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试题.doc

    • 资源ID:4064457       资源大小:9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试题.doc

    2009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答卷情况分析 一、试题分析(一)基本情况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有利于高中阶段的入学选拔)为宗旨,市教育局组织专门命题小组命制了2009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道大题,20个小题,阅读量4800字左右,书写量1400字左右。试卷的结构及题型体现连续性,分积累、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共四个板块。其中积累16分,主要考查考生认读、写字及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阅读共54分,兼顾多种文体,阅读文段除文言文课内外结合外,其余均选自课外,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和价值取向,以简答题为基本题型;写作50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试题难度比例(易:中:难)为6:3:1,难易程度适中。具体考点及分值分布如下:语文试卷双项细目表板块题号考点分值性质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应用鉴赏积累(16分)1写 话2主2字 音2客3字 形2客4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8主5名著知识积 累2客文言文阅 读(12分)6词语积累2主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7翻 译4主8内容理解3主9分析综合3主现代文阅读(42分)记叙文语段(23分)10文意理解4主11词义分析4主12理解分析8主13分析概括3主14拓展应用4主科技文语段 (19分)15信息筛选4主16归纳概括3主17分析鉴赏5主18文意把握3客19问题探究4主写作(50分)21写作能力50主(二)主要特点本套试题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落实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省、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业考试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凸显学科核心能力,全面检测语文素养。积累内化、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是我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主旋律。综观全卷,试题涵盖初中所学主要内容,第一板块主要考查知识积累、基本规范等,如书写规范、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名著考查以“附录”中推荐的必读书目为主)等;第二、三板块重点考查的是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以及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且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重阅读体验、感悟和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相关要求;第四板块综合考查学生以“语言运用”为核心的写作能力。所考内容,无一例外地考查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既体现了语文学科命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也凸显出对学生语文素养整体评价的重视。(1)重积累。我们所说的语文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确认和表达,而“确认”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积累。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试卷第一板块中的汉字书写、字音字形、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第二题中的第6、7题,都是典型的积累考查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识记的扎实程度和积累的深广度。(2)重基础。着眼“双基”,有效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不仅符合"课标"的要求,而且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可以说,试题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浸透对基础的考查,凸显"基础"的重要。第一板块的“积累”本身就是考查的基础。第二、三板块阅读部分,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获取信息和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设题较为浅易,考生如果平时有所积累,具备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感觉比较容易且不易丢分。(3)重能力。我市历年中考语文命题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由于是两考(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一,所以整套试卷中呈现出不同能力层级的要求。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文本的能力。我市的阅读考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和科技类说明文阅读。三个板块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分别考查学生不同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文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准确而流畅地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对作者的价值取向作出评价。而对于散文阅读,则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分析、感受体验以及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等。阅读的考点设置为词句理解、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在散文和科技类说明文的考查中又各有侧重。科技类说明文从浏览略读的方式入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散文则从精读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解、体验和初步的鉴赏的能力。考点重合的部分拉开难度上的差异。如第10、12、13题和第15题同样设置了“要点概括” 考点,但15 题只需在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得出结论艺术风格:既有浓郁的在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价值:观赏性、实用性,而第10、13题却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理相关信息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解答方可得出结论。再如:第12题的第小题和第17题的小题,考点同为分析“表达效果”,17题只需结合文体特点对所给出的句子稍加斟酌即可得出“准确、直观地介绍出了十二兽兽铜像的特点和功用”的结论,而12题则需要结合第6、7两段内容并联系作者的内在情感,对母亲“欣然自足”的表情和生活现状进行比较并做深入思考,方能答题。尽管每篇文章的能力要求不同,但这些题目都瞄准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的考查。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部分从最基本的字、词、句、段入手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有题目都给出明确的语境,引导学生从语境入手来分析判断词语的使用、句子的表达、段落内部以及不同段落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等能力。