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4061116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doc

    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潘克明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数字技术为新动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日本上世纪在GPT逐年增高的同时,原材料的进口却呈下降趋势。由于英特网的应用,使美国近两年节省了生产费用2000亿美圆。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国已有一些中小学的教育技术发展到了数字技术阶段,已经具备率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与学科教学中的条件。但是,在过去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媒体和工具使用。广大教师还没有能够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信息时代呼吁教育改革!信息时代呼吁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呼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一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整合的教学设计。本文将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阐述一些基本观点,以供大家共同研究。怎样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我想必须抓住四点:第一、要把握整合的本质特征进行教学设计;第二、要把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第三、要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教学设计;第四、要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一、把握整合的本质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一)整合与整合的本质特征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这些不同范畴的事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就是构成某个系统的要素),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整合是系统科学整体性原理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因此,整合首先不是一般的应用,也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首先应当是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包括系统科学整体性原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尽管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而言,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整体”的指向不同,这个“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与最终结果,也应当有所不同。它可以是一门新课程的完整设计,可以是编写出的某一学科的新教材,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软件设计),还可以是一节完整反映教学全过程的课。但是,无论这个整体的表现形式如何,都必须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将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技术)融为一个整体。因为,“融”是整合思想方法论的本质。(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呢?根据我们对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以及对整合的方法论本质“融”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将信息技术作为意识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在所有新课程的建设中,在所有学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都要自觉地将对师生信息意识的教育融进去。当然,这种“融”主要不是靠直白地提要求,而是要靠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渗透。因为意识不是靠不厌其烦的讲、靠提要求就能形成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及学科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例如,在小学语文“四结合”课题的研究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应用,五笔字型、全拼、双拼、智能ABC汉字输入方法,word工具平台的应用等)就是小学语文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学习的并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不学习这些内容就无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语文。“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所有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工具软件音乐大师就是学生学习作曲的工具。在几何学习中,工具软件几何画板也成为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专题知识网页),更是融知识、工具、方法和手段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们所喜爱。过去,我们常常将上述的第三点(工具、方法和手段)作为整合的主要或唯一内容来研究,而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常常集中于对教师的“教”的研究,这是很片面的。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体现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案之中,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二、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是通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软件的人性化和教学反馈的精确性等特征反映出来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这些特征的优势和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个整体。(一) 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指的是:尽管在课堂上,学生是似乎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里面,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生活在一个广阔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中。这个信息技术环境包括他们课外的信息技术环境(社会上和家庭里的),也包括他们所置身的校园网络环境。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并从两个方面处理好、利用好这个教学环境开放性的特征。第一、不要以为学生所知道的只是书本上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他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所知道的知识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教师应充分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第二、教室是封闭的,但是网络是开放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飞向蓝天翱翔在知识的太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利用网络的这个优势,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同时,也要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迁移知识。(二)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指的是通过网络人们能够共享学习资源。在这里,学习资源包括:(1)利用互联网从其它网站上获得的资源;(2)从校园网资源库中获得的资源;(3)从教师设计的网页上获得的资源;(4)从其他同学的计算机上获得的资源等。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不仅教师可以用,学生也可以利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的高速运算功能,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交流过程。这种交互性特征,使得讲授式的教学能够变成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的交互性发展式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四)教学软件的人性化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能够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服务。要提供这种服务,能够高速搜索、获取、交换、传递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硬件环境是基本保证,而数字化的教与学的软件才是核心的保证。因为软件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支持的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结构,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线性结构特征,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路径。不同学习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阅历、经历、喜好、环境、条件等),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的有效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思想设计的软件,更能够体现教育改革“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 例如:对于西洋乐器中小提琴的学习。由于人们的阅历、经历不同,有的人只知道小提琴三个字,有的人知道小提琴是弦乐器,有的人知道它是室内乐器,有的人知道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位置,有的人知道有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¼¼。在传统条件下,人们只能依靠教师提供的实物、图片或唱片来学习,没有其它选择。有了非线性超文本结构的有关西洋乐器的软件,不同学习者就可以根据各自对小提琴不同的了解,通过不同的路径开始学习、研究小提琴。 同样,这种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结构特征和资源共享的特征,也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将原有的数字化教学软件改造为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软件。正是这种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特征,使得数字化教与学的软件能够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能够更好地体现不同人的思维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的教与学的习惯和要求。数字化的教学软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载体,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研究、开发体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软件。教学软件设计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五)教学反馈的精确性,指的是网络极强的交互参与性和高速运算性,使得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的、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可及时依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这里,精确性是指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少教师以为只要把教学过程设计好了就行,反馈无关紧要,这是十分错误的。三、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教学过程,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¼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004年初,教育部在组织对义务教育18科课程标准全面修订工作的时候,又进一步强调:“要处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3日一版头条)。2004年2月1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中课程改革指出:高中课程的内容要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发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9日一版头条)。