城市,不合理,29,课件教育,【知识拓展】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判读(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郊区化,30,课件教育,B,1、下列四地中城镇人口数量最多和城镇 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A.湖州 B.杭州 C.衢州 D.温州,1、城市化含义和特点(b),31,课件教育,2、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D,1、城市化含义和特点(b),32,课件教育,B,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D,1、城市化含义和特点(b),33,课件教育,大,5、图中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较_,说明城市化水平较_,由此可判断甲类国家代表(发达、发展中)国家。(2)将甲、乙分别填入下列相应空格中:目前人口增长较快的是_类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_类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_类国家。,高,发达,乙,乙,甲,1、城市化含义和特点(b),34,课件教育,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35,课件教育,(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二、三,分散到集聚,当地,文化交流与融合,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36,课件教育,2.城市环境问题,(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不合理的城市规划,根本原因,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37,课件教育,2.城市环境问题,(1)问题及表现形式,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38,课件教育,2.城市环境问题,(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交通和住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和治理城市环境等。,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39,课件教育,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12题。,D,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119822007年,我国()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2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C,40,课件教育,3.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完成问题。,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c),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A.B.C.D.,D,41,课件教育,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一、地租等值线图判读的问题,42,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1,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完成以下两小题。,(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2)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C,A,思路建立:地租等值线密集,地租梯度大,图中南部地租等值线密集;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凸出越明显的地区,交通通达度越好,图中地租等值线向西北、东北地区凸出明显;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城市中布局的区位不同。,方法总结:(1)地租等值线的判读与其他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类似。例如,地价低,等值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地价高,等值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2)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例如,关注一天中人流和车流出现时间的变化,把握三个时间:8时左右为上班时间,18时左右为下班时间,22时左右为休息时间。,一、地租等值线图判读的问题,43,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小题。,(1)图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B.C.D.(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A,C,解题关键:住宅区是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图中地势起伏大,地势会影响气温;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以及交通通达度。,一、地租等值线图判读的问题,44,课件教育,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2)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河流的关系。(3)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4)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45,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2,读下面某城区分布略图,完成以下两小题。,(1)该城市布局中,各种布局最合理的是 A.处布局高级住宅区 B.处大型港口仓储区 C.处为城市外迁的水泥厂 D.处沿江商业区(2)关于城市国道改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 B.引导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往北、东发展 C.使过境车辆绕过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D.使进入城市车流减少,限制城市经济发展,C,C,思路建立:认真读图,特别注意图中风向和河流的流向,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分析判断,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问题,46,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2,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以下两小题。,(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该城面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处和处 B处和处 C处和处 D处和处,B,A,解题关键:(1)明确组团式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分为几个互不连接的部分,各部分各自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2)物流园区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化工园区的布局要考虑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问题,47,课件教育,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城市区位因素如下图所示:,三、城市区位因素问题,48,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3,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以下两小题。,(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D,D,思路建立:(1)读图可知甲城市是重要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三、城市区位因素问题,49,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3,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小题。,(1)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 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 C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2)从 1950 年到 1989 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一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A,B,解题关键: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河口没有形成城市的条件,根据图中城市数目及分布的变化分析城市的发展特征。,三、城市区位因素问题,50,课件教育,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四、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问题,判读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关键是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城市人口比重、城区面积的变化、城区和郊区人口密度的变化等。,51,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4,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以下两小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A,B,思路建立:关键是认真读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图文转换。只有认真读图,才能看出I阶段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而这也正是解答本题的钥匙。在判读和分析柱状图时,首先要认清图名、横纵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及图例的内容,要根据柱的高低分析它的变化趋势。,四、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问题,52,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4,读世界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以下两小题。,(1)阶段 I 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2)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B,C,解题关键:读图可知,阶段I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阶段II处于逆城市化阶段。,四、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问题,53,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以下两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市人口数量大致相当(2)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下降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D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问题,C,D,思路建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1)起步早晚;(2)水平高低;(3)速度快慢;(4)城市化问题不同;(5)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等。,54,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5,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以下两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题关键:由图中三国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岁时间的变化分析城市化速度的变化以及逆城市化出现时间的早晚;工业化可以促进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与城市化水平及人口总量有关;城市化的发展会对产业结构、环境质量、城乡差异、土地价格产生影响。,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问题,D,A,55,课件教育,常考题型,例题6,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以下两小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C,D,思路建立:由图中信息分析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的变化,进而分析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带来的影响。,56,课件教育,常考题型,练习6,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以下三小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B.C.D.,C,B,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A,57,课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