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oc
-
资源ID:4061396
资源大小:155.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oc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简报(第二期)学术中心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组 l 卷首寄语伴着新年的吉祥和初春瑞雪的喜悦,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投身进课堂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快乐之中。在校园中,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体会着探索与改革的酸甜苦辣;在课堂上,我们是快乐的,我们品尝着课改与教学的丰硕果实;在课余时间,我们是充实的,我们享受着教研与阅读的乐趣与丰富。自课题开题以来,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协调分工、收集资料、学习经验、实践探索、积累总结、兢兢业业。“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带着几分羞涩与拘谨,怀揣着几分敬畏与期待,由高二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组编辑的课题研究简报诞生了。她承载着宣传科研进度、传播科研理论、交流科研经验、记载课题研究足迹的使命。我们热切地希望您的支持,给我们推荐好的文章,好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学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您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想法、做法,我们真诚地期待着。祝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强力推进,祝愿老师们的科研课题早结硕果!l 本期主编:l 本期编委:高二语文组参与集体备课研讨活动l 研究动态 8月26日,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开题会召开 8月28日,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题研讨会召开; 9月18日, 课题组第一次子课题研究例会,确定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分工协调; 10月19日,课题组第二次例会,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11月20日,课题组第三次例会,组织参加学校学术论坛活动; 12月18日,课题组第三次例会,讨论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2月30日,课题组在长清一中教学活动月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优秀集体奖; 2011年2月22日,课题组第四次例会,明确新学期课题研究计划,讨论研究进展情况; 2011年3月2日,课题组课题研究简报编写刊印l 课题研究过程报告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报告高二语文组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经过阶段性研究,目前正在研究探索之中。现将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一、课题研究情况的一些说明(一)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旨在解决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等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情境文化等多维度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不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主要参加者均系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团队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又有年富力强的一级教师,还有劲头十足热衷进取的青年教师,而且参加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可以利用日常教学不断实践、探索、修正、完善,能够很好地促成课题的完成。2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校课堂教学,有充足的研究场地、研究时间和学校的政策支持。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吸取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借鉴吸收已有的研究经验,又有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众多期刊杂志可供参考。(三)课题研究计划(实验方案)1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本课题组,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2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3年10月7月,收集、整理、学习国内外相关课堂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总结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年度报告48月2011年7月,从语文互动体验教学法、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等三个方面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年度报告52011年8月2011年12月,完成成果整理和书稿的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四)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1.3.12以传播学视角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张长亮22011.2不觉碧山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论文 赵甜甜32011.2作舞台的领舞者论文 潘濛4.42011.4激发兴趣 事半功倍论文 薛霞5.42011.4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论文 李峰6.42011.6海阔凭鱼跃做学生“乐知者”的推动人论文 赵珊珊7.62011.8爱语文兴趣的来源与保证论文 赵士慧8.72011.8从逻辑顺序角度谈语文教学论文 孔竹青最终研究成果:12011.6语文互动体验教学法专著 张长亮22011.10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杨柳32011.12课题研究报告报告 张长亮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负责人:张长亮,男,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擅长教学法研究成员:杨柳,女,中学高级教师,本科,擅长阅读教学肖荣河,男,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擅长作文教学薛霞,女,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擅长教材文本研究赵士慧,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阅读教学潘濛,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小组教学孔竹青,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阅读教学赵甜甜,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小组教学李峰,男,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作文教学赵珊珊,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教材文本研究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研究参加者都是一线语文教师以及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和重在实践等特点,我们采用以下几种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论证。2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参加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的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参考资料和研究素材。3调查分析法。课题研究参加者都将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并做好学情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建立好研究档案,做好数据分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关注研究的突破与进程。4实验试点法。