考查的字词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这种考查方式给了学生以灵活运用、展示能力的空间。2、 注重综合与探究,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区别传统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今年我市语文试题在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方面更加突出,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掌握的语文基本技能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思考,同时体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1)关注综合性。其一,试卷考点密集,覆盖面广,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现状分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有效地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其二,现代文阅读部分兼顾不同文体,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其三,设题时,以教材为“本”,但又有所拓展延伸,加强课内外知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第19题,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及所学历史知识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思考”,其实就是考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四,主客观试题结合并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考查多种知识与能力,比起主观题检测的单一性来更具优势。如文言文阅读中,重点字词的考查,不局限于考教材,涉及到初中阶段学过的多篇文章,注意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再如说明文阅读部分第18题,看似主要检测学生对文意、句意的理解,实际上还兼考查了学生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如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在行文中的运用的理解,可谓一题多考,一举多得。(2)关注探究性。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设题开放性强,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第19题要求学生根据所供材料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思考”,这本身就是典型的探究性试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探究性试题在设题时有意识的将答题“视点”“文物流失”“爱国情结”与社会问题“热点”巧妙重合,较往年同类试题,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更具探究的空间和价值。(3)关注开放性。设置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鼓励自由表达和思维创新,鼓励学生对现实社会、现实人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试卷最大的开放性试题应该为话题作文,占试卷总分的41.6。另外,第1、第4、第14、第19题均为开放性试题,题干设置很少设限,多题不设统一答案,只列示例或要点,阅卷时对主观题特别强调“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有选择的作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留下较充分的空间,保障了学生的表达自由,避免了因题目答案的唯一性所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偶然性。3、精选材巧设题,落实人文关怀和精神熏陶。(1)选材有讲究。一是紧扣时代脉搏选材,注意将时事热点纳入命题材料的拣选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主流思想,自觉接受主流思想和社会意识的熏陶。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文言文考查板块则选择了孟子两章之一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论语中论及“民信”的文段作为命题的材料,以此引导学生树立“人和”思想、增强“民信”意识。再如去年10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华民族的情感。试题中我们选择了见报不久的全面介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以此激发考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二是选材力求体现人文性。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本套试题注意选择思想性人文性强、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母亲的羽衣、介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文章以及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材料,正确引导考生,让考生在答题的思考过程中,受到强烈的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2)设题有匠心。一是考中寓教,增强对考生的人文精神熏陶。题干设置外显情感和教育因素,给考生以直接的信号和刺激,如在祖国母亲60华诞来临之际,结合考查学生的规范书写,试卷中编制了一个让考生拟写祝福祖国话语的试题并置于卷首,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第14题、第15题以及作文话题“走出自我小天地”等,都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和较深刻的思想内涵,足以对考生的内心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答中寓教,引导学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范,重视对思维过程、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考查,其中第1题、第4题、第11题、第14题、第16题、第19题,涉及到“爱国”“文明”“亲情”“感恩”等内容,尤其作文题"走出自我小天地",体现了健康向上的命题方向,以此为题,目的在于警醒和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狭小世界,引导他们更多的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考生通过作文获得人生新的体验与认识,促进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再思考。试卷中绝大多数题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情感,触发学生灵感,让学生袒露心灵,言其所思,做题的过程也是精神熏陶、思想渐染、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考试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灵释放、情感抒发的平台,体现出一种人文情怀的回归。 4、重视开阔学生视野,为教与学提供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这提示我们语文学习必需跳出“小课本”“小课堂”,树立 “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我市的语文学业考试一直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倡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广阔的社会天地和生活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的理念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生都是正确的导向,学生的视野不再囿于几本教材、几节语文课上,而是将眼光投向更加宽广的社会和生活。(1)重视引导学生不断开阔阅读的视野。