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题集.doc

    • 资源ID:4063694       资源大小:15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题集.doc

    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题集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5.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6.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7.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措施? 答:具体措施:(1)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3)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5)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6)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7)增强地震后恢复重建能力;(8)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8.        为什么说城市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答:城市是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中地。城市地震灾害往往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广。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人们的生活、生产相互依赖性增强,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例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遭到破坏,就难以保证灾后人们的基本生活。城市地震灾害具有连续性。易引起次生灾害和信息储备系统毁坏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城市地震也易于造成地震心理灾害,形成盲目避震、谣言传播,引起社会混乱。9.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10.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11.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12.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13.   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总目标是什么?答:(1)在遭遇破坏性地震时,能切实保障城市要害系统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2)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3)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严重破坏或能够迅速恢复其功能;(4)对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5)对量大、面广的居民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和指挥部门的建筑物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14.   什么是地震对策?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1.把大城市和城市群地震安全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2.加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发展水平。3.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15.   我国“十一五”期间战略行动是什么?答:“十一五”期间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将继续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落实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推动防震减灾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实施国家地震安全工程,实现“十一五”阶段目标。16.   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是什么?答: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地震健康诊断系统和震害预测系统,实施城市群与大城市震害防御技术系统示范工程和地震安全农居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国家灾害性地震、海啸、火山等预警系统,建设灾情速报与监控系统,构建地震应急联动协同平台,完善国家地震救援装备和救援培训基地,提升国家地震安全社会服务能力。17.   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答:1)、 加强法制建设。 2)、 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3)、 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8.   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目标是什么,何时提出?答:“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这就是我国1994年提出来的未来的十年防震减灾目标。19.   如何理解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答:目标中提出的抗御能力是指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1)各级政府组织、指挥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2)社会各界群众承受地震事件的能力;(3)地震监测预报能力;(4)各类建筑物、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20.   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答: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21.   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22.   抗震防灾规划有哪几个层次?答: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23.   抗震防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预做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二是突出“四个立足点”,即在指导思想上,要立足于平时和震时的结合,使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在防灾对策上,要立足于突发性地震和大震、夜震。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防患于未然;在应急措施上,要立足于自救和互救争取最佳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在恢复重建上,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24.   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少?答: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5.   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26.   抗震防灾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答:在遭遇地震破坏时,保障城市要害系统的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严重破坏或能迅速恢复生产;对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对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指挥部门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法律法规知识27.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28.   关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如何规定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29.   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是如何规定的?答: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31.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六条关于地震应急预案是如何规定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地震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33.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34.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5.   防震减灾法与公民有何关系?答: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对公民的规定主要有:任何个人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个人不得向社会散步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评审结果;国家鼓励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36.   防震减灾法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是怎样规定的?答: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观测环境”。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37.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答: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38.   什么样的工程建设场地和区域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答:(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9.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40.   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41.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地震应急、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的涵义是什么?答:(1)地震应急: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2)破坏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3)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对抗行动的地震事件。(4)生命线工程: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5)次生灾害源: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水坝、堤岸等。42.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答: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43.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44.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做了什么规定?答: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的需要,可以在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特别管制措施不同于军事管制意义上的戒严措施,也不是一般的应急措施,这一措施体现了对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45.   发布地震预报法规的意义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46.   我国对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答: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发布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的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地震基本知识47.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48.   地震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49.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50.   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51.   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52.   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53.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54.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55.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56.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57.   什么叫极震区? 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58.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59.   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60.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 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61.