积极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确定研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实践探索研究和对照比较研究。5行动研究法。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6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做法、体会、经验,客观全面地反映研究过程和进展,并撰写总结文章。四、课题取得的主要成绩1课题组参加者经过个人的研究实践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课题组协调总结会,均以初步整理了个人和课题组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经验总结,薛霞老师撰写了题为合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论文。2课题组在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由张长亮老师执教录制了作文课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并总结出了“讲练式”(又名“以渔捕鱼式”)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同时申报参加了学校的录像课评比活动。3经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及课题研究的进展总结,高二语文组在长清一中教学活动月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优秀集体奖。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启示1学生课题研究的合伙人 在对语文互动体验教学法和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通过周记、作文、纸条、交谈、写信等形式与课题参加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反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堂改革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以及对课堂的建议和发现的问题的反映,帮助课题参加者更好地掌握一手信息资料,思考解决方案,调整研究进程,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预习高效课堂的保证 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利用学案导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完成学案内容,完成对文本和课堂内容的初步认知,同时根据课堂生成及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公平小组合作学习的基准 小组人员搭配是否公平合理,评价制度是否公平合理,各小组参与课堂的机会是否公平,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参与课堂的机会是否公平等等都影响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及学习热情,必须慎重对待,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4资料课题研究的重要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均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需要借鉴和吸收相关期刊、杂志提供的前沿实践经验及理论总结。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课题参加者都是一线语文老师,在理论构建方面就显得较为薄弱,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2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仍以某段时期的成绩为主要参照,而研究探索过程中难免在阶段性测试中会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的胆量和热情;3课题研究过程本身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尚有许多瓶颈问题还需继续探讨突破,而且有些问题非研究者之力所能解决,比如上级教学意见与现行教学手段矛盾等问题如何解决等。为此我代表课题组向学校提几点建议:1建议学校为课题研究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智力支持,比如购买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实践性的前沿参考资料等;2在学校里自己搞课题常有坐井观天之感,甚至有时捉襟见肘,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形势,其他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而领导们学成归来后的感叹又常常与自己所想所思有所矛盾,建议学校有机会让一线教师多出去增长一下见闻,使研究工作能够据此及时调整,更加高效可行。3对课题参加者的阶段性成果应考虑在考评时酌情进行奖励,这样才能体现奖罚分明的公开性,并激励参加者的热情,推动课题的有效开展。l 论文精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张长亮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及分析的缺失使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难以广泛推广成果经验,本文试以传播学视角从教学模式的建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探讨,着眼于模式选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问题,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关键词:模式;传播学视角;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兴趣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媒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桥梁,是实施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1(15)那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原有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什么差别?本文试从教学模式的建构角度以传播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而课堂教学本身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群体传播,即由教师、学生构成的面向知识获得、人格发展等目的系统的群体传播。在传播学中,模式的建构对理解传播过程、探讨传播理论有重要作用,“传播模式是我们正确认识传播现象的一把金钥匙”2(45)。因此,通过传播学视角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方向指引、过程分析、价值选择等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向更加明确具体,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了使解读分析更有针对性,我们把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按照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别,即填鸭式、探究式、互动式,并以这三种类别为基准以传播学视角建构其传播模式。为了突出三种教学模式的不同,我们以图表的形式对三种教学模式加以概括整合。比较项目填鸭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师作用讲授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作用接受者参与者求取者主要教法灌输法启发法体验法主要学法听、记探究法讨论法学生地位听众、记录员对等主体反馈无有即时效率低较高高(表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差异性探讨)课堂教学可以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群体传播,在课堂教学这一群体传播系统中,教师是传播者,学生是受众,教材是信息源,而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提问。从上图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认识解读课堂教学过程将起到直观化、具象化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更充分地贯彻新课改精神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以下三种传播模式示意图分别展现三种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分别做出解读分析。填鸭式: 教材教师知识或问题学生 探究式: 教材教师问题学生教材知识、能力 教师 互动式: 教材 问题反馈 知识、能力 学生(表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传播示意图)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认知以知识或问题的形式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单向的,而且缺少反馈。