语文课堂起到开启一扇门的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实践课内获得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在设计上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倡导学生读名篇、读名人、读名著。阅读考查的所有材料除文言文的一个语段外其余均来自于课外,但考查的能力均来自于课内。特别是“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题,语料为优秀对联,内容可谓是祖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浓缩,答好这道题确实需要以广泛的涉猎和宽博的知识面做基础。又如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语段,材料来自论语,是孔子依子贡“问政”阐述“取信于民”重要性的语录,是学生未曾接触的文本,但阅读难度符合学生的水平。其中考查的词语解释全部来自课内,句子翻译涉及到的词语也都为学生所熟悉。这种考试方式强调的是在广泛的实践中运用课内所学。现代文阅读虽然只有两篇,但涉及到实用文和文学作品两大类。其中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母亲的羽衣,体现了“母爱”这一主题,科技说明文引导学生关注祖国优秀文化,这都需要学生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顺利作答。(2)重视引导学生努力开阔生活的视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联系鲜活的社会和多彩的生活,才能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结合时代热点检测语文素养,是今年我市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从拟写“祝福祖国”的话,到改错字题中的“共克时艰” ;从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引发国人热议和思考,到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这一系列的热点、焦点、现实问题走入试卷,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在更广阔的生活层面学习语文,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不断延伸和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效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同时也做一个关心社会发展,与时代共呼吸的人。二、成绩分析及答卷情况 (一)成绩分析 1、各题得分情况分析题号最高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信 度优秀率及格率全卷11577.460.64619.700.3460.8052.5174.45一题1610.260.644.090.629二题127.460.622.820.533三题4121.720.537.510.423四题5038.020.768.520.3052、各分数段成绩分析分数段人数分数段人数115-120260-643058110-1144155-592110105-10957450-541403100-104247145-4985695-99579440-4457290-94938235-3935485-891126030-3425280-841066325-2915875-79862820-2417370-74656220分以下239165-694541 3、成绩分布图(二)答卷情况分析1、主要优点。积累:绝大部分考生的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对普通话的读音、字形、应记诵积累的内容及教材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识记准确。文言文阅读:大部分考生记诵牢固,表现为对所选文段中的重要实词能够掌握、对文言语句基本意义的理解较到位,能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现代文阅读:大多数考生能够筛选、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概括出文章要点;能够从关键词语、句段入手,去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赏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大部分考生能紧扣写作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体表现为:拟题新颖。很多考生的拟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花开的呢喃”“告别陶渊明”“打开心灵那把锁”“你不是灰姑娘”“张开翅膀,我们自由飞翔”“追寻更广的天空”“不再做墙角的花”“闷门心”不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构思独具匠心。如幸福如花学生巧妙用“满庭芳”“蝶恋花”“醉花阴”将全文贯串;又如一个人的世界不精彩全文从“孤立飞翔”“敲开心扉”“一起高飞”三个角度写出走向外面天地宽。更有童话、寓言类构思巧妙。许多考生巧用题记,提纲挈领。语言秀美。新课改,大阅读,让学生的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不少考生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语言呈现诗意化特点,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书写美观。从整体上看今年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提高,一手秀丽的小字,更让文章锦上添花。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校注重了书法训练,由学生的书写可看出,绝大多数学校从七年级就进行的摩帖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存在的问题。积累:第1小题中个别考生用词不准甚至思维与表达混乱,如有的考生写出“祝中国人民永垂不朽”之类的句子,达意出现严重偏差。第2小题,部分考生对B项的“荫(yìn)庇”及D项的“锃(zèng)亮”读音把握不准,多是受口语影响。错误答案集中在B项上,少数考生选择了A或D。第3小题,出现较多的是误改“共克时艰”的“艰”为“坚”,出错原因主要是对词义不理解。第4小题,本题设置新颖,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诗文名句及文学(文体)常识识记、理解等多项能力。从答卷情况看,绝大多数考生没审准题意,没读懂对联意思,多数学生错误的从上联中选取短语并依此默写作者及其诗文句子。第5小题,所出现的错误集中在C和A上,选C稍多,原因为学生对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内容不太熟悉。文言文阅读:第6小题:考生对“域”和“兵”的词义解释出现偏差,较多考生将“域”理解为“地域”或“地方”。将“兵”理解为“士兵”。第7小题:考生对第句翻译较好,但有部分考生没有翻译出“故”的意思,或者译为“因为”。对第句理解不是很好,后半句的翻译偏差较大。第8小题:考生对第一问把握较好,但对第二问的重点把握不准,多数考生答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失分较重。第9小题:部分考生审题不清,只写出甲乙两文强调的内容,没有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部分考生对于二者关系把握不够准确,表达模糊。现代文阅读:第11小题,大部分考生限于认知程度,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第二问考生能答出“爱的延续、传递”字样的占不到4%。第12小题,多数考生对“表达效果”和“作用”理解不透,失分较多。第13小题,较多考生认为文章表现的主题不是赞颂母亲如何,而是说成“表现了我对母亲如何如何”,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模糊。第14小题多数考生审题不细,没能扣住题干中“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儿女的共同心愿”这一做题的重要提示点去作答,致使答案不够全面,答题的重点不突出。第16小题,本题答案要点有三个,但多数考生归纳不出第一个要点“用料精美独特”,多只答“工艺水准高,艺术风格中西合璧”等,失分原因是概括不简练不精当。第17小题,第一问能答出“介绍喷泉组特点和功用”的很少。第二问,优点有三个,多数考生能答出兽首产生的背景(来历),但归纳出“使说明内容更丰富、完整”者较少;至于能准确归纳出“便于让读者了解历史价值”的考生更少。第19小题,失分的原因是书写不认真,语言不够条理或内容太过简括。写作:审题不用心 部分考生作文时没有扣住“走出自我小天地”这一话题中心。