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doc
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 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现代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学生英语程度差别较大,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习气氛不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可行模式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专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部分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相当一些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与此同时,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普通专科层次高校生源入学水平逐年下降。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呢?笔者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入手,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别较大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普通专科层次高校生源入学水平逐年下降,且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成绩优秀的能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成绩差的甚至连简单的单词都不会读写。2.英语教学模式陈旧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大部分仍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语法、翻译、领读单词等,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当今提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还处于黑板、粉笔加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这无疑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当中。从而使语言应用性、交际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得到实现。4.学习气氛不浓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在高考中得20分50分这个分段的大有人在。在中学阶段,他们就十分讨厌英语,因此大学阶段也不愿意学英语。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议1.全英教学不符合实际由于学生入学水平限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用全英文授课,学生跟不上,从而产生难学、怕学心理,于是用英语讲课只会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英语授课时,尽量用符合学生程度的用语。2.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会能力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和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下是作者在近五年的教学体会:(1)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差,课堂表现不活跃,因此要激励起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可以采用跟读例句,大声朗读课文等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对每个第一次在课堂上读英语的学生都进行肯定和赞扬。然后,再纠正他们的发音,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自信心都能激发起来,也更愿意学习英语。(2)指导学生自学英语教师要组织学生互教互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国际音标拼读单词。学生可利用光盘课件进行单词跟读,教师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并纠正发音。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学习时间,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3)课文讲解在讲解课文中,常用到两种方法:一是用简单英语讲述文章大意,教师同时将关键的单词和短语板书,形成一张体现课文内容的脉络图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另一方面,这些重点词语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注意课文中词、句、惯用法和语法的学习,增强他们理解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课文的立体概念,达到背诵和复述的目的。另一种是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启迪和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设问在知识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备课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套循序渐进的问题。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正误问题(True or False Questions);二是知识理解问题(W-H Questions);三是作者言外之意的深层理解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瞬间会做出判断,可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第二类问题能够形成课文的主线,可以分别提问学生。教学中,通常让这两类问题交替出现,集体和个别问答相结合。并以课文发展为线索,同时板书关键的单词、短语等,同样形成一张脉络图表。教师可以将板书中的词语作为“发散点”,以“点”带“面”的形式,最后解决课文的深层理解性问题,或针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用问答法的方式把课文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处理,不会破坏故事类课文的完整性、趣味性,也不会打乱说理类课文的科学性、逻辑性。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听觉兴奋和视觉兴奋交替出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容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4)句型训练和短语学习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内容后就可以进行句型训练。从课文中抽取2句3句经典句型,教师讲解该句型在实际中的运用,然后反复用替代词进行练习,或使用翻译法,教师说汉语,让学生翻译成英语;反之亦可。短语的学习可以使用情景式。即教师根据短语设计某个情景,然后,让学生体会该短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形象地记住该短语的用法。例如,pick up该短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景,情景一:将一支笔不小心掉在地上,然后对学生说:“My pen dropped on the ground.”接着一边弯下腰捡起笔,说:“Now Im picking it up.”通过这个动作,学生就会脱口而出“捡起来”。情景二:用英语告诉学生某公司晚上7点要开个舞会,但Lucy小姐的车送去修理了,于是,她跟同公司的一位有车的同事说:“Im having my car fixed. Would you mind picking me up at 645 ?”学生略作思考后,就明白pick up在这里就是用汽车接某人的意思。情景三:告诉学生pick up有“learn a foreign language,a technique,etc. by practicing.”的意思,接着给例句:She picked up French when she went to live in France.学生也能够说出相应的中文意思。(5)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俩俩对话训练,培养学生敢说敢用英语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习各单元的语言交流功能项目和基本句型,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给出相关的情景,让他们找同伴练习,之后让每组同学都到讲台前进行对话表演。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是让学生明白各自的具体表现,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改进;二是让学生回顾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另外,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布置学生将其改编成Short Play, Interview,Make a Speech,Discussion,Debate等,并进行Role Play角色表演。这些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对于口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文章内容,或就课文主题谈自己的看法。由于板书有关于课文内容主线的结构大纲,学生能根据该主线进行复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记忆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 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试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可行的教学模式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胆量和表演能力。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今后在实际应用的需要,应加强对学生应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应用文阅读训练时,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经常会接触到的词汇。此外,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应试做一定的准备。4.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加强实用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这与动笔少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加强写作的训练。每次写作训练时,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规定时间到了之后,抽选两名学生将他们的应用文呈现出来,并针对每次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避免学生犯类似的错误。教师要将正确的应用文格式以及范文板书出来,以便学生参考。 5.适当地讲些西方的文化习俗适当地讲一些西方文化习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四、结束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参考文献:1毛忠明.大学英语多种模式改革实验报告与分析M.2田玉梅.浅谈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2).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张丽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讨OL.5朱凌云.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作者单位:广东私立华联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