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提问方式的变化引入了有效的反馈环节,知识的获得也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主体性,同时可以提高各种学习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向教材,以获取知识为目标,通过互相提问、讨论互动等形式,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传播者和受众双方通过问题互相反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传播是双向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互动体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以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在遵循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并完善探究式和互动式两种教学模式。而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将能够直接体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3(59)在新课改的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难以广泛推广成果经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对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及分析的缺失。以传播学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宏观而深入的认知和分析。下面以经典课文劝学为例,探讨一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的效益问题。(一)选择运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理解劝学文本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主要课堂流程:诵读感知基础知识落实梳理文意梳理文章脉络树立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等学习意识分析文章特色(运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说理)背诵课文(二)选择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劝学文本教师设计问题学生理解劝学文本学生获得知识主要课堂流程:教师根据文本设计三维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理解文本学生获得知识背诵课文(三)选择运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 劝学文本 问题反馈 获得知识 学生主要课堂流程:劝学文本师生互动体验阅读师生互相提问反馈师生认知信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通过以上三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模式选择直接影响了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高低: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的双向互动使得师生共同面对文本获得新的认知体验,实现了教学相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阅读认知文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传播者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其教学效益必然低下。综上所述,教学模式的建构对我们认识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笔者希望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问题,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5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9千方百计 提高兴趣薛霞 上个学年我们学科组围绕普通高中课堂文化的构建与实施这一课题,确定本学科组的子课题为“小组合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一年以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积累了一些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现作简要总结如下:一、设计新颖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例如我在设计论无性造人这篇课文时,考虑到作为一片科普文章,文章内容相对简单平实,单纯学习课文缺乏兴趣点。于是设计了一个辩论赛,辩题为“无性造人是否可行”,目的有三:一、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文,寻找利于自己一方的论据,就达到了自主阅读文本的教学目标。二、为了充分理解这个科学问题,学生还需要查阅书籍杂志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更重要的一点是辩论是智慧与口才的交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映速度、 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辩论是课堂上不常用的形式,学生会感兴趣。提前把这个设想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并积极准备材料。到辩论赛开始的那一天,学生自发在黑板上布置了主题板报,全班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正反两方,再次抽签确定辩论双方,整堂课紧张激烈,唇枪舌剑,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此外还让学生了解了辩论赛的规范流程,增进了了同学间的互相了解,收获颇丰。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有声有色的生动课堂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老师如虎添翼。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情景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例如听听那冷雨的课件,我选取富有动感的下雨的图片,淋淋漓漓的雨,滴滴答答的雨,滂滂沱沱的雨 各种雨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勾起学生阅读与探究的欲望,理解作者的情感就自然而然了。琵琶行的课件则配上琵琶曲,让学生们在曲中听读,在曲中朗读。课堂变得声情并茂 有声有色,学生的心情放松,兴致盎然,各个小组争相朗读展示,课堂一片生机。配乐朗诵的形式在学习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时,显示出它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非常适合诗歌学习的好方法。三、变讲台为舞台,分角色经营立体课堂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可以分角色朗读,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套中人雷雨等等。也可以进行情景剧表演,像雷雨这样的话剧剧本,完全可以演一演,我教的高二14班冷真是校话剧社团的中心成员,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我安排她从班里选演员,自己排练,用一节课的时间演故事的中心情节,学生表现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表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近学习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极高。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表演非常欢迎,它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活跃了课堂,促进了教学。 四、丰富课前活动,构建语文大课堂语文是百科之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众人皆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怎样激发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本学期我实践了两项课前活动,均收到很好的效果。一项是课前五分钟演讲,不限内容,按号轮流,学生关注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社会热点评论,美文欣赏,时政要闻看法另一项是每日积累,利用课前五分钟整理生活中常用易误的词语,写到黑板上,规范汉语使用。这项活动的开展在网络影响生活的时代尤其有意义,本来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不规范的读音,例如气氛(fn)被误读为(fèn),颈(jng)部误读为颈(jìng)部,还有美轮美奂对簿公堂等被普遍误用的成语。