其他问题主要体现为:拟题角度过大,内容过于空泛;选材不新,素材雷同或陈旧;内容空泛、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缺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受近几年市面上高考作文的影响,翻古代文化名人的材料较多;刻意追求形式的新颖,结构模式化、简单化的倾向明显;语汇贫乏,病句较多,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存在问题分析。从考生的具体答卷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今年的语文试题直接涉及到课内知识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课内文言文阅读中。从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虽比去年略有好转,但仍失分偏多,如第一题的“积累”部分, 字音读不准,字形写不对,所学诗句记不牢,充分暴露了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到位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试题中,阅读能力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对体验、感悟的表达能力,这类题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文言文阅读第8、第9题,不理解文意就不能正确地进行归纳概括。第11题,不理解原文主旨,就答不出句子的含义。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培养。在考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能认真细心地阅读原文、不认真审题。如第4题,题目已明确要求从下联中选取短语,许多学生却偏偏从上联找;第9题 ,明明要求答“两语段的关系”,不少学生却没按要求答题。再如第14题,如果认真审读题干要求,一定会扣住题目中的提示语“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儿女的共同心愿”,顺利写出答案。再就是书写问题,表现在答题中,则可能因书写潦草模糊而导致扣分现象;表现在作文中,轻则会在书写上丢分,重则在审题上出现问题,甚至有可能因偏离题意而严重失分。阅卷中还发现有个别考生不在要求的答题区域作答,而是在作文纸的背面写阅读理解答案,此类问题提醒教师必须在培养习惯和强化规范上下大气力。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待于加强。试卷中有的题目,选择的自由度大,作答的空间较大,既可选择课内熟悉的内容来做,也可以选择课外阅读积累到知识作答。如第4题,默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句子,涉及课内课外的均不少,如果有了足够的课外知识储备,答王羲之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答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都可以。很可惜,不少考生,课内的识记不牢,课外的似是而非,该得的分得不到。从作文情况来看,凡是得分较高的作文往往是语汇丰富、材料丰实,旁征博引,这无疑是课外广泛涉猎的结果。 三、教学改进建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初中段学生要形成的语文素养目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语文教学的“纲”,一定要细细研读,明确初中段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梯次目标。七年级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为主,教会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思路,揣摩、品味、积累优美词句,筛选文章信息,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八年级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能力,教会学生认识和学习各种表达方式,领会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九年级要侧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交给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以后教学中细细领会,认真落实。 2、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突出习惯和规范的训练和培养。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要高度重视记诵和积累。准确无误是记诵积累的生命,记准记牢是记诵积累的基本要求。要按照这个要求,在记准写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记诵积累的能力。要格外重视对学习习惯和规范的训练。“字要规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这本来是过去写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话,但在新课程在全国稳步推进的今天,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在每一个教学的细节中去训练,去落实,尤其是规范书写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加以强调,认真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3、加强文言文教学,做到“言”“文”并重。文言文的教学占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让学生学得实在,学得扎实。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是让学生读懂古人的书。“能够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是“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要把“读”置于主要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懂内容,读出感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去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坚决纠正和避免忽视诵读和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过分追求课文分析和技法欣赏的现象。4、以语言的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是通过对经典文章的阅读来完成的。作者的写作是由“意象到符号,我们对文章的阅读则由符号到意象”,也就是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离开了对语言的涵咏,就失去了语文教学本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带领学生走进语言中去,在语言的这一大缸“盐水”中去浸泡,去体会语言,感受语言,捕捉语言的信息,领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表达。5、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马虎不得,放松不得。一要引导学生去求真格,帮助他们学会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思考人生,让他们愿意、敢于写自己的真经历、真体验、真思想、真感情,促使他们健康乃至大气地成长。二要注意引导学生求高格,帮助学生打好充实精神的底子,引导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乃至人类命运问题,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蓄养他们的精神大气,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另外,在表达上,一要要加强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训练。二要加强作文的构思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摒弃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写法,要注意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6、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沟通课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积累中体验、感悟生活,从而生成语文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