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在整合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即:(一) 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来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信息的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载体,发展为多媒体。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直观、形象、有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库和相关网站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当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学生们所接受以后,书本将不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依据和唯一资源。他们的学习方式将会逐渐由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利用资源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保障、支持和促成这种转变。(二) 使学生由记忆式的学习转向学会意义探究式的学习。过去,由于我们的教育功能比较注重选拔,而在选拔过程中又主要通过考试分数来确定取舍,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表现为对记忆力强弱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就只能是记忆式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获取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依靠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特别是资源共享和交互式功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由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转向对知识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建构起对某一知识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保障、支持和促成这种意义建构的探究性学习实现。(二) 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学会自主学习。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小学的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小学语文的部分课文后,发现有7篇课文是与“桥”有关的,于是她就利用计算机将这7篇课文全做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中有动画、有录象、有音乐、有图画,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连老师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引发了她对桥的兴趣,于是就设计制作了网页桥。在这个网页中,涉及到了桥梁知识、桥梁美学(从梵高的大桥骤雨、莱奥丽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到邮票中的桥和小朋友画的桥)、北京的桥、中国的桥、世界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我敢说,在语文教师中对桥的研究有这样深入的恐怕不多。对于这些桥梁知识,老师并没有教她,是信息技术帮助了她。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她设计大纲、编写脚本,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她学会了图片扫瞄、学会了音视频处理、学会了使用开发工具、学会了打包,还学会了遵守网络法规¼¼。在这个网页的制作过程中,她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 我想,一个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自己做到的事,其他学生也不应当很难做到。关键在于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时候,是不是将“帮助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作为重要目标来研究和推进。(四)使学生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学会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在我们现在的班级授课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学习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大家都按照同一个进度来学习,教师几乎难以顾及阅历不同、经历不同、潜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不同进度和不同需要。在这种异智同步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学习资源的结构不再是线性的文本结构了,而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这种超文本的非线性结构,使得不同学习者在学习同一个知识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学习容易掌握的内容,并迅速进入较深内容的学习。在一些网络教室,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们常常会跳过某些内容而选择那些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在2000年全国首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中,一个中学生的参赛作品化学在线就是这种跨越式学习的成果。在这个作品中,有关化学的知识早已经超出了课本内容的范围。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鼓励这种因人而异、独立自主的跨越式学习,就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这种跨越式的学习。(五)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学会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在首都人民取得了抗击“非典”伟大胜利之后,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找到校长说:“在非典期间,我利用课堂在线和空中课堂的资源来学习,觉得效果很好。现在我们复课了,我能不能不到学校上课而继续在家利用网络和电视学习?”校长未置可否,因为他确实很难回答。如果同意了他的要求,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同意了他的要求,家长那里怎么交代?区教委那里怎么交代?如果不同意,这个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又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了,难道一定要把他们关在学校的围墙里!事实上,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就是在校园中、在教室里,学生通过互联网早已登入各种网站、早已进入各种网校开始了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更何况在家中呢。跳出学校的围墙进行超越校园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也是学习主体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不是为了将学校的围墙砌得更高,而是帮助学生架起超越学校围墙的空中走廊,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在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讲利用资源学习、自主学习、超越校园的学习,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教学的主要精力,由讲清知识转向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四、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活动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面,表现在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并使之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说是资本主义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价值与作用、成长与发展的认识的文明进步的体现。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并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影响并指导着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指的是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学习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教学改革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必须有利于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必须有利于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条件,通过教学设计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帮助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面,应当将重点转移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上面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头脑中要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候,也要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和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二)体现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由“传导、授业、解惑者”逐步发展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就会从过去的不断地讲、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板书等显性的行为表现,逐步发展变化为在课外的教学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隐性行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特别是网络教学中)的课堂中,可能会很少见到教师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讲、提问和板书,见到的是:教师不断地巡视,经常地与不同的学生在探讨,或通过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过去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是没有学生的课堂,因为学习主体表现的机会太少。现在,有人要批评我们的课堂是没有教师的课堂了。因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教学了,主导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实他们是没有看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已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显性的行为转变为隐性的行为了。在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对这种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要充分体现这种变化通过教学设计,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设得到激励和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体现媒体主体功能的变化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在教师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人性化特征,使得学生难以满足教师对课本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与讲解,他们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需要拓展已有的知识,需要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满足学生这些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这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概括性结构形式。2、现代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里任何人士相沟通,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3、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信息技术作用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的。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突出素质教育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转变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运用整合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