再加上网络语言得层出不穷,少年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会日益淡薄。每日知识积累的直接好处是巩固基础知识,长远来看利于传承汉语文化。这两项活动均做到了全员参与,学生积极性随着活动的深入更加高涨,知识与能力都有提高。激发兴趣仅仅是学习的开始,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光有学习的热情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学生,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为教师,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把学习兴趣转变为优秀的习惯,变成持久的力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成功者。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赵士慧是各种教学模式大碰撞的一年,这一年我亲身体验了兖州循环大课堂、杜郎口小组教学、市教研室原生态教学、本校五环四步等教学形式,感觉有些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何去何从?再一次研读了大纲要求,聆听了大师的观点,豁然开朗,终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了本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无非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完成这些任务主要靠高效的课堂教学,怎样让课堂达到高效?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从孔丘、孟轲、陶行知、叶圣陶到第斯多惠、赫尔巴特、皮亚杰、赞科夫都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的形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实现高效。怎样有效利用小组教学呢?一、设计高质量的问题以统领课堂、激发兴趣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为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在设计问题时,我主要是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无从答起,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获得正确的结论。比如学习古代小说李娃传,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梳理情节 2思考: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巧妙之处?(本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4分析李娃的人物形象5以“荥阳生,我要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各个问题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果证明小组协作充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完成效果很好。 二、强调独立思考,确保讨论质量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基础。为了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我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方案,然后小组合作讨论,集思广益,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只有这样,大家才都有收获,课堂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从而更乐于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三、分工须明确,人人有事做分工时,先指定一个责任心强有领导能力的组长,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事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四、保证充足的讨论时间,避免讨论形式化 为了保证讨论的质量,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时间,保证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至于被掐灭,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因此,如果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比如学习李白将进酒,让学生讨论诗仙李白借助“酒“抒发什么感情时,本来预定五分钟,结果延长到十多分钟,正因为充足的讨论辩论,学生对李白的思想感情认识更深刻,切实触摸到了诗仙的灵魂。 五、师生平等对话,善于倾听学生观点 真正的合作课堂,教师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及时发现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出最佳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比如学习李娃传,分析文章行文线索时,学生认为线索是荥阳生的命运。我引导他们再读课文,文章虽然大部分笔墨写荥阳生,但起关键作用的是李娃,并且结合题目来分析。最终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加强成果展示,用成功体验再激发兴趣要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必须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这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积极讨论,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成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学习模式。因为展示的是小组的成果,所以展示的方式要多变,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或演练,也可以通过媒体投影的方式展示全组的成果,更可以综合全组所写的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共同欣赏全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个人学习成果的喜悦。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小组合作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从设计题目到参与学生交流讨论直到最后展示评价,每一步都是一个考验。通过小组教学,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一切形式都是为目标服务,小组合作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更好的把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阅读素质赵甜甜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自主而积极主动地全面学习,乃是素质教育之灵魂。教师于教学实践中,应紧扣学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启发他们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教学生“学会求知”,即“授人以渔”,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当作一种“苦尽甘来”之享受,学生主体作用于爱好中强化、萌发,学习能力于兴趣中酝酿,学生素质显著提高。以下,根据将进酒这节课谈谈一些体会与尝试。 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李白一生有两个追求:第一个追求是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李白蔑视权贵,鄙视功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二个追求是追求建功立业。这两种追求在李白的性格当中,李白的为人中有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李白的诗歌之中反映最为显著的就是将进酒。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就是解读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 基于以上认识,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感情。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学案的时候把这几个目标分解成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一)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个人根据课下注释,快速通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小组内诗歌吟诵展示,体会诗人强烈的感情。