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62.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63.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64.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发震时刻和地震震级65.   地球内部结构如何?哪一层常发生地震?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66.   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67.   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68.   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答:震级: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一般小于1级的为极微震;大于1级小于3级的为微震;大于3级小于5级的为小(地)震;大于5级小于7级的为中(等)地震;大于7级的为大(地)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69.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 答:智利1960年5月29日发生的8.9级地震。70.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答: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71.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72.   什么是纵波?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73.   什么是横波?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74.   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地震前兆75.   如何识别宏观异常?答: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要注意识别震兆和非震兆的区别。一般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宏观异常的分布受地震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区地质构造线分布有关; (2)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76.   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77.   地声有什么特征与哪些声响容易混淆?答:地声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它一般出现往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地声多是一种沉闷的声音,如雷声、炮声、撕布声、狂风呼啸声、山洪咆哮声、拖拉机和重型汽车开过来的声音等。地声容易与风声、雷声、汽车和拖拉机及飞机的轰呜声及其它噪声相混淆。78.   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79.   地震有前兆吗?答: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80.   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81.   什么是大震的预警现象?答:在大震前短暂的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的临震宏观现象,叫做大震的预警现象。例如:地面的初期震动,一般是感到“颠动”;地声,强烈而怪异,例如听到的声音“好似刮风”,但树梢和地上的菜叶都不动;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82.   什么是大震的预警时间?答: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短暂,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地面大幅度晃动(后晃);房屋倒塌。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叫大震的预警时间。83.   什么是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84.   什么是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85.   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答: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86.   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答: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87.   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震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会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88.   如何识别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答:震前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异常的反应量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对密集分布区。89.   地光有何特征?答: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颜色有兰、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极个别的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90.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你知道井水在震前的哪些异常现象?答:(l)水位变化;(2)变味;(3)发挥;(4)冒泡;(5)翻花等。91.   什么是大震预警?答: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井水异常、动物习性异常、地声、地光和地震颤动等宏观现象,叫大震预警。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在这短暂的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92.   什么是地震前兆?答:人们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目前我国地震学家将地震前兆异常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93.   常见的地震前兆有? (答出7个以上即可)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94.   气象有哪些异常?答: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监测预报95.   什么是地震监测设施?答:地震监测设施,是指用于地震信息检测、传输和处理的设备、仪器和装置以及配套的监测场地。96.   什么是地震观测环境?答:地震观测环境,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划定的保障地震监测设施不受干扰、能够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空间范围。97.   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哪些活动?答:禁止从事下列活动:(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三)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98.   什么是地震预报?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预报三要素 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99.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答出3个要点即可)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100.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答出4个要点即可)答: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101.             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抗震设防102.             为什么要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答:一是近年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使新建工程大量倒塌给我们的启示;二是新建设防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三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抗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103.             新建设防工作“五同时”的内容是什么?答: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的同时要进行抗震设防。104.             目前新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105.             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什么?答: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106.             简述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意义?答:依法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对于提高工程抗御地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可使新建、改建、已建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城镇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科学地选址、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107.             什么是活断层?答: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108.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5个要点即可)答:(1)结构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结构类型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立面复杂的,地震时会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对房屋局部加重震害。构件之间连接不牢式抗拉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地震时强烈摇动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因而,地震区的建筑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2)建筑材料质量低劣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造成砌体强度不足,地震时屋檐外闪,墙体鼓出或开裂倒塌。(3)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砌砖时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交接用直搓或马牙搓,砂浆不饱满,搓子不严不实,堵砌施工通道不认真。少放错放、漏放钢筋,钢筋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等偷工减料、少焊、爆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地震时,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所以,精心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震性能的关键。(4)地基失效地震时,由于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滑坡、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房屋倾斜破坏。因此,选择好建筑场地十分重要。(5)工程建设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109.             活断层研究有哪些重要性? 答: 地下活断层是地震灾害之源。唐山大地震就是在地震前没有发现地下活断层,只按烈度六度进行建筑设防,因此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抗御地震灾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河北省应加强对地下活断层的研究,开展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10.             为什么进行地震小区划? 答:地震小区划更有小区域的特点,为场地工程建设提供防震减灾技术,其技术水平约超前建筑规范十年左右。这项工作可尽快的把先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国家也要求大、中城市都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它可为工程抗震设计、防震减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震保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也是“以预防为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落实的重要措施之一。 111.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112.             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答: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其它还有: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113.             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答:(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注意事项

    本文(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题集.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