(注意:节奏、重读和情感变化) (二)小组派代表吟诵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老师展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学生评价。共同理清作者通过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教师范读再指导也可以听名家朗读录音,教师分析朗读分析。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的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三) 再读文本,个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写在学案上。(学生一定要结合文本,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找答案) 李白劝谁喝酒?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四) 学生展示思考成果,师生共同评价补充。(五)精读文本,小组讨论李白劝人如此狂饮的原因是什么?(基于文本来回答) 李白在将进酒中,展现了自己极度的悲,极度的乐,也有极度的愁。一方面是自己拼命的喝酒,一方面是拼命的劝朋友喝酒。本节课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学生课前通过回忆过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是诗歌风格。通过查阅其他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学生吟诵诗歌效果很好。第二个高潮是学生对“理解李白狂饮的原因”的理解。学生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能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找关键词,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较为精辟准确。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解读李白的狂放不羁的性格时候,时间有些仓促。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学生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教学每一篇课文,既要发展语言,又要发展思维,为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加强基本功训练,首要而且关键。具体地要把握好认知和技能两个领域。1学会抓重点阅读方法懂得敏锐地抓住一句话中的重点词、一段话中的重点句、一篇课文的重点段,对于理解词、句、段乃至篇,了解全文内容极为重要。2引导学生好读朗读(朗读帮助理解词句意思,掌握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朗读对于学好一篇课文至关重要,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能扣紧中心,促进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比如: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文,通过朗读,学生明白贾平凹对母亲的怀念,而且认识到如何作一个好儿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第一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让学生通过朗读发展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中分角色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自身的身份、口气、情感的变化。第二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一种方式试读。第三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录音、老师的示范朗读,进行模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知过程、情感升华、思维发展,学法领悟,只能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才能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去孕育一个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使学生将学习当作快乐的生活方式,语文素质显著提高。学 海 便 栈 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赵珊珊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的因素,也有学生课堂及课后训练中练习方式的陈旧、呆板以及大量无味的重复练习的因素,结果是,学生缺少一种灵性、活泼、有趣的语文学习,而是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和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课堂环境改变了过去课堂中的沉闷和死板气氛广大教师普遍注意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正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练习的效性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要真正扭转学生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现状,我们就必须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训练有效性的研究。我以为,练习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如口语表达、写作水平等)提高有效;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与确立有效;对学生答题和应试能力的提高有效。有效的练习贵在举一反三,训练精要而答题能力有显著提高。反之,练习做得再多再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能力提高。所以,在这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语文练习的有效性。一、练习的有效性表现在紧扣教材教学,作练习的有效穿插1把练习看作是深化课文学习的有效载体语文练习的设计:“不能过于琐碎,也不能过于功利”只在具体的某些练习上下工夫,只教考查概率大的,甚至考的才教、不考的(如标点符号)就不教,这就是一种“过于功利”化的表现,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目光非常短浅。其实语文学习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所以应该凡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的、凡是有益于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人格与素养塑造的,我们都要认真教学、训练。教者先要对高中阶段全部教材体系、课程标准有明晰的把握。新教材选文涉及到认识自我、我与家庭、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近乎全方位地涵养了一个人可能有的接触对象。读透了它们,不仅可以学习其中的优秀语言,还可以大大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想境界。可以少讲几篇,但每一篇都作纵横开掘,真正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匆匆地“教教材”;余下的篇目,由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仿高考试题把它们处理成练习。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渗透阅读能力的训练。比如有些老师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 时,设计了让学生从原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给这部分添加小标题。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和训练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的能力。特别是一些本身比较枯燥的文章,更应该把练习看作是深化课文学习的有效载体。注意阅读方法的指点。比如文学作品中,凡有变的地方定有巧妙,无论是人称变还是表达方式变还是情节变化。据此,可以准确理解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等。比如陈情表的教学。重视答问规范的指导。语文练习中最困扰师生的是文章阅读部分;学生可能理出答案来,通常字数还蛮多,只是不一定在点子上,得分有时较低,学生常常不能准确预测自己的得分。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跟有些问题“不上路子”,出得不规范或答案本身不贴切有关,一方面跟学生答题不得要领或不合规范有关。因此,首先,教者设计的问题要表述清楚,指向明确;其次,教者要认真听清学生的回答,并给出(可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中肯评点,包括该问题求索的信息有哪些,回答时怎样注意瞄准问题怎样注意层次。必要时,可以于口答之外,结合板书之类笔答,使学生